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 都 市 蒲 江 县 域 总 体 规划 说 明 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04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1 一、委托编制过程 .1 二、规划文件及图纸 .1 第二章第二章 编制背景与目的编制背景与目的.1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二、规划编制目的 .1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与范围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与范围.1 一、规划编制依据 .1 二、规划指导思想 .2 三、规划原则 .2 四、规划期限 .2 五、规划范围 .2 第四章第四章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2 一、区位关系 .2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2 三、自然条件 .2 四、资源 .3 五、社会经济 .3 六、土地利用现状 .3 七、综合交通现状 .4 八、主要市政设施现状 .4 第五章第五章 相关规划解读相关规划解读.5 一、主要相关规划 .5 二、相关规划的整合 .6 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规模研究区域规模研究.8 一、容量规模 .8 二、远期人口规模预测 .9 三、指标缺口 .10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1 一、功能定位 .11 三、发展战略 .11 四、产业布局 .11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及职能 .12 六、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5 七、城镇规划区分类区划 .15 第八章第八章 区域空间管制规划区域空间管制规划.16 一、空间管制分区 .16 二、色线控制规划 .16 第九章第九章 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19 一、交通体系一体化规划 .19 二、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20 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 .22 四、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 .25 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建议规划实施建议.27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一、委托编制过程一、委托编制过程 为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要素和建设行为实现有效控制,强化城 乡功能、配套设施的整合。方便管理,整合、深化、优化、协调、落实相关规划,形成清晰、 方便的“一纸化”规划管理文件。受蒲江县建设和规划局的委托,特对蒲江县域总体规划进 行新一轮的修编。编制工作于 2007 年 4 月开始, 先后进过多次讨论形成正式成果,并与 2007 年 9 月通过评审,在此基础上按模板内容修改完善,形成此送审成果。 二、规划文件及图纸二、规划文件及图纸 此次规划成果包括: (一)文本 (二)图纸构成 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 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 3、区(市)县域规划区划分图 4、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 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 (三)说明书 第二章第二章 编制背景与目的编制背景与目的 一、规划编制背景一、规划编制背景 2006 年,成都市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中指 出:按照城乡统筹, “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这里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充分发挥城乡规 划战略引导、综合调控和资源配置的作用,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促进全市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和成都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 重点协调好中心城市与各区市县的走廊式空间布局,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有 机结合、城市和乡村相融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按照实现 市委、市政府的“三新”突破年奋斗目标和 2007 年城乡规划“满覆盖”编制计划,成都市 规划管理局要求科学编制本次城乡规划,以“三个集中”为核心指导思想编制蒲江县县域总 体规划,落实成都总规提出的发展要求,解决蒲江县的实际问题。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要素和建设行为实现有效控制,强化城乡功能的整合,全面统筹县域城 乡社会经济发展。 