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密、音高与音长以郾城方言的两种小称变调为例张慧丽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提要:本文分析了郾城方言两种小称变调的分布、功能及听感上的差异,认为汉语方言小称研究中有必要区分不同性质的小称,并探讨亲密与长调的可能关联。郾城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和亲属称谓词都存在两种变调:高降调和低升调。在形容词重叠式中,低升调表示程度高,高降调表示程度更高。在亲属称谓词中,高降调多为成年人和无亲缘关系的人使用,多用于背称,表示亲密和讨好,听感上短促生硬;低升调多为儿童和有亲缘关系的人使用,多用于面称,表示自然的撒娇,听感上长而自然。郾城方言的两种小称变调体现了人们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小称的需要。在对汉语方言小称变调的研究中,不仅要探讨“亲密”与“音高”的关系,还要探讨“亲密”与“音长”的关系,同时还有必要引入社会维度 。关键词:亲密 小称 音高 音长1 引言 Ohala(1983, 1984, 1994)认为亲密和高调存在天然的关联,并在生物学基础上为相关的所有高频现象做出了统一的解释。朱晓农(2004)使用“亲密高调”理论解释了汉语方言中看似不相关,众所周知又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对于有些方言中存在的低调表小称的现象,朱晓农(2004)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嘎裂声退化而变低,二为了区别而变低,三是因合音而变低。余颂辉(2009)分析了福建、江西和广东境内一些方言中的小称变调现象,认为朱晓农(2004)对例外的解释不能解释一些方言中存在的低频表小的现象,从而对“亲密高调”说提出质疑,认为深入的研究这些小称变调可以更好的探讨“亲密”和“音高”的关系。汉语方言中使用高调来表示小称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亲密高调”的理论解释也能与很多人的语感吻合。但汉语方言中也确实不乏看似低调表小称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归为例外,也不能简单的由于看似反例而推翻正例,而应该进一步探讨是否存在别的规律。同时,鉴于汉语方言中小称变调现象的复杂性,和以往研究结果的歧异性,笔者认为,在对小称变调的研究中,首先应该把“小称”概念的界定精细化。首先应该把不同性质的小称区分开。例如曹志耘(2001)就区分了“准小称”和“小称”。前者只指小,后者有喜爱、亲昵之意。Ohala(1983, 1984, 1994)和朱晓农(2004)的“小称”概念涵盖“亲密、讨好、示弱、怜爱、轻蔑、细小、要求拉近关系”等多种含义。余颂辉(2009)也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小称。这样宽泛的定义可以统一解释很多不相干的现象,但也可能会忽略值得深入分析的区别性和规律性。其次还要把不同程度的小称区分开。有的小称变调小称色彩鲜明,与本调有明显对立,本地人可以轻松区分开。这样的小称应该是典型的小称。有的小称已经退化,与本调无明显对立,或者完全转为本调,本地人已经无法区分。这样的小称应该是非典型的小称。小称变调的研究中,应该以典型的小称形式为主。最后,还应该区分不同小称形式的不同分布。这种分布不仅仅包括语言的内部结构条件,还有可能包括社会因素。北方方言虽然主要用儿化来表示小称,同时也存在变调表小的现象,但变调往往与儿化和重叠形式共现,因此不能判断小称功能到底是哪一种形式来承担。以往的研究也都是把变调与重叠和儿化放在一起来分析的(邢向东 1996,蒋 平、沈明 2002,朱晓农 2004等)。本文尝试以河南郾城方言为例,将变调与儿化和重叠形式剥离,单独分析变调与小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郾城方言中存在两种小称变调:高降调和低升调。两种变调表分布不同,含义不同,听感也不同。对郾城方言小称变调的研究将会对“亲密”与“音高”和“音长”关系、小称与社会维度关系的探讨提供有益的启示。文章共分为五节。第1节引言,第2节简单介绍郾城方言的音系,第3节分析形容词重叠式,第4节分析亲属称谓词,第5节分析两种变调的音高、音长和两种小称的关系。第6节结论。 2 郾城方言的声韵调郾城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中原官话郑曹片和淮阳片交界地区。以京广线铁路和颖水为界,郾城方言可分为两个小片。东南片(京广线以东、颖水以南地区)属淮阳片,其它地区属郑曹片。