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doc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doc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采取灌输性的教学,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倦怠甚至厌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唱“独角戏”,而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接受,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重视老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多样地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抱鸡上课”的幽默趣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米来。陶先生说:“老师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我们在佩服陶先生深入浅出的演讲技巧之余,一定会想到:教育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主动的学习才是愉快的学习,主动才会活跃、创造。“填鸭式”教育是非人性化的教育。因此,在小学教学当中: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是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2、要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例如,教师在每节课的巩固练习之后,可以设计一道“智慧题”。这种题难度不大,要为下节课或下一单元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但趣味性要浓,在教师稍有提示后,相信会有很多学生都争着要做,而教师又以能回答出“智慧题”作为这节课练习的最高加分,而学生们都会以能做“智慧题”为荣,就会出现一派师教生、生教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教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3、要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以便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如教学雪孩子一课,可以采用先讲述插图然后开讨论会的方式。孩子们讲述插图的过程,不仅使他们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他们还能提出许多问题。接着,还可以组织学生开讨论会,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好讲师不是传播知识,而是触动心灵。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共同分享快乐。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才能!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触动心灵,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当学生感受到这份真诚的关爱,积极地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对老师信赖和爱戴。老师以自己饱满的激情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如:在教小松鼠找花生雪孩子狐狸和乌鸦等课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将自己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会兴致很高,表演是人的天赋,而且小学生单纯,模仿文中的角色声情并茂;观看的同学,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一自我展示,学生会比较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学会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2、赞赏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助燃剂。课堂上,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经验和优点不同,教育教学内容、手段不同,要使赞赏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掌握表扬方法,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一年级学生的表扬不仅是语言的激励,如“你真棒”“你又给了老师一个惊喜”“你真了不起”等等,还要注意运用肢体语言,如点头赞赏、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赞赏,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微笑、欣喜、惊讶等生动的表情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竞赛中获奖,教师表扬,父母夸奖,以后有了这样的机会教师就力推这个学生,父母也舍得花钱买这方面的书。这个学生就变得很喜欢写作文。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保护,强化他的兴趣。我女儿上一年级,一次仅因她上课坐得端正,认真听讲而受到老师的表扬,整整一天都高兴的神采飞扬,各方面都表现的尤为积极,那天下午放学回家,破例第一次不需要任何人陪,独立完成了作业。可见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赞赏的话多么在意,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去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那怕简短的一句话也很可能就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动力。3、引领学生去学习,学习不仅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还在于他们悟到了多少,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多少。感悟的悟性层面是在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精髓。如小学第三册一文中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为了让学生领会这其中的深刻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盯”换成“看”“望”等其它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盯”这个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这样,通过重点词句的点拨体会,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在文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三、在教学中及时地给学生一些恰如其分的心里暗示。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动力。这个动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想办法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著名罗森塔尔效应,是最典型的积极心理暗示的案例。这种表现即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 可见,心理暗示不仅仅只是对学生如此,对教师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女儿在一开始学数学加减法时,总是做一道问一道,尽管她写的都对,但非要征得我的认可后,才会放心地写上去。这就是孩子没有自信心的一种典型表现,我非常担忧。于是我想方设法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是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夸奖、表扬、鼓励她,在她的心里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要行”的动力。很快,女儿的这种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作业不但能独立完成,晚上睡觉不关灯的坏习惯也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