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化生]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ppt_第1页
高二理化生]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ppt_第2页
高二理化生]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ppt_第3页
高二理化生]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ppt_第4页
高二理化生]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及关系?,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体 液,内环境 = 细胞外液,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1)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中的液体、物质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因而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细胞内的物质、液体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H2O2酶; 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问题:血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血液,血浆,血细胞,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红细胞(血红蛋白) 白细胞 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 O2 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 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讨论: 1、O2、CO2分别在哪里浓度最高?,2、O2进入细胞被利用穿过的生物膜层数?,组织细胞、肺泡,肺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线粒体,O2,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4层,红细胞中O2 进入组织细胞彻底被利用至少穿过多少层生物膜?,6层,O2 从外界进入血液,经血液运输后扩散至组织细胞并被彻底利用至少须穿过多少层生物膜?,11层,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 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D,课堂练习: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 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 D、泌尿系统,C,2、人体内CO2浓度最高部位是( ) A.肺泡内 B.静脉血 C.组织液 D.细胞内,D,3、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 脂分子( ) A. 3 B. 5 C. 6 D. 10,D,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5、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 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A. B C D.,A,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_,血浆含的蛋白质较多,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其中Na、Cl起主要作用。,无机盐,蛋白质,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乳酸,缓冲物质:,H2CO3 / NaHCO3,剧烈运动时:,H2O+CO2,由肺将CO2排出,Na2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乳酸钠 + H2CO3,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作用的物质,缓冲,+ NaHCO3,+ H2CO3,NaHCO3,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 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 2.毛细淋巴管阻塞: 3.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4.过敏反应: 其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1、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AD代表体液的各组成部分,其名称:A ;B ;C ;D 。 其中 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B和C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 (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 ,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液体的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液体中红细胞的方式是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细胞膜,自由扩撒(渗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4) 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的渗透压 ;发生过敏反应时, 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 ,使它的渗透压 ; 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渗透压 ; 回流受阻。上述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 而出现 的现象。 (5)D液体直接来自 ,D液体进入A液体要经过 。 (6)A液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 和消化道排出体外。,A,血浆,降低,毛细血管,B,组织液,升高,B,组织液,升高,D,淋巴,增加,组织水肿,B,组织液,淋巴循环,肾、皮肤(汗腺)、肺,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树突,神经末梢,髓鞘,细胞体,轴突,树突:,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细胞),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3.反射的结构基础,( 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判一判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提示 错。 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提示 错。 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提示 错。 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无运动功能 。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提示 错。 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提示 错。 如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B,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A,刺激,静息电位时的状态,兴奋状态,兴奋区,未兴奋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回忆,1.静息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2.动作电位是怎样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 内流造成的。,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协助扩散,运输方式:,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双向,相反,相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主要突触组成:,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1.信号转化方式如何?,2.神经递质的效果一定引起兴奋么?,也可以引起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_,体现细胞膜的_。 由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胞吐,流动性,糖蛋白,4.突触小体内含量较多的细胞器有哪2类?,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树突或胞体膜,突触,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6.特点:,单向传导,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原因:,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注意:,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电流计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在神经纤维上,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 电流计 偏转。,两,不发生,相反,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电流计发生 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发生 偏转。,在神经元之间,两次方向相反,一次,下丘脑,垂 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 巢,睾 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甲亢(分泌过多) 呆小症(幼年分泌过少)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成年缺碘),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异常,作用,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肾上腺素,加速新陈代谢 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 升高血糖,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生长发育:,血 糖:,体温调节:,血 糖:,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激素的化学本质:,蛋白质类:,氨基酸类:,固醇类:,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含碘氨基酸)、肾上腺激素等。,性腺分泌的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转化,合成,氧化分解,一. 血糖的 和,血糖 0.81.2g/L,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消化、吸收,分解,转化,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来源,去向,当血糖低时, 增加血糖的_ 当血糖高时, 增加血糖的_,来源,去路,血糖可以转化为肌糖原,但是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注意:,血糖浓度 升高,胰岛 B 细胞,胰岛素,血糖浓度 降低,胰岛 A 细胞,胰高血糖素,血糖平衡的调节,拮抗,血糖平衡调节属于什么调节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以体液调节为主),下丘脑,垂 体,甲状腺,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反馈,反馈,新陈代谢,抵御寒冷,促进,大脑皮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负 反 馈,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冷,热,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效应器,汗液增多,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立毛肌收缩,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散热减少,骨胳肌战栗,产热减少,肾上腺素增加,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甲状腺素增加,产热增多,(+),(),(),(),(+),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减少,(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 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 _ 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 下丘脑分泌的_ 和垂体分泌的_就会减少, 这是一种_机制。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是 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和_的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的关系是_。,典例 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小泡中,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胰高血糖素,c,肝糖原的分解,协同作用,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抗体的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效应 B细胞 产生抗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体液免疫,抗原,细胞免疫的过程,感 应 阶 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归纳总结(三个唯一)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提醒: 切除胸腺 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骨髓遭破坏 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若两者都遭破坏 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吞噬细胞,6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过程 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 过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其特点是 _,效应T细胞,抗体,反应快而强,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表示 , d是 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 (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 有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号)。 (5)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 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效应T,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cdeg,b,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如组织胺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典例 (2010上海生物,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 (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 的是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 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 特点是_。 (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 是_和_ ;和 分别表示_和_。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 (6)接种疫苗属于_免疫方法。,胸腺、骨髓、淋巴结,A,非特异性,B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人工,生长素的本质和运输,化学本质: 运输:,横向运输: 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吲哚乙酸,只有尖端才具有横向运输。,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主动运输(需载体,要耗能),胚芽鞘是否生长与 有关。 胚芽鞘是否弯曲与 有关。 单侧光和某些外力往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注意: 单侧光不能使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总结:,有没有生长素,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预测变 化方向,直接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数 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 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时间,种群数量,K,K/2,增长速率,时间,a,b,c,o,f,h,f点= h点=,b点(K/2),c点(K),S型曲线,A,B,时间,种群数量,图中阴影部分的含义: 环境阻力,也就是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K值(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种间关系,彼此有利,彼此依赖,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种群得利 种群有害,地衣、根瘤,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 狼与羊,(4)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思考讨论:,(3) 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2、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1、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3、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群落演替的结果,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_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_,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动物为主、寄生生物,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自养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间关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残枝落叶,动物摄食,遗体、粪便,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基石),(不可缺少),(加快物质循环),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联系的桥梁:,生产者、分解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 (2)植物都是生产者( ) (3)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 ) (4)动物都是消费者( ) (5)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 ) (6)细菌都是分解者( ) (7)所有分解者都是细菌(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菟丝子是消费者,蚯蚓、蜣螂是分解者,硝化细菌 大肠杆菌,(自养生物包括_、_ 、_等),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 蓝藻,生产者,消费者,菟丝子消费者,蚯蚓 屎克螂,分解者,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腐生生物,规律:,1、种间关系,捕食,食物链上只有: 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析食物链、食物网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分解者可以入食物链吗?为什么?,不能。 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3. 第一营养级一定是_,4.同一动物在不同食物链,所处营养级_相同,7. 能量是在食物链上_向流动的,6. 生态系统中一般不超过 营养级,5.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_ 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不一定,不同的,生产者,单,45个,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部分经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体内,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入体内,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下一营养级同化,动物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关系 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 即动物粪便中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即 同化量 摄入量粪便量。,生长、发育和繁殖,例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 _。 (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哪个箭头? _ 。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 (5)图中所指的是_, E代表的成分是_。 (6)中的能量大约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