二、规划编制目的二、规划编制目的 在新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条件下对蒲江县域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促进城乡建设协 调发展,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要素和建设行为实现有效控制,强化城乡功能、配套设施的整 合。方便管理,整合、深化、优化、协调、落实相关规划,形成清晰、方便的“一纸化”规 划管理文件。 整合性统筹城乡各级规划,形成一体化发展。 协调性区域协调,城乡体系结构优化 可操作性明确空间管制,划定控制区域。 战略性贯彻宏观规划研究思路,明确城乡发展目标。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与范围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编制依据一、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 近 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建设部 218 号文) 。 2、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3、 成都市区(市)县县域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4、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与规定。 5、 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规划 。 6、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 7、蒲江县各类专业专项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区域统筹发展,科学统一规划,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引导和控制城乡建设无 序蔓延,研究城乡发展的弹性和条件,保证行政区划范围内规划管理有据可循。 2、坚持与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增加自身吸引力 与辐射力,与周边地区协作互补,实现这一地区的协调发展。 3、坚持自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之间,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以把城市与 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 互相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上协调相融,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 整个城乡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 三、规划原则三、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2、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3、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4、整体发展、集约发展的原则; 四、规划期限四、规划期限 本次县域总体规划期限为 20082020 年; 五、规划范围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县域行政区约 579.17 平方公里,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 布局规划。 第四章第四章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 一、区位关系一、区位关系 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市平原南缘,县域东邻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西界 名山县,南连丹棱县,北接邛崃市。幅员面积 579.17 平方公里。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二、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全县现辖 8 镇 4 乡,县城所在地鹤山镇,距成都市区 69 公里,距雅安市区 45 公里,距 邛崃市区 27 公里。有成雅高速公路穿越县域,在寿安、鹤山、成佳设有出口,对外交通联 系较为方便。2006 年底全县总人口 26.05 万人,非农业人口 8.36 万人,109 个行政村,23 个社区居委会。 三、自然条件三、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蒲江县的地貌地貌可分为丘陵、山地、平坝三个类型。特征为“三山夹两河” 全县平均海拔 534 米,最高 1022 米,最低 465 米。土地分布结构大体为:“四山、一 水、五分田” 。西部地势宽阔而高峻;东部窄狭而坦平;西南部群峰竞秀,东北部地势趋缓, 绿野平畴。蒲江河、临溪河沿流路层布带状平坝,北东延展与成都平原主体衔接。 (二)地质条件 县境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西南缘,构造形迹由成都凹陷,大兴隆起 (隐伏背斜)和熊坡背斜组成,出露有中生界、新生界地层。 (三)河流水系 县境河流皆属岷江水系,可分为蒲江河、临溪河。此外,还有流入邛崃县南河与眉山县 醴泉江之支流。蒲江河、临溪河境内流域面积 435.3KM2。 (四)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06 年底全县总人口 26.05 万人,非农业人口 8.36 万人,农业人口 19.06 万人。 