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李商隐诗三首夕阳楼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内容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秋。据自注可知,萧澣正在遂州。夕阳楼是萧澣在郑州做刺史时所建。商隐昔曾投靠萧澣,有知遇之谊。商隐此时在荥阳,闻知交远谪,而独上夕阳楼,抚今追昔,乃有孤鸿零落、前程未卜之叹。故虽有花明柳暗之景,却无秋高气爽之情,唯觉愁情绕天。诗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的前程未卜。无题二首(其一) 常识速览“无题诗”圣手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诗人时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富家女子。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文本精析1.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首联主要写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薰过的厅堂。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2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此场景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此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同参与盛会的场景,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诗人写宴会之热闹,衬托出诗人此刻的落寞抑郁情怀。3试分析颈联中的“春”“红”两字的运用之妙。 【答案】颈联中的“春”和“红”两字都是富有暖意的,他们不但描写出欢聚的热闹场面,而且也衬托出当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然而,这一热闹情景反衬出诗人如今独处一隅的惆怅之情。4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走马兰台类转蓬”运用了比喻手法,写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报到。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诗人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5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构思巧妙,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思念与惆怅之情。首联,忆昨夜欢聚时光是虚写;颔联,抒发思念之情,是实写;颈联,回忆热闹的宴会场面是虚写;尾联感叹现实生活是实写。有虚有实,富有想象力,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设问方式:1诗的哪一句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名句鉴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鉴赏】 写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贾生常识速览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座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加上诗人自己年轻时代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却终身潦倒,始终难以施展才能,心情很是“苦闷”,有感于斯,诗人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文本精析1第二句写贾生“才调更无伦”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二句隐含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这两句,由文帝的“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好像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但实际上是为下文讽刺文帝“可怜”“问鬼神”做铺垫。2尾句的“问”与“不问”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诗人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得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问”与“不问”只点破而不说尽,极尽含蓄讽寓之妙。名句鉴赏可怜夜半虚前席。【鉴赏】 这句诗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峻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览无余。这一句诗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柳常识速览这首诗大约是大中五年(851)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文本精析1本诗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柳?为什么诗人从春日柳姿写起? 【答案】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2如何理解“已带斜阳又带蝉”中两个“带”的作用? 【答案】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名句鉴赏曾逐东风拂舞筵。【鉴赏】 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贾谊的悲剧洛阳才子贾谊,是西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刚二十出头时,就受到汉文帝的赏识。先是“召以为博士”,随后不到一年又破格提拔为大中大夫。由于贾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张,汉文帝还打算把他提拔到领导高层,任公卿之位。然而一些王侯重臣却嫉才诽谤,讲他的坏话,汉文帝便渐渐地疏远他,让他离开京城,去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老师)。贾谊横遭贬斥,十分委屈,瞻念前途,一片茫然。路过湘江时,他触景生情,由楚国大夫屈原的受谗放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写了一篇有名的吊屈原赋,以寄托自己的悲愤。三年之后他虽被召回京师长安,但又改派为梁怀王太傅,终未得到重用。于是贾谊一直郁郁寡欢,忧愤成疾,年仅三十三岁,就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因贾谊被埋没实在可惜,所以历来人们都同情贾谊,对汉文帝多所指责。如李商隐的贾生、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重视人才”“面对挫折”“机遇”等话题相关的写作中。2热点素材李商隐悲剧地被蛇精、美少女“附体” “诗人很忙”,语文课本很好卖,网友很开心,创造力很强!