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下篇)第十五单元
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单元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聆听几首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
兰颂》、《荒山之夜》、《卡玛琳斯卡亚》),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配器等方
面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民族乐派的艺术特点。
(二)艺术表现:通过演唱、哼唱几部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旋律或乐段,尝试
联想音乐场景和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与感知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三)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聆听,理解每一位作曲家的生平及所处时代的
环境,理解音乐与作曲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体会民族乐派艺术创作的内涵。
二、单元教学框架
家
—►斯美塔那―►《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国
—西贝柳斯—►《芬兰颂》
“交响诗”
情
—*格林卡《卡玛琳斯卡亚》
怀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的
三、单元学习活动
本单元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
1、斯美塔那、西贝柳斯、格林卡、穆索尔斯基这四位民族乐派作曲家各自
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斯美塔那为什么被称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交响诗的概念是什么?
为什么说西贝柳斯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格林卡为什么被称为“俄罗
斯民族乐派之父"?作为“强力集团”中最重要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什么是
俄罗斯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3、这四位作曲家分别表现出民族乐派的哪些特点?他们的音乐怎样凸显家
国情怀?
四、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和学习,感受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难点:尝试比较民族乐派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在文化追求上的不同。
五、教材分析
第三十节《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
斯美塔那创作交响诗《我的祖国》。作品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
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
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由六首独立的交响诗构成:《维
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和《勃
兰尼克》。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是作曲家对捷克美丽山河的赞颂,
表现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芬兰颂》是西贝柳斯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1899年。乐曲由铜管群在低
音区的怒吼开始,以AndanteSOStenUto的速度,奠定的全曲不屈、战斗的基调。
随后以木管模仿管风琴,弦乐则作出庄严的应答,表现了芬兰民族抗击外侮,争
取解放的决心。小号以一个固定的同音反复节奏型,向民众发起了号召,民族的
情绪更趋浓烈。最后《芬兰颂》的曲调奏起,在小号的召唤下,全曲在赞歌声中
结束。《芬兰颂》的旋律是被限定在一个相当窄的范围内,相同旋律的反复出
现以及持续低音的运用使得这首乐曲更加感人肺腑、深入人心,甚至能够打动全
人类。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
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
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第三十一节《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于1848年,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作
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
曲。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但通过二者的交
替对比和变奏,通过威严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勾画出一幅生动
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乐曲以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
《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创作而成。该曲被视为俄国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
《荒山之夜》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867年。其构
思出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说《圣约翰之夜》中对巫婆安息日的描写。这是在19
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
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
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
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六、学情分析
按照人音版《音乐鉴赏》章节排列顺序来看,截止到本单元,学生们应该通
过前两个单元(十三、十四单元)的学习和聆听,已经初步了解或掌握了浪漫主
义音乐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聆听莫扎特和贝多
芬、肖邦、柏辽兹的音乐作品,感受到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魅
力,并能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都为本单元,即民族乐派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了极有利
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了解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之后,更好地对比感受到
民族乐派音乐的特点。
七、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聆听过程中特别关注:
1、作品的旋律、调式及和声色彩、音色、配器、伴奏及音乐情绪。