3 2006 年蒲江县县域人口一览表 名 称 总人口 (人) 城镇人口 (万人) 鹤山镇 812003.98 朝阳湖镇 103000.18 寿安镇 540002.2 西来镇 308000.41 大塘镇 150000.53 甘溪镇 114000.15 大兴镇 171000.33 成佳镇 107000.19 光明乡 57000.03 白云乡 62000.04 长秋乡 4400 复兴乡 137000.32 四、资源四、资源 (一)森林资源 县境森林植被,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松栎林亚区之盆西常绿马尾松栎林小区,占林业用 地 86.37%。2005 年全县森林覆盖率 44.73%,树种丰富多彩,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县 境森林植被分为 4 个区:平坝“四旁”绿化区;浅丘马尾松用材林区;深丘涵养林区;山地 经济林,用材林区,郁郁葱葱,色彩斑斓。 (二)水资源 县域山溪、河流、天然气蕴藏量丰富。降水丰富,按多年平均降水量 1300 毫米计,全 县降水 7.85 亿立方米。 (三)土地资源 2006 年全县耕地面积 18833.28 公顷,人均土地面积 0.226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1.08 亩。 (四)旅游资源 蒲江县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省、县级风景名胜区各 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含 6 个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8 处。 序号名称类别地点 1朝阳湖风景名胜区省级“三湖一阁”风景区、九仙山风景区 2长秋山古迹风景名胜带县级(规划) 3飞仙阁摩崖造像 国家级朝阳湖镇仙阁村 4龙拖湾摩崖造像 国家级鹤山镇蒲砚村 5龙拖湾摩崖造像国家级鹤山镇蒲砚村 6李坤庵摩崖造像国家级鹤山镇蒲砚村 7石马庵摩崖造像国家级鹤山镇蒲砚村 8土地嘴摩崖造像国家级鹤山镇蒲砚村 9白云乡古盐井及大王庙 省级白云乡窑埂村 10魏了翁墓及魏公祠 省级鹤山镇潘沟村 11河沙寺 省级寿安镇龙泉村 12大佛寺摩崖造像省级鹤山镇梨山村 13太清观 市级鹤山镇六合村 14天齐陀石刻市级鹤山镇公议村 15龙泉寺摩崖造像 市级寿安镇龙泉村 五、社会经济五、社会经济 2006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2021 万元(当年价,下同),人均 10580 元。第一产 业总产值 84050 万元,占 28.78%;第二产业产值 118688 万元,占 40.64%;第三产业产值 为 89283 万元,超过第一产业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72 元。 六、土地利用现状六、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蒲江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 2006 年土地资源数据,蒲江县土地总面积 58286 公顷, 其中农业用地 48250.14 公顷,建设用地 7088.21 公顷,未利用地 2947.65 公顷,农用地在土 地总面积中占的比重最大,高达 82.78%。 全县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2.17%,其中 86.59%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蒲江县居民 点工矿用地一半以上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建制镇的面积,仅占建设用地的 10.29%,除去县 4 城鹤山镇,其余镇的面积均较小,最大的寿安镇 308 公倾,最小的甘溪镇仅 14 公倾。 蒲江县建设用地利用结构 地 类 面 积 (hm2) 占建设用地比例 (%) 建设用地总计7088.21 6137.8886.59 其中:建制镇729.0410.29 农村居民点4611.5865.06 独立工矿用地628.708.87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特殊用地168.572.38 交通运输用地524.537.40 水利设施用地425.836.01 资料来源:蒲江县国土资源局提供 七、综合交通现状七、综合交通现状 蒲江县目前的交通运输方式只有公路运输。经过“十五”期间的高投入、大发展,蒲江 县已构筑了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乡村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格局,全县公路形成了“四横 两纵”的“放射加半环形”网络结构,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沥青)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县 境有等级公路 1240.3km,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 212km,人均公路里程数达到 48.34km/ 万人。依托于成都市铁路、航空枢纽,蒲江县的交通出行极为便利。 (一)骨干路网现状 目前,蒲江县有市级(含国道、省道)道路三条,其中国道两条,省道一条。成雅高速 公路(108 国道)由东向西横贯蒲江南北,贯穿县城新区,并在县域内设有四个出入口(成 佳、石象、蒲江、寿安) ,境内全长 35 公里; 318 国道,至东向西经大塘、甘溪等镇横穿 县域,境内全长 13 公里;川西旅游环线(省道 106 线)由南向北纵贯蒲江中部,境内全长 27.6 公里。 (二)道路干线现状 县域内现有县道共计八条,为新蒲路(新津蒲江) 、回蒲路(回龙蒲江) 、寿高路 (寿安邛崃高河) 、蒲塘路(蒲江大塘) 、西成路(西来成佳) 、蒲尚路(蒲江尚义) 、 寿眉路(寿安眉山) 、蒲名路(蒲江联江) ,总长 126.5 公里。其中新蒲路、寿高路、蒲 塘路、回蒲路为二级公路,蒲名路、西成路为三级公路,蒲尚路、寿眉路为四级公路,公路 等级偏低,路况有待改善。 (三)农村道路现状 蒲江县道路支线主要由通乡公路和通村道路组成。蒲江现有通乡公路多条,如大复路 (大兴复兴) 、松新路(松华新安) 、蒲石路(蒲江石象湖) 、寿高路(寿民高桥) 等,通村道路更是星罗棋布。现有乡村道路 1037.6km,占公路总里程的 85%。 (四)交通设施 县域内现有客运场站四个,其中鹤山客运站为全县的客运中心站,西来、寿安、成佳各 建有四级客运站一个。蒲江县城现有两条城市公交线路,县域内现有各类城市及乡村客运线 路共计 27 条,公交运营状况良好。 八、主要市政设施现状八、主要市政设施现状 (一)给水 1、水资源利用现状 蒲江县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玉溪河工程引水和地下水三部分构成,降水充足,径流 量大,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部分降水以径流形式汇入两河,再以洪水形式流失。全县水资 源总量为 8.03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 3212 立方米。 “十五”期间,年均开发水资源 1.654 亿立 方米,其中农业用水 1.25 亿立方米/年,农业用水利用率 40%,工业用水 0.146 亿立方米/年, 生活用水 0.058 亿立方米/年,生态用水 0.2 亿立方米/年,现状水资源利用程度只占可开发 量的 27.98%。 2、水环境质量 县城饮用水源西河和右干渠水质良好,按三类水域标准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 蒲江河上游段水质良好,县城各出境河段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污染类型主要为有 机污染。 3、供水设施 全县各乡镇有集中式供水工程 19 处,设计总规模 33210 立方米/日,其中采用地表水源 5 4 处,规模 23600 立方米/日。地下水源 15 处,规模 9610 立方米/日,全县集中式供水人口 约 9 万人。其余约 16.8 万人为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以井水、泉水或直接饮用坑、塘、 河水等方式,未经任何消毒净化处理。 (二)排水 蒲江县域内排水体制均为雨污水合流制,城镇污水和农村各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直接 排入水体。目前蒲江县城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 (三)供电 蒲江电网为成都电网末端,输电网电压等级有 110kV 和 35kV,配电网电压等级为 10kV、380V、220V,现有电网包含 110kV 输电线路 4 回 133 公里,35kV 输电线路 11 回 85 公里,10kV 线路 29 回 606 公里,10kV 配电变压器 1028 台,总容量 97.725 万 kVA,全 县上网小水电站 23 座,总容量 12610kW。蒲江供电局担负蒲江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的 供电任务。 1、电源点现状 全县小水电全部为径流式电站,丰、枯出力波动很大,大网停电无法孤立运行,因此主 电源只能由成都电网提供,分别来自邻近的新津电网和邛崃电网。 2、各变电站现状 (1)110kV 金马变电站,变电容量为 231500kVA,主要担负县城新区和鹤山镇部分 居民生活及工业用电。 (2)35kV 城北变电站:变电容量 24000kVA,主要担负县城旧区、鹤山镇部分地区 当地驻军部队、大兴镇的供电任务。 (3)35kV 寿安变电站,变电容量(800+4000kVA) ,主要担负寿安镇、长丘乡的供电 任务。 (4)35kV 霖雨变电站,变电容量 23150KVA,主要担负朝阳湖镇、成佳镇以及石象 湖、朝阳湖、长滩湖风景区的供电任务。 (5)35kV 大塘变电站,变电容量 4000kVA,主要担负大塘镇、甘溪镇的供电任务。 (6)35kV 天华小型化变电站,变电容量 5000kVA,35kV 进线一回,主要担负蒲江县 天华地区、工业园区的供电任务。 (7)35kV 西来变电站,变电容量 5000kVA,主要担负西来镇的供电任务。 2006 年全县最高负荷约 3.2 万 kW,售电量约 1.71 亿 kWh。 (四) 、燃气 蒲江县气源来自川西北气矿的平蓉、平落气田,有两条输气干管通过县城分别是平籍线 (管径 325)和平大线蒲丹线(管径 159) 。蒲江县境内现有天然气气井 35 口,日供 气量可达 60 万 Nm3。县域内有配气站 7 座(县城、寿安、大塘、西来、成佳、敦厚、甘溪) ,调压室 3 座。蒲江县现状使用天然气的城镇有鹤山镇、大塘镇、寿安镇、松华乡(合并在 寿安镇) 、敦厚乡(合并在西来镇) 、成佳镇、朝阳湖镇等 7 个乡镇。现有用户 9100 户,年 供气量约 500 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量 300 万 Nm3/年,公建用气量 100 万 Nm3/年,工业 用气量 50 万 Nm3/年,CNG 用气量 10 万 Nm3/年。 (五) 、电信 蒲江县有交换局二处,鹤山老局设计容量 6 万门,新区第二枢纽交换中心设计容量 10 万门,在其它乡镇设有 16 处模块局。目前有固定电话用户约 4 万余户。本地网传输形成了 SDH 光缆环路,开办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开通了分组交换、DDN 数据通信、ADSL 数据 网等业务。 (六) 、环境卫生 蒲江县现有主要环卫设施有:现状垃圾处理场位置太靠近蒲江县城区,卫生防护距离达 不到要求。 