从早期的辛弃疾到上周的杜甫再到昨天的李商隐。诗人的“被忙碌”涂鸦文化近日在网络上热传。80后的记忆被唤醒,90后的创造力被激发。你敢翻开你的小学课本吗?我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名人。曾经的创造力逐渐被体制化的教育给扼杀!这次,让我们一起来大胆想象吧!继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杜甫成为年纪最大的“微博红人”后,近日网友又将恶搞的笔头指向了在杜甫图像后两页的李商隐,他被蛇精、美少女“附体”了,涂鸦者的想法千奇百怪,其中甚至还混杂着低俗的内容。有专家认为,恶搞也要有文化底线,但也有专家认为,恶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媒评文摘】1.有人认为,这样的恶搞图片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网友自嘲、自娱、娱人等群体心理,在不少网友看来仅仅是种网络娱乐方式而已。华讯财经2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丛春华教授则认为,恶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这些涂鸦也并没有脱离主流文化。对于“没有文化底线”的观点,丛教授则认为,这些只是大家随意地表达,并没有打破文化底线,无伤大雅,但对其中的一些低俗内容,我们不能加以提倡。河南文化产业网佳作领悟致李商隐落花是没有道理的,飞来飞去的蝴蝶只是短暂的生命。小园很乱,很乱的还有人的方寸。楼大都是很高的,锁住的也大多是些脚如金莲的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斜阳毕竟是少数人看的,看不看斜阳并不要紧,要看的是你们的心境。能不能回家,没有一个人在意。眼是可以望穿的,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人们所用的忘川,也许这个词更能表达他们的心情。芳心是别人许给的,一寸寸断了的肯定不是现代的男人和现代的女人,即使春天没有了,他们一样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季节。如今的年轻人谁还能为什么东西沾住衣襟呢?想见不是一件难事,买一张火车票或订一张飞机票,转眼间就可以抵达其中的一个人的身边。风非风,花非花,没有什么愁能让他们把心丢在天涯。李商隐呀李商隐,你还有什么好叹息的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你把这么好的无题,这么好的诗句,丢给了现代人,简直就是一种糟蹋。青鸟在哪儿呢?你听,叽叽喳喳的声音又传来了,那不是你的为了探看的青鸟,那是网络上的对话!(选自阿土著走进唐朝,有删改)【精要赏析】文章穿越千年的阻隔,用与古人对话的形式,借李商隐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古典情怀丧失的无奈和伤感。1改正下列词语中有误的注音或字形。西畔彩凤射覆(f)转蓬 求贤 嗟余(ji)灵犀 星辰 舞筵(yn) 【答案】“筵”应为“yn”。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曹射覆蜡灯红分曹:分组B宣室求贤访逐臣 逐:追逐C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调:才华D如何肯到清秋日 肯:岂肯【解析】 逐:放逐,贬谪。【答案】B3下列对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楼”与“桂堂”并列表明了地点。楼台亭阁上绘有图画、雕饰,厅堂中散发着桂树花香。诗人在此是借助于富丽堂皇的场所表现出的欢乐场景,实现其“以乐景衬乐情,而倍增其乐”的审美效果。B“身无彩凤双飞翼”写了自己与情人身形分离,无法相聚,感叹人不如鸟,不能比翼双飞。这里运用了比喻中的反比,形象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的苦闷与情思。C尾联不但表明了良宵苦短,生活的不定,而且承接了“画楼西畔桂堂东”,并绾结全诗,表明了思念之情与为官的矛盾心理。D这首诗歌情感丰富,不但比喻新颖贴切,形象生动,很富有表现力,而且对偶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情感更突出,提升了诗歌的审美意境。【解析】 应是“实现其以乐景衬哀情,而倍增其哀的审美效果”。【答案】A4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8980031】(1)_,画楼西畔桂堂东。(2)_,心有灵犀一点通。(3)嗟余听鼓应官去,_。(4)可怜夜半虚前席,_。(5)如何肯到清秋日,_!【答案】(1)昨夜星辰昨夜风(2)身无彩凤双飞翼(3)走马兰台类转蓬(4)不问苍生问鬼神(5)已带斜阳又带蝉5阅读李商隐的柳,回答后面的问题。 (1)“曾逐东风拂舞筵”“已带斜阳又带蝉”两句诗中“逐”字、“带”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逐”说柳枝追逐东风,化被动为主动;“带”反说柳枝带着斜阳、蝉,化静景为动景。(2)此诗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诗以春日之景和秋日之景对比,并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风光不再的伤感。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3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做铺垫。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3)本诗是怀友诗,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18980033】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定向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 药店制定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在生物质能设备厂运输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应用报告
- 基础强化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标准卷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四川荣县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蜜蜂养殖与深加工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版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及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商铺装修与物业精细化管理及增值服务协议
- 加装电梯业主同意协议书
- 医疗器械经销商管理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词性转换1-14单元
-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班会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
- 拓扑优化教学课件
- 孕期营养需求指南
- 智能分拣与无人配送技术
- 塑胶件基础知识培训
-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在生长
- 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