2、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特点联想或想象音乐形象。
3、作品蕴含的深层次内容。
(二)哼唱或演唱主题旋律或片段,熟悉音乐主题,提高对主题的辨识度。
(三)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重在参与、体验和表现,而不对其表演提出过高
要求,保留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在每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延伸与其相关的音乐知识。
(五)在以上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谈论法、
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微课、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完成每一节
音乐课。
(单课题+大单元的任务单、课后练习(评价))
(四个层次:初识、感受、体会、理解)
(单课题之间的联系,形式可多样)
(民族乐派特点侧重点,总结共同艺术风格)
(每部作品主题不需要都全部剖析)
2022年安徽省高中音乐
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第三十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执教者:丁智勇
单位:安徽省无为中学
时间:2022年11月
教材分析:
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选自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
的祖国》的第四乐章,它是斯美塔那在1875年夏天从布拉格来到东北部山区他
女儿家时创作的。每天同大自然接触,唤醒了他早日的愿望——运用歌曲和舞曲
以构思反映捷克人民生活的交响诗。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由引子和三个主题材料发展而成。引子是广阔而庄严
的,表现了捷克阳光灿烂、广袤无垠的原野景象;第一主题是五个声部的赋格,
旋律轻盈美妙,表现了树叶沙沙作响的场景;第二主题是广阔的、深情的,先由
圆号奏出,接着由木管和铜管在不同调上演奏,描绘了广阔的森林美景;主题三
是具有捷克民族特性的波尔卡舞曲,描绘了民族节日舞会的场景。全曲蕴涵着作
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音乐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鉴赏音乐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积累了音乐流派、音乐类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前三个单元基础上,以
对巴洛克、古典、浪漫乐派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
民族乐派还很陌生,对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并不太了解,所以本课侧重于引导学
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民族乐派的学习,激
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探索热情,提高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聆听《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
征;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主要音乐主题;了解作曲家斯美塔那。
二、艺术表现:通过有表情的哼唱主题二,跟着主题三的音乐节奏学跳简单
的波尔卡舞步,感受音乐,进一步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点。
三、文化理解:了解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初
步感知民族乐派的概况以及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
赏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感受旋律、节奏、创作手法等音乐要素特征,
主动参与演唱、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去感受理解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课前播放主题二音乐片段在音乐声中营造音乐氛围,自然
就座带入教学情境
准备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朗诵、聆听、1.通过朗诵总谱前
2.请学生朗诵总谱前的一段话,思考、回答的一段话,在激起兴
导并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趣的同时,为后面欣
设问:哪段音乐更合适?赏乐曲做铺垫。
入为什么?2.浪漫乐派和民族
3.引入本节课内容。乐派的两段音乐对
比自然引入本节课。
一.赏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一)赏析片段一(主题二)
1.播放片段一(主题二)欣赏、思考、
.通过欣赏同学、老
思考:音乐是怎样的?回答1
新(从速度、情绪上分析)学唱师的演奏、演唱,激
2.教师弹唱发学习兴趣。
3.带领学生学唱片段一、分析片2.循序渐进的引导
段一的旋律。学生分析主题二的
4.播放片段一聆听、思考、音乐,了解表现的场
景和表达的情感,提
思考:主奏乐器是什么?回答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高演唱能力和鉴赏
5.播放片段一变奏视频,思考:欣赏、思考、能力。
出现了几次变奏?回答3了解民族乐派作曲
情绪上都一样吗?家风格特点之一:注
小结:重表达强烈的爱国
6.聆听
作曲家注重表达强烈的爱国心心和民族自豪感。
和民族自豪感。
4.巩固音乐主题,加
7.引导学生深情演唱片段一。深情演唱深理解_____________
(二)欣赏片段二(主题一)
1.教师弹奏片段二1.通过比较加深理
思考:与片段一有什么不同?让聆听、思考、解,发挥学生主动
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性。
2.复弹片段二回答2.通过想象、联想及
3.播放音乐片段音乐要素的分析,理
思考:片段二的主题出现了几解主题所描绘的场
次?每次主题呈现的主奏乐器是聆听、思考、景。
什么?3.通过记主题、判断
回答
4.出示谱例主题出现次数、比较
课
思考:各声部之间是并列还是主观察、思考、各声部之间的关系,
次关系?是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了解主题一是复调
乐?回答音乐的创作手法。感
知作曲家对欧洲优
5.小结:聆听
由片段二可感知作曲家对欧秀音乐文化传统的
洲优秀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继承。______________
(三)欣赏片段三(主题三)
1.播放无声舞蹈视频,播放两段
音乐(A段和B段),观看、思考、1.通过给无声舞蹈
设问:哪段音乐更合适?为什视频配乐激发了学
么?回答生的兴趣。
2.介绍波尔卡。2.发挥学生主动性,
3.播放波尔卡教学视频,让学生让其主动参与艺术
跟着做。体验舞蹈动表现。
教4.师生互动:邀请一位学生和老3.理解B段音乐表
作
师随音乐学跳舞蹈。现的场景。
5.请学生思考:B段的音乐你能联思考、回答4.了解民族乐派作
想到什么场景?欢快的情绪说明曲家风格特点之一:
了什么?作曲家的创作具有
6.小结:鲜明的民族音调和
聆听
由B段可感知作曲家的创作节奏,具有独特的民
具有鲜明的民族音调和节奏,具族风格和气派。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派。
(四)欣赏片段四(引子)1.思考引子和各片
1.播放音乐段的关系,提高鉴赏
问:这个片段有前面三个片段的聆听、思考、能力。
哪些特点?
