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docx_第1页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docx_第2页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的影响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鄂尔多斯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井田的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类型,黄河从井田东侧由北向南流过,从高崖头西折经榆树湾、马栅向西流去。受黄河支流房塔沟向源侵蚀的影响,区内的V字型冲沟十分发育,呈树枝分布,形成沟壑纵横、峁梁散布、支流破碎的地形特点。 井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鲍家峁。最低点位于房塔沟与井田东界交点处,相对高差100200之间。 井田内主要沟谷为罐子沟本文由收集整理,其它沟谷大部分为其支沟,平时沟谷干涸无水,或仅有溪流,雨季可形成短暂洪流,汇入房塔沟后流出区外,然后注入黄河。 准格尔井田内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新生界以下老地层出露不多,只有在较大冲沟及冲沟两侧才有基岩出露。区内经钻探工程揭露和地质填图控制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O1+2),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更新统(Q3m)、第四系全新统(Q4)。 一、地层 (一)奥陶系 奥陶系中下统(O1+2) 主要出露于井田东北部冲沟内,老赵山梁背斜轴部附近。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石灰岩,为浅海相沉积。 (二)石炭系 1、上统本溪组(C2b) 出露于井田东北部的冲沟内,老赵山梁背斜轴部附近。岩性中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泥灰岩互层为主,含贝壳化石;下部为浅灰色,紫红色铝质泥岩,含丰富的黄铁矿结核。为一套浅海相的障壁海岸泻湖潮坪沉积。与下伏地层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2t)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出露于井田东北部和东侧的冲沟内,其岩性组合为一套灰黑色的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浅黄色各种粒级的砂岩,薄层状灰色粘土岩及6、9号煤层组成。中下部发育1层含动物化石的灰岩。6号煤层厚度较大,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除局部遭受到剥蚀外,全区可采。根据岩煤层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个岩段。一岩段位于太原组下部,从太原组底界至6号煤层底板。岩段中下部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中夹12层石灰岩,含9号煤层。二岩段位于太原组上部,从6号煤底板至太原组顶界。岩段以6号煤层为主,岩层主要为6号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内的夹矸。在井田的中、北部,6号煤分叉为两个煤分层,下分层仍称为6号煤,上分层称为6-1煤层。 本组一岩段细碎屑岩中含植物化石,以鳞木为主,其次为楔叶目、真蕨纲和种子纲,还有科达纲的代表;二岩段顶部及6号煤夹矸中,含极丰富的植物化石,以真蕨纲和种子纲为主体,次为节蕨纲、石松纲、瓢叶纲和科达纲。 本组地层属于近海型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三)二叠系 1、下统山西组(P1S)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零量出露在井田大小冲沟内。岩性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浅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4、5号煤层组成。4、5号煤层在井田内大部发育且可采。根据煤岩层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一岩段位于山西组下部,从山西组底界至5号煤层顶板砂岩底界面。岩性下部为灰白色、灰黄色粗粒砂岩和含砾粗砂岩,具有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为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5号煤位于岩段顶部。二岩段岩性组合特征与一岩段相似。下部为灰白色,灰黑色各种粒级的砂岩,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4号煤层位于岩段顶部。三岩段位于山西组上部,从4号煤层顶板砂岩至山西组顶界面,岩性下部为灰白、灰色中粗粒砂岩,上部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 山西组的三个岩段实际上由三个沉积旋回构成,每个岩段都有典型的河流相二元结构,下部以粗碎屑岩为主的河道沉积,上部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泛滥平原沉积。本组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思想汇报 本组含植物化石和孢粉丰富,种属类型多样,孢粉以无环三缝孢,单缝孢为主;花粉以费氏粉、折缝二囊粉、阿里粉为主,有少量聚囊粉,单缝周囊粉及苏铁花粉。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主要出露于双枣沟向斜的轴部和井田东南部的冲沟内。岩性组合特征上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夹灰绿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中部为灰黄色、紫红色细中粒砂岩;下部为灰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具大型交错层理,局部夹透镜状粗粒砂岩。属内陆河湖相沉积。本组与下伏地层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以蕨类为主,有延焦羊齿,技脉蕨,山西栉羊齿等。 (四)新生界 1、第三系上新统(N2) 井田内广泛发育,零星出露。岩性上部为红色、砖红色泥 岩,富含钙质结核,底部为含砾砂岩或砾岩,成岩差、半固结。钻探由于取芯困难,与第四系地层不易区分,故报告中编制各种图件时(除地形地质图)均与第四系合并处理,统称Q+N2。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含三趾马、犀牛、羚羊、乳齿象等动物化石。 2、第四系更新统马兰组(Q3m) 井田内广泛发育,大面积出露。沉积物主要为风积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岩性粒度均匀,垂直解理发育,富含钙质结核。在冲沟两侧易形成陡坎之地貌特征。地层厚度一般大于20m,最厚可达50m以上,在新生界地层中本文由收集整理马兰组分布范围最广,厚度最大。 3、第四系全新统(Q4) 本统地层根据成因可分为风积沙( Q4eol)、冲洪积(Q4al+pl)、残坡积(Q4)。 风积沙主要分布在井田地形较高的峁梁和背风的沟坡。岩性为黄色的细、粉砂,颗粒均匀,据地表观察厚度一般不超过2m。 冲洪积主要分布在沟谷内,岩性由各种粒级的砂、砾石及泥质填隙物构成,地层厚度一般2-5m。 残坡积主要分布在沟谷斜坡附近,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层,一般厚度不超过2m。 二、构造与褶皱 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南部,其总体构造形态与准格尔煤田区域构造形态基本一致。岩煤层的产状,主要受近东西向老赵山梁背斜和与之相伴生的双枣沟向斜的影响,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向斜两翼倾角6-8°。在井田西侧,有一南北向的松树墕背斜。受其影响双枣沟向斜井田西仰东倾。 现将对井田岩煤层产状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分述如下: 1、老赵山梁背斜 其轴部主要位于井田北界以外,总体呈东西方向延伸,在井田附近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延伸长约18km。轴部出露奥陶系灰岩和本溪组地层,两翼为含煤地层。北翼倾角平缓,一般5°左右;南翼倾角较陡,一般10°15°。由于背斜的影响,在井田北部边缘地带形成剥蚀无煤区域。 2、双枣沟向斜 轴部位于井田北部,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与老赵山梁背斜相伴生,是井田内最主要的构造,主导区内岩煤层的产状。 双枣沟向斜的轴部在第22′勘探线附近,轴向近东西方向延伸,其北翼倾角较陡,一般8°10°,南翼倾角平缓,一般4°6°,轴部地面出露下石盒子地层。 3、松树墕 背斜 其轴部位于井田西侧,延伸方向近南北向,延伸长度4公里左右,其轴部含煤地层被剥蚀,新生界地层直接覆盖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两翼倾角较小,产状平缓。由于该背斜的发育使井田西南部煤岩层走向有所改变,呈SENW方向;双枣沟向斜西仰东倾伏;井田西部的煤层抬升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