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新生儿的发展 一、新生儿期 人生的第一个月成为新生儿期。 按胎龄分类: 有足月儿(胎龄3742周) 早产儿(37周) 过期产儿(多于42周)。 按出生时体重分类: 有正常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在2500克以上者)、 低体重儿(少于2500克者), 超重儿(体重在4000克以上者)。 儿童心理学讨论的是正常新生儿。 即胎龄在3742周,体重在2500克以上,身长在42厘米以上者。 怀孕期:40周。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算。 孕育期:38周或266天。1、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分离与依附 产后妊娠期 婴儿出生后,母亲和婴儿仍需聚在一起,继续共同生活。 因为乳儿尚未准备过独立生活。他们不能吃大人的食物,也不能像成人那样自由活动,直到满八、九个月时,他才能离开母亲若干距离。 乳儿到达这一时刻的时间,和胎儿在母亲内所花费的时间一样。所以,产后九个月又被称为“体外胎儿期”或“产后妊娠期”。2 生理发展特征(1)身体特点: 新生儿体型很特殊: 头大,身长,四肢短。头约占整个身高的1/4(成人为1/8),腿约占1/3(成人占1/2)。 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50厘米,体重约33.5公斤。 出生后几天,体重略有减轻,第二周开始恢复,以后体重迅速增长。 新生儿的皮肤常呈红色,而且有些皱,像个“小老头”。 随着肌肉的丰满,皱纹很快消失,皮肤也逐渐变白。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很容易受损伤。(1)身体特点: 新生儿的骨骼非常软弱,构造与成人不同。 所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所以弹性较强,强度不足,不易折断,但易弯曲。 新生儿的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 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2)神经系统的特点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比较早。 新生儿脑细胞的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 新生儿的脑重大约只有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30% 保护性抑制睡眠。 出生头几天,约有8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新生儿睡眠不稳,周期较短,大部分时期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 新生儿的兴奋易泛化。 身体的一个部位受刺激,就会引起全身性的动作反应。3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有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1)无条件食物反射(觅食反射) 这种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张嘴,做吸吮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2)无条件防御反射 当强光刺激眼睛时,新生儿会自动闭上眼睛或将头转向背光处, 当刺激物触及眼睑或睫毛时,新生儿头向后仰并眨眼。 (3)无条件定向反射 当新异刺激(如大的声音和鲜艳的物体)出现时,儿童会自动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好象在探究“这是什么?”。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1)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以手指或小棍触及新生儿的手心,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 (2).巴宾斯基反射: 触摸新生儿的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成扇形张开。满6个月时消失。以后再这样刺激儿童,脚趾就会向里屈曲。 (3).惊跳反射(摩罗反射) 又称搂抱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4).强直的颈反射 新生儿仰卧时,头常常偏向一侧,同时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作出击剑状。经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预示着儿童将来的习惯用手。这种反射4个月以后消失。 (5).行走反射 双手托住新生儿腋下,使光脚板触地,儿童就会做迈步动作。2个月左右消失。 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的意义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曾经有进化意义。 各种无条件反射是否在特定的时间消失,可以作为诊断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的指标。 4 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1新生儿感知觉能力(1)视觉 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就具有了下面视觉技能: (1)两只眼睛集中在一点上; (2)随着移动的东西而作同步移动; (3)对不同颜色能加以辨别;( 15天) (4)对不同的亮度做出不同的适当反应;对亮光缩小瞳孔,对暗光扩大瞳孔。 2.听觉 听觉发育较好,能对附近的声响做出反应。 具有区分声音的能力。 连续不断的声音对新生儿可以起到抚慰和镇静的作用。 新生儿对有节律的声音特别敏感。 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胎儿期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声,因而任何具有类似节律性质的声音比较敏感。 3.嗅觉 新生儿对剧烈的气味反应强烈,这是对胎儿期嗅觉记忆的表现。 测定儿童嗅觉系统开始工作的方法: 新生儿对一种气味嗅了十次以后,他们对这种气味的刺激就不再那么敏感了。 