学2.请学生思考:你能联想到怎样回答2.理解引子表现的
的场景?场景培养想象力。
(五)给作品一个标题。
说明四个片段源于同一部作品。
T播放其他班同学起名的视频。观看、起名激发学生想象力和
T启发学生起名字T出示曲名创造性思维
字__________
(六)简介交响诗
聆听、浏览了解交响诗
(七)完整欣赏第四乐章1.首尾呼应,理解这
1.出示总谱前的一段话。聆听、思考、段话所表达的情感,
按各片段先培养情感体验。
2.播放全曲,要求学生思考:片后出现顺序2.完整聆听加深对
段一、二、三、四在作品中出现举相应的牌作品的理解,让学生
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听到相应子带着问题聆听能更
音乐时请举相应颜色的牌子。好的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同时也检验了
学生对各个主题的
掌握情况。__________
二.作曲家简介了解作曲家和作品
观看
播放微课,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背景
一.民族乐派1.了解民族乐派的
聆听、浏览、
(-)简介民族乐派风格特征及风格特征及代表人
代表人物。思考、回答物。
(二)探讨:《捷克的原野和森2.培养学生学习的
林》具有民族乐派的哪些明显风主动性。
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你
拓思考、回答德育渗透,激发学生
们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展呢?
延
伸
作栗求学生课下聆听交响诗套曲聆听培养自学习惯
《我的祖国》其它乐章。
业
斯美塔那用音乐讴歌自己的
小聆听总结本课内容、升华
祖国,用鲜明的民族风格将民族
结音乐发扬光大,并影响后人的民新知
族意识。
板书: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3片段一森林
2片段二树叶____________
4片段三舞会____________
1片段四原野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赏析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
风格特征,了解作曲家斯美塔那,归纳总结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对于学生来说
难度较大。我采用了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引
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较积极,歌曲学唱情况良好,师生互
动环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2022年安徽省高中音乐
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第三十节西贝柳斯
芬兰颂
执教人:汪珏
单位:芜湖县第一中学
时间:2022年11月
教材分析:
《芬兰颂》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
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第三十节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中的内容。本单元《家
国情怀的民族乐派》继承和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
果的同时,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本节课重点分析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19世纪90年代,芬兰遭受帝俄
的统治。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西贝柳斯,当时担任芬兰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作
曲教师。西贝柳斯在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多采用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间接地表
达渴望民族独立的心情,著名的《芬兰颂》就是表现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例
证。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情感积累,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
探讨能力和愿望。但就这部作品而言,无论从作曲家到作品背景,学生都很陌生,
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聆听、鉴赏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感悟作
品、理解作品。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欣赏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芬兰颂》,感受、体验民族
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主要音乐主题;知道作曲家西贝柳斯。
二、艺术表现:通过演唱音乐主题,能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三、文化理解:初步知道《芬兰颂》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本首作品中
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熟悉《芬兰颂》主要音乐主题,感受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程
导回顾上节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回顾上节课内紧密联系本单元的教
入容学,承上启下
1.引子(谱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1)提问:这个动机营造了怎样的音聆听、思考作品,养成良好的聆
乐情绪?听习惯,培养主动思
(2)讲解“苦难动机”考问题的能力。
(3)提问:你听到了哪些主奏乐器?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
(4)播放视频。(提示学生注意指挥观看视频色的能力
家力度变化)
(5)活动:
师生一起模仿指挥家的动作,感受随教师一起模师生互动,提高学生
力度的变化。仿指挥动作上课的积极性。
提问:为什么要用强劲的力度来表思考并回答问
现压抑的情绪?题
新2.圣咏主题(谱例)
(1)提问:在这样苦难的氛围下,思考问题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
人们会想要和谁倾诉呢?提高审美感知
(2)师生一起学唱主题旋律。哼唱主题旋律哼唱主题可以激发学
课(3)讲解旋律走向。聆听讲解生音乐听赏参与感,
体验作品的音乐情
3.战斗号角(谱例)感,加深音乐的理解
(1)提问:它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聆听、回答
教反抗的?
