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ppt_第1页
《求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ppt_第2页
《求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ppt_第3页
《求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ppt_第4页
《求谏》课件(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太宗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在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后来他率兵消灭周围各种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 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唐太宗在位期间,注意吸取隋亡国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又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 李世民,凌烟阁,唐太宗以善于纳谏而著称,他重用取于直言的魏徵,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魏徵进谏时,常据理力争,不留情面。魏徵前后进谏200多次,唐太宗非常赞赏他。魏徵死后,太宗悲伤地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 西域诸国使臣的盛大图景,唐太宗的陵墓昭陵 兰亭序的书帖真迹与李世民一起埋进了昭陵,从此这幅书法作品就永远在人间消失了。后来,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书法界的忌日。,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吴兢(jng)(670749),唐代史学家。少时励志勤学,博通经史。武后长安年间被诏入史馆,撰修国史。公暇时,私撰唐书、唐春秋,撰述甚多,仅贞观政要一书传世。贞观政要分类记载了唐太宗同大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问答、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吴兢修史四十余年,被誉为唐代良史。,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疏通课文,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译文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译文 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译文 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译文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译文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议论,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译文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译文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译文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sng:死丧战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译文 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早晚: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chn)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译文 贞观八年,太宗对侍臣说:“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天意,下为百姓怨恨。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怀怨结于心。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chn)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译文 普通奏事,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想直言规谏的,一定会畏惧触犯龙鳞。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符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认为是他忤逆犯上。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嗔怒,嗔怪,嗔责。,w 冒犯,触犯 人不敢与忤视荆轲刺秦王 ;忤逆不孝,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h),芜词拙(zhu)迹,于是乃见(xin)。 译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房玄龄等说:“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明智,但确实很难做到啊。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别人赶不上。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后亦用“自知之明”,zh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张衡传,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qin)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译文 从这说来,国君必须得到辅佐、规谏的臣子,指出他的过失。一天之中,国事纷繁,由一个人去听政决断,虽再三思虑劳神,又怎能件件事都处理得好呢?,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xin)。”因举觞(shng)赐玄龄等数人勖(x)之。 译文 我经常想到魏徴遇事随时规谏纠正,许多事都切中我的过失,就像明洁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形体一样,美丑都全然显现。”于是举起酒杯,赐酒给房玄龄等几人,勉励他们。,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 译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曾经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过去,虞舜制造漆器,夏禹雕镂案板,当时规谏禹舜的就有十几个人。有关装饰食物器具这些小事,何必要苦苦规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zun)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译文 褚遂良说:“雕刻器物会贻误农业生产,织造五彩丝带,就会耽误妇女的工作,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漆器不断做下去,一定又用金来做。金器不断做下去,一定又用玉来做。,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 译文所以刚正的臣子一定在事情开始时加以劝阻。等到过失已多得不能再多时,就没有再规谏的必要了。”太宗说:“你说的对啊!我所做的事,如果有不妥当的,有的可能才开始,有的恐怕已快结束,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进言规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译文我近来看前代的史书,有的臣子向国君规谏事情,国君就回答说:已经办过了。或者说:已答应过了。竟然不为之马上停止并改正错误的做法。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来啊。”,凌烟阁,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辅佐李世民,巩固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凌烟阁内排名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杜如晦,封为莱公,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凌烟阁内排名第三。,魏征(580643)曾在瓦岗军后期领袖李密手下担任元帅府文学参军。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后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后来,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非但没有怪罪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来自于他们君臣的对话。 封为郑公,凌烟阁内排名第四。,房玄龄,后世以房玄龄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封为梁公,凌烟阁内排名第五。,尉迟敬德,封为鄂公, 凌烟阁内排名第七。,程咬金,封为卢公,凌烟阁内排名第十九。,秦 叔 宝,封为胡公, 凌烟阁内排名第二十四。,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来,气呼呼地自言自语:“总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是谁。唐太宗说:“魏徵经常在朝廷之上当众侮辱我。” 长孙皇后默默退下,穿上极其隆重场合才用的礼服,恭恭敬敬站在院子里。唐太宗惊讶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回答道:“古话说君明臣直;现在魏徵直,是由于陛下贤明的缘故啊,我怎么能不祝贺您呢!” 唐太宗于是转怒为喜。,长孙皇后,吴京,主要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