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这个寒假我又把宋史明史看了一遍,有许多的感慨,唐朝的云蒸霞蔚,元朝的赫赫武功,让我们对宋朝的印象很差,国土被侵占很多啊,偏安江南一隅,使我泱泱中华大国梦想破裂,最后还被外族灭国;明朝也是被满清取代,所以这样的朝代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真相,有太多的是是非非。浩瀚的历史的历史长河,我只能就其中的几件大事抒发我的感想。下文将从宋代的三个重要盟约即宋辽檀渊之盟、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和联合灭金的宋蒙盟约以及明代的文化著作永乐大典、土木堡之变一一诉说。宋代先后与三个主要对手辽、金、蒙古有三个重要盟约即宋辽檀渊之盟、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和联合灭金的宋蒙盟约。以前主流教科书对这三个盟约的评价甚低,檀渊之盟被视为不败而败,软弱无能。海上之盟是不自量力,自取灭亡。而宋蒙盟约更是重蹈覆辙,愚不可及。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 檀渊之盟 先看檀渊之盟,应该说这是一笔不坏的交易。当时的局势是契丹大举南侵,举国震动。结果真宗亲征,取得了相当胜利,局面对宋是比较有利的。所以后来有人认为当时应该乘胜追击,但是这个局面毕竟是在契丹军队深入汉地的结果。尤其这是在河北海河流域的大泽地区(后来的白洋淀就是它的残留),契丹骑兵难以发挥效用,占优是不太困难的。如果反过来乘胜追击,想收复燕云恐怕没那么容易。当年北宋开国之初,军队个人素质是历朝最高的。梦溪笔谈里专门比较过历代弓的强度,宋初的士兵臂力要比汉唐高得多。可是当太宗以将领出身,挟灭北汉之威,亲征契丹尚且被打得骑毛驴狼狈而逃。何况又过了若干年,契丹在萧后统治下实力还有所增强,而宋军已经渐渐繁冗,训练低下,羸弱增多。以内制外,令从中出的国策更使得决策者战术素养低下。从装备上讲,攻击游牧民族最好是以骑兵抗骑兵,而宋朝继承的五代的烂摊子,燕云、河套、河西等地都在外族控制下,马匹供应无法保证。怎么可能象汉武帝那样狂出骑兵汉武帝征匈奴一次动用战马14万匹,最后马都差不多耗光了。宋朝拿得出么?不过北宋在技术和财力上有绝对优势,因而其军事实力足以自守,不足以外拓。 对辽来说,他们也有心理障碍。当年五代纷乱,太宗耶律德光曾来中原捞过一把,还坐过开封府的龙椅,可没坐热就被撵回去了,死在路上,最后腌成咸肉送回去。何况北宋的实力毕竟不是后晋那些儿子孙子可比的,辽又不像后来的金和蒙古,没有什么好的攻城技术。骑兵只适合秋冬季节作战,一旦陷入中原的城池攻坚战,形势对他们大大不利。因此综合起来,当时的大局是宋打不垮辽,辽也吃不掉宋。达成盟约后,有人曾建议乘机伏击打算学李靖玩突厥人的那手,幸亏被寇准极力阻拦。要是搞背盟突袭,至多给辽国一个不大的打击,能打到北京就不错了,进入契丹核心区绝无可能。而辽人含恨,肯定全力来犯,国家无一日安宁矣。 从盟约内容看,檀渊之盟大体上是一个平等条约,没有割地也没有称臣。属于花钱买平安那种,不属于赔款或者朝贡(奇怪的是当代主流学者对汉唐的和番美女嫁匈奴、吐蕃、西域大加颂扬,公主给人家父子祖孙反复折腾的不丢人,对宋朝送点钱倒是很不顺眼,似乎跟丧权辱国的近代条约一样。) 从檀渊之盟的执行情况来看,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汉人与游牧民族之间遵守得最好的协议了,前后100多年,基本没有大规模边界冲突。 双方能如此长时间遵守盟约,实属罕见。相比之下,匈奴人娶了大汉公主,还隔三差五来骚扰。被鼓吹为民族友好典范的吐蕃人把长安都洗劫了,包括南诏、渤海签署了和约的这些小赤老都经常跳出来。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在于辽国的社会结构上,辽国以契丹人的牧业为主。此外从占据的汉地和渤海高丽等地进行行政管理,获得经常性收入,对掠夺的依赖性不是特别强。 游牧民族的侵略特点 游牧民族强盛时期,有两种方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曰光棍主义,不占汉地,保持游牧性,有机会就来搞两下,完事就走人,搞不了就裸奔。如匈奴、突厥等,或曰倒插门主义,乘虚而入,占据汉地,搞个天长地久,最后自身逐渐汉化,连祖宗姓什么都忘记了。如鲜卑、满清等。蒙古虽然占据了汉地,并且定都,但是拒绝汉化,最后又回去了,是恶霸型光棍,而辽则近乎于一个占便宜的,虽然占据了小部分汉地,但是这些地区的战略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不足以成为帝国收入的主要支柱。辽采取了南北面官的二元行政制度,南面官以汉法管理汉地。(至于宋辽双重国籍公民萧峰先生担任的南院大王一职属于北面官系统,主管契丹部族事务,跟现在的民政部差不多。) 岁币的影响 至于岁币的经济影响,岁币好象是银绢各20万吧,这个数字总量很大,但是跟北宋的财政收入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真宗时期的政府总收入是7300万,而仁宗以后平均在12000万,即使是纯货币收入,真宗时期也达到2600万贯,仁宗以后平均在5000万贯,岁币还不到政府财力的1/200,说因此拖跨北宋财政基本是无稽之谈。从支付内容看,银绢固然是硬通货,但是银当时属于奢侈品行列,对辽国提高军力没有多少用处。绢反正是北宋垄断生产的,无非是多花费些人力。如果是每年支付40万贯铜钱,危害要大得多。