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1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2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3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4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化管理,血液的组成,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血液的主要功能,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依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见,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联系媒介。此外,如酶、维生素等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血浆中的抗体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灭入侵机体的细菌和毒素。上述防御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靠白细胞实现。此外,血液凝固对血管损伤起防御作用。,成分输血,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成分输血,如何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许多原因或以影响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临床医生应对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作出正确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和原因,采取适当对策。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数只有2.5-5.01011个,约可以提升血小板数 20109/L 。 主要有以下评估依据:回收率(%):回收率(%)(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血容量(L) 100% 输入血小板总数2/3 2/3:输入的血小板约有1/3进入脾脏血小板贮存池。 输注后一小时回收率应大于60%左右,输注后24小时应大于40%左右。,输全血的缺点,全血并不全 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凝血因子和不稳定,保存1 d3 d活性丧失。 全血有哪些主要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 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急性失血失掉是全血,不一定要用全血来补充 急性失血患者失掉的的确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并不全;急性失血患者不但丢失全血,还有大量的功能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而使血液浓缩;在补充血容量、止血和输血这三项主要抢救措施中,首先是辅液恢复血容量,其次是止血(药物或手术),最后才考虑输血;通常的输血方法是:晶体液、 胶体液和血液(主要是红细胞)合理搭配使用。若失血量过大或已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则需根据病情选用浓缩血小板、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急性大量失血患者也有输注全血的指征,最好选用保存期短的全血。,成分输血的优点,为何现在不提倡输全血,而提倡成分输血 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或活性, 起不到治疗作用;全血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相似, 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多;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成分输血有哪些优点 、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如将采集的一袋全血分别制成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就可分别输给只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只需要输注血浆的患者,这样就不需要采集两袋全血输给患者。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如果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应,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病毒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不是均匀分布的,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如贫血患者,不输注全血而输注红细胞,避免了大量输入不必要的血浆,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血小板在特制的塑料血袋中,(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 d,新鲜冰冻血浆在-20条件下可保存1 a等,临床如有需要可随时发出。 、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都要经过提纯、浓缩,其容量很小而浓度和纯度很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成分输血的意义 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输成分血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输全血不到10%,发达国家比例已经超过95%。 我国的成分输血赴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大城市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北京市的成分输血率已达到96%以上。但是,这其中绝大部分成分血来源于全血采集之后的再次人工分离,其质量低于使用专门设备采集的成分血。据专业人士介绍,采集成分血与采集全血过程一致,只不过采集成分血必须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因此,街头的无偿献血车无法做到,必须到指定的地点。,输血科(血库)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输血 输血科永远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站管理办法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 有法必依 是输血安全的前提,与输血有关的法规和规范,安全输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最好用油笔在试管写上患者姓名。 采集标本前作好准备工作,避免差错的发生,输血安全,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 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 进行逐项核对(不能放下血样就走必须签 字)。 建立接收制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安全输血,逐项核对申请单的内容 有无漏填项目 有无上级医师签字 申请类别和输血目的是否相符 申请医师的权限范围,安全输血,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 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吸取经验和教训;遇事冷静、妥善处理,一个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