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教案2课件_第1页
推拿按摩教案2课件_第2页
推拿按摩教案2课件_第3页
推拿按摩教案2课件_第4页
推拿按摩教案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按摩教案,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一四诊八纲在推拿学中的运用 二特殊检查 脊柱部1.压顶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正坐位,各向挤压,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的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隔掌叩击头顶,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或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是为阳性,提示颈或腰神经根受压。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反向牵拉,患肢疼痛或者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屈颈试验:患者仰卧,被动屈颈12分钟。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4.挺腹试验:患者仰卧,挺腹,腰及骨盆离开床面,同时咳嗽一声,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神经根受压。 5.双膝双髋屈曲试验:仰卧位,医者将患者屈曲的双下肢同时压向腹部,如活动受限或引起疼痛,提示腰骶或髋关节病变。如将一侧屈曲的下肢压向对侧腹部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说明骶髂韧带损伤或关节病变。 6.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测量抬高时无痛的范围,如60以下出现受压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即为阳性,然后将下肢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将足背屈,坐骨神经再度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坐骨神经受到牵拉。前者在髂胫束及蝈绳肌紧张时也会出现阳性。,推拿常用诊断方法,7.“4”字试验: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曲外旋,足置于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于患侧膝上方,另一手压住健髂前上棘,使患侧骶髂关节扭转,产生疼痛为阳性,如无髋关节病变即为骶髂关节病变。 8.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仰卧位,挤压或外按两髂骨翼,有疼痛为阳性,提示骶恰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 9.床边试验:仰卧位,患侧臀部靠床边,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固定骨盆。医者将患肢移至床外并将之尽量后伸,是骶髂关节牵张和移动。若产生疼痛,提示病变。 10.跟臀试验:俯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卧足部,使足跟触到臀部,如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起,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 上肢部 1.搭肩试验(杜加式试验):手搭对侧肩膀,肘关节不能紧靠胸壁,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2.肩关节功能丧失,并有剧痛,可能为脱位或骨折。 3.从外展到上举皆有疼痛,可能为肩关节炎。 4.外展开始不痛,越近水平位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5.外展时疼痛,上举时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 6.疼痛弧:外展至上举60120有疼痛,超越此范围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肌腱炎。 7.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疼痛,可能为锁骨骨折。 8.肩关节内旋试验:肩极度内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9.抗阻力试验:阳性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下肢部1.压痛点检查:髌骨边缘压痛多为髌骨软化症;髌韧带两侧压痛多为髌下脂肪垫损伤;关节间隙疼痛多为半月板损伤;胫骨结节压痛多为胫骨结节软骨炎;侧副韧带附着点压痛多为侧副韧带损伤;髌骨下极压痛多为髌下韧带病. 2.浮髌试验:平卧位,患肢伸直放松,医者一手将髌骨上方囊内液体向下压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按压髌骨,一压一放,反复数次,如有波动感即提示关节腔内积液。 3.侧向活动:仰卧位,患肢伸直放松,作膝关节被动内翻或被动外翻活动,正常时无侧向活动,如韧带完全断裂,可有侧向异常活动;如韧带犛伤或部分撕裂则引起疼痛。 4.抽屉试验:仰卧位,屈膝90位,肌肉放松,医者双手握小腿上端将其向前或向后反复拉推。正常时无活动,如向前滑动,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向后滑动,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 5.膝关节旋转试验:仰卧位,医者一手扶膝部,另一手握踝,将膝关节作被动屈伸,同时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引起响声或疼痛为阳性,为半月板损伤。 