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师第六章ppt课件_第1页
保健按摩师第六章ppt课件_第2页
保健按摩师第六章ppt课件_第3页
保健按摩师第六章ppt课件_第4页
保健按摩师第六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中医基础理论,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3.阴阳学说 4.五行学说 5.藏象学说 6.气、血、津液学说,5-1.整体观念,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还认为人体与自然区内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贯穿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5-2.辨证论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材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知识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5-3.阴阳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而言,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5-3.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具体内容基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立制约 2.阴阳互跟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5-3.阴阳学说,1.对立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例如:上下、天地、静动、冷热等。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制约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人体之所以能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对立与制约而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形成疾病。,5-3.阴阳学说,2.阴阳互跟: 阴阳两个方面及时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阴阳互跟。,5-3.阴阳学说,3.阴阳消长: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在一定限度内,阴阳之间不断地互为消长,保持这阴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互相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5-4.五行学说,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五类物质,五类物质各有特性,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的基本特征“ 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的事物; 火:温热、向上等性质的事物; 土: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的事物; 金: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的事物; 水:寒凉、滋润、向下等性质的事物。,5-4.五行学说,5-4.五行学说,五行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反常情况下存在着相乘(sheng)相侮(wu)的关系。 1.相生 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也成“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5-4.五行学说,2.相克 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以相克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水,则水为土之“所胜”。,5-4.五行学说,3.相乘 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 乘,即乘机侵袭之意,五行相乘的次序与五行相克的次序一样,只是超过了正常的限度。,5-4.五行学说,4.相侮 即反方向的克制,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 侮(wu),即欺辱,有恃强凌弱之意,其次序与相克的方向相反。,5-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总结: 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生克,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用以说明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其他事物的滋生和制约的整体协调,以防止其不及或太过,从而维持着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对平衡; 乘侮,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发生相乘时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5-5.脏腑的基础知识,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5-5.脏腑的基础知识,共同的生理特点: 1.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 2.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运化水谷; 3.而奇恒之腑,则是指则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他们不直接参与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而具有类似于脏的贮(zhu)藏精气的作用,因而被称为奇恒之腑。 中医学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在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在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这是因为中医学所讲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病理学概念。,5-5.脏腑的基础知识,下面将人体各脏腑简单介绍如下: 1.心 心居胸中,有心包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的完整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主宰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心包受伤。,5-5.脏腑的基础知识,2.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五行属金。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3.脾 脾位于中焦,在隔之下,在五行属土,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5-5.脏腑的基础知识,4.肝 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肋之内,在五行属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主疏泄。肝开窍于木,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的生理特性是: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主动,其气易抗易逆。 5.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和主纳气。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5-5.脏腑的基础知识,6.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下接大肠。他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小肠与心相表里。 7.大肠 大肠位于腹中,上接小肠,下端即肛门。他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传,是传导之意,即接上传下;化,是变化之意,即将糟粕化为粪便。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故大肠与肺相表里。,5-5.脏腑的基础知识,8.胃 胃位于隔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的生理特性是主升和喜燥恶湿,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降和喜润恶燥。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故胃与脾相表里。,5-5.脏腑的基础知识,9.胆 胆与肝相连,附与肝之短叶间,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与肝不仅有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其间,而且肝胆直接相连,故二者互为表里。 10.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他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尿和排尿。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且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故肾与膀胱相表里。 11.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是通行元气和水液代谢的通道。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互络属,故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5-6.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1.气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人体的气,其来源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中的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这三种“原料”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的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气。 起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作用。根据气的主要来源、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可以把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等。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5-6.气、血、津液,2.血 血是循环于脉管中的红色液体物质,主要由营养和津液所组成,营气和津液均来自脾、胃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是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在生理情况下,循行于脉中,沿脉管流行于全身各处,运行不息。,5-6.气、血、津液,5-6.气、血、津液,3.津液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内的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泪、涕、唾等。 一般地说,其质清晰,流动性大,一般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 其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者,称为液。 故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全身的生理功能。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一个有众多脏腑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尤以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5-6.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