但是用新的气味刺激他们时,他们的反应要比对第一种气味的后几次反应强烈。 4.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早期发育味觉具有保护生命的价值。 新生儿能区别4种最基本的味道:甜、咸、酸、苦。 5.肤觉 新生儿一出生就能对高于或低于他的温度有反应。 对非常低的温度比非常高的温度反应要更多些。 新生儿似乎对痛觉刺激比较迟钝。 但他们对疼痛的敏感性与日俱增。出生后第四天要比第一天对疼痛的感觉灵敏。 新生儿的触觉非常敏感,尤其是嘴的周围和手。思考题 新生儿有哪些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的意义是什么? 新生儿感知觉能力的特点?第五章 乳儿的发展乳儿的发展 出生一个月至一周岁这一时期称为乳儿期。一、生理的发展(一)身体的发展 1、乳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 出生后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 半年后有所减慢,每月约增长11.5厘米。 一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约为他出生时的3倍,即可达910公斤。 乳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迅速发生变化。 出生8星期以后小腿开始加速增长。 头部及面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慢些。 乳儿的骨骼骨化也已开始。 头部及颈部的肌肉比下肢肌肉发展得早一些。 乳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骼易变形,肌肉也易疲劳,所以让乳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二、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 最先发展的是抬头动作,学会俯撑、翻身、坐、爬、站立,以至行走。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手指动作发展最迟。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6个月以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动作。(二)手的动作发展及其意义1.手的动作发展 (1)新生儿手的“抓握反射”是无条件反射。 (2)12个月的乳儿醒来后常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 如抚摸自己被子或手能碰到的任何东西。 (3)23个月的乳儿有吸吮自己手的动作。 (4)34个月的乳儿不管任何东西都抓来往嘴里塞,这时眼对手的调节水平还很低。 (5)56个月的乳儿伸手动作越来越多了,对于任何在眼前的东西就伸手去抓,动作很准确,眼手协调形成。 (6)67个月的乳儿左右两手的中心屏障消失,能逐渐做到双手配合,双手能共同玩弄一个物体。 (7)10个月以后到1岁,乳儿能进一步用各种不同方式玩弄各种物体。 故意敲打物体,还会把手指插进小孔里去。 学会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东西。 但他“放”东西的准确性还很差。 爱做重复的动作。 (8)到了1岁,乳儿两手动作进一步灵活了,逐渐能准确地拿各种东西,做各种动作,开始把物体当工具来使用。 2.手的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手的动作发展出现在语言之前,它比语言更早地反映心灵世界,是乳儿心灵发展的镜子,通过手的动作发展可以了解乳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2)手的动作促进儿童思维萌芽的发展,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调节控制手的动作发展。 (3)手使乳儿认识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客观事物跟自己的联系,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与成人交际。(三)全身动作发展及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三)全身动作发展及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乳儿坐和站起来,视野变得开阔了。 爬行中移动身体,可以主动接近事物。 爬得越好,学说话也越快,认字和看、读能力也越强。 爬还可以治疗受伤的大脑。 动作的发展,使乳儿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同时逐渐摆脱成人的怀抱,接触客观事物由被动向主动发展,开始练习自己的活动。三、言语的发生 语言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一年的时间,即在整个乳儿期都是言语发生期,也称为前言语期。 语言产生的准备 语言理解的准备(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1.反射性发生阶段 (1)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是未分化的。 (2)一个月后,乳儿的哭声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约从第五周起,乳儿也开始发出一些非哭叫声。 先是发音器官的偶然动作,随后吃饱喝足舒适时就会发出许多非哭叫声音。最初发出a、o、e、u等元音,后来出现辅音h、k、p、m等。 2.呀呀学语阶段 大约5个月左右的儿童进入了呀呀学语的阶段。 呀呀学语:对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连续发出,形成ba-ba-ba,ma-ma-ma,类似于“爸”“妈”等单音节语音。 乳儿能发出的声音很多,不限于他自己母语的声音。 乳儿约自第9个月起,呀呀语出现高峰。已能重复不同音节的发音,还能发出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 到一岁左右,多数儿童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 通过呀呀语,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 儿童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不到10天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之做出不同反应。 