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培训1.ppt_第1页
印刷工艺培训1.ppt_第2页
印刷工艺培训1.ppt_第3页
印刷工艺培训1.ppt_第4页
印刷工艺培训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kba培训 印刷工艺,2,3,印刷工艺是研究印刷品印刷工艺流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核心是流程及其优化,研究的重点是工艺过程中的变量,目的是控制印刷质量。,4,ctf与ctp工艺,ctf-(computer to film计算机直接到胶片) ctp: ctp1-(computer to plate 计算机直接到印版) ctp2-(computer to press 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 ctp3 -(computer to paper计算机直接到纸张),5,印刷工艺最新技术,现时国内最热门流程优化技术 数字流程技术,柯达印能捷connect工作流程系统,6,油墨预置技术,油墨预置是对印刷机供墨进行辅助控制,为印刷油墨调整提供预先的、数字化的支持,使版面墨色在开机之前得到准确调整。,7,印刷工业的几个里程碑,中国人,印刷术、造纸术,1440年,德国人谷登堡,铅活字印刷工艺和印刷机,1796年,德国人,石印术 1960年,胶印工艺成熟,1990年激光汉字和桌面系统,1995年,ctp工艺,1999年,pdf工艺流程,2004年, jdf工艺流程,如今印刷工艺可谓日新月异,8,一、印刷发展简史,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有着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笔、纸、墨的相继发明,为文字的存留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9,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 ,发明雕版印刷术 胶泥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的,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之后又一伟大发明,金刚经,活字排版架,10,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进行改进和发展,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谷登堡,11,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总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12,二、印刷基本原理,1.图像复制原理 2.选择性吸附原理 3.油水互不相溶原理,13,(一)图像复制原理,原稿 阶调复制 色彩复制,14,原稿,定义 原稿是在印刷过程中用来进行图文处理、印刷复制的原始依据。即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被复制的对象!,15,按照原稿存在形式可以划分为 :,分类 按照原稿上图像信息的状态可以分为:,16,按载体的透明特性可将原稿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两种,分类,17,印刷原稿应该洁净、无斑纹、划痕并且几何尺寸稳定,原稿的质量要求,印刷原稿的密度反差密度反差(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间的差值)适宜 ,反差为1.8时,此时的印刷复制效果最佳。,原稿的颜色、层次和清晰度 我们衡量印刷品复制质量的依据是:颜色和层次再现情况和印品的清晰度。 图像层次是指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分级。 如果原稿层次不佳,将不可能复制出高质量的印刷品。 理想的原稿应该是整个画面既不偏亮,也不偏暗,图像的高光、暗调以及中间调分明,阶调丰富,密度变化级数多,亮、中调部分的层次梯级应完整。,18,原稿的颜色、层次和清晰度 层次不佳的三种情况 “崭”是指图像最暗处密度大,中间调和暗调层次损失较多,整个画面反差比较大 “闷”是指图像上没有高光点,暗调和中间调接近而缺乏层次,整个画面密度过高 “平”是指图像最暗处密度不大,高调和暗调的密度相差不大,整个画面的反差比较小,原稿的质量要求,崭,闷,平,19,阶调复制,1、阶调 原稿或复制品上从最亮部分到最暗部分的层次演变。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画面从最亮到最暗的亮度范围,或者说是密度反差范围;一是指在可复制的范围内可辨别的亮度等级,或者说层次的多少 。