两片最大的差异就是龈音和卷舌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分合:东南片不区分龈音和卷舌音,其它地区区分龈音和卷舌音。本文郾城方言指的是以县城为代表的西部和北部方言。2.1声母 郾城方言共有24个声母(包括零声母)。见 (1)。(1)郾城方言的声母系统p 八帮被部p 趴皮盆破m 门木麻妹f 发扶房分 未微t 端独胆读t 他团同蹄n 南嫩那奴l 路蓝拉力k 古官光贵k 苦宽颗亏x 合喊话活ts 支进站脏ts 清七亲粗s 三丝星苏t 只占拽蒸t 正昌吃出 扇湿身书 人让日找 鸡经家句 轻茄起去 泥捏年女 吸县想歇 安屋衣鱼说明:V是一个唇齿近音。n只拼开口呼和合口呼,只拼齐齿呼和撮口呼。2.2 韵母郾城方言共有42个韵母。见(2)。(2)郾城方言的韵母系统 资词死字i 飞以急提u 五古鹿木y 鱼雨律许 吃日知直a 把答辣扎ia 家夹压俩ua 花挖瓜夸 歌渴和喝u 窝锅棵活y 药钥脚确 百色麦拍i 姐野憋铁u 国y 月决瘸缺ai 开买海盖iai 鞋解届戒uai 外拐怀甩i 被给妹睡ui 位桂亏会au 包套老袄iau 腰标秒条u 抽斗手抠iu 流六扭有an 胆三含竿ian 间店咸鞭uan 碗官端乱yan 元软卷全n 根很本省in 林斤新宾un 问吨棍嫩yn云魂君群a 党桑帮钢ia 娘想强凉ua 王黄光装 庚等坑硬i 清冰静经u 红公东钟y 永荣龙粽 射遮车热 说拙 二儿饵耳说明:是一个卷舌边音,与卷舌音t组发音部位基本相同,但舌面与硬腭接触面积更大。可以自成音节。有些韵母为yN的字,如“容荣龙绒粽”有撮口呼和合口呼两个自由变体。有些韵母为yn的字,如“轮”,有撮口呼和合口呼两读。名词读un,动词读yn。2.3 声调郾城方言共有4个声调,不包括轻声。见(3)。(3)郾城方言的声调阴平 13 妈高木竹雪 阳平 53 麻同炸查蓝上声 33 马古虎把土 去声 51 骂布故兔路3 形容词重叠式变调郾城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分为两类:AAr式和ABB(r)式。前者要求第二个音节必须儿化,后者的第三个音节可儿化,也可以不儿化。两种重叠式都发生小称变调。3.1 AAr式根据第二个音节的不同变调,AAr式又可以分为两类,这里分别称为AAr1和 AAr2。3.1.1 AAr1在AAr1式中,所有词例的第二个音节都变读为13调(等同于阴平)。举例见(4)。(4)AAAr1白pE53白白儿的pE53par13li黑xi13黑黑儿的xi13xr13li黄xuaN53黄黄儿的xuaN53xuar13li红xuN53红红儿的xuN53xuar13li轻thiN13轻轻儿的thiN13 thiar13li慢man51慢慢儿的man51mar13li满man33满满儿的man33mar13li蛮man53蛮蛮儿的man53mar13li高kau13高高儿的kau13kr13li胖phaN51胖胖儿的phaN51phar13li瘦su51瘦瘦儿的su51sur13li凉liaN53凉凉儿的liaN53liar13li足tsy13足足儿的tsy13tsyr13li甜thian53甜甜儿的thian53thiar13li酸suan13酸酸儿的suan13suar13li辣la13辣辣儿的la13lar13li紧tin33紧紧儿的tin33tir 13li松suN13松松儿的suN13suar13li挑thiau33挑挑儿的thiau33thi13li稠thu53稠稠儿的thu53thhur13li臭thu51臭臭儿的thu51thur13li咸ian53咸咸儿的ian53iar13li少au33少少儿的au33r13li温wn13温温儿的wn13wr13li与相应的单音节形容词相比,所有的AAr1重叠式表示程度更低,并且一部分词例带有喜爱的色彩。例如,“黑黑儿的”比“黑”黑的程度要低。并且,当说话人说“他(有点儿)黑”时,意味说话人对“他”有嫌弃和不喜欢之意思。但当说话人说“他黑黑儿的”时,意味着说话人有一些甚至是相当喜欢他。在AAr1重叠式重中,重叠、儿化与变调三种形式共存,因此不能判断整个形式表示程度低和喜爱的功能由哪种形式承担。3.1.2 AAr2AAr2形容词重叠式中,所有的第二个音节都变为53调(等于阳平)。见(5)。(5)AAAr2AAr1慢 man51慢慢儿的man31 mar53li慢慢儿的man51 mar13li满 man33满满儿的man33 mar53li满满儿的man33 mar13li足 tsy13足足儿的tsy13tsyr53li足足儿的tsy13tsyr13li远 yan33远远儿的yan33yar53li远远儿的yan33yar13li好 xau33好好儿的xau33xr53li好好儿的xau33xr13li早 tsau33早早儿的tsau33tsr53li早早儿的tsau33tsr13li紧 tsau33紧紧儿的tin33tir53li紧紧儿的tin33tir13li死 s33死死儿的s33sr53li死死儿的s33sr13li稳 wn33稳稳儿的wn33wr53li稳稳儿的wn33wr13li与相应的单音节形容词和相比,所有的AAr2都表示更高的程度,并且与相应的AAr1存在对立。