原先已停止吸奶的乳儿,在听到一段语音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语言的乐音则增加不多。 一个正在听成人讲话的一个月乳儿,其肌肉运动的停顿和成人语流的停顿同步。2.词语理解 8、9个月时,乳儿已开始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说“妈妈呢”乳儿的眼睛就会朝向妈妈,说“好啊”等,并拍手。 从1011月开始,乳儿逐渐懂得一些简单的词的意义。 1岁小儿能听懂的词可以有1020个,但可以说出的词还是很少的,而且说得往往不清晰,但这是乳儿与成人语言交际的开端。与乳儿交谈注意事项四、心理过程的发展(一)知觉的发展 1图形知觉 新生儿特别容易被轮廓线、复杂化和曲度吸引。 乳儿更喜欢看许多小矩形组成的图案,而不愿意看仅仅几个大方块。 更喜欢看曲线而非直线段,人脸正好提供了这种性质,人脸上的发际线提供了明暗的交界线,所以乳儿对人脸有偏好。 2深度知觉 乳儿大约23个月左右时,有了对物体远近,深浅的认识。 吉卜逊的视崖实验,证明了乳儿的这种能力: 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是一张由颜色矩形组成的质料,质料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 即使2个月的乳儿,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更有趣的是心率通常减慢。 当乳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时,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怖。他们的心率明显加快;他们不往深的一边爬,尽管他们也能感觉到玻璃板的坚固支撑。五、乳儿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新生儿从生物的人发展成社会的人这样一个过程。(一)新生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 1 新生儿出生后就立即出现了微笑。 这种最初的笑,即使没有外来的刺激也会出现,被称为自发性微笑。 但还不能称为交往行为。但这些本能反应在母子交往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儿童交往行为的基础。 2 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当成人的脸出现在乳儿视野中,他便终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进行片刻目光交流,然后开始微笑、发声,并手舞足蹈,表现出欢愉的样子。 “天真活跃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 新生儿应答性的天真活跃反应,往往被成人理解为孩子向自己发出的信号,于是也抱以微笑、抚摩、亲吻、搂抱、引逗等。而成人的这种反应更强化了新生儿的行为,同时也加强了双方的情感联系。(二)依恋 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乳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子之间,也被称为亲子关系。 1.亲子之情对乳儿的情感、智力和以后发展有重要影响 (1)乳儿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抚爱,自身就会比较温和友爱,形成信赖感。 (2)如果乳儿失去母爱,得不到母亲或看护人的亲近,那么乳儿的心理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摧残,从而造成乳儿智力低下,性情粗暴,行为野蛮。猴子的依恋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把一个新生的猴子与其母隔开,放在装有两个假母猴的笼子里,一个是铁丝做的,一个是毛巾做的,近似于母猴,尽管这个小猴子要到铁丝假母猴那儿吃奶,然而,它却总是在可以拥抱的毛巾布母亲那儿玩。当给它以恐惧刺激,小猴会直奔毛巾布母亲。 可见身体的接触给小猴以舒服的感觉,形成小猴依恋母猴的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用人为的办法把一个小罗猴和数个小罗猴分别饲养在两个笼子里,单养的小猴子只能看着群集的小猴们的愉快的生活,自己却无法参与他们的活动。 长大后发现单养的小猴躲避另一些猴子,自己在那里发呆,甚至有时自己打自己,自己毁自己,攻击性行为严重。 这种情况在美国的育婴堂里也有类似反应。 有人观察到孤儿院孩子在一岁的后半年就开始对成人冷漠,睁着大而无神的眼睛,面部表情呆板,这些人长大后更富于攻击性,爱发脾气,爱破坏东西。 美国有位医生曾对附设的有母爱的托儿所和条件较好缺乏母爱的孤儿院进行过调查。 初测托儿所乳儿智商为101.5,孤儿院乳儿智商为124。 一年之后,再测时托儿所乳儿智商为105,孤儿院乳儿智商为72。 为什么孤儿院乳儿智商下降如此之快,一年之后就下降为低能儿? 积极与消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这主要取决于母亲对乳儿的态度和养育方式。 充满爱心、温柔体贴、善于理解乳儿各种要求的母亲,容易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而粗心、冷淡、急躁、过于关心自己的母亲,与乳儿建立的关系多是消极的。 因缺乏交往而建立的消极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儿童的发展。2.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这个时期乳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这时乳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人的反应有所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 对其他人反应则逐渐减少,但依然有反应。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从67个月起,乳儿进一步发展对母亲的特别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只要母亲在身边,儿童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其安全的基地。 儿童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产生怯生。