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学习目标,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湿病、风湿小体、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的概念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重要器官的病变及后果 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心肌梗死好发部位、类型和合并症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内膜炎和风湿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 理解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改变 了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心瓣膜病变,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组疾病,第1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arterisclerosis) 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动脉中层钙化(medial calcification)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AS 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 累及弹力型大动脉和弹力肌型中动脉。 多见于中、老年人 并发症: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中风和四肢坏疽,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 高血压(hypertension) 吸烟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其它因素,二、病理变化,基本病变 脂纹(fatty streak)与脂斑,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继发病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钙化,动脉瘤形成,重要器官的病变 主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小结,AS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 引起AS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 AS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以致大中动脉内膜出现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病变管腔变硬、管腔狭窄,并可继发出血、溃疡、血栓形成、钙化及动脉瘤形成等病变。 发生在心、脑等器官时,易引起缺血性改变。,第2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状动脉病变的9599% 左多于右,大多于支,近多于远。 病变检出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多,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狭窄程度分为四级:级25%、级26%50%、级51%75%、级76%,病变多呈节段性,斑块常在血管的心肌侧,呈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不同程度的狭窄。,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将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肌硬化。,(一)心绞痛(angina pectoris,AP),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用硝酸酯制剂或休息后症状不能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部分发病前有诱因,1原因及机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并发血栓形成,或斑块内出血,或冠状动脉痉挛,或冠状血循急剧减少,或心肌需氧量急剧增加等 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严重不足,加之病变发展迅速,侧支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引起心肌缺血坏死,2部位及类型,类型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又称薄层梗死 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又称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厚层梗死,3病理变化,心肌梗死为贫血性梗死 肉眼观 苍白或灰黄,质地干硬,边缘不规则,充血、出血带 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形成灰白色陈旧病灶,光镜 心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炎性充血带区域见炎症反应;约一周后,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以后梗死机化或瘢痕形成。,4后果与合并症,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心脏破裂 急性心包炎 心律失常 室壁瘤 附壁血栓形成,(三)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中、重度冠脉狭窄,心肌纤维持续、反复加重缺血缺氧 肉眼观 病变心脏增大,心腔扩张,心壁多灶性白色纤维斑块形成甚至出现透壁瘢痕。 光镜下 广泛性、多灶性的陈旧性心肌纤维化,伴心肌纤维萎缩,心内膜下部分心肌纤维肌浆空泡化。,小结,冠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左前降支,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等,梗死以左室及附近范围多见 冠心病的临床病理类型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纤维化 心肌梗死常引起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等合并症,第3节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9095% 中、老年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数病程漫长,症状显隐不定,不易坚持治疗发展至晚期 晚期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严重者因心、脑、肾病变致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因 遗传因素 膳食因素 职业和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其他因素 发病机制 钠、水潴留 功能性血管收缩 细小动脉结构性管壁肥厚,动脉血压调节示意图,心输出量,血压,外周阻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血压,神经内分泌系统,血管平滑肌生长 和结构改变,血管壁增厚,血管反应性,总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功能性增强,摄盐、肾排钠,钠水潴留,血浆和细胞外液容积,心输出量,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示意图,二、类型与病理变化,缓进型高血压病 急进型高血压病,(一) 缓进型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 病情进展缓慢,可分为三期: 1.功能紊乱期(一期),机能改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断性痉挛。,临床表现及血压特点:血压波动状态,舒张压在90100mmHg之间,无症状或头昏、头痛等表现。经休息、用药血压可以恢复正常。,注:此期无血管和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病变明显的形态结构改变,相对功能 性病变而言。,病变特点:全身细小动脉硬化。,细动脉:中膜有12层SMC,管径1mm的最 小动脉 (如肾小球入球小A) 小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弓形动脉等,2.动脉系统病变期:(二期),内脏病变期 内脏器官受累,心、肾、脑、视网膜为最,心脏病变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左心室离心性肥大(eccentrit hypertrophy),肾脏病变 肉眼观 细动脉性肾硬化或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光镜下 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小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增多 肾缺血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 肾小球功能代偿而肥大,肾小管相应代偿扩张,腔内见蛋白管型,脑的病变 脑动脉病变 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并发血栓形成及微动脉瘤。 脑水肿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脑软化 染色较浅、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 脑出血 豆纹动脉: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视网膜病变 眼底镜检查 血管迂曲,颜色苍白,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 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絮状渗出和出血、视力减退等,(二)急进型高血压病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恶性高血压 青壮年 占15% 病理变化 肾病变 细动脉的内膜和中膜纤维素样坏死,血浆内渗,管壁极度增厚 坏死性细动脉炎 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脑病变 与肾细小动脉同样病变,引起微梗死和脑出血。 