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doc_第1页
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doc_第2页
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doc_第3页
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doc_第4页
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2002年11月27日至29日新加坡粤语动词持续体貌词尾分类 侍建国 香港教育学院 .hk、 提要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粤语的“紧、开、落、住1住2”四个词尾所表示的体貌范畴重新分类。这两方面为:一、把词尾本身的体貌范畴与句法结构的表义特征区别开来;二、把词尾表达的时间范畴与动作实际的开始时间区别开来。以体貌所表达的动作过程有无开始来看,“住1住2”和“紧”为一类,它们不理会动作过程的开始;“开”和“落”为另一类,它们的动作过程有开始。以动作开始的相对时间先后,“开”的动作开始点距离说话时刻较远,“落”的开始点距离说话时刻较近。但是,两者体貌上的主要差别不在于此。“开”所表示的动作持续,不必与其它动作相配合,独自随时间而延续;而“落”所附的动词必须参照其它动词,表义上与另一动作相关。壹、 什么是体貌动词体貌(aspect)属于语法范畴。 Aspect,应该叫“体”。因为普通话语法没有“体”的概念,只有“貌”(status)的概念,所以本文把aspect统称体貌,也称体态。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概念,什么样的语法概念必须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概念毋需表示,各个语言并不一致。雅可布逊举例说,“俄语里Ja napisal prijatelju (我给朋友写信),宾语的有定性毋需表示(英语则用the或a),而写信的完成则必须由动词的体态表示,朋友的性别必须由名词阳性表示。因为在俄语里,这些概念属于必须表达的语法范畴,不能省略。而对英语的I wrote a letter,如果要问信是否写完,给男朋友还是给女朋友写信,紧跟着的回答是不关你的事。”(Jakobson 1990年,页326-328)各语言所表示的语法概念不同,甲语言的语法范畴不能用来对应乙语言的语法范畴。所谓动词的体貌,在印欧语言里,表示对事件或动作过程的量化。 这个定义来自雅可布逊的 “Aspect quantifies the narrated event.” (Jakobson 1990年,页391)一个动作过程,通常分开始、持续、终止三种状态,但是各语言所表示的体貌范畴却不尽相同。例如,粤语仅在动作持续方面就有所谓始续、保持、进行三种体貌(李新魁等1995),而普通话一共才有完成态、持续态、经验态(吕叔湘1984年),似乎没有一个表示动作开始的。 吕叔湘(1984年)把表示短时态的动词重叠式(如“听听”)也归作动词的态,由此类推,普通话的“听一听”、粤语的“玩两玩就厌”之类动词重叠式中嵌“一”(普通话)或“两”(粤语)的结构也表示动作过程的短时量。本文为集中讨论粤语以词尾表示的体貌,将动词重叠式及其特殊形式,排除在外。吕叔湘所列的普通话动词的“可能态”(如“听得懂”“听不懂”),也不属于本文讨论的体貌范围。再说体貌所采用的形式。印欧语的体貌表现为动词的词形变化,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靠虚词表示体貌的概念。例如,在粤语“睇落幾好”(看起来不错)这样的结构里,“落”是动词词尾,跟在动词后面,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而在“落街”、“落车”结构里,“落”是实词,其词汇意义表趋向。用词汇来表示体貌的意思,算不算体貌手段?例如,普通话的趋向动词“起来、上去”,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如“笑起来”。吕叔湘没有把这类表达式列为动词的体貌,只说它们“有时候也表示类似于态的意思。”笔者认为它们的词汇意义比较实,“起来”具有开始义,是它自身词义的引申,不是跟在动词后面才有的,所以“起来”不是表体貌的词尾。同理,粤语的“起上嚟”、“起嚟”、“起身”、“起”等趋向动词虽然也表示动作开始,但它们也不是表体貌的词尾,如“痛起嚟真系攞命。”(痛起来真是要命。)粤语的“落去”是趋向动词,跟在其它动词后面,虽可表示动作过程的继续,但它不是词尾,与普通话的“下去”一样,具有词汇意义。