第五章第五章 相关规划解相关规划解读读 一、主要相关规划一、主要相关规划 本次规划对以下规划进行了研究整合: 相关规划一览 规划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主要规划信息 成都市空间战略规划成都市规划院2003 年“南北拓展,西优东扩” ,构建 6 “一主六片”的大都市格局 成都市全境规划成都市规划院2005 年“一城三圈六走廊” 成都市发展走廊规划成都市规划院2006 年成新走廊的末端之外,走廊规划 未涉及蒲江县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院2003 年成都西南部主要休闲度假基地之 一,以发展旅游度假、食品加工、 生物医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 成都市城乡体系规划成都市规划院2006 年 “18366”的市域城乡结构 蒲江“十一五”发展规划蒲江县人民政府2006 年对全县社会经济进行了统筹部署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蒲江县国土局2005 年土地利用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城 镇化、工业化的目标相协调。 蒲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布局规划 四川省规划院2006 年对全县农村新型社区进行了统筹 规划 新市镇规划2007 年三个新市镇正在修编 蒲江县朝阳湖风景名胜区 “三湖一阁”风景区总体规 划 成都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2001 年对风景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统 筹规划 “蒲江石窟”总体规划 省古建设计院2007 年 对国家及文物保护单位“蒲江石 窟”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总体规划。 蒲江县综合交通规划蒲江县交通局 西南交通大学2008 年 确定了 “一环、二轨、三横四纵” 的县域骨架路网格局 小城镇总体规划一览 等级镇 名 编制 单位 编制 时间 审批 情况 城镇 性质 规划镇区 人口(万人) 规划镇区用地 (hm2) 县城鹤山镇四川省规划院2004.03综合型11.01100 寿安镇成都市城镇院2005.08工贸型4.0407.67重 点 镇 大塘镇成都市城镇院2004.11农贸型1.3 (2010 年) 114.0 (2010 年) 西崃镇成都市城镇院2004.05新市镇旅游型0.8568.0 成佳镇西南交大建筑院2006.04新市镇农贸型0.2985.14 朝阳湖镇西南交大建筑院2007.05新市镇旅游型0.501.10 甘溪镇成都市城镇院2002.10农贸型0.150.39 一 般 镇 大兴镇成都市城镇院2002.10农贸型缺缺 二、相关规划的整合二、相关规划的整合 (一) 、整合结论分析 1、上一层次宏观规划落实较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 成都市城乡体系规划 、 成都市空间战略规划等宏观规划 对蒲江县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定位, 蒲江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考虑了上述规划所 提出的宏观思路和要求,并在规划中得以较好的体现。 2、本层次规划(县域层面)衔接较好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蒲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等县域层次规划 在规模等级和功能定位等结论上基本一致,对下一层次规划整合具有较好的规划平台。 3、下一层次规划(各小城镇规划)衔接较差 由于各小城镇编制时间不同,小城镇总体规划出于自身发展考虑,与总体规划提出的要 求衔接较差,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矛盾较突出。 (二) 、整合问题分析 1、问题一:人口规模 通过对各城镇现状已完成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蒲江县土地利用规划等几项规划的比较看 出,各城镇的人口规模与土地利用规划有矛盾如:寿安(现状人口已达到 2.2 万人,而土地 利用规划人口仅 2.6 万人) 、大塘、成佳(现状与另二规划人口差距太大) 、西来镇(现状人 口已达到 0.41 万人,而土地利用规划人口仅 0.6 万人) ,需要在本次规划中调整。 镇名 现状城镇人口 (万人) 总体规划 (万人) 土地利用规划 (万人) 小城镇总体规划 (万人) 鹤山镇3.9811.011.011.0 寿安镇2.22.64.0 大塘镇0.531.51.3(2010) 西来镇0.410.60.85 成佳镇0.19 平均规模 1.55 0.60.9 大兴镇0.330.6缺 甘溪镇0.150.60.39 朝阳湖镇0.18 平均规模 0.60.6缺 复兴乡0.320.5无 光明乡0.03 0.24无 白云乡0.040.15无 长秋乡缺0.06无 2、问题二:用地规模 通过对城镇体系规划、已完成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蒲江县土地利用规划等几项规划的整 合分析看出,各城镇的用地规模与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矛盾如:寿安(现状已达 3.08km2,而土地利用规划仅 3.0 km2) 、大塘、成佳、朝阳湖镇(此三镇现状建成区差距较 大,发展建设条件也不尽相同,而土地利用规划均给出同样的面积指标) ,需要在本次规划 中调整整合。 镇名现状镇区用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镇总体规划 7 (hm2)(hm2)(hm2)(hm2) 鹤山镇5.1011.011.011.0 寿安镇1.403.04.08 大塘镇1.301.71.14(2010) 西来镇0.400.700.68 成佳镇0.440.700.85 大兴镇0.400.70缺 甘溪镇0.350.600.53 朝阳湖镇0.400.701.10 复兴乡0.320.60无 光明乡0.170.30无 白云乡0.100.18无 长秋乡0.030.06无 3、问题三:城乡等级结构 蒲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在当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的。