(2)师生随乐哼唱旋律随乐哼唱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
(3)讲解芬兰民间音乐的特点:同聆听讲解的分析能力、理解能
音反复力。
学(4)对比聆听:
提问:有没有听到熟悉的旋律?使认真聆听并思
用什么乐器组演奏?考问题
(5)活动:体验两个动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
师生一起感受“苦难动机”和“号带来的不同感上课的积极性。
角动机”的碰撞。(二声部)受
4.庆典动机(谱例)
(1)提问:你认为这场战争胜利的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作
理由是什么呢?结合音乐,你在音品,了解在作品中起
乐中听到了哪些音乐要素?到的作用,加深对作
(2)提问:你们能想象出他们庆祝展开联想品的理解。
的场面吗?
(3)引出民间舞蹈旋律
5.赞美诗(谱例)
(1)师:战争胜利后,人们心情愉聆听音乐
悦,聆听他们是怎么赞美祖国的?
(2)播放合唱视频观看合唱视频
(3)芬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五拍的聆听讲解
节奏
(4)聆听并引导学生学唱赞美诗主随乐哼唱熟悉主要音乐主题,
题。培养学生的演唱能
6.赏析全曲。相互交流力,进一步感受作品
7.播放微课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观看微课的魅力。
交响诗、西贝柳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
景拓展学生的知识
8.谈一谈学生们对这部作品印象最深自由讨论并相面,丰富情感体验。
的是什么?互交流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1.总结本课民族乐派(微课)总结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
展2.引导学生选择本课对应的题材、表选择适合本节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延达情感、素材。课的答案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伸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搜集作为侵略者的俄国还有哪课后搜集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
作些作曲家也和西贝柳斯一样,怀着炽内容,并与他人进行
热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创分享,为下节课的学
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作品,搜集相关习打下基础。
业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芬兰颂
苦难动机
圣咏主题
斗争动机
庆典动机
赞美诗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聆听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熟悉主要的音乐主题、知道作
曲家西贝柳斯、归纳总结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通过讲
授、对比、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由浅入深,激发他们的听赏兴趣。课堂上学生
回答问题准确率高,师生互动环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本
课的内容。
2022年安徽省高中音乐
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第三十一节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执教人:刘雅琴
单位:芜湖市汤沟中学
时间:2022年11月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
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第三十一节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本单元是整个
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作品分析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格林卡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乐曲的原名是
《以两首俄罗斯民歌一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来根据俄罗斯著名音
乐评论家奥多耶夫斯基的建议,改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
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也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产
生和发展起到了无穷的影响。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
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不论是体裁或是风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抒情、富于
歌唱性、若有所思,另一个则欢乐而活跃;一个速度缓慢,另一个则相当快速。
这两个对比强烈的主题又有着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四度音程范围内的下行
音阶式进行,这一点使两个旋律在发展过程中能相接近并相结合。格林卡运用这
两个音乐主题,找到了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的内涵,同时用交响音
乐的形式把它体现了出来。这首幻想曲鲜明地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一面,揭
示了俄罗斯人民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一些典型性格特征一
一沉思与别开生面的幽默感。
2.作者介绍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MLGlinka,1804—1957),作曲家,俄罗斯民
族乐派的奠基者,被尊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喜爱、熟悉当地民歌。在他的创作中,歌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两部不同题材
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开辟了俄罗斯歌剧的发展道路,
不仅是俄罗斯歌剧宝库中的珍品,更是世界歌剧史上的杰作。他的交响音乐作品
不多,而且篇幅也不大,但都称的上是经典的范例。他创作的《卡玛林斯卡亚幻
想曲》奠定了俄罗斯交响乐的基础,树立起运用民间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格