本文只讨论表体貌的动词词尾,不讨论表体貌意义的其它词汇或语法手段,这样有助厘清语言事实。贰、粤语动词的始续范畴:“开”、“落”始成态词尾“落”粤语动词词尾有所谓始续、保持、进行三种体貌,都跟动作持续有关,它们是始续态的“开”、保持态的“住”、 保持态有时用“实”,但“实”的范围较窄,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只讨论“住”,不讨论“实”。进行态的“紧” (李新魁等1995年,页419-423)。笔者提出粤语里还有一个“始成态”的动词词尾“落”,它的表义特征是前一动作的实现,引发后一状况(侍建国2001年)。如:(1)摸落幾舒服。普摸上去很舒服摸起来很舒服。(2)听落唔错。普听起来不错。(3)嗒落有味。普咂起来挺有味。(4)啲嘢做落就知喇。普这些事做起来就知道啦。(5)谂落又係。普想起来倒也是。始成态词尾“落”的语法概念是表动作始发,由这一动作的始发而引起后一动作或状态。前一动作的开始点在说话前不久或说话时刻。看例(6)。(6)等我煮落饭先同你讲。普让我做起饭来,然后才跟你说话。此句煮饭动作过程的开始在说话时刻前不久,“煮落饭”不是煮完饭,而是开始了煮饭过程,如淘了米,放入锅,点上火,但菜啊什么的还都没做。李新魁等(1995年)分析的粤语“开始体貌”, 李新魁等(1995年)把各种表示“体”意思的助词、副词、某些词义虚化的动词、以及词语的重叠形式都看作“体”的表达手段,故将粤语的体态列为八种。未列词尾“落”,倒是在“始续体貌”里分析的词尾“开”与动作开始有关。例如:(7)食开饭就唔好睇电视喇。普吃饭了就不要看电视了。(8)佢做开房产代理,唔想转行。普他做起房产代理就不想改行了。例(7)的意思是从吃饭动作开始,就不能看电视了。比较例(7)和例(6),例(7)的“食开饭”意思是从说话前的吃饭动作开始直至目前的持续;而例(6)的“煮落饭”表示煮饭过程的开始与后一动词短语“同你讲”的触发关系。比较“V开”与“V落”,两者的共同点是它们的过程都涉及动作的开始,差别在于“V开”侧重动作开始以后的持续,“V落”侧重一动作过程的开始与另一动作(或状态)的触发关系。本文把“落”称“始成态”词尾,以区别于“始续体貌”的“开”。 郑定欧(2001年)认为“落”既是表动作完成的“体标记”,又是表动作量的“貌标记”。 郑文(2001年)把体分析为“线”,“表示过程,强调动作的时间线性铺展,体现为完成与否”;把貌分析为“面”,“表示非过程,强调动作的时间立体存在,体现为如何实现”。他把“落”的体、貌的不同功能,界定为词义引申的近和远:“落”作趋向补语时为第一层引申,作“体标记”时为第二层引申,作“貌标记”时为第三层引申。 郑文把“V落”的体标记语法概念分析为动作完成,而把它的貌标记语法概念分析为“非单纯完成”,后者到底代表了什么,不好理解。第二、第三层引申分别见例(9)、例(10)。(9)张三早几年起落间屋。普张三早几年盖了一间屋。(10)查落证据。普查无证据。郑文说例(9)的“落”具有词汇的制约,笔者揣测,这个“落”大概跟趋向动词相去不远,整个“起落间屋”是个述宾结构,“起落”是动补结构,“落”的词义是始,尔雅释诂一“落,始也。”是成。 开始了某一状态,等于实现了那一状态。例(10)的“落”则纯粹是个体貌标记。“开落”:有无参照他动作如果接受动词词尾“落”表始成态,粤语动词词尾跟动作持续有关的就有四个:始续态的“开”、始成态的“落”、保持态的“住”、进行态的“紧”。先看“开”和“落”。“V开”表示动作在说话前早已开始,已有较长时间的持续,且这个动作目前或正持续。它不在乎跟其它动作有什么关系。所以,带“开”词尾的动词可以出现于一个独立的动词短语,不需要别的动词做参照。例如:(11)佢揸开宝马格。普他一直是开宝马车的。(12) 我不溜喺度做开格。普我一向在这儿工作的呀。例(11)的意思是从会开车到现在,他一直是开宝马车的。例(1)至(6)的“V落”强调一个动作的开始触发另一动作(或状态),所以,“V落”后面一定跟另一个动词短语。“V开”的表义特征是无他动作参照,“V落”的表义特征是有他动作参照。有无他动作(状态)参照,在粤语的体貌范畴上有重要意义。其它南方方言也有类似现象。例如福州话的完成态有两个不同的词缀,有参照动作的完成,动词后接词缀“嚟”;无参照动作的完成,动词后接词缀“咯”(陈泽平1996年)。例如:(13)a. 伊药食郑咯。普他吃错了药。b. *伊食郑咯药(14)a. 我买嚟两瓶酒陶送丈人。普我买了两瓶酒送给丈人。b. *我买嚟两瓶酒(13a)的“咯”用于无其它动作参照的完成,它甚至排斥后接宾语或补语,如(13b)。(14a)的“嚟”用于有其它动作参照的完成,如果没有其它动作为参照,不能独立成句,如(14b)。语法范畴,就是用于表达各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相关的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相关的语法形式表现的。