铜铁属于战略物资,宋代本身就长期缺铜,以致影响到经济运行。辽金西夏都曾经蓄意收购宋的铜钱铁钱,甚至直接熔化以铸造兵器。 盟约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当然是两国人民和平相处啦,少死若干老百姓啦,毕竟人是第一宝贵的嘛。对于两国政府来讲,遵守盟约才能保证贸易往来。宋得马匹,辽得金属和织物,官员们肯定都捞了不少油水,从而继续鼓吹和平。同时这也利于双方增强军力,互相威慑。对辽来说,与以前的游牧民族不同,那些民族的无所谓前方后方,反正所有财产都可以移动。汉军攻击就往后面缩好了,只要不伤及人畜,丢个几百里国土毫无影响。它的边境地区全是以前的汉地,属于农业经济区,一旦相互攻击,其损失不比宋人少多少。对宋来说,每年送钱给人家固然丢面子,而且收不回燕云总有国威不振,不如汉唐的感觉。但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河北一线的驻军。单单这方面的节约的开支就超过岁币和燕云的税收了。更重要的是避免整个国策体系的抵触。北宋奉行强干弱枝的军事国策,如果宋辽不和,边境必须有重兵,为保持均衡,京师势必保持更多的兵,冗兵冗员问题本来就很严重,这样一来将彻底搞跨财政。如果放弃强干弱支,则边帅掌权,可能重回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和军人政府的局面,挑战文官政府中央集权的政治国策,是宋代君主和整个文官集团所绝对不容许的。若采用精兵政策,裁减冗兵,则会可能影响国内安定。因为宋朝军队之所以有大量冗员,很大部分是灾荒时期吸收流民,防止民变的。如果进而要改变这种以兵代赈的模式,既要精兵,又要减少流民流贼。就必须推行重农政策,严格抑制土地兼并,减少城市流动人口。而这样又与北宋不抑兼并,以工商业作为财政根本的的经济国策相抵触。因此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一句话积贫积弱就能囊括的。从外交大环境上,北宋边境上还有吐蕃大理甘州回鹘越南这些政权,虽然不可能以灭宋,但是搞骚扰也比较头疼。特别是后来的西夏,如果西夏和北宋用兵最激烈的时候,辽国联夏全力来犯,完全可能灭掉大宋。所以即使后来神宗时期新旧党争,国策分歧最大的时候,对外也不过是如何解决西夏,没有谁呼吁破坏盟约,进攻辽国。因为这是国家根本所在。新党旧党脑子都还没有坏掉。 澶渊之盟,宋辽议和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政权,威胁北宋安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讲“和”的。蒋复璁曾说及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优点富弼以为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百分之一、二,“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结束了战争状态,节省了大量军费,已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缺点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政府“忘战去兵”,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盟约真的是丧权辱国吗? 那输在哪里?“岁币30万白银10万,绢20万”?绢的20万生产,养活了大批宋人,带动了产业发展。白银的10万,不构成北宋资源问题。相反,北宋商人获得了幽云地区这个大商业市场,每年边关贸易流入宋朝的白银和财货有多少?单是政府税收就达到了20万。民间获得的利益有多大?对国家有利的谈判,就不是耻辱条约,对国家有害的就是耻辱条约。澶渊之盟,到底,是对北宋和辽国都有利,达到了一种双赢,北宋通过财力扶持,帮助辽国振兴了幽云地区经济。作为回报,北宋获得了一块大市场,和军事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大市场。北宋商人每年从贸易中大批获得财富。类似于二战结束后,美国扶持欧洲经济复兴,其中财力援助,就是无偿援助与低息贷款相结合。一个王朝,不要看花了多少钱,更要看回报多少钱?给30万,回报几百万一年,那是值得的,大大的划算。尽管只有20万回归政府,但是还有几百万回归到了宋朝商人和民间的手中。大多数人认为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海上之盟 从马植最初提出“海上之盟”的思想策划,到金军撤出燕京城,共用了12年的时间,如果从赵良嗣与阿骨打在刚刚攻下的辽上京谈判算不到4年。在结盟之前 ,宋朝在金人眼中是个天朝大国,甚至存在崇拜的心理。金人在谈判初期,并没有进入关内在长城以南占领地盘的意思,但是通过几年来谈判中的频繁接触,金朝看到了宋朝毫无见识、被动拖拉、昏聩无能的本质,了解了其军队战斗力不堪一击的状况,这在某种程度上膨胀了金军的野心。所以在谈判盟约一开始,金国就掌握了主动。而金国在多次穿越长城的过程中,早就掌握了宋朝的山川险易和军事防守,且因得到宋朝进贡的大量岁币、粮饷和军费的补充而实力大增,又得到榆关(山海关)以南的平、滦、营三州(秦皇岛地区),占领着娘子关以南的西京(大同地区)),这如同建立了两个长城以南的根据地,随时可以挺进中原。“海上之盟”的最大赢家不是宋朝而是金国。金国通过“海上之盟”才真正强大起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海上之盟”就没有以后的“靖康之变”,就没有北宋的灭亡。