前者表示程度很高,后者表示程度较低。二者的重叠形式完全相同,并且都在第二个音节儿化,不同之处就在第二个音节一个读53调,一个读13调。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程度高低的对立是由两种变调承担的。53调表示程度高,13调表示程度低。这类儿化变调只表示程度的高低,没有喜爱色彩,也没有嫌恶色彩,还不是典型的小称形式。3.2 ABB(r)式这一类重叠式中,基本上都是第一个音节承担整个短语的意义,大部分的BB(r)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让整个短语更生动,并同时强调程度高。根据第三个音节是否卷舌,可以分为两类。两类模式声调的读音模式相同:第一个音节保持不变,第二个读轻声,第三个读53调(等于阳平)。见(6)。(6) AABBr A ABB 净tsiN51干净净儿53的花xua13白花花53的灵liN53水灵灵儿53的黢tshy13黑黢黢53的油iu53绿油油儿53的橛tye13硬橛橛53的生sN13脆生生儿53的巴pa33干巴巴53的生sN13白生生儿53的飕su13凉飕飕53的整tN33齐整整儿53的烘xuN13臭烘烘53的纽niu33细纽纽儿53的眨tsa33眼眨眨53的 悠iu13慢悠悠儿53的白tsa tsa53的乎xu13胖乎乎儿53的热烘烘53的乎xu13热乎乎儿53的湿tsi tsi53的乎xu13软乎乎儿53的潮tsi tsi53的鲜syan13红鲜鲜儿53的展tan33平展展儿53的轻thiN13年轻轻儿53的扑phu13红扑扑儿53的ABBr和ABB式都表示程度高,但表达的色彩不同。前者表示高度喜爱,后者表示高度厌恶。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第3个音节读53调,因此基本上可以判断程度高这个功能是由53调来承担。感情色彩可能由儿化承担,也可能由词汇义承担。3.3 变调形式与功能比较下面我们比较四种形容词重叠式的功能,以确定两种变调的功能。见表1。AAAr1AAr2ABBrABB手段儿化有有有无重叠有有有有变调13535353程度低高高高感情色彩中性或喜爱中性或喜爱中性或喜爱厌恶 表1:四种形容词重叠式的功能与手段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表示程度高低这个功能上,可以判断53调高调表示程度高,13调低调表示程度低。因为AAr1和AAr2儿化与重叠形式完全相同,只在在变调上存在最小对立。即在郾城方言中,变调可以独立表示程度的高低,在表示感情色彩这个功能上,变调与儿化和重叠形式纠结在一起,不能判断两种变调是否能独立承担表示喜爱或者厌恶的感情色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没有儿化和重叠,只有两种变调发生但仍然可以表示感情色彩的环境。在郾城方言的亲属称谓词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4 亲属称谓词在郾城方言亲属称谓词中也存在两种小称变调现象。亲属称谓词不存在儿化,因此我们可以首先把儿化从小称现象剥离。亲属称谓词中存在重叠形式与非重叠形式。下面我们首先观察重叠形式中小称变调,然后观察非重叠形式中的小称变调。4.1亲属称谓词重叠式变调郾城方言亲属称谓词重叠式存在两种变调模式。一种是第一个音节读轻声,第二个音节统统读13调;一种是第一个音节统统读53调,第二个音节读轻声。这里称基式为R,第一种变调模式称为RR1式,第二种为RR2式。举例见(7)。(7)RRR1RR2奶nai33nai nai13nai53nai爷jE53je je13je 53je爸pa31pa pa13pa53pa哥k33k k13k53 k姐tsiE33 tsiE tsiE13tsiE53 tsiE叔u33 u u13u53u姑 ku33ku ku13ku53 ku(伯父的妻子)ta ta13ta53 ta婶儿r33r r13r53 r姥lau33 lau lau13lau53 lau舅tiu53tiu tiu13tiu53 tiu姨ji53ji ji13ji53 ji基式R和RR1式可以用于面称,也可以用于背称;RR2式只能用于背称。在面称的环境中,成年人多选用基式,儿童多选用RR1式。和相应的基式相比,重叠并变调后的亲属称谓词听感上更亲密。“奶”的重叠形式“奶奶”除了有(7)中的两种变调形式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另外一种变调形式:即第一个音节读13调,第二个音节读轻声。这里称为RR3式。举例见(8)。