症状 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视网膜出血及视神经乳头水肿,高血压脑病 尿毒症、脑出血、心力衰竭,小结,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良性和急进性两型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引起钠、水潴留、功能性血管收缩、细小动脉结构性管壁肥厚,使全身细动脉玻璃样变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外周阻力增高 血压升高使左心负荷加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大、左心衰竭,引起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脑软化和脑出血等继发病变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第四节 风湿病(rheumatism),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心脏、关节、皮肤、皮下组织、脑、血管较常受累,以心脏病变最严重 风湿热(rheumatic fevre),见发热、关节痛、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等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引起病变器官的器质性损害 儿童, 6岁9岁发病高峰,无明显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大,气候潮湿地区(如四川)发病率高,秋冬春季多发,一、病因及发病机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与链球菌性咽喉炎流行季节和发病率呈正相关 链球菌感染史,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增高 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本病并非链球菌直接引起的 本病发病多在链球菌感染后 23周 局部病变是变态反应性炎症,不是化脓性炎症 典型病变出现在远离感染灶的组织器官,发病机制 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链球菌细胞壁上的M抗原(菌体蛋白)与心肌、血管平滑肌,C抗原(糖蛋白)与心肌、血管平滑肌和皮下结缔组织(如心脏瓣膜、关节)的糖蛋白有共同抗原性,发生交叉反应(III型变态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学说 链球菌感染激发患者对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二、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期 肉芽肿期 风湿性肉芽肿 风湿小体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风湿细胞 毛虫状枭眼状 纤维化期 梭形小瘢痕,三、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风湿性心脏炎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carditis)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 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1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占50%),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早期 瓣膜间质变性、细胞浸润、风湿小体形成 瓣膜闭锁缘形成疣状赘生物 后期 赘生物机化,瓣膜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瓣膜厚、硬、卷、短、粘,腱索增粗、短缩,2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内小血管附近出现风湿小体 风湿小体弥漫、局限分布,常见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处 后期小体发生纤维化,梭形小瘢痕 出现与体温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表现 儿童病变多为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外膜炎,风湿性全心炎一部 脏层间皮细胞脱落,间皮细胞下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浆液及纤维素渗出 浆液渗出为主,心包腔炎性积液,心界扩大 纤维素渗出为主,纤维素覆盖在心包表面呈绒毛状,死亡病例分析,赵某,女性,10岁。 主诉:不规则发热10天,痰中带血5天,下肢浮肿2天。 继往史:一个月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 体检:急性病容,端坐呼吸,体温38.5,脉搏150min,呼吸35min,口唇轻度紫绀,眼睑、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听诊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叩诊心界扩大,心前区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肝肋下2cm,剑下3cm,质中有轻压痛,脾左肋下约2cm。 化验:抗 “O”800U,血沉45mmh(韦氏法),血象:白细胞1.21010/L,中性0.79,淋巴0.20。 入院后经抗炎、利尿、强心、激素等治疗,疗效不显著,心界进行性扩大,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尸检:颜面、下肢凹陷性水肿,双侧胸腔有黄色混浊积液200ml,心脏似球形增大,心外膜附一层蛋白性渗出物,绒毛状,全心扩张,左室为甚。二尖瓣肿胀增厚,闭锁缘有一排粟粒大、灰白色赘生物,与瓣膜紧密结合。镜检: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组成,心肌间质见不典型风湿结节;肺泡腔内明显浆液、红细胞渗出;肝肿大,肝窦、中央静脉明显扩张充血;脾肿大,肝窦扩张充血状。 问题:本病可诊断为何种疾病?其依据是什么?那些症状与心脏功能障碍有关?,小结,风湿病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尤以心脏病变为重。心内膜、心肌、心外膜均可受累,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心瓣膜,以二尖瓣病变为最常见,在瓣膜闭锁缘形成赘生物,继而引起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在血管附近形成特征性风湿性肉芽肿。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纤维素性炎,引起心包积液或形成绒毛心,后者易导致心包粘连。心脏外的风湿病变有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第5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二尖瓣心房面、主动脉瓣心室面 肉眼观 病变瓣膜上可见灰黄色或灰绿色赘生物,质地松脆,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器官的栓塞、梗死及多发性小脓肿。若瓣膜破坏严重,可发生破裂或穿孔 光镜下 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构成,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肉芽组织形成。,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病因 青壮年 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真菌等 病原菌由感染灶入血引起菌血症,随后侵犯心瓣膜 医源性操作(如拔牙、导尿、内窥镜检查、刮宫等)和/或心脏原有的病变(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物等),病理变化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肉眼观 病变瓣膜上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呈息肉状、菜花状、鸡冠状突出于瓣膜表面的疣状赘生物 赘生物色灰黄、污秽、干燥质脆,易于脱落成为栓子引起栓塞 病变瓣膜增厚、变形,重者可出现溃疡、穿孔等病变 光镜下 疣状赘生物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嗜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和细菌团块构成,还可见心内膜的原有病变,赘生物与瓣膜附着处可见肉芽组织及炎细胞浸润。,3病理临床联系,瓣膜病变 败血症 脾肿大 贫血 栓塞 免疫性合并症,小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败血症的合并症,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在瓣膜上见灰黄色或灰绿色赘生物,若破坏严重,可发生破裂或穿孔。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青壮年,由致病力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等引起菌血症,随后侵犯心瓣膜,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在瓣膜上出现单个或多个突出于瓣膜表面的疣状赘生物,使病变瓣膜增厚、变形。本病常引起瓣膜病变、败血症、脾肿大、贫血、栓塞、免疫性合并症等临床表现。,第6节 心瓣膜病 (valvuar vitium of the heart),一、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在左心室舒张期,二尖瓣不能完全打开,左心房血液不能完全顺利进入左心室。 病理变化 隔膜型:瓣膜轻-中度增厚,瓣叶间粘连,小瓣病变较重,主瓣仍可轻度活动 漏斗型:主瓣严重增厚,失去活动性,瓣叶间严重粘连,瓣膜口缩小呈鱼口状。此型常伴有显著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X线检查可见左心房扩大 左心房失代偿性扩张 肺淤血、肺水肿、肺出血 心悸、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扩张 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学导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安市高陵区融媒体中心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在人工智能审计中的挑战
- 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的虚拟仿真与模拟训练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预算风险识别与管理
- 2025年数理逻辑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药工程考试题目及答案
- 自动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修工程档案建立方案
- 2025-2030中国废旧汽车拆解材料分类利用与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报告
- 旅行社挂靠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消化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站运维工程师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 2025江苏南京市麒麟科创园所属企业部分招聘8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 2025-2026 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8 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 烧烫伤应急预案
-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农药使用技术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