而对北宋来说,联金灭辽的战略选择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得到几座空城的所谓的胜利,代价过于惨重。从“海上之盟”开始,宋朝的麻烦事就一件一件地来了。宋蒙盟约灭金之战 岳飞被害于1142年,宋高宗退位于1162年;宋朝也曾由刘光世、张浚、韩侂胄、虞允文等抗金将领继续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也曾经削弱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收复淮河两岸部分失地,并签订多项和议维持着较长时期的脆弱停火。 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干道和议),张浚被杀;和议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进贡额度,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岁币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 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后被南宋宫廷内乱杀害;1208年,宋金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献上北伐提议者韩侂胄首级;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陕西宝鸡)、濠州;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的理宗朝,奸佞贾似道当政,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南宋采取“ 连蒙灭金”的国策,更加速了南宋偏安一隅的衰亡进程;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皇帝宋宁宗 赵扩 接纳大臣真德秀(朱熹弟子)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国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国正遭受崛起的蒙古军的连串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国以南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协议夹击金军;蒙古许诺南宋可收复河南部分失地作回报。 1232年,宋蒙联军攻下金国占领区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完颜守绪,金国的末代皇帝)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今商丘),再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金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囿于国家耻辱及民族仇恨,并没有理会金哀宗的要求,继续加紧伐金。公元1234年,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不可一世的金国终于灭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蒙古人灭掉金国后,南宋失去金国占领区的屏障,很快令南宋小朝廷面临比金国更强大的蒙古人的南侵威胁! 宁宗开禧二年(1206),蒙古族 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被推举为大可汗,称成吉思汗,蒙古人迈开了大步伐扩张的脚步。在扫平西亚之后,灭掉西夏、西辽,又大举攻金;到宋嘉定二年(1214),金国离开北平迁都开封,疆域萎缩到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小小一隅,处境已经绝望,而南宋又玩起北宋灭亡前“联金灭辽 ” 的故伎,天真地想借助蒙古力量灭金国。 宋绍定六年(1233)春,蒙古大军进攻开封,金哀宗完颜守绪逃到距开封130公里外的归德(今河南商丘)。开封留守长官崔立遂向蒙古投降。完颜守绪继续向南逃亡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派人到南宋的襄阳,要求联合灭金;于是,两国签订军事同盟,蒙古答应南宋可以收回淮河以南若干被金强占的地区,南宋答应供应粮秣;南宋与蒙古,仍以淮河为界。半年后,蒙古兵团抵达蔡州城下。宋军二万人在大将孟珙率领下,携带盟约规定馈赠给蒙古兵团的粮秣三十万石,也抵达城下。两国战士在城外砍伐树木,制造攻城的武器撞车云梯,声音传闻数里,城中恐怖。1234年正月,金帝完颜守绪在围城中知道大势已去,传位给皇族大将完颜承麟之后,自缢身死,纵火焚尸。刚刚火起,城即陷落,完颜承麟在巷战中很快战死,至此金国彻底灭亡;金立国120年。完颜承麟是金国的名义代理皇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不到半天 宋将孟珙把 完颜守绪 一部分烧焦了的骨骼,带回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呈献,宋理宗赵昀下令献祭皇家祖庙。