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房改革现代化.doc_第1页
传统药房改革现代化.doc_第2页
传统药房改革现代化.doc_第3页
传统药房改革现代化.doc_第4页
传统药房改革现代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药房现代化改革 -中药配方颗粒长期从事中医中药的推广工作,一次在和一位资深的中医聊天的时候听到了人家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个故事:2004年的一天,老中医接诊了一位小孩,小孩是一个只有10岁的美国小孩,小孩的妈妈是美国人,爸爸是湖南人,爷爷是当地药监局的局长。小孩因为水土不服感冒发烧,爷爷和妈妈找到了这位老中医。爷爷的意见是输液,打退烧针,但是这位美国的儿媳妇不同意,要求老中医开中药,最后美国儿媳妇说服了局长爷爷,让老中医开中药。老中医经验丰富,根据小孩的病症开了一服新加香薷饮加减,加外搽酒退烧。第二天老中医特地登门拜访,一来是看看自己的小病人是否病愈,二来是对这位美国妈妈一定要坚持开中药的理由感到好奇。小孩烧退了,一切正常。美国妈妈因为长期服用片剂和输液,带来更多的负作用,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输液”=“自杀”,抵抗能力的下降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得更多的人群重新关注中医文化,甚至在中医中药层面上受益,根治疾病,今日,中医中药开始崛起。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经常在药房等医疗机构出售,药房等医疗机构出售西药、中成药的数量远远大于中国传统中医开具的中草药,即我们所讲的中药。在这个繁杂而节奏感快速的社会环境下,中医中药显得渺小,同时中医中药发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1、国家和地方政策难以落实 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是很重视中医的,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在实际中有些落实不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中西医并重的方向,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西医医院高楼栉比,而中医医院大都危房林立。中药房节节衰退,西药房连锁横行,古典中医药学渐渐被人们所遗忘。2、中医中药创新少 现今真正的中医人才(原汁原味将中医理论科学地继承下来的)很少,这主要跟中医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在中医大专院校中,中医教学完全照搬西医的模式。就像京剧有不同的学术流派一样,中医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中医应该发扬师带徒的方法,从娃娃抓起。而现在的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设置比中医课程设置还多,培养的学生既非中医又非西医,不伦不类没有特色。3、评价体系不能确立立项艰难 现今对中医的诊断、治疗、科研、成果评审,主要按照西医的方式,因此迫使中医按照西医的模式来发展。比如中医搞科研课题,如果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写,不按照西医的动物实验标准来写,最终是不给立项的。殊不知,中医是在人身上实践而来的科学,中医讲“望、闻、问、切”,脉象是中医的一个客观标准。而西医是在动物身上做的实验,抓几只实验鼠怎么能摸出它的脉象是浮还是沉,舌苔是黄还是白,如何能够得到“望、闻、问、切”的客观指标?一代代的学生这么搞下去,中医的特色、理论就完全丢掉了。中医发展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创新,没有继承,何来创新?中医缺乏真正的中医人才,铁杆的中医人才,没人去专心致志搞中医,最终造成中医学术创新慢。4、中医知识普及不够 生活中50岁以上的人如果遇到牙疼,会认为是“上火了”,而50岁以下的人却说是牙周炎。这就是中医知识普及不够,而西医科普却深入人心的表现之一;中医讲求原汁原味,上火了,家庭中随便可以找到治疗降火的“中药”,而西医就是买药,胶囊。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倾斜,保护中医、发展中医。在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中,将中医院视为专科医院,一个病人住院规定限额为5000元左右,而西医院住院病人规定限额却为12000元左右,同是省级医院为什么政策上有这么大的差别?中医是一门很丰富的科学体系,她吸纳了天文、地理、哲学等学科知识。因此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发展中医,充实中医,而不是用现代科学去改造和取缔中医。从大众医疗方面看,中医中药讲求五行生克,究根结底,彻底根治疾病,快节奏的今天,同样也有不为大众群体所接受的原因1、 中药的煎熬时间慢现代社会要求无论是药品、食品、生活用品等消费产品都要具备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忘记健康的中药性,让我们一味的寻求速度。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使得中医中药不能适应社会,俗话说的好,适者生存。2、 中药选材难控,造成“方对药不灵”中药属于动植物原本,在选材方面因不法分子的造假、地区产地造成的药效失灵、以次冲好的原因频频出现,造成“方对药不灵”,老百姓不管这个药好不好,怪罪的都是中医生,造成恶性循环,使中医中药不能顺利发展。以上所述,中医中药五千年的文化不能得以发扬光大,世代传承的中医在社会浪潮中渐渐被淘汰,中医药馆也苦苦挣扎,创新经营,体现服务,今天我们社会发展迅速,从工业时代慢慢进入知识世代,我们在创新、挖掘,振兴中医中药事业也是我们每个做药的梦想。中医中药行业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从中药提取物到中药超微粉到中药配方颗粒是一个漫长的创新过程,今天我们走在医院和药房都可以轻松的说一声我要中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我们有一种产品叫做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的概念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取浓缩而成的单味颗粒。其性味、功效与原生药一致,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疗效确切、卫生安全等优点。如甘草配方颗粒、黄连配方颗粒、当归配方颗粒等600余种常用中药配方颗粒。概念有几个要点:1、 生产原料: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2、 生产技术:现代高新技术浓缩提取(有些是超微粉碎)3、 剂型:颗粒剂型,单味颗粒,一种药材即一种颗粒4、 用途:和中药饮片一样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并且保持了与原来药材一样的功效和性质特点5、 产品特性:(1) 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2) 服用量少,一般一副药只需冲一小杯水,一天两次服用(3) 疗效确切,多年的临床疗效比对,大部分效果优于饮片或者等同饮片(4) 卫生安全,包装使用的是药用复合膜,密封性好,保质期为3年2、中药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原料药材的选购、药材的炮制、浓缩提取、制粒包装、成品检验,见生产流程图:原料药材采购药材炮制成品检验浓缩提取制粒包装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水提取结合乙醇提取超微粉碎技术酶解技术低温真空浓缩技术选用优质、道地的药材药材经过严格鉴定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规范进行药材炮制喷雾干燥技术干法造粒技术(不添加辅料干燥造粒)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建立质量标准有效成分明确的品种采用含量测定法出厂销售由上图可知,中药配方颗粒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不单纯为将中药材做成颗粒状为目的,最重要的是变成颗粒之后保持原药材的药性和药效。