既然粤语里“V落”和“V开”所表示的语法范畴相关(一种与过程的开始有关的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又有不同(是否参照他动作),本文把这两个既相关又有差异的表动作持续的词尾归为一组:“开落”组。这一组与保持态的“住”和进行态的“紧”的差别在于:“开落”表示的持续都与过程开始有关,并且它们动作开始的时间点在说话时刻之前。“开落”组内部的差异是“开”所附的动词不须参照其它动词,所以“开”所表示的动作持续,不必与其它动作相配合,独自随时间而延续,时空上呈一维线性。而“落”所附的动词必须参照其它动词,表义上始终与另一动作相匹配,所以“落”的时空特征是二维平面。在这个意义上,郑文提出粤语在体貌范畴中所表现出来的“线”(动作的时间性铺展)和“面”(动作的立体存在)的概念(郑定欧2001),跟本文分析“开落”组所得出的一维线性和二维平面概念相近。叁、粤语动词的存续范畴:“住” “住1”和“住2”一般认为,粤语有两个“住”:动词词尾的“住”和体貌助词的“住”(李新魁等1995年,张洪年1972年)。为了分析方便,本文暂把充当所谓词尾的标作“住1”,把充当所谓助词的标作“住2”。(15) 落住1雨,唔好走喇。 普下雨了,别走了。(16) 你食住1饭先。普你先吃吧。(17) 咪行住2先。普先别走。(18) 咪斟茶俾佢住2先。普先别倒茶给他。(19) 讲唔讲得俾佢听住2?普现在能不能说给他听?“住1”紧跟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保持或存续,是词尾;“住2”也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存续,有“暂且”义,但它出现在动词短语后面,不是紧跟在动词后,不能算词尾,只能算助词(李新魁等 1995年,张洪年1972年),或者后置副词(袁家骅等 2001年)。此外,“住2”只在否定句或反复问句中出现,如例(17)至(19)。 “住2”的归属:体貌词尾还是表体貌的助词先讨论词尾和助词的不同。普通话里没有体貌词尾,但有体貌助词“了、着、过”。其中“了”可以在动词后,也可以在动补短语后,如“拔干净了草再上肥。”“着”和“过”只能出现在动词后,不能出现在动词短语后。所以,普通话三个体貌助词与动词的黏着性并不一致,“着”和“过”比较强,“了”比较弱。或强或弱,因为它们是由半独立的词来表示动词的体貌(吕叔湘 1984年)。粤语有为数不少的体貌词尾,它们与动词的黏着性怎样?请看表一。表一:粤语体貌词尾与动词的黏着性体貌词尾出现在动词后出现在动词短语后(如果动词带宾语或补语)(如果动词带宾语或补语)落开住1紧咗过从上表看出,粤语的体貌词尾与动词的黏着性都很强,六个体貌词尾一般情况下都紧跟在动词后面。其中四个“落”、“开”、“ 住1”、“紧”只能出现在动词后,不能出现在动词短语后面。但也有两个词尾,完成体貌的“咗”和经历体貌的“过”,它们与动词的黏着性弱一点,可以出现在动补短语后面。 张洪年(1972年)认为类似“打烂”“做完”“饿坏”这些动补短语都是“复词”,所以词尾附在后面。这样的“复词”概念与短语不易区分。例如:(20) 家姐打烂咗两只杯。普姐姐打碎了两只杯子。(21) 整污糟咗我条裙。普弄脏了我一条裙子。(22)做完咗啲嘢喇!普这些事做完了。(23) 佢身娇肉贵,都未曾饿坏过。普他娇生惯养,还没饿坏过肚子。以上例句中“咗”的位置,是它唯一可出现的地方。如果出现在动词和补语之间,就不合语法。看来,这两个词尾在动词后还是在动补短语后,不是随意的。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现象:一、因为动补短语结构比较紧密,所以容不得词尾插入;二、这两个词尾较特殊,碰到动补短语,必须在短语的后面,不能紧跟动词后面。如果目前还无法论证为什么动补短语结构比较紧密,本文只能接受第二方面说明,即词尾“咗”和“过”可以出现在动补短语后面。汉语的词缺乏形态变化,词尾的黏着性不强,以出现位置在动词后还是动词短语后,不能用来判断它们是词尾还是助词的唯一标准。“住2”在动词短语后出现,并不是粤语词尾独一无二的现象,词尾“咗”和“过”也可以出现在动补短语后。不同的是“住2”只能出现在这个位置,以此将“住2”排除出词尾之列,算作唯一的表体貌的助词, 李新魁等(1995年,页505-506)排列的其它所谓体貌助词都是语气词,如喇55、喇33,相当于普通话句尾语气词“了”。理由不充分。再分析“住2”与动词短语的关系。例(18)和(19)的结构关系分别为(24)、(25)。(24)的“咪斟茶俾佢”是一个带否定的连动结构,(25)的“讲唔讲得俾佢听”是一个带反复问的连动结构。(24)的否定词“咪”与“斟茶俾佢”有直接的结构关系,否定词“咪”与“住2”没有直接关系。