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雷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雷雨教学整体安排: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4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第二课时:1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2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3课外延伸练习: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如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有关雷雨的知识。2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教学过程:一、 课题导言(教师补充相关知识)1从容说课 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注:老师在大学时期曾排演过这部话剧,同学们猜猜本人主演的角色最有可能是戏剧中的谁呢?明确:鲁大海)。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多媒体展示课题:雷雨 课文节选部分矛盾冲突: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怎样的一个病态社会)。(多媒体板书)要求学生作好笔记,这是总领全文的提纲。2对雷雨的评价(多媒体板书)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23岁时就读清华大学时期创作的一部四幕剧(本文选自第二幕,是戏剧发展的高潮部分),它是曹禺的处女作。它的创作成功,震惊了当时整个剧坛,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过渡语接上: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剧中人物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3雷雨的剧情线索(多媒体板书)(1)结合注释,品读3分钟。教师归纳讲解:引用注释中的一句话“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2)提问:本剧按照戏剧的内容来划分属于悲剧、喜剧还是悲喜剧呢? 明确:很明显的是属于悲剧。这里我们可以理出三条悲剧主线(多媒体板书) 侍萍的悲剧命运。(这点我们放到后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再加以讲解) 繁漪、周萍、四凤的爱情悲剧。 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婢女四凤(侍萍与鲁贵所生)。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梅侍萍,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繁和周的儿子)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 教师延伸讲解: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罢工斗争的悲剧。4理清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列出图表(多媒体板书) 过渡语:注释中说到:雷雨里面有两个家庭,8个人物,这8个人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现在我们就围绕这8个人物分析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及其之间的矛盾冲突。(1)提问:文中的8个人物,分别指的是那8个人?(多媒体板书) 明确: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鲁贵等8人。见多媒体展示。(2)参照多媒体展示,重点梳理这8人之间的关系。(学生进行课堂大讨论,完成此题)详见多媒体展示 明确: 主仆兼“夫妻”关系; 主雇兼“父子”关系; 主雇兼“兄弟”关系; “同母异父”关系; “母子”兼情人关系; “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5雷雨的矛盾冲突(重点加以讲解和分析)(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完成此题过渡语:冲突是戏剧的生命线,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请问:主要表现在那些人物之间的冲突呢?分析出其矛盾冲突的根源(实质)?(多媒体展示提问)(1)周朴园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源: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它矛盾都围绕他而展开。(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2)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源:反映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也根本利益冲突)(3)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源:阶级利益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与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差不多)(4)周萍与鲁侍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根源:阶级对立突破血缘维系的矛盾。 过渡语:这里最容易忽略的还有一对矛盾,那就是周朴园和繁漪之间的矛盾。(5) 周朴园同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源:反映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势力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 教师延伸讲解:钱谷融认为“整个作品写得最为出色的角色是繁漪,她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才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她最终把周朴园击倒(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王后一样)。繁漪遭受的迫害丝毫不压于侍萍,她遭到周家两代人的玩弄,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很强烈宿命论。(6)提问:以上5对矛盾冲突中,最为重要的矛盾体现在那对矛盾或者是那几对矛盾身上? 明确:两大矛盾冲突: 鲁侍萍和周朴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 鲁大海和周朴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6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出一个人物的形象。(多媒体展示) 提示:重点讨论: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繁漪四人的性格形象。(结合事例具体加以讲解)(1)周朴园(多媒体展示)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对鲁侍萍由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到最后“凶狠”虚伪、冷酷、自私(伪君子)。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小结其形象: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反动资本家。他是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制造者和根源,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表面上他正直、仁厚、贤达,实质上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借用曹禺本人谈雷雨时所说的一句话“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2)侍萍(多媒体展示)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小结其形象: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3)鲁大海(多媒体展示) 采用提问的方式,分析出人物形象,提问: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作为新生工人阶级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4)繁漪(多媒体展示) 她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资产阶级小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她既是反抗者,也是受害者,她的反抗是一个变态,她受到周家两代人的玩弄,被迫害得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最终她是受害者。后来绝望、发疯,她的结局说明了在中国小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是必然会失败的。补充资料:众人眼中的繁漪 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曹禺语) 繁漪,你是迅急的雷雨,打破了这个封建古老专制家庭的死寂,你是闪亮的刃首,刺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你是耀亮苍穹的闪电,旋即消逝于天际,却早已照亮专制与罪恶合织的黑暗。 蘩漪并不是造成周萍和四凤及周冲悲剧的罪魁,因为她同样不幸。7艺术特色分析(多媒体展示)重点讲解“三一律”。(1)结构的精巧,惊人的艺术概括力。 作品里面写了8个人物,只有两幕场景,而且矛盾错综复杂,时间也在一天之内,符合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规律,“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它要求:地点一致、时间一致【24小时之内】、情节一致【有机的整体】)。(2)错综复杂的人物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3)精炼、生动的戏剧语言,富有个性和动作化。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介绍。2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3归纳主题及其以“雷雨”为题的含义。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使你想到什么呢?提示:能够回答出专业术语“象征”是得分的重点。明确: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再次多媒体板书课题:雷雨二、 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学生结合注释,教师补充: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在这些作品之中,尤其以雷雨和日出两部作品的成就最高,是其代表作。三、 题目解说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学生讨论完成)(多媒体展示)明确:(1)分析: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2)解答: 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延伸:就像高尔基的海燕中的名句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四、 内容概说:(多媒体展示)课文共有两场戏,地点都是在周公馆的客厅。第一场写30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这一场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在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写出了侍萍的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的性格特征,有揭示了周朴园的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五、 合作探讨,整体消化1分角色朗读(此环节可省略)2研读分析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多媒体展示)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3提问: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2)资本家工人阶级。4重点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爱侍萍、对鲁侍萍有感情? 明确:(1)保持旧摆设,记得生日,保留旧习惯。“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得出结论:周对侍萍是有感情的。 (2)(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恼怒,害怕。前后矛盾,说明他是虚伪的,对侍萍的爱是有条件的,周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3)教师延伸讲解: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有的人用他三十年后重见侍萍时的冷漠、惶恐、羞怒态度,否定他过去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这是把人物思想感情简单化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他则如好龙之叶公见到了真龙一样唯恐躲之不及,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