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论-绪论.ppt_第1页
文字学概论-绪论.ppt_第2页
文字学概论-绪论.ppt_第3页
文字学概论-绪论.ppt_第4页
文字学概论-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 读 书 目,1、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2、中国文字学 唐 兰 上海古籍 3、古文字学导论 唐 兰 齐鲁书社 4、古文字学初阶 李学勤 中华书局 5、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上海古籍 6、中国文字学 陈梦家 中华书局 7、说文释例 王 筠 中华书局 8、汉字学概要 王 宁 北师大 9、汉字构形学讲座 王 宁 上海教育 10、汉字文化学 何九盈 辽宁人民,文字学概论,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尚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婴,荀子富国“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载黄金,而遇 中山 之盗也。”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婴,頸飾也。从女賏。賏,其連也。 ” “賏,頸飾也。从二貝。”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婴,绕也。” “賏,頸飾也。从二貝。騈貝爲飾也。”,朋,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古文字专家高鸿缙“ ,贝之二系也,一系五贝,二系十贝为一朋。” 王国维说珏朋“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其用为货币服御者,皆小玉小贝而有物焉以系之,其所系之贝、玉,于玉则谓之珏,于贝则谓之朋。” 康熙字典“朋按說文古鳳字,註:,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从以萬數,故以爲朋黨字。”,娣,尔雅释亲 1、“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三国魏孙炎、晋郭璞等均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2、“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郭璞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绪 论,文字 汉字 古代: 汉字产生时“天雨粟,鬼夜哭” “敬字惜纸”的习俗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小学,学小艺焉”,礼记内则“十岁学书计,十三学乐,十五学射御,二十始学礼。” 周礼地官保氏记保氏官以礼、乐、射、驭、书、数等六艺教之。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之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说文解字叙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文言与古白话。 近代:汉字落后论 现代:世界瞩目,汉字是古代小学的重要内容; 汉字研究是古代经典研究的重要基础; 汉字的命运与国运息息相关; 人们对汉字还缺乏全面、清楚的认识。,汉字学的创建与发展,一、汉字学的创建 先秦 萌芽期 1、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2、 对汉字的构造有所思考。 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止戈为武”、“皿虫为蛊”; 韩非子“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谓私,背私为公。”,3、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太史籀史籀篇; 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 李斯仓颉篇; 赵高爰历篇; 胡毋敬博学篇。,东汉 创建 1、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2、一些学者对汉字的认识更为深刻。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扬雄“面目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之睧睧,传千里之忞忞,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 ”,3、汉字学的创建 以许慎说文解字的面世为标志。 说文解字: 第一部汉字学的专著; 实用性字书,汉字学理论专著; 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对汉字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汉字的功能,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说文解字叙 对“文”、“字”的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胡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系统地阐述了“六书”理论;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创立了“部首”。,二、汉字学的发展,(一)名称的变化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称“小学” 唐宋元明清称“小学”、“文字之学” (二)研究内容的变化 唐宋以后的“文字之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三)汉字理论的发展 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序 “言者义之声,书者言之记” 宋元明时期: 出现了“六书学” ,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1、对于汉字的起源,提出“书画同源” ; “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凡象形者,皆可画也。不可画则无其书矣。然书穷能变,故画虽取多而得算常少,书虽取少而得算常多。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也。” 郑樵六书略,2、对汉字的创制者,提出了新看法; “六书不必圣人作也。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圣人者作,命神瞽焉,协其名声,命史氏焉, 同其文字,厘其烦匿,总其要归而已矣。” 戴侗六书通释,3、构建了汉字系统结构的理论 郑樵、戴侗创建了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 王子韶(字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 王安石字说认为字音、字义 皆本与自然。,清代汉字学大兴 戴震:文字的起始及文字与语言的区别; “大致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宇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端也。” 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 段玉裁、王筠等人对于汉字的构成、“六书”理论及汉字构造分类的理论均有阐发。 段玉裁提出形音义互求的方法。,(四)研究领域的拓宽 1、说文学 大小徐、说文四大家 2、字书的编纂 仿说文:西晋吕忱字林、梁顾野王玉篇、宋司马光类篇、明梅膺祚字汇、明张自烈字通、清陈廷敬、张玉书康熙字典 古文字书:晋代续咸曾编汲冢古文释,3、金石学 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吕大临考古图录、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大澂字说 4、“字原学”的出现与发展 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字母”、“母字”、“初文”; 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字素”、“汉字构件”。,5、以字义、字音研究为主的著作出现 宋戴侗六书故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按义类编排;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声为纲的汉字学著作,以表音偏旁为部首。 6、正字与俗字的研究,三、汉字学的转变,(一)名称的变化 章太炎:“语言文字之学” (二)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 建立了独立的语言学; 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来。,(三)研究对象缩减 字形、字音、字义 字形 (四)研究领域的扩展 古文字学的独立:甲骨、金、玺印、货币、简牍、帛、陶、玉石文字研究 汉字改革的研究:探索拼音化道路与汉字简化,四、汉字学的现状,(一)名称的变化 汉字学 (二)研究对象的变化 字形 字形、字音、字义,(三)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 1、汉字本体研究 (1)传统的汉字学分支 普通汉字学 古文字学 俗文字学,(2)新增的汉字学分支学科 汉字构形学 汉字构件研究 理论汉字学研究 现代汉字学,2、应用汉字学形成了不同的分支 汉字教学研究 汉字规划研究 3、汉字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交叉学科 汉字文化学 汉字信息处理研究 汉字符号学,(四)研究方法的变化 1、系统科学方法 2、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