6.研磨试验:仰卧位,髖关节伸直,患膝屈曲90医者将大腿固定,双手握住患足,挤压膝关节,并旋转小腿,引起疼痛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反之,将小腿提起,使膝关节间隙增宽,并旋转小腿,引起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 7.膝反射:膝关节放松,轻扣膝下股四头肌腱,反应为伸膝活动,反射中枢在腰24。,摩擦类手法,(二)摩擦类手法 一摩法 定义:以手掌掌面或指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均匀而有节奏的摩动,称为摩法。 动作要领 轨迹要圆; 紧贴皮肤,力度轻(皮动肉不动),不能带动皮下组织(与揉法比较;) 频率慢(周于藩认为:缓摩为补/急摩为泻)一般为120-160次/分; 方向:腹部。顺时针为泻便秘(疗效好,无副作用),逆时针为补腹泻(频率缓)。 功效及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特别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唐代百龄名医孙思邈的益寿之道“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分类 指摩:三指/拇指为吸定点,多用于穴位,譬如百会(升阳举陷),囟门(刺激大脑组织,力度轻,良性刺激,促进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中脘(化积),神阙(温肾助阳),肾俞(拇指外旋)。 掌摩法:摩全腹,不少于300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摩擦类手法,二擦法 定义:以指面、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做直线来回摩擦。又称平推法 动作要领 暴露皮肤、紧贴皮肤 线路要直,腕关节和前臂要成一条直线。 频率快,急速。120-160次/分。 一般运用介质:按摩油,润滑剂.药物制成,药力借热度深入组织。避免擦破皮肤。 临床应用 擦能生热: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寒症,痹症,痛症。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活血祛瘀尤甚。(血遇寒则凝,遇热则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重擦又能散热-热症,应用时间宜长,擦至局部潮红或瘀血产生。 皮肤感觉异常:麻木,蚁行感。 收功手法:伤筋在推拿结束时,损伤局部用擦法,使热力深透,加强疗效。,摩擦类手法,三推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特定部位,向下按压向前呈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动作要领 操作时要紧贴皮肤,用力稳,随身体的曲线而起伏,避开骨性突起,速度要缓慢,用力均匀。指推法频率150-300次/分。 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于四肢胸腹腰背,舒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 分类 指推(拇指平推、屈指平推、三指平推); 掌根推;大鱼际推;刨推法; 肘推:操作者屈肘,以鹰嘴突出部着力; 拳推:手握成拳,以拇指的的桡侧面和食中无名小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着力; 分(合)推法:用双手的指腹或大鱼际按压在施治部位,由内向外(由外向内)沿相反的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摩擦类手法,六抹法:抹者,涂也,拂也。 定义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掌面紧贴皮肤,作单向移动,称为抹法。路径略同与擦法。 动作要领 力度适中,紧贴体表。 频率可高可低,可配合按摩介质。 不要过度摩擦。 临床应用 本法常用于头面部及颈项部,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临床上抹法已突破了教材:常用大鱼际、指腹或全掌作弧形或不规则的轻快运动。 部位上的应用:头面部祛风、明目、醒脑、美容 颈部利咽 胸胁疏肝理气 腹部化积导滞,摩擦类手法,七运法:转动、运动。 定义以指腹或尺侧腕屈肌群肌腹着力,在经穴之间或治疗部位上做环形或弧形摩动,称运法。 动作要领 紧贴皮肤,力度适中,不带动皮肤。 运动方向与补泻有关,频率80-100次/分。 小儿推拿时配按摩介质使用。 分类 运法、膊运法 临床应用 运法主要应用于小儿推拿,宣通经络、调和气血;膊运法主要应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治疗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解痉止痛。,摩擦类手法,八揉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特定部位,向下按压向前呈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动作要领 操作时要紧贴皮肤,用力稳,随身体的曲线而起伏,避开骨性突起,速度要缓慢,用力均匀。指推法频率150-300次/分。 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于四肢胸腹腰背,舒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 分类,摩擦类手法,六 定义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特定部位,向下按压向前呈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动作要领 操作时要紧贴皮肤,用力稳,随身体的曲线而起伏,避开骨性突起,速度要缓慢,用力均匀。指推法频率150-300次/分。 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于四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