(8)RRR3姨奶ji53 nai33姨奶奶ji53 nai13nai 姑奶ku33 nai33姑奶奶ku33 nai13nai三奶san13 nai33三奶奶san13 nai13nai月奶奶yE13 nai13nai (8)中“姨奶奶”、“姑奶奶”和“三奶奶”是远亲称谓词,“月奶奶”是孩子对月亮的称呼。两种形式都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与相应的基式比较,重叠并变调的形式听感上更亲密。综上分析,郾城方言在没有儿化的情况下,重叠形式与变调共现也可以表达亲密等感情色彩。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在没有重叠形式的情况下,单独的变调能否表达小称意义。4.2 亲属称谓词非重叠式变调在郾城方言中,有一部分单音节亲属称谓词可以直接变53调和13调表示小称。能够发生这种变调的亲属词很有限。能够13变调的有“奶”和“姥”,能够发生53变调的有“哥、姐、叔、姑、爸”。这里称基式为R,13变调为R1,53变调为R2。举例见(9)。(9)RR1RR2奶nai33nai13哥k33k53姥lau33lau13姐tsiE33tsiE53爸pa31pa53叔u33u53姑ku33ku53(9)中“哥”有k33、k53两个读音。前者是本音,通常是成年人对同胞哥哥的称呼,包括面称和背称。后者用于称呼非同胞兄长或者毫无亲缘关系的人,通常前面加“俺”或者被称呼人的名字表示亲密,可以面称,也可以背称。“姐、叔、姑”的使用环境相同。当然,“爸”也可以发生这种变调。另外,从(9)我们还注意到,非重叠式53变调只发生在父系亲属称谓词中,不发生在母系亲属称谓词中。R1类变调除了发生在单音节称谓词中,还发生在在一些表示远亲亲属关系的多音节非重叠亲属词中。见(10)。(10)RR1叔u33表叔piau33 u13叔伯哥u13pE k33姑ku33姑夫ku13 fu姑爷ku13 jE53姥lau33姥爷lau13 jE53舅姥爷tiu51lau13 jE53舅姥娘tiu51 lau13 niaN53姨姥娘ji51 lau13 niaN53 综上,在没有儿化、重叠的情况下,单独的13变调和53变调可以单独表示小称。但是两种变调的声学性质不同,听感不同,使用的环境不同,所表达的小称意义也有不同。下面进一步分析两种小称的分布、功能和声学性质的可能关系。5 两种性质的小称5.1 两种变调的分布和功能综合第3和第4节的分析,13调和53调在形容词重叠式中只在表示程度高低上存在最小对立,在亲属称谓词中存在感情色彩和使用环境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重点分析亲属称谓词中两种变调与小称的关系。表2比较了两种小称变调在使用人群、使用环境的分布差异,以及在表达感情和听感上的不同。R1R R1R2RR2声调13135353使用人群儿童成年 儿童成年成年 儿童使用环境面称 背称面称 背称面称 背称背称感情色彩喜爱 亲密亲密 喜爱 撒娇亲密 示好亲密听感低 长 自然低 长 自然高 生硬 短促高 生硬 表2:两种小称变调分布和功能的差异从表2可以看到,13调和53调在分布上并不是完全互补,但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儿童倾向于使用13调,成年人倾向于使用53调;13调在面称和背称时都可以使用,但双音节重叠式53变调只能在背称中使用。二者在表达感情色彩时有重叠也有差异。共同之处是都表示亲密,不同之处是13调表达喜爱与撒娇,53调表示讨好。因为所表达感情的不同,听感上也有很大不同。13调听起来低、长、自然;53调听起来高、短促、不自然。朱晓农(2004)论证了汉语方言中高调与亲密的普遍倾向,并把高升、高平和高降都归为高调,但没有谈其他声学性质与亲密的可能关系。鉴于郾城方言中的高降调和低升调都可以表示亲密,但使用人群、使用环境和听感均有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低升调表示亲密归为例外,而有必要考察其他声学因素与亲密的可能关系。鉴于13调和53调在调型和音长两方面均有不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音长与调型。5.2音长与调型。因为亲属称谓词通常独立出现,因此只要测量13调和53调的单字音音长就可以了。笔者选取音节ta来比较13调和53调的单字音音长与句末音长。发音人为一男一女两位本地人,同一字读三遍,取其平均值。测量音长时与和冯隆(1985)测北京话音长的方法相同,取整个音节的音长。结果见表3。音节音长(ms)调型ta13369升ta53228降 表3:13调与53调的音长与调型从表3我们看到,在单字调中,13调比53调显著的长。根据张杰(2001)对汉语方言声调音长的全面分析,结果是曲折调的音长最长,升调次之,降调最短。