,20,2 、阶调的表现形式,连续调:图像浓淡变化看不出任何间隔或等级,变化是连续的;如照片、绘画稿件等是通过颜料或银盐感光粒子的堆积多少变化来反映图像的层次,人眼无法区别其数量的变化,而只感觉它反映的明暗,半色调(网目调):图像的浓淡变化通过有间隔的像素构成,如印刷图像、电视图像、屏显图像等,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明显的单个独立的像素点的情况,21,图像阶调 (文字描述和网点大小表示)分为:,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1成网点以下),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46成网点),暗调:亮度较小的阶调范围(810成网点),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范围(13成网点),22,23,网点是印刷中组成和表现连续调图像最小的像素单元。 印刷品是通过反射光多少来体现浓淡。印刷品上的大点子吸收光线多而反射光线少,用来表现原稿的暗调层次;印刷品上的小点子吸收光线少而反射光线多,用来表现原稿的亮调层次。 当视角小于1分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就落在同一个视觉细胞上,物体所成像就缩成一点,分辨不清。印刷品所采用的网点在正常视距内都使网点之间的间隔小于视角1分。,3 、网点成像原理,24,加网的必要性 如果用未加网的连续调底片晒版,印版上中间调部分的感光层得不到足够的光量,导致感光层硬化不足,图像建立不起来,阶调无法再现;,网点的作用 网点是最基本的图文单位。 由等间隔网点的大小变化改变着墨面积,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25,调幅网点 相邻网点间的距离相等,但每个网点的大小可以不同,通过网点的大小变化来表现层次。,4、网点种类,26,印刷品,由等距网点大小的变化表现 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调幅网点,27,调频网点,frequency modulation screening,简称fms,也叫随机加网(stochastic screening)。 是通过大小一定的“网点”出现的密度(即频率)来改变印刷品的着墨面积率,从而体现原稿图像的浓淡色调变化。 这里的“网点”不同于传统调幅加网的网点,我们称为子网点(subdot)。,网点密 图像密度大 稀 小,定义:,28,印刷品,调频网点,由等大网点的疏密变化表现 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29,调频网点的类型,a.一级调频网点(first order fm dot): 每个网点大小固定,网点的空间分布随机变化。,调频网点,30, 对胶片、印版、纸张、油墨等材料提出更高的适性要求。 对晒版机、印刷机等提出更高的精度和性能要求 网点增大规律和灰平衡规律目前还不确定。 新工艺,稳定性难以掌控。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专门的加网设备和软件)。 印品成本高。,采用调频加网工艺的难题,调频网点,31,网点大小 用网点百分比来表示网点大小。是指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即网点面积覆盖率。,5、调幅网点四要素,32,注意!,识别网点成数的方法: 目测法 密度计测量法,33,网点线数 单位长度(每英寸或每厘米)内排列的网点个数,用线/in或线/cm表示,5、调幅网点四要素,34,网点线数,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低:较粗糙,常用的加网线数:报纸、杂志内文 100 lpi;彩色杂志、画册等 150 lpi以上,35, 网线角度:相邻网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常用的网线角度 0( 90 ), 15 ( 105 ) 45 ( 135 ) , 75 (165 ),5、调幅网点四要素,36,彩色连续调原稿一般采用四色复制,这四种不同的网点角度它们的角度差通常为15度-30度,如果角度差太小容易形成龟纹。,37, 网点形状:几何形状 圆形,方形,菱形,椭圆形,5、调幅网点四要素,38,39,调频网优点:不会产生龟纹,图像再现性提高;网点可以做得很小,使印刷品比较精细;容易实现高保真印刷,由于不受印刷网角的限制,可以采用多于四色的印刷,加大颜色复制范围(色域扩大)。油墨使用量减少,干燥时间变短。 调频网缺点:网点丢失严重;对印刷条件要求苛刻(印刷机精度、水墨平衡),适合无水胶印;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加网计算量大,输出速度慢。,6、调频和调幅加网比较,40,1.黑版在印刷中的作用,1)弥补三原色油墨的缺陷,尽可能使复制的色彩接近原稿;,四色印刷工艺,41,2)黑版可以增大反差,加强中间调和暗调层次,使图像显得更有精神 ;,42,3)解决黑色文字、线条印刷问题;,4)通过使用黑色油墨降低彩色油墨的使用数量 。,43,2.黑版的产生 现象:三原色印刷中图像深色的还原: 三原色印刷时暗调部位颜色很深暗,因此图像中的暗调部分油墨层往往有三层 例如:c=m=y=100%表示的是一个黑色, 构成黑色的三原色的总网点覆盖率是300%。,44,可能产生的问题: 在高速印刷中,三原色油墨没有多少干燥时间便相互叠印在一起,前一色墨未干,后一色便难以附着其上;墨色叠印不好的现象随着的印刷墨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且越往后问题越严重。除了叠印不好的弊端外,墨层厚处不及时干燥,易造成印刷品粘连或粘脏。 解决方法: 必须考虑印刷实际,减少复色的油墨数量,从而缩短油墨干燥时间,以适应高速多色印刷的需要。