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doc_第1页
影响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doc_第2页
影响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doc_第3页
影响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doc_第4页
影响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轿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现代汽车技术选修课论文题 目:汽车进入家庭与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学生姓名: 徐子肖 学 号:043120203系 别:信息工程系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于建波目 录第一章 中国汽车发展之路11.1 风雨汽车路21.2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预测3第二章 我国轿车业现状分析32.1 汽车产业初具规模42.2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市场行为特征及市场绩效4第三章 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53.1影响轿车消费因素63.2 轿车价格开放市场波澜不惊73.3油价对汽车行业的冲击8参考文献9汽车进入家庭与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力也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近年以来,私人购买轿车的绝对数量和占整个轿车消费的比例大幅提高,中国轿车消费进入一轮快速增长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从购买者角度分析现阶段影响汽车进入家庭的因素,从而在轿车市场上做到兴利除弊、推波助澜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首先介绍汽车的发展历史,我国汽车业从无到有,大胆预测我国汽车发展方向,继而从我国汽车产业现状作出分析,主要从汽车销售数据及我国当前汽车产业特点进行阐述。影响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还是轿车价格,汽车消费结束后车主主要面对的是油价,随着近年来油价的上涨,这也成为购车的重要标准之一。交通状况等基础设施也是购车的一个重要指标,买车是为了方便,当买完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并没有带来便利时,就违背了车主购车的意愿。随着汽车信贷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在销售商的优惠政策下,提前购车,采用分期付款或者银行按揭等方式。所以银行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汽车进入家庭。关键词: 汽车、进入家庭、因素分析第一章 中国汽车发展之路1.1 风雨汽车路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 而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在汽车工业之路上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人必须知道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 “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预计,今年全年国内汽车产销将达到1700万辆,在“十二五”末期能实现2500万辆产能规模。他认为,持续稳健的增长将使得中国汽车今年有望超过美国历史最高销量。伴随汽车产销增长,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扩张到目前的6000万辆以上,5年间增长近2倍。而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1.2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节能小排量车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以北京车展为转折,近期中国国内车市可谓降声一片:先是南北大众联合降价,随后东风雪铁龙紧紧相随。此番,降价主角大多为经济型轿车和中档轿车,降价目的无非是促进汽车销售。但事与愿违,从车市反映来看,降价潮非但没有给车市带来一个短暂的春天,反而产生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效果,许多准购车族开始将目光投向价格走势一直平稳的小排量车。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政策第十二章消费政策第一条明确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在政策上给小排量车的发展“撑了把腰”、给想要买车的人吃了颗定心丸。 小排量车俗称“微型汽车”,曾是2002年国内车市火爆时期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当时,中国微轿市场的急剧膨胀主要依靠的是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两大品牌;及至2003年,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新锐如雪佛兰SPARK等也各挟卖点杀入微型轿车市场。发展至今,中国微车市场已经演变成了雪佛兰PARK、昌河爱迪尔、哈飞路宝、长安奥拓、奇瑞QQ五“国”割据的局面。 专家称,与购房相比,购车是不能带来增值的。相反的,从汽车上牌上路的那一刻开始,各种费用便随之而来,包括日常的油费、维修费、养路费等等费用。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小排量的车称得上是最佳的城市用车:价格便宜,一般在七万元以下,尚在家庭及年轻白领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也有人担心,排量小,动力也会降低。事实上,面对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速规定,一般道路限速在四十到五十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最多也就允许开到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公里/小时。现在的小排量车,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一要求。 此外,小排量车一改大车的循规蹈矩,大多外观时尚、个性十足,新颖独特、夺人眼球的外型设计大多在小车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运用;再加上小排量车污染少,有利于环保。 