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 暨今(q) 田螺(lu) 舞榭歌台(xi)B祠堂(c) 伺机(s) 芦荟(hu) 脍炙人口(kui)C金簪(zn) 僭越(jin) 巷道(xing) 遥岑远目(cn)D鲈鱼(l) 阡陌(m) 伯仲(zhng) 求田问舍(sh)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远目:向远处看,远眺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3.下列诗句中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4.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综观辛弃疾的志向、才干与功绩, 。可以说,他是诸葛亮、范仲淹一类时刻关心国事的政治家、军事家。 ,才奠定了他诗词的豪放。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不被重用,屡遭排挤,曲折坎坷,才决定了他词风的苍凉悲壮,慷慨激昂。这就是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 ,使我们更痛恨那个腐败、昏庸的封建王朝,从而对辛弃疾这位爱国英雄更加敬慕。答: 7.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近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答: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答: 9.“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答: 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10.“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答: 11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从视觉和听觉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铁骑无声望似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运用极其巧妙。D“想关河”中“想”有“猜想”之意, 可见“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是虚写。E.“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为睡梦之境,“寒灯”写出了清冷的意境。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艺术手法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答: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答案与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B【解析】A项,“暨今”中“暨”应读“j”;C项,“巷道”中“巷”应读“hng”;D项“求田问舍”中“舍”应读“sh”。2.D【解析】饭:名词作动词,吃饭。3.B【解析】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4.C【解析】“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说法错误,这里是反用典故,表达抗金复国之志。5.D【解析】“直抒胸臆”说法错误,这里是借典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6.辛弃疾绝非一般的文人 正因为他才干卓越,志向远大 研究辛弃疾的诗词、生平【解析】这段文字探究了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第处要与后面的“可以说政治家、军事家”照应,同时要关注到辛弃疾属于文人这一特点。第处要照应“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句,探究“豪放”的成因。第处,要注意“使”字引出的后面的内容。7.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解析】所给材料中的“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逻辑顺序有误,需要加以调换;中间一句中的内容前后不照应,也应加以换位。2、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8.词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这种情感。【解析】词人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9.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 【解析】解答本题,需对“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有清晰的了解,再结合辛弃疾的身世及为词的背景,辛弃疾用桓温北伐的感慨来抒发自己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和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10.用了移情入景(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解析】“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艺术手法相类,都采用了移情入物(或拟人、比喻)的手法。“青山欲共高人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不说人之欲与高人(叶丞相)语,而说山欲与高人语,将人之情感置之于山,是典型的移情入物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叶丞相的仰慕之情。“联翩万马来无数”写山犹如千军万马,既写出了山之连绵,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强烈愿望。11.示例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词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词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词人的豁达。示例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词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这道题目,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可看作是调侃之语,借此来排遣心中的阴霾,从这个角度讲是豁达。也可看作是借鸟之愁来实写人之愁,从这个角度看应是忧伤。答题时可任选一个角度,但观点一定要明确,并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出“愁”的具体所指以及“愁”之原因,理由要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CE【解析】 C项“以动衬静”分析错误,“清笳乱起”并不是衬托“铁骑无声”之静。E项“为睡梦之境”错,“睡觉”在这里是睡醒的意思,“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应是现实之境,是实写。14. 虚实结合。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型试题,解答本题要在把握两首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到其在艺术手法方面的共同点。陆词上片都是写梦境,梦想自己置身战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