但是根据成委 发(2004)50 号文, 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 。对全县的 重点镇有所调整。 镇名成都市城乡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鹤山镇中心城镇中心城镇中心城镇 寿安镇重点镇重点镇重点镇 大塘镇重点镇重点镇重点镇 西崃镇一般镇建制镇重点镇 成佳镇一般镇建制镇重点镇 大兴镇一般镇建制镇一般镇 甘溪镇一般镇建制镇一般镇 复兴乡一般乡一般乡 光明乡一般乡一般乡 白云乡一般乡一般乡 长秋乡一般乡一般乡 4、问题四: 综合交通 蒲江县处于“成新”发展轴的末端辐射范围,交通关系相对简单,所涉及的相关规划如 下: 规划名称主要交通信息 成都市城乡体系规划 依托主要的区际交通干线形成“一心一轴一群”的城镇空间格局, 加强蒲江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实现区域交通 一体化 成都市交通专项规划加强蒲江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实现区域交通 一体化 蒲江县交通发展“十一五” 规划 结合以县城(鹤山镇)为中心,区域中心镇(寿安镇、大塘镇) 为重点的城镇空间布局,合理组织城镇交通,实现交通一体化发 展。 蒲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蒲江县乡公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乡村道路 为网络的交通格局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共计增加交通用地 80 公顷,用于成温邛高速路延伸线建设,朝 石路、蒲石路以及寿安镇快速通道的建设 蒲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布局规划 同蒲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蒲江县综合交通规划 结合成都市“一区两带,全域成都”的总体布局,确定了 “一环、二轨、三横四纵”的骨架路网格局;“一带、四片、六 轴”的县城路网分布;“一枢纽、两中心、三平台” (智能交 通系统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交通信息平台)的综合交通系统。 多项相关规划所确定的交通格局基本相同,但蒲江县综合交通规划结合成都市统筹 城乡发展的需求,更能满足蒲江县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对交通的要求,此次县域总体规划应 以蒲江县综合交通规划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和完善。 5、问题五:市政基础设施衔接问题 通过对蒲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蒲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和各集镇规划 及相关部门专项规划,对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均有比较详细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共享方面考虑较弱,特别是供排水设施和燃气设施,各镇都规划 有,规模基本上都比蒲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所定规模大,如果从区域角度市政基础设施 区域共享分析,可以取消一些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2) 由于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电力部门的专项规划和原来的规 划有了大变化。 (3) 对大型市政基础设和市政管线通道的黄线控制不够,原有的规划对这部分控制主要 在文字中说明,在图纸上落实较少。 对原有规划中的不足和问题要在本次规划中加强和调整。 (三) 、整合调整建议 1、规划整合调整原则 8 时间原则:以新近编制规划为准 规划层次原则:下层次规划服从上层次规划 法定原则:非法定规划服从法定规划 综合优化原则:当相关的法定规划存在冲突时,以综合优化为原则,在本次规划中优先 调整。 2、规划整合调整建议 (1) 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结合其它法定规划进行整合 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间新,与宏观规划研究及县域总体规划都衔接较好, 为蒲江县的土地利用搭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框架;并且本规划经过成都市政府审批,具有法 定效力。因此,本次规划整合主要以蒲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 结合各城镇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合理整合相关规划。 (2) 重点调整镇一级的规划 经分析,各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与上层次规划的矛盾较大,在认可土地规划为本次规划整 合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本次规划重点应是调整镇一级规划,使镇一级规划与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 综合交通的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根据成温邛高速延伸线走向、城镇空间布局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 对交通网络进一步深化、整合,对外交通设施规划有待同六月底完成的蒲江县城公交专项 规划相衔接。 