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doc_第1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doc_第2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doc_第3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doc_第4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湖外国语学校 高三历史阶段练习 06.07.10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先秦宋元)姓名:一、选择题(50分)1.商朝的灭亡,确切地说是亡于 A民族战争 B属国征伐 C兼并战争 D权臣篡夺2.“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对这一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是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是墨家的任贤的主张 C是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D是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A废除奴隶制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谋求发展秦国势力4.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5.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 A了解情况 B开通道路 C填补空白 D开拓空间6.秦汉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 A适应了当时封建经济基础 B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D发展了多民族国家7.建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 A内容充实,关注现实 B苍凉悲壮,富于进取精神 C慷慨激昂,富有生气 D深入浅出,通俗生动8.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9.隋大运河的四段水道中,全在江苏境内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0.“虽有此制,开元之季(末年),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句中的“制”是指 A.均田制 B.科举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11.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问世时,不可能写在 A竹简上 B木简上 C纸张上 D绢帛上 12.下列关于唐至元明时期我国居民迁移的表述,正确的有:大批北方居民迁居江南 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南洋 许多中原人民迁往边疆 A B C D13.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 B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C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D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14.下列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A. B. C. D.15.辽国(契丹)能够维持与北宋政权长期对峙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取得了澶州之战的胜利 B迫使北宋政府签订丧权和议 C基本完成了封建化 D培养了一批亲辽的北宋官员16.中国的水利技术西传,欧洲的水利方法介绍到中国,分别是在 A秦朝、元朝 B唐朝、清朝 C宋朝、元朝 D汉朝、明朝17.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进一步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发展的是 A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B科目变化,以进士、明法科为主C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D为防止考生作弊,考试实行糊名法1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9.赵翼认为:“是宋之为国,始终为议和而存,不议和而亡。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他否认了:宋朝政治腐败,皇帝苟且偷安 军民抗金才使南宋偏安一隅 宋朝投降派排挤、迫害主战派而占上风 宋朝军队曾取得澶州和郾城等大捷 A B C D20.王安石变法中不是解决北宋中期“积贫”问题的措施是 A.青苗法和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 D.保甲法和将兵法21.辽统治者采取“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 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推行民族分化的政策C适应不同生产生活方式 D.笼络汉族地主和官僚22.耶律阿保机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其活动不包括 A.提倡农业B.建立契丹国 C.创制契丹文字 D.夺得幽云十六州23.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24.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封建化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内迁过程25.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保持统一的经济基础是 A.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物资的需求 B.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互相依存、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 D.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需要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二、材料题(26分)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宋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肖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材料二 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到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材料三 在宋、夏战争正紧张的时候,辽派使臣刘六符向宋施加压力,再次索取关南地(后周世宗从辽夺取)。宋派富弼使辽,答应每年给辽增加银10万两,绢10万匹,才算了事。澶渊之盟时给辽的物品称为“岁币”,这次改为“纳”字, 以上均摘自简明宋史回答:(1)据材料一,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3分)(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3分)(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指出两次宋辽盟约的不同点?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4)你认为宋与辽、西夏的议和有积极意义吗?请稍加说明。(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材料二禁军官印“拱圣下千都虞侯朱记”铜印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情况?带来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加强禁军的目的是什么?是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所采取的措施?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救援?为什么?宋神宗年间,将领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三、问答题28(16分)自秦汉至隋唐,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长安、洛阳两大都城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自五代以后,开封、北京、南京、杭州等成为著名的都城,有的甚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请回答: (1)综合分析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后1世纪初,统一王朝定都关中地区的有利因素。(2)五代以后,长安、洛阳失去都城地位的诸种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26.(13分)(1)特点: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3分)(2)不同:政治上夏国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岁币的内容相近而名称不同。其说明当时地夏国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3分)(3)第二次宋进一步退让,使双方政治上出现了不平等关系。(2分)原因:与当时形势及其造成的力量对比变化有关,但主要是宋妥助造成。(2分)(4)有。在战争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牺牲一点眼前利益,能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更大的破坏,有利于双方的经济的发展。(3分)27. (1)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军队的不断膨胀,使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军队战斗力下降。目的: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验教训:唐宋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统领禁军的宋太祖曾凭军权发动“陈桥兵变”,废周建宋。不能。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军的调动权归属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变化:王安石变法,实行将兵法,将领可以训练一定辖区的禁军。意义:加强了军队训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8.(1)地理条件:关中地区三面环山,东近黄河,是一个典型的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原充足。历史条件:关中地区经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社会经济、文化获得较快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