(25)的前一动词“讲”的肯定否定式(再加上可能式“得”)“讲唔讲得”与“斟茶俾佢”发生直接的结构关系,而反复问式与“住2”不发生直接关系。这两句的“住2”与否定式的动词短语或反复问式的动词短语发生直接结构关系,它是出现在这两种动词短语后的“语尾”。(24)咪斟茶俾佢住2(25)讲唔讲得俾佢听住2看来,“住1”和“住2”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们出现的位置,前者在动词后,后者在动词短语后。另一个不同在于“住2”只与动词的否定式和反复问式同现, 否定式和反复问式确实影响了“住2”的语义,将它由动作状态存续变成否定色彩的存续,即“暂且”义。而“住1”既可以出现在肯定式动词后,也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否定式,如(26)。但如果否定式的动词不带宾语或补语,就分不清“住1”还是“住2”,如(27)。(26) 咪嘈住1我。普别来吵我。(27) 咪去住1/2。普先别去。在(27)这样的句型里,“住”可以是“住1”,也可以是“住2”,结构上无法区分。语音上则可,“住2”又音tsi22, tsi22可能是tsy22的语音弱化形式。而“住1”没有又音。所以,如果(27)的“住”读又音,判断为“住2”;如果读本音,则无法判断为哪个“住”。总之,“住1”、“住2”形式相同,表义相同,只是出现位置不同,应该都属于表示同一范畴的体貌词尾。只要对否定句和反复问句中动词短语后的“住2”略加说明,就能省却“住”分属词尾和助词的麻烦。“住1”和“住2”:所处结构不同,无体貌差别两个“住”都表示动作的存续态,但由于所处的结构不一样,两者表义上看起来好像有差别。“住1”所附动词的动作存续不在乎过程的开始,或者它是否有开始;而“住2”所附的动词短语要求动作过程必须在说话时刻开始,“住2”。比较例(28)、(29)。(28) 你食住1饭先。普你先吃吧。(29) 你咪斟茶俾佢住2。普你先别倒茶给他。(28)句的吃饭动作要开始但还未开始。此句的“食住1”表示一旦吃起来,就保持下去,不要停顿。这说明即使动作过程还没开始,也可以用存续态词尾“住1”表示将开始后的动作持续下去。所以,“住1”表示动作状态不在乎过程是否开始,只注重状态的保持。(29)句的动作“斟茶俾佢”可能已经开始了,也可能未开始。不管开始还是未开始,此句“住2”所附短语“咪斟茶俾佢”的状态,必须从说此话时刻开始。以上两句表义的区别其实来自“住2”所处的否定结构。“住2”出现在否定式中,含祁使语气,所以要求状态从说话时刻开始。如果“住1”出现在否定式中,也具有同样的表义效果。比较(26)句的“咪嘈住1我”,“住1”要求“咪嘈我”的状态从说话时刻开始,并持续下去。“住1住2”所附动词的动作实际开始时间或者在说话时刻(如(17)至(19),(26)),或者在说话前(如(15)),或者在说话后(如(28))。但是,在体貌上,“住1住2”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存续并不在乎动作过程是否已开始或何时开始,它们是一种无动作过程开始的体貌词尾。“住2”所表示的动作从说话时刻开始,不是“住2”自身体貌特征,而是来自它所处的特殊句式。肆、粤语动词的进行范畴:“紧”粤语词尾“紧”表示动作的目前进行状态,它与“住1”的不同在于:“紧”表示动作的进行;“住1”表示状态的存续,它不能单独表示动作进行。比较下列句子。(30) 佢食紧饭。普他正在吃饭。(31)*佢食住1饭。(32) 佢著住1件黄色嘅衫。普他穿着一件黄色的衣服。(30)的“紧”表示吃饭动作正在进行。(31)不合语法,因为“住1”不能表示动作进行。但后面加副词“先”,“差不多任何的动词都能带住,表示先暂时这样做的意思”(张洪年1972年,页151),如(16)的“你食住1饭先。” “住1”如果要表示动作的持续,必须依靠副词“先”。从这个意义上说,“住1”与“先”合起来才表示动作的暂且持续。两者之间究竟如何分工,还不甚清楚。所以,词尾“住1”,没有副词“先”配合,只能出现在状态动词(state verbs)后,如(15)、(32);不能出现在动作动词(action verbs)后,如(31)。伍、粤语持续范畴的动作开始在分析语言体貌范畴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区别词尾表达的时间范畴与动作实际的开始时间,两者并不一致;二是在表达手段上,要区别词尾本身的体貌范畴与句法结构的表义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对粤语表持续范畴的四个词尾“紧、开、落、住1住2”进行分类:以动作过程有无开始划分,“住1住2”和“紧”为无开始的类,“开”和“落”为有开始的类;再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