第二章 我国轿车业现状分析2.1 汽车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上半年度中国赶超美国,成为汽车销量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9日宣布了2009年上半年(16月份)国内新车销量为609万880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7%。在同一时期内,美国的销售数量停留在了480万9千台,使中国首次成为上半年内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在世界各地对新车的需求量都陷入低潮时,作为经济景气回升对策,中国政府推出了购买小型汽车时的减税措施、农村汽车普及策略,并支持推进购买新车时回收旧车的政策。与去年6月份的销售台数比,今年增加了36.5%,为114万2100台,4个月的总销量突破10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的国内汽车产量增加了15.2%,为599万800台,创下半年内最高纪录。考虑到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同协会把原本2009全年度的销售预计做了修改,由1020万台提高到了1100万台。上半年因减税等问题占很大比重,也有意见认为应慎重看待下半年的销售进度,前景不容乐观,不过在美国,每月的销售数量持续超过100万台,以此看来,中国将很有可能首次成为全年第一的销售市场。我国汽车工业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价格、产量、费用、利润、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的状态。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引进外资,无论在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还是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9日宣布了2009年上半年(16月份)国内新车销量为609万880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7%。在同一时期内,美国的销售数量停留在了480万9千台,使中国首次成为上半年内的世界第一大市场。但总体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综合竞争能力仍较弱,突出表现在:产业组织的整合程度较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集中度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品种单一;企业利润低、总体经济效益不理想;汽车工业效率低下尚未实现规模经济等。第三章 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3.1 影响轿车消费因素1汽车价格因素。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影响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的关键因素是价格,过高的价格是短期内影响轿车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不言而喻:中国是国民收入偏低的发展中国家,昂贵的价格必然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我国轿车业在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发展和同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合作中取得了快速发展,轿车也逐步进入更多的普通家庭。但是国产轿车价格仍然制约着轿车的消费。造成轿车价位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中国轿车业起步晚、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中国轿车企业绝大多为数都没有达到年产量30万辆的经济规模,达不到经济规模必然导致成本加大。同时,部分零部件仍依赖于引进也是导致轿车高成本的重要原因。二是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一直处于产业政策的层层保护之中,国家制定的市场准入管制政策及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抑制性的消费政策等,造成了轿车定价的不合理,弱化了市场竞争。加之近几年轿车市场火爆,使我国轿车业处于一种高利润的状态中。国产轿车的高成本和高利润直接通过轿车的销售价格来体现,因而轿车的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进口轿车的高价格。进口汽车的市场零售价由四部分构成:基本价格、关税、其他税费、销售费用及利润。其中关税是以基本价格(到岸价)作为基数来计算的,假设汽车到岸价为10万元,加上消费税(约为5%)为10.5万元,加关税(约80%)为18.9万元,再加增值税(17%)为22.11万元,另加上运杂费用、经营管理费、选装件、销售利润等,零售价接近28万元。从计算中得知,消费者无端要多承担150%180%的费用。这些额外的费用直接通过轿车的市场价格体现出来。我国汽车产业在长达50年的贸易保护中,市场封闭、关税高、价外收费多,没有和国际市场接轨,进口车因各种壁垒而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价位上,使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国加入了WTO后,承诺关税和国外轿车进入的壁垒一定要降低,但是,到目前为止,进口轿车的价格仍然保持在高水平,阻碍了轿车消费的正常进行。2.消费者的收入因素。我国大部分消费者收入不高也是影响轿车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地区并不具备轿车进入家庭的经济条件。同时,贫富比例的严重失衡,也阻碍了轿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轿车作为一种新的耐用消费品进入我国居民的家庭,将遵循这样的规律:普及轿车的过程一一从先富起来的群体,到一般群体,再逐步扩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达到普及。所以,考察我国轿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不要立足于考虑我国每一个家庭的购买力、,而是考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家庭的购买力。收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差异,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轿车进入中高收入家庭。2009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所以,购买轿车的条件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而且大大超过了轿车进入家庭的临界点。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要达到这个临界点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3.轿车消费政策因素。