使用黑色(黑版,四色印刷),45,底色去除(under color removal) 简称ucr工艺,指的是减少较暗复色中c、m、y三原色量,相应增加黑色油墨的数量。,黑版产生的方式:底色去除或灰成分替代。,46,1)在ucr工艺中,彩色是主色,而黑色只是一种辅助色;,2)黑版的作用范围比较小 ;,3)ucr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分色方式 。,47,1)在gcr工艺中,黑色是主色,而彩色只是一种辅助色;,2)黑版的作用范围非常大,灰成分替代,简称gcr工艺,指的是将所有复色中含有的灰色部分或全部去除,用增加黑版色量来补偿。,48,(二)选择性吸附原理,1、表面张力 2、润湿和接触角 3、胶印印版,49,表面张力,50,1.概念: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一种垂直指向内部的吸力称为表面张力。,51,2.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液体本身性质、温度、其他物质,52,2.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液体本身性质、温度、其他物质,53,3.表面活性剂 概念: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类:按亲水基团是否在水中发生电离以及电离出的离子类型分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作浮选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洗衣粉油墨中植物油,用作洗涤剂、润湿剂、乳化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性高,降低润湿液的表面张力很合适),54,润湿状态和接触角,1、润湿与非润湿 润湿就是指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流体取代的过程。 简单地说,如果一个液体在固体表面能够铺展开来,则该液体对该固体润湿,否则称为非润湿。,55,液体在固体表面能够很好的铺展,则该液体在这个固体表面处于润湿状态,56,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够铺展(处于液珠状态),则该液体在这个固体表面 处于非润湿状态,57,2、接触角 定义: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在三相交接点处的切线的夹角。,58,接触角越小,润湿程度越大。一般将90作为润湿与否的界限: 当90,叫做不润湿, 当90时,叫做润湿, 当90,叫做中间状态; 当角等于零时,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固体被完全润湿。,59, 90是润湿与否的界限,60,3.胶版印刷中的润湿与非润湿,61,平版印刷中的水要求能够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很好的铺展 油墨要求能够在印版的图文部分很好的铺展,62,印版表面的润湿是指各类印版的表面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对于胶印印版,是指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的气体被润版液取代和印版表面的图文部分的气体被油墨取代的过程。,油墨对印版表面图文部分的润湿看成是油对印版图文部分的润湿。,润湿液对印版表面空白部分的润湿看成是水对印版空白部分的润湿。,4.印版表面的润湿,63,胶印印版,1.常用金属的吸附性 (1)吸附现象 吸附作用的产生是由于位于界面上的分子、原子货离子具有过剩自由能,处于力场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吸附其它分子、原子、离子得到补偿,降低了表面自由能,使界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任何物质都具有自动吸附那些能降低其表面自由能的物质。 (2)金属的吸附性 亲油性越好的金属,它的亲水性就越差;亲水性越好的金属,它的亲油性就越差。 常用金属的亲油性和亲水性的排序,铜的亲油性最好,铬的亲水性最好 。,64,常用金属的亲油性和亲水性的排序,65,2.胶印印版的种类,66,胶印印版结构基本相同,版基的砂目,建立砂目的: a.提高ps版的比表面积 b.提高ps版的亲水能力,3.胶印印版的结构,67,pre-sensitized plate,预涂版或预制版。其版基制作和涂布感光剂均可预先由专门的厂家或部门来完成,晒版过程也非常简单,短短几分钟就可完成。 版基主要成分为al,含量约99.5%以上,含cu、fe、mg、si 0.5%(提高硬度); 版基厚度:0.15、0.3、0.5mm 使用原则:机器幅面(版材的抗拉强度拉版时的版材稳定性) 印版滚筒直径(版材的弯曲性能) ps版的形成过程包括预制和即制(预制和晒版)两个部分。,4.ps版,68,5. 印版的润湿,胶印版润湿的基础,a. 油墨能润湿印版的图文部分,b.水能铺展印版的空白部分,印版图文部分,印版非图文部分,69,印版图文部分,c.印版图文为低能表面,a.由感光物质组成,b.为弱极性的非极性分子,版基al,感光物质的极性分子,感光物质的非极性分子,70,印版非图文部分,a.