这就意味着,调型与调长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升调可以持久,降调不能持久。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升调必然要长于降调。郾城方言中没有曲折调,升调是最长的,降调是最短的。朱晓农(2004)和余颂辉(2009)不区分声调的升与降,把高升与高降都称为高调;不区分不同性质的小称,把喜爱、厌恶、示好都称为小称。这样的处理可以把很多复杂纷繁的现象统一起来,但是有可能忽略小称现象内部的细致分化。从郾城方言两种调型的分布和功能来看,用不同的手段来表示不同的亲密在汉语方言中是存在的。5.3 音长与节奏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一直存在两种节奏模式,抑扬格(iamb)和扬抑格(Trochee)。就听感上来说,抑扬格是一个短音节跟着一个长音节,扬抑格是重读音节跟着一个非重读音节。其韵律表现见(11)。(11)扬抑格与抑扬格 a. 杨抑格(trochee): x x x x x x x x b. 抑扬格(iamb): - - - - - - - -从(11)可以看到,扬抑格主要表现为重度对比,抑扬格式主要表现为长度对比。这两种节奏模式后来被称作右重律(Iambic Law)和左重律(Trochaic Law)。左重律的意思是说通过音强来构成对比的一串线性组合,人们在划分音步的时候,常常把重的音节划为音步起始部分;右重律的意思是说通过音长来构成对比的线性组合,人们在划分音步的时候,常常把长的音节划为音步末尾部分。Hayes (1995) 把右重律和左重律引入音步类型研究中。他发现在右重类型的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右重音节的元音延长或辅音延长,左重类型的语言即使有左重音节的延长也是非常受限制的,甚至常常会发生元音缩短的现象。 郾城方言亲属重叠式的两种变调模式应该是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音步模式, R R1其实就是抑扬格,左短右长,采用的是右重式音步;R R2其实就是扬抑格,左重右轻,采用的是左重式音步。这样看来,在郾城方言中53调应该是使用了音高“高”的因素,而13调应该是使用了“长”的因素,“升”的因素即使起作用也是辅助性的。 5.4 音长与亲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拖长声音在父母面前表示撒娇,同时声调上扬表示请求。相反,如果他们提高声调,却常常是表示不耐烦和生气。成年人只有在与孩子说话时,才有拖长声音的现象,如果提高音调,则常常是训斥。同时我们注意到,儿童经常使用叠音词来指称事物,而叠音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音长延长。很多方言中使用重叠形式来表示小称,应该也是一种长调表小称的现象。在郾城方言称谓词中,出现了两种重叠形式。一种是前字变53调,后字轻声;另一种比较少见,前字轻声,后字变13调。53调本来就短,放在前字位置会变得更短,这样整个RR2重叠式的音长比RR1式大大缩短。同样的双音节重叠式,使用不同的轻重音模式和音长变化,从而造成音长的巨大差距(见附录2),从而表示不同的小称意义。一般来说,儿童是社会中真正的弱势团体,而他们心理上也很自然的把自己作为弱者,需要来自强势团体的保护。对他们来说,向某一强势团体表示亲密是很自然的。儿童的音高本来就比成年人要高100个赫兹左右,因而使用长调来表示撒娇、亲密对他们而言应该是更好的手段。而男子则是社会中的强势团体,要取悦讨好另外一个强势团体,从心理上来说就是不自然的:示好就等于示弱。他们使用高调某种意义上把自己降格为弱小群体来表示不自然的讨好。6 结语北方官话中大量存在重叠、儿化与变调三种因素共现表示小称的现象,本文通过对郾城方言形容词重叠式、亲属称谓词的分析,逐步将小称变调与儿化和重叠剥离,得出在郾城方言中13调和53调本身也可以表示小称。13低调和53高调在一个系统中表示两种不同性质的小称,表明13低调表小称可能并非是例外,而是使用了另外一种手段。在云和方言中,“儿”作词尾时男性发音人不变调,女性发音人使用小称变调(曹志耘 2001),表明在小称变调的分布中,社会因素起到分化作用。在郾城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成人多使用53调而儿童多使用13调来表示亲密。高调表示弱小、屈尊、讨好和亲密是一个常见的方法,但是长调也是一个同样的手段。长调伴随上扬,听起来悠长委婉,是儿童自然的撒娇;高调同时短促,听起来生硬紧张,是成年人不自然的讨好。根据13调和53调分布环境和听感的不同,笔者的初步分析认为13调表示亲密主要是“长”特征在起作用。在汉语小称变调的研究中,亲密与“音高”和“音长”的关系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同时有必要引入社会维度。