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常被同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上的地位相提并论O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教材中的第十五单元,按照章节排列顺序来看,学生们通过前三个
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或掌握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巴赫的音乐作品,了解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的异同,通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感受到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通过聆
听舒伯特、肖邦、柏辽兹、威尔第的音乐作品,见识到浪漫主义音乐不同领域的
魅力。这些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让学生可以对比感受到民族乐派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特点。
此外,通过第一学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进入第二学期的学生都能有标
好的音乐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备通过听觉、视觉等强化音乐认知的
能力和跟踪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能根据较明显的音乐要素记忆音乐片段,能因
带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尝试模唱其音乐主题,感受、体跄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绪起伏;初步感受《卡玛
斯卡亚幻想曲》中管弦乐的配器色彩与艺术表现;初步了解变奏曲式的基本变奏
手法和作品的结构特征。
二、艺术表现:通过哼唱、听辨、比较、分析和婚礼过程设定等手段,熟悉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也可根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音乐背
景边跟唱边做角色模仿,体会管弦乐的魅力。
三、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聆听,感受和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风格特
征,简单了解作曲家格林卡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对俄罗斯人民的典型性格
特征有一定了解。
教学重点:
赏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从旋律、速度、配器等音乐要素上感受其风
格特征,通过模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如何在一课时的有限时间内,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程
导L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芬兰颂》。回忆上节课内容通过学生熟悉的乐曲
入引人入胜,让学生熟
新2.播放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听辨乐曲悉课程主题内容,为
课后续设定婚礼环节做
铺垫。
1.初步感受主题一、主题二。聆听音乐、判断选通过设定婚礼的四个
师:(1)设定婚礼四个环节。择、讨论、回答问环节和提出任务,引
(2)提出学习任务:为婚礼环题。导学生初步感受两个
节选择音乐片段。音乐主题的情感特
(3)播放音乐。征,激发学生参与鉴
赏的热情。
2.第一次完整聆听《卡玛林斯卡
亚幻想曲》。
师:(1)完整播放音乐,让学生完整聆听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
循着婚礼的环节聆听。音乐;分辨和示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在每个婚礼环节意出“主题一、
的音乐中找出“主题一、主题主题二”;随着
-»
新-O音乐展开想象;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随着音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
乐想象婚礼的场景。部作品创作素材的由
3.理解作品名称;理解幻想曲体来,对他们体会作品
课裁的主要特征。的民族特征会有直接
师:(1)播放幻灯片,出示作品帮助。增加学生相关
现名《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观看感受;了解音乐体裁的知识。
原名《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作品名称,与老
教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师交流幻想曲体
(2)和学生交流有关幻想曲体裁裁的特征问题。
的特征问题。
4.感受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哼唱《从山后,进一步熟悉主题一,
学的山后》(主题一)。从高高的山感受俄罗斯民间音乐
师:(1)带领学生哼唱婚礼歌后》;感受和体的特色,认识俄罗斯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O验旋律要素、情民族深沉的性格。
(2)和学生交流旋律要素、情感色彩和性格特
绪情感、性格特征。征。
5.分析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培养学生感受、听
山后》;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聆听、感受,回辨、理解和判断音乐
的有关知识。答问题,初步了的能力。了解音乐发
师:(1)播放主题一的第一组变解变奏曲式和变展的有关手法,增加
奏。奏手法的知识。对交响音乐的兴趣。
提问:主题一(婚礼歌)共出现
了几次?每次都是一样的吗?
(2)讲授有关变奏曲式和变奏手
法的知识。
6.感受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主通过感受主题二,让
题二),探究变奏,简单了解变变聆听感受《卡玛学生更好地体会俄罗
奏手法。林斯卡亚》;比斯人乐观的民族性格
师:(1)带领学生感受舞曲《卡较分析,回答问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玛林斯卡亚》,引导学生与主题题;初步了解衬有利于培养学生感
一进行比较,寻找不一样的要腔和加花变奏;受、比较、听辨、理
素、情绪、性格特征。听辨主题二变奏解和判断音乐的能
(2)弹奏衬腔旋律和播放加花变的次数。力。通过分析探究,
奏。具体了解两种变奏手
(3)播放主题二,引导学生找出法及其对音乐发展所
变奏的次数。起的作用,有利于提
高学生理性的音乐认
知水平。
7.听赏和了解双主题变奏和二重比较的方法非常有利
变奏知识。听辨、判断;在于听辨能力的提高。
师:讲授双主题变奏的知识;播听赏音乐的基础作曲家用两个主题进
放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第二组变奏上获得双主题变行二重变奏成就一部
的片段,学生听辨;讲授二重变奏和二重变奏的动听的交响音乐作