3.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 (1)母亲的影响 : 依恋是在乳儿与母亲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母亲对乳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其对乳儿是否关爱是最重要的方面。 充满爱心、温柔体贴、善于理解乳儿各种要求的母亲,容易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而粗心、冷淡、急躁、过于关心自己的母亲,与乳儿建立的关系多是消极的。 (2)父亲的影响 乳儿对父母同等依恋。 12个月以上的乳儿对父亲离开屋子反应强烈且极相似,父亲的存在可使乳儿感到更安全。 父亲以积极性质参与儿童的教养行为越多,乳儿对父亲的依恋就会越深,依恋安全感就越强。 父亲倾向于给儿童更多的运动性游戏。六、乳儿的教养 (一) 充分满足乳儿对营养的需求,提倡母乳喂养,因为它既可以增强乳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可增强母子间的感情联结。 (二)善于辨别乳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保持乳儿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条件。 (三)多和孩子交往,满足乳儿与人交往,身体接触的需求。 在与乳儿的交往中,可以有意识地多与乳儿“交谈”,发展乳儿的言语能力。母亲一方面要与儿童建立依恋关系,一方面要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人。 (四)重视感官和动作训练,经常为眼、耳、手、身提供丰富而又适宜的刺激。 (五)由于每个儿童出生时气质特点各不相同,父母应主动地使自己的行为节律与婴儿的行为节律相适应,同时又要注意引导婴儿的行为循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Pattern of Attachment情境测量法Pattern of Attachment Secure Attachment These infants use the parents as a secure base. When separated, they may or may not cry, but if they do, it is because the parent is absent and they prefer her to the stranger. when the parent returns, they actively seek contact, and their crying is reduced immediately. About 65 percent of North American infants show this pattern. Avoidant attachment(回避型): These infants seem unresponsive to the parent when she is present. When she leaves, they usually are not distressed, and they react to the stranger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to the parent. During reunion, they avoid or are slow to greet the parent, and when picked up, the often fail to cling. About 20 percent of North American infants show this pattern. Resistant attachment Before separation, these infants seek closeness to the parent and often fail to explore. When she leaves, they are usually distressed, and on her return, they mix clinginess with angry, resistive behavior, struggling when held and sometimes hitting and pushing. In addition, many continue to cry after being picked up and can not be comforted easily. About 15 percent of North American infants show this pattern. 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This pattern reflects the greatest insecurity. At reunion, these infants show a variety of confused, contradictory behaviors. They might look away while being held by the parent or approach her with flat, depressed emotion. Most communicate their disorientation with a dazed facial expression. a few cry out unexpectedly after having calmed down or display odd, frozen posture. About 5 percent of North American infants show this pattern.The tool for assessing attachment The attachment Q-sort: Suitable for children between 1-5 years old. A observer-parent or an expert informant-sort a set of 90 discriptors of attachment-related behaviors into 9 categories, ranging form highly descriptive to not at all descriptive of the child. Eg: Child greets mother with a big smile when she enters the room.思考题 1怎样结合乳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适当教养方式? 