参考书目Hayes, Bruce. 1995. Metrical stress theory: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Jurafsky, Daniel. 1996. Universal tendencies in the semantics of the diminutive, Language 72.3:533-578.Ohala, J., L. Hinton and J. Nichols (eds). 1994. Sound symbo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hala, John. 1983. Cross language use of pitch: An ethological view. Phonetica 40: 1-18.Ohala, John. 1984. An et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ommon cross-language utilization of F0 of voice. Phonetica 41: 1-16.Zhang, Jie. 2001. The effects of duration and sonority on contour tone distribution-Typological survey and formal analysis. Ph.D Dissertation, UCLA.曹志耘 2001 南部吴语的小称,语言研究第3期,33-44页。冯 隆 1983 北京话语流中声韵调的时长,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蒋 平、沈明 2002 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方言第2期,289-298页。李宇明 1991 泌阳方言的儿化及儿化闪音,方言第4期,302-305页。刘若云 赵新 2007 汉语方言声调屈折的功能,方言第3期,226-231页。邢向东 1996 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方言第1期,52-55页。余颂辉 2009 汉语方言中低频的小称变调,语言科学第3期,278-287页。赵日新 1999 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方言第2期,136-140页。朱晓农 2004 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当代语言学第3期,193-222页。Intimacy, Pitch and Duration: The Case of the Tone Change in Yancheng Dialect Huili Zhang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Abstract: This ar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草种子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挤压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接入设备装调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有色金属加工质检员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燃油系统橡胶部件安全性能评估报告
- 氯甲烷生产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恢复硬盘数据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炼焦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1.1数列的概念(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毕业设计:平谷新城某高层住宅楼室内给排水、消防与采暖系统设计
- 《装饰艺术运动》课件
- 《公路工程量计算》课件
- 医院建筑综合设计与布局优化
- 阴道镜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基础设施公司“主要领导讲质量”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