轿车消费政策包括购买阶段的政策、保有阶段的政策和使用阶段的政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轿车消费政策对轿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目前购车方式主要还局限于用现款购车一种形式,国外常见的分期付款、专项贷款、购车储蓄等多种筹款和付款方式在中国尚未大范围实行,不能不说对轿车消费产生影响。另外,我国轿车用户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除负担正常的消耗费用外,还要承担不少杂费,例如,购置附加费、车检费、入户费、保险费、年审费、养路费、交管费、过路费、民工建勤费及各种地方性模糊收费。目前,中国大约可以算是对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征收税费种类最多的国家,收费多、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产业政策中虽已明确表示“国家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但实际操作中宏观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松动,实行的仍是抑制政策。我国汽车消费政策确实应该调整,否则不仅要影响到未来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削弱甚至动摇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3.2 轿车价格放开,市场波澜不惊人们盼望的放开轿车价格的政策,终于在2007年5月份变成了现实。国家计委近日宣布放开国产轿车价格,由过去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调整为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确定价格。然而,这一重大的利好消息,除了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外,车市的反应却相当平静,颇有些令人费解。1.放开价格是市场的呼唤。据了解,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国产轿车市场供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一举措也将有利于企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国产轿车的价格过去一直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格,并对进口小轿车收取高关税。这种封闭式的做法,主要是为国产汽车工业谋取发展空间。但过度的保护使国产轿车价格居高不下,私人购买汽车的欲望被遏制。目前,我国的轿车市场仍以集团消费为主,私人消费仅占1/3;而市场信号的扭曲,又促使各地纷纷上马轿车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效率低下,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国家对轿车行业的规划。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中国的汽车业只有5年的关税保护期,国内外的形势促使国家下定决心调整政策,加快对汽车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部分国产轿车生产、经销企业均开始采取降价或其他优惠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扩大市场份额。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放开国产轿车价格有利于轿车工业结构调整。我国现有轿车生产企业13家(美国只有两家),1999年我国产量仅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生产规模企业的年产量,我国轿车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生产规模小,成本费用高,规模效益低下,国际竞争能力差。放开国产轿车价格,允许生产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价格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加快国产轿车业的结构调整进程。2.价格早就是市场决定了。国产轿车的价格事实上1998年左右就已经放开了。据了解,根据国家的原有政策,国产轿车的价格只能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这一政策确曾对轿车市场的价格行为产生了很大制约作用,普桑前些年就想降价,但被国家阻止,据称是为了保护当时刚刚起步的富康、捷达等轿车。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在汽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家挑起价格战,其余厂家极有可能跟风,也有可能大打价格战。目前中国轿车销售的利润太高,显然存在降价空间。在国外,汽车是低利润产品,利润只有5到10,而在中国则达到了30到40。中国即将入世,汽车价格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年内汽车价格下降5到10是可能的。有关专家预测,近期会有一些滞销车可能会借此时机大幅降价,比如一些厂家会把原来很长时间“捂”在手中的旧车型尽快卖出去,借此机会回收成本。一些产品积压严重,或者急于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厂商,会采用降价来达到目的,而新兴的经济型家用轿车市场被认为可能是价格战最为精彩的领域。价格大战可能会随时爆发,现在就看谁来带这个头了。3.3 油价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冲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2010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国际油价暴涨,国内也同样屡次上调,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也许没有上涨正是前些日子油荒的主要原因。许多消费者都望“油”兴叹,已有车的对于油价的疯长叫苦连天,没车的也都暂时放弃或者搁置了购车欲望,就算是要买车也都转投了小排量。这种现象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汽车产业该何去何从?燃油价格的疯长已经对汽车市场甚至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对经济的发展是利还是弊呢?我想这个答案谁都清楚,但是,随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如何应对高油价时代的种种问题就是我们今天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那么,由此所产生的连锁反映是我们最应该看清楚的。当然,以我个人看法是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同样会有利好有弊病,只是我们如何去客观地分析认识它了。高油价时代中国汽车业面临新机遇。首先,今年比如上半年中国小排量汽车力挺车市,在销售市场仍然不理想的情况下,小排量车销量大增。比如国内汽车燃油价格再次猛升。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