由版基铝组成,亲水面为氧化铝,b.属高能表面:7.010-1j/m2,ps版结构图,印版图文部分,印版非图文部分,71,印刷中的油墨,b.表面张力低:3.0-3.610-2n/m,a.为弱极性的非极性分子,印刷中的水,b.表面张力较高:7.210-2n/m,a.极性分子,印版图文部分,印版水,印版上油墨,空白部分油墨,72,结论,b.印版的空白部分无选择吸附性,图文部分:从能量数据看,油墨可以在印版的图文部分吸附且铺展,因为整过体系能量下降,是自发的过程;但如果水在印版亲油基表面铺展,体系能量会增加,这是一个非自发过程。即水在图文表面基本不润湿。 空白部分:属于高能表面,表面能比水和墨的表面张力大十几倍,可以同时吸附水和墨。,c.印刷过程中一定要先上水,后上墨,空白部分形成水膜,具有亲水疏油性能。,印版上油墨,印版水膜,a.印版的图文部分有选择吸附性,73,(三)油水互不相溶原理,1、油水互不相溶规律 2、油墨乳化 3、水墨平衡基础,74,1.胶印的主要特征:,印版上的图文与非图文部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有水印刷,三滚筒印刷-橡皮滚筒(间接印刷),油水互不相溶规律,75,2.胶印基本过程:,第一步:先给印版供水,再供墨,第二步:印版上的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橡皮布上,第三步: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橡皮布上的油墨再转移到承印物上,墨辊、印版图文部分、橡皮布表面具有亲油疏水性能; 水棍、印版空白部分具有亲水疏油性能,76,3.水和油的化学结构,1)水的化学结构,h2o,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对称,键的正电荷 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形成 的键有极性,由这样的键组合成的分 子叫极性分子。,硫化氢、naoh、氢氰酸等得缔结情况 类似,分子的两端显示一定的电负性, 也为极性分子。,77,2)油的化学结构,油的分子都为高分子结构,主要的为非极性基团,为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分布对称,键的正电荷作用重心与负电荷作用重心重合, 电荷分布呈均匀性,这样形成的键没有极性,由这样的键组合成的分 子叫非极性分子。,78,油分子为非极性基团、碳链越长,非极性越强,链接 的极性基团又使其具有微弱的极性,油分子的一端同时链接有 oh(羟基)、cooh(羧基)、nh2(氨基)等,使得油分子具有微弱的极性。,79,印刷油墨中的连结料、树脂、植物油、溶剂等皆为非极性分子。因此,油墨主要由带有弱极性的非极性分子组成。,印刷油墨的组成?,色料、连结料、溶剂和添加剂,80,4.相似相溶原理,油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分子结构也不同 油水是互不相溶的!,分子极性相似的物质彼此溶解 例如:酒精与水,无机酸、碱、盐与水等 原因:当物质的分子极性相似时,不同种类分子间的和同种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很接近。,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彼此溶解 例如:苯与甲苯,甲醇与乙醇等 原因:不同种类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同种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接近,相互溶解很容易。,81,水墨的传递与油墨的乳化,1.胶印中的水墨接触,印刷过程中的水墨传递,当胶印机合压印刷时,着水辊、着墨辊与印版的空白部分、图文部分存在着a、b、c、d四种接触区间,如图所示,油墨、水在各个区间被强制混合,再分开。,82,a:着水辊与印版空白部分接触,对印版上水 b: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接触,印刷过程中的四个接触区间,c:着墨辊与润湿过的空白部分接触 d: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接触,对印版上墨,83,2.胶印中油墨的乳化,由2种(或2种以上)互不相溶的液体所形成的分散系称为乳化液; 形成乳化液的过程称为乳化,乳化过程: 降低分界面的界面张力,只有打破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的斥力,其中的一相物质的分子才能进入另一项物质之间; 连续相分子包围分散相分子,形成连续相包围膜,形成新的颗粒; 新颗粒外围分子序化排列与连续相分子具有相同的极性,阻隔分散相液滴聚集,84,1)乳化液的组成,分散相+连续相,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乳化液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间隔的) 分散的物质为连续相(分散相是连续的、一体的),85,2)影响乳化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的活跃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