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精)成语误用资料.docx_第1页
(加精)成语误用资料.docx_第2页
(加精)成语误用资料.docx_第3页
(加精)成语误用资料.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亦步亦趋”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意思是先生慢走我也慢走,先生快走我也快走(步,慢走;趋,快走)。后以“亦步亦趋”四字成文,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处处模仿或追随别人。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然必择定一家,奉为金科玉律,亦步亦趋,不敢稍有逾越。”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一切对亦步亦趋、处处模仿那种行为的批评不是用来批评小孩子和初学者的。”对于这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几点需要弄清。第一,它指的是人的一种行为;第二,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处处模仿或追随别人;第三,这样做的原因是自己没有主见或有意讨好别人。这几个特点决定了这条成语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只用于贬义,不用于褒义。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许多人并没有理解它的确切含义,没有把握它的感情色彩,没有弄清它的使用范围,以致造成形形色色的误用。山东省试题中的那句话,是称赞一位“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虚心向前辈学习的,当然不能使用贬义成语“亦步亦趋”。遗憾的是类似的误用,此后仍然屡见不鲜。例如:1.摆在郎朗英文版自传清样旁的是一份中文译稿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它根据英文版翻译,但并非亦步亦趋。(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8日)2.电影不能以是否忠于原著来判断水准,而对原著亦步亦趋的作品未必就是好作品。(江南时报,2007年11月21日)3.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南方日报,2007年6月18日)例1把翻译外国作品时忠实于原文,例2把改编文学名著时忠实于原著,都说成是一种没有主见、处处模仿别人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例3,中古时期日本、朝鲜学习先进的中华文化,无疑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进步行为,怎么能用贬义成语“亦步亦趋”来形容呢?事实上对“亦步亦趋”的误用,不仅限于感情色彩。请看例子:4.猫一般是不恋人的,但季羡林的猫却会跟着主人散步,而且亦步亦趋,紧随其后。(人民网,2009年2月17日)5.在德国有购物经验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店员很少会亦步亦趋地跟着顾客,也不会陪着笑脸去主动地推销。(中国经济周报,2007年5月21日)6.必须要在承包制基础上再走出深化改革的步子,对农民的家庭经营构成新的刺激,使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亦步亦趋。(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7日)7.保障居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能够亦步亦趋,不至于长期大幅背离而引发经济波动。(上海证券报,2007年12月5日)8.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国际煤价很可能亦步亦趋。(中国证券报,2008年11月13日)9.种种困难依然未能打败徐光炜呼吁普及癌症筛查的心,他依然在亦步亦趋地履行“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誓言。(生命时报,2009年9月29日)10.一个从梦想成为新闻主播的“丑小鸭”亦步亦趋地朝着自己少年的梦想前进,直到有一天一飞冲天,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人民网,2007年11月21日)例4、例5把“亦步亦趋”当成“紧随其后”或“寸步不离”的同义语。庄子的原文“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是有紧随老师之后的意思,但是凝固为成语“亦步亦趋”之后,就产生了比喻义,此后只用其比喻义了。例6大约是“同步进行”,例7恐怕是“同步增长”,例8想必是“随之下跌”,总之都是“同步”的意思。这似乎是从“紧随其后”引申出来的“新义”,已经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了。至于例9和例10,究竟是“一步一步”,还是“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呢?实在琢磨不透了。把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随心所欲地加以理解和使用,到了让读者猜谜的地步,这就超出了误用的范畴,近于滥用了。“喧宾夺主”只能用于主客或主次关系“喧宾夺主”的意思是客人的喧闹声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占据了原有的、主要的人或事物的位置(喧,声音大而嘈杂;夺,压倒)。冰心关于女人:“不到几天,新娘子就喧宾夺主,事无巨细,都接收了过去,母亲高高在上,无为而治,脸上常充满着做婆婆的笑容。” 老舍我怎么写的春华秋实剧本:“主要人物老有戏一定比较次要人物喧宾夺主强。”这个成语涉及到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必须是主客或主次的关系,例如冰心所说的“婆婆”和“新娘子”,老舍所说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否则,不能使用这条成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做具体分析,不管什么关系,拿来就用,便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例如:1.进入最后的复习阶段,还要不要记单词?答案是肯定的,但单词只是基础,我们不能让它喧宾夺主。(人民网,2009年9月21日)2.独立报到,可以说是大学生自立的开始如果家长过分呵护,入学“喧宾夺主”,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不见得有利。(北京日报,2009年8月21日)3.权力一旦喧宾夺主,学校必然变味,必然导致以权力为主导,而不是以教育为主导。(人民网,2008年9月16日)4.我们必须依法办事,而不能别出心裁,出台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土政策”,更不能让“土政策”喧宾夺主,影响选举工作。(人民网,2007年12月12日)例1,记单词是学外语的基础,它同学语法、读课文之间不是主客或主次的关系。例2,报到是大学新生应该而且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无需家长参与或代劳,在这件事上,学生与家长之间也不是主客或主次的关系。显然都不能使用“喧宾夺主”。例3,“以权力为主导”和“以教育为主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体制,它们之间不是可以同时并存的主次关系。例4,“土政策”既然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那么它之于法律,一个是错误的,一个是正确的,二者水火不相容,不是摆好了彼此的位置就可以相安无事的,当然更不是主次关系。所以这两例也不能使用“喧宾夺主”。由此可见,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确使用“喧宾夺主”的前提。“耳提面命”只能用于尊长“耳提面命”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当面教训他,还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以“耳提面命”四字成文,形容教诲殷切,要求严格。如元刘壎隐居通义骈俪二:“耳提面命,颇有得于父师。”镜花缘八四回:“果蒙不弃,收录门墙之下,不消耳提面命,不过略为跟着历练历练,只怕还要青出于蓝哩。”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梁实秋雅舍小品教育你的父母:“代沟之说,有相当的道理。不过这条沟如何沟通,只好潜移默化,子女对父母未便耳提面命。”“耳提面命”既然是形容教诲殷切的,其施事者当然只能是尊长,而不能是其他人。前引书证分别用于“父师”、“老师”和“泰翁”,而梁实秋更从反面指出“子女对父母未便耳提面命”,便是证明。但是有些人并没有弄清这条成语的确切含义和使用范围,以致造成误用。例如:1.近日孟广美加入赵宝刚导演的新剧婚姻保卫战的拍摄,经纪人耳提面命地交代千万别到处奔波,要乖乖留京待命。(新浪网,2009年11月13日)2.大陆游客在出发前以及抵达台湾之后,两地的领队导游都会再三耳提面命(不要在景点随意刻字)。(人民网,2009年6月2日)3.身为火箭新队长之一,巴蒂尔需要向队友耳提面命指出问题所在。(人民网,2009年11月14日)4.不管曾有多少人耳提面命地说,最好不要早上锻炼,浅眠的老年人终是难以执行。(生命时报,2007年7月13日)无论是经纪人对雇主,导游对游客,还是球队的队长对队友,都没有资格和权力“耳提面命”。至于那些“浅眠的老年人”,他们的父母师长恐怕多已过世,现在对他们“耳提面命”的人中,想必不乏后生晚辈,而用梁先生的话说,这些人都是“未便耳提面命”的。另外,“耳提面命”既然形容教诲殷切,毫无疑问是褒义成语,但是有人却把它用于贬义,显然也是错误的。例如:5.他(按,指林庚教授)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8日)6.要摒弃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方式,少一点耳提面命,多一点娓娓谈心,少一点居高临下的灌输,多一点平等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