2乳儿的动作是如何发展的? 3简述乳儿期依恋的发展极其特点。 4如何理解依恋对乳儿的情感、智力及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5 依恋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测量儿童的依恋类型?第六章 婴儿的发展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儿童生活的13岁这一时期。 第一节 婴儿生理的发展 一、身体发育 婴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 体重到3岁时约为初生儿的4倍,重13公斤。 婴儿的骨骼肌肉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 大肌肉已有所发展,但耐力很差,易疲劳。 小肌肉还未发展,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精细活动。 婴儿的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3岁时,心律已降为100次/分钟,但与成人相比仍然很快。因此仍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第二节 婴儿动作、活动的发展 一、动作的发展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1岁左右,儿童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很不平稳,掌握不好平衡。 约在1.5岁左右,儿童学会了随意地、协调地独立行走,此时期儿童对爬高及从高处往下跳特别感兴趣。 之后,儿童又陆续学会越过小障碍,单独上下楼梯,双脚学小兔向前跳等。 动作的发展大大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大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 行走练习 综合练习: 蹲下,扔球,捡球,独立站起来等等。 爬楼梯: 爬不太高的矮滑梯或台阶,锻炼手脚和全身协调能力。 向前抛球 动手游戏: 搭积木,装豆子 剥糖纸 套环二、活动的发展 (一)基本的生活活动: 主要有自己吃饭、喝水、洗手、穿脱衣服、大小便等。 (二)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游戏活动模仿性游戏和假装游戏。 模仿性游戏就是在摆弄实物的动作中加进了一些情节,使模仿性动作具有了游戏的性质, 如用匙喂娃娃,拿成人的物品模仿成人的动作等。 1113个月时象征性游戏出现了。 儿童假装正在从事一些他们很熟悉的活动,如吃、喝、睡等。 1824个月时,学步儿童的游戏已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他们能按一个有意义的顺序做出多种假装活动,与同伴玩时,还能协调自己的活动,他们相互模仿做一些社会性游戏。 (三)学习 (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 习惯化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迅速发展。 4个月以前的婴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刺激产生习惯化; 而到510个月的时候,他们可能只需要注视刺激物几秒钟,当刺激物再次出现时就能够认出这是已经熟悉的事物,而且他们能够将此知识保留几天。 。 婴儿的习惯化的速度存在差异。 一些婴儿的信息加工水平非常高,他们能够迅速识别重复出现的感觉刺激,并且遗忘速度非常慢; 其他婴儿的水平则相对较低,他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悉一个刺激,并且容易遗忘。这种早期的个体差异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68个月能够快速习惯化的婴儿在2岁时能更快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2)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新生儿已经能将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婴儿很快就发现自己能够引发惹人喜爱的反应。 比如,微笑或发出咿呀声音,因为他们知道哪些反应能够引发抚养者的关注和爱抚。 (3)观察学习 9个月的婴儿能够在观察到一些简单动作后的24小时之后模仿出该动作。 14个月的婴儿有一半能在初次观察的24小时内模仿该动作。(延迟模仿能力)。 1424个月的婴儿已经准备好通过观察陪伴者的行为进行学习了。 观察学习不需要正式的指导,也不需要任何强化、它可能每天都会发生。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的形成过程 (一)单词句(11.5岁) 此阶段儿童主要是理解成人的言语,同时,他们开始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 1015个月间,儿童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到15个月左右,他们就能以这些所掌握的词汇,说出一些单词句。 随后儿童掌握新词的速度明显加快,1.5岁儿童的词汇量为70个。 教育方式讲故事。 单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是: 1.单个字或单音重复: 最易掌握的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个字的词,如猫、海、鸡等。 对那些包括两个不同发音的词,自行简化,如汽车简化为“汽”或“车”。 “蛤蟆”简化为“蛤” 。 对有些如“妈妈”、“爸爸”这样的词也较易掌握。 2.一词多义: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词的理解不准确,说出的词往往代表多种意义。 如儿童最先接触到球,而后对类似的东西,如苹果、土豆、甚至扁圆形的铃都叫球。知道了“月” 之后,看到圆的也都叫“月”。 3.以音代物:对于能发出声音的某些物体,孩子们往往用象声词代表该物体。 如把汽车叫“笛笛”,把小狗叫“汪汪”,把小猫叫“喵喵”。 4.以词代句:这阶段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 如“妈妈”一词,可以代表多种意思,如妈妈抱、妈妈来、找奶奶等 。 (二)双词句(1.52岁) 1.5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提高,说出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70个。 