奏的知识。小知识。品,促使学生信服格
林卡创作的奇妙以及
俄罗斯人民丰富的创
造性和想象力。
8.学习《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了解整体结构,有利
曲式结构。随着微课梳理出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
师:聆听全曲,梳理出《卡玛林作品的结构,用整体印象,使其对作
斯卡亚幻想曲》的曲式结构。心感受,自由想品情绪情感、脉络的
象,表达出感变化发展有更清晰地
受,描述出想认知,更能感受到交
象。响音乐色彩的丰富奇
妙性,更能刺激他们
9.了解作曲家。的想象力。
播放微课(格林卡及代表作品介了解格林卡和俄罗斯
绍)观看,记忆知识民族乐派基本特点,
点。知道其历史地位和影
响,有利于学生了解
三、全课小结西方音乐的发展。
师:(1)课题出示:民族之声更进一步懂得《卡玛
“划时代交响”—《卡玛林斯观看思考,理解林斯卡亚幻想曲》的
卡亚幻想曲》。升华。艺术特征和历史意
(2)播放格林卡一段话。义,明白艺术创作的
(3)提升理解:世界上所有的艺基本规律和真正艺术
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作品的价值。
民,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让
我们记住格林卡,记住《卡玛林
斯卡亚幻想曲》。它是来自俄罗
斯的民族之声,它是划时代的交
响。
拓播放“民族乐派”微课。列出民族熟知用表格方式明确呈现
展乐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学生自我该课“民族乐派”的
延学习和提炼本节课的侧重点。侧重内容,提炼精华,
伸有助于学生更好记忆
和理解
作要求搜集相关“民族乐派”的代课后搜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
表人物和其他音乐作品。(PPT学习的内容,并与他
业呈现)人进行分享,为下节
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待嫁迎亲喜宴礼成
1.
2.
3.
4.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赏析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通
过欣赏作品A段和B段主题旋律,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和表达
的情绪情感,并通过作品了解作曲家格林卡,归纳总结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本
课内容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来说难度较大。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现有的
音乐鉴赏能力,我采用了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聆听法、情感陶冶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然引导学
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主题旋律学唱情况以及师生互动环节
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完全融入音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
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022年安徽省高中音乐
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
第三十一节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
一^场魔鬼的盛宴
AMg奸OH
ModesfMussorgsky
授课人:陶钧
单位:安徽省南陵中学
时间:2022年∏月
教材分析:
《荒山之夜》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构思出自俄国作家
果戈理的小说《圣约翰之夜》中对巫婆安息日的描写。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
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
出的交响音画。同名针幕动画短片《荒山之夜》是俄裔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阿
雷克塞耶夫于1933年创作,他将俄国作曲家穆索斯基的音乐交响诗《圣约翰的
荒山之夜》拍成动画,该动画片最为实验性的动画短片,在动画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乐曲以快板速度为主题,表现了狂欢之夜的情绪,直到结尾处,表现破晓
(竖琴的出现是全曲的转折)之后的平静才把速度放缓,乐曲开始于d小调,结束
在D大调上。乐曲开始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引领弦乐组以极低的音量演奏的急
速三连音,起初声音微弱随后迅速提高,在弦乐飞速的行进后,木管、铜管乐
器组先后加入,不协和音程等多次出现,勾画出荒山之巅群魔乱舞的疯狂场
景。群魔的出场是为黑暗之王“车尔诺包格”现身所做的铺垫,长号与大号在
低音声部的齐奏演绎出威严而低沉的旋律。这是一个具有宣叙调一样悠长的旋
律线条。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同市人民医院铅挡块制作与验证技术实操考核
- 中国氮化硅粉项目投资计划书
- 牡丹江市中医院骨折不愈合诊断与治疗考核
- 阳泉市中医院呼吸科医护配合效率与安全演练考核
- 佳木斯市人民医院溶栓并发症监测处理考核
- 阳泉市中医院动态血糖监测数据解读与临床决策考核
- 白城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研究协调员GCP规范入门考核
- 2025儿童医院急救管理与应急调配预案笔试试题
- 中国甲基磺酰氯项目投资计划书
- 汽轮机辅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大附中九年级(上)11月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范设计方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海洋主题公园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行政执法试题库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城镇燃气行业反恐怖防范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2025年邮政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小米汽车市场调研报告-202509
- 金沙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小学英语学困生个性化辅导计划范本
- GB/T 21181-2025再生铅锭
- 2025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民法复习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