中药配方颗粒是不需煎煮,但产品的生产符合传统汤剂的“文火”“武火”“先煎”“后下”等煎药的要求,这些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完全得到了解决。比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就解决的含挥发油类药材的提取,也就是中医煎药过程要求“后下”的品种,比如薄荷、青蒿等等。总之生产过程保持了几个原则:一是要选用优质上等的药材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二是要保持与原药材一致的药效与药性;三是要做出方便使用和保存的剂型与包装。3、中药配方颗粒是怎样应用于疾病治疗的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完全等同于中药饮片,同样适合于中医的辩证施治。它保留了中药饮片的所有水溶性成分,虽然只是冲服,但也能再次呈现多味药共煎的过程。比如医生原处方:人参5g、黄芪10g、升麻6g、枳壳6g、白术10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用于治疗子宫脱垂,那么现在换成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则:人参1袋、黄芪1袋、升麻1袋、枳壳1袋、白术1袋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广东一方中药配方颗粒的包装是以正常成人一天用量(依据国家药典)为最小包装规格,也就是一小袋。一般医生开方某味药的量基本是恒定的,比如甘草一般开3g黄芪一般开10g, 这都是有规律的,并且符合国家药典上的规定,所以一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包装量基本能符合医生开方的要求。一般一味药只要开1袋基本能符合原处方的要求。如果遇到小儿要减量也比较容易,比如成人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那么小儿量减半只需一剂分两天四次服用就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疾病的效果和方法等同于传统中药饮片,它是“源于饮片,却优于饮片”。4、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源于饮片,却优于饮片”,“优于饮片”不但表现在患者服用治疗疾病方便,而且还表现在效果要明显优于饮片。研究发现,中药饮片应用传统的煎药技术其有效成分溶解到汤剂当中的最多不过40-50%,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用药罐熬药药材利用率还没过半,倒掉的药渣就浪费了一半。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由于用到了现代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所以对药材的利用率相当高,提纯度可以达到95%,基本实现了全成分提取。也就意味着相当于原药材10g的中药配方颗粒和10g传统中药饮片用药罐煎比较,其有效成分会高出近两倍,中药配方颗粒效果如何我们可想而知。以下是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饮片质量供货来源不定、靠医生经验检查,药材难辩真伪,质量波动比较大影响医生用药选用道地的药材为原料,科学检测,质量稳定可控煎煮条件患者煎药技术不专业,煎煮条件难以控制保持恒定,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复杂煎药技术难以熟练操作。专业煎药操作,科学控制,确保煎煮条件恒定,能充分科学地体现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复杂煎药技术的科学内涵临床疗效受饮片质量、煎煮条件的影响,汤剂成分波动大,不利于临床疗效的总结饮片质量恒定,煎煮条件稳定可控,配制的汤剂成分相对稳定,临床疗效重现性好方便性体积大,储存不方便,易生虫、霉变体积小,储存携带方便,效期长达3年适用人群有煎药条件,熟悉煎药方法的人适用范围更广,包括现代快节凑上班、出差、学生等人群价格相比中成药、西药有一定价格优势高于中药饮片,但随着市场深度的推广销售成本下降,价格会更接近于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不是要取代中药饮片,而是让中医在现代的临床应用中多一种用药的选择,让老百姓在选取中医治疗时多份选择的理由。中药配方颗粒在将来会不会取代中药饮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确信的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给传统中医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武器”,在未来几十年内必然成为中医中药发展的新趋势。5、中药配方颗粒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2年5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中药配方颗粒科研项目的调研及论证工作,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正式立项1994年3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纳入“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开发试点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成为国家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和生产的重点企业2003年10月广东一方制药及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正式通过国家GMP认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7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纳入国家管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应用临床视同饮片,生产厂家生产必需申报,对药品本身暂未启动批文管理。6、传统药房改建成为可能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江苏省无锡市组织召开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中药配方颗粒年试制产量约2500吨,年销售额10.9亿元人民币,占中药饮片年销售额的6%,且每年正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产业化趋势已经形成。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国内市场集中在湖南、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大省,以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