百余年的血海深仇,终于雪耻 !全国狂欢! 南宋官员们对被俘掳的金国参知政事张天纲,争相侮辱。临安知府薛琼问张天纲:“你有什么脸面到此?”张天纲说:“ 敝国之亡,比你们贵国的徽钦二帝如何?” 薛琼除了恼羞成怒外,别无他法。历史的悲喜剧重演: 当时的情势,跟北宋末年“ 联金灭辽”后的情势完全相同!一个更强大的蒙古敌国,蓦然间成为紧邻,危机就在眼前;如同北宋末年一样,不辨形势大局的宋宰相郑清之和大将赵范,仓促决定乘蒙古人不备的千载良机,闪电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梦想一夜收复整个黄河以南地区。 灭掉金国后,蒙古兵团撤回关中。半年后,南宋军三路出击,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收复开封、商丘、洛阳,南宋又上演了举国狂欢的喜剧;一个月后,举国庆祝的狂欢还未结束,蒙古兵团就发动反攻,结果是可以推测的,三京再度陷落,头脑发热的宋军精锐共丧失十余万人。如果蒙古兵团此时举兵南下,南宋的灭亡指日可待;但蒙古人学习当年老祖宗“北匈奴西征 ” ,他们先去收拾中亚、东欧等,只用七年时间就征服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 直到宋理宗 宝佑元年(1253),蒙古人回头先灭了云南的大理国;完成了大包围圈,下一个军事目标才是南宋首都临安。 在许多人的眼中,明朝是一个沉闷而平庸的朝代。它既没有唐朝的云蒸霞蔚,也没有宋朝的风情万种,更没有元朝的赫赫武功。明朝不像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又不想遥远的汉朝,会引起思古之幽情。在这样的误解中,明朝沉睡了三百年。然而,明朝绝不是一个平庸而暗淡的王朝,他有着自己的特色与辉煌。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南方打到北方建立王朝的皇帝。在他的指挥下,徐达、常遇春、冯国胜、李文忠等一代名将用热血和才智写下了永不退色的传奇篇章。燕王朱棣不满削藩,起兵靖难,屡败屡战,纵欲偷袭南京得手,在血与火中抢到了侄子的皇位。熹宗朝时,面对魏忠贤阉党的嚣张气焰和混用的朝政,杨涟、左光斗、魏大忠等六君子挺身而出,抗疏上章,联名参奏,虽然被投入大狱,依然坚贞不屈,谱写了一曲正气之歌。随着建州的兴起,独守孤城的袁崇焕誓不退兵,以一己之力坚守宁远不仅使努尔哈赤毙命,还让不可一世的大清铁骑无功而返,“其可吞明”的他在战争史上留下了奇迹。明朝也是一个灿烂的王朝。早在永乐年间,郑和的云帆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寻找自己的“丝绸之路”,六下西洋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外国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国威,让哥伦布、麦哲伦只能望洋兴叹。比西方的大百科全书还早三百年纂成的永乐大典足以让狄德诺们惊叹不已。有明一代,我国的版图固然比元朝小,但却巩固了很多,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和云南省的并入,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国界。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这本中医学上划时代的著作,宋代盛极一时的瓷器在明朝延续着生命力,成化风采、宣德青花、东方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天下,流光溢彩的景泰蓝是珐琅工艺的极品,宣德炉中的袅袅青烟为灿若云锦的明朝增添了几分华贵。明朝是一个多情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中情于患难与共的马皇后,对他极为尊重,凡军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滑轮组教学设计及课件
- 上海微型钢管桩施工方案
- 平板膜更换施工方案范本
- 珠海大桥钢结构施工方案
- 物业移交 方案范本
- 昆明防爆冷库施工方案
- 经典寓言故事教学方案
- 齐心真好教学设计与课件
- 合肥大棚猪舍施工方案
- 北京微孔声屏障施工方案
- 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公司质量培训计划方案
- 离散数学概论第2版田秋红习题答案
- 2024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供应商审计培训课件
- 国家临床版3.0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课课件
- 2021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4-04-05-05)
- 第二十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 质保金支付申请表
- 苏科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全一册全部教案(共9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