一般将这阶段也叫“电报句”阶段,因为此时期儿童的语言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文体,故也称为电报句。 如“爸爸班班”、“阿姨打针”、“妈妈坐腿”(坐妈妈腿)等。 双词句的激增,使儿童有可能同他人进行语言的交流。 此阶段,儿童基本上可以用语言表达各种意愿,也可能背诵简单的儿歌。 (三)完整句的发展(23岁) 2岁以后,儿童开始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更为准确地表达思想。23岁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你看我跳舞”、“你看我跑多快”。 “快穿衣服,省(得)冻着,别感冒。”“外边下雨了,不能出去了。 到3岁左右,儿童可以用断断续续的语言复述简单的故事,或讲清自己的一段经历。 .词汇量迅速增加 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能掌握新词。到3岁时,孩子已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了。 儿童所说出的词类比例也有变化。 名词和动词仍占多数,但比例在减少;较抽象的形容词、副词和代词所占的比例增加;最抽象的数词、连词还没有增加 。 二、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一)儿童的言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具有特殊的适于发声的器官结构,并具有控制声道和处理复杂符号的先天能力。 儿童言语的获得和发展与儿童的生理成熟尤其是脑的发育及脑功能的完善有关。视听及发音器官的正常对儿童语言发展影响也很大。 (二)语言环境是儿童言语获得的必要条件 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会很快掌握一种语言。 (三)儿童的言语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 思维水平决定了儿童言语发展的水平,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也不同。如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抽象性的发展,科学的概念是幼儿难以掌握的。而语言的掌握对认知的发展起加速的作用。 (四)儿童气质特点 外向的、自信的、善于交际的儿童对周围人言行的观察和模仿较多,也敢于表现,言语的发展水平较好。 而内向的、自信心不足、胆小害羞的儿童言语发展稍晚。语言能力训练 命名:主动称呼周围的人和正确的叫出事物的名称。 表达:训练儿童用肯定和否定表达自己的要求,并配合点头和摇头动作。 动物怎么叫:模仿动物的声音 让儿童说儿歌押韵的最后一个字 发出生活中的声音 父母准确的说出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讲故事 背诵儿歌数字第四节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注意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最主要特点是注意受外界刺激影响,为外界刺激所引起,无意注意是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 容易引起此年龄儿童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等,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2. 突然消失的物体。 3. 成人的动作、活动。儿童先是饶有兴趣地观看,然后便会出现即时模仿或延迟模仿。 4.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因果关系的注意出现。 总之,婴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注意的持久性也较低,一般时间都较短,很快就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到婴儿末期,在成人要求下,儿童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二、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 婴儿期,出现了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只能在对外界的感知活动中进行,在自身的动作过程中展开,离开感知和动作,思维就停止。 直觉行动思维最初的表现就是儿童的“假想游戏”(或模仿性游戏)。 如喂布娃娃,拿枕头当娃娃抱等。 到3岁左右,直觉行动思维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增强,想象丰富。 如一个2.5岁以后的儿童手里拿着一个塑料棍。听到外面鞭炮声后马上说:“新娘子”。鞭炮声刺激了她,使她想起了枪炮声,说:“我有大枪、朵朵”过了一会,无意中塑料管扎到胳膊上,说:“我有个大长针、打针”。又过了一会,说:“拿大棍子打老虎。”只一小段时间,塑料管就成了几种物品的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游戏化营销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虚拟家装设计与空间预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动汽车快速换电部件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网红品牌全案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实践与成效评估报告: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001
- 2025年教育直播平台在线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肛肠科年度汇报总结
- 鸡蛋合作合同范本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2作文范文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学校生活指导老师面试问题
- 安防项目视频周界报警系统招投标书范本
- 烹饪概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