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规模研究区域规模研究 一、容量规模一、容量规模 (一)水资源容量 1水资源现状 蒲江县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玉溪河工程引水和地下水三部分构成。降水充足,径流 量大,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部分降水以径流形式汇入两河,再以洪水形式流失。全县水资 源总量为 8.03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仅 3212 立方米,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40%。 (1)地表水资源 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7.56 亿立方米,年径流深 653 毫米,年地表径流总量 3.81 亿立 方米,玉溪河引水工程多年平均引入水量 1.38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5.19 亿立方米。 由于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难以全部调节利用,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仅 1.6 亿立方米。 (2)地下水资源 全县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量为 0.94 亿立方米,其中平坝区占 73.4%,台地区占 20.2%, 长秋山深丘区占 6.4%。地下水资源储存为 2.84 亿立方米,可开发部分为 0.55 亿立方米,平 坝区占 84.5%,台地区占 10.8%,长秋山深丘区占 4.7%。 (3)工程蓄供水情况 全县蓄水工程可蓄水 4756.67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16130.712 万立方米。 水库工程。共有水库 21 座,总蓄水量 4238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6449 万立方米。 山平塘工程。山平塘共 828 口,蓄水量 449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541.312 万立方 米。 微水池工程。微水池 1987 口,蓄水量 43.9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87.8 万立方米。 石河堰工程。共有大小石河堰 136 道,可蓄水量 25.77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393.6 万立方米。 电力提灌站工程。全县共有电力提灌站工程 142 座 148 台,年提水能力 259 万立方 米。 引用外来水渠道工程。干、支、斗渠 452 条 674.9 公里,年可引用外来水量 5880 万 立方米。 引水河堰。引水河堰 48 条,配套渠道 246 公里,年可引用水量 2520 万立方米。 “十五”期间,年均开发水资源 1.654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 1.25 亿立方米/年,工 业用水 0.1346 亿立方米/年,生活用水 0.058 亿立方米/年,生态用水 0.2 亿立方米/年,占水 资源可开发量的 27.96%。 2水资源供需分析 (1)需水预测 农村需水预测。现状年(2004 年)全县农田灌溉面积 304336 亩,其中:水田 185557 亩,旱地 34350 亩,菜地 84429 亩;林牧鱼面积 124131 亩,其中:林果 114631 亩,鱼塘 9500 亩;牲畜 461470 头。根据计算 2004 年农村需水量为 0.7151 9 亿立方米,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预测农村需水量 P=58%,P=75%,P=95%,需水量分别为 0.715 亿立方米、0.7866 亿立方米、 0.8652 亿立方米。 工业需水预测。2004 年,工业总产值为 110290 万元,工业用水总量为 0.1908 亿立 方米,万元产值耗水 173 立方米,随着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万元产值耗水 要明显下降,万元产值耗水量标准:2010 年按 140 立方米/万元,2020 年按 90 立 方米/万元,2010 年耗水量 0.2721 亿立方米、2020 年耗水量 0.6085 亿立方米。 生活(生态)需水预测。综合生活用水量(含生态环境和商业用水)标准 2010 年: 县城 200L/人日,乡镇 150L/人日,散居村民 60L/人日;2020 年县城 250L/ 人日、乡镇 200L/人日、散居村民 120L/人日,需水量为 2010 年 0.094 亿立 方米/年,2020 年为 0.1785 亿立方米/年。 需水量预测主要分为工业、农业、生活(含生态环境用水)三个部分。按不同保证率 预测: 近期用水量(亿立方米/年)远期用水量(亿立方米/年) P=50%1.08111.502 P=75%1.15271.5736 P=95%1.23131.6522 (2)可供水预测 现有水利工程供水概况。蒲江县现有供水工程包括蓄水、引、提三类,总库容 4238 万 立方米。全县蓄水工程可蓄水能力 4756.67 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为 16130.712 万立方米。 玉溪河百丈水库左、右干渠,临溪河团结堰,长滩右干渠等,现有供水能力为 2.0971 亿立 方米,蒲江用水量为 0.84 亿立方米,余下的 1.2544 亿立方米为过境水量。以 2004 年可供水 地表水量,按不同保证率 P=50%、P=75%、P=95%分别为 2.8411 亿立方米、2.2048 亿立方 米、1.5755 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资源及计划内实施的水利工程建设到 2020 年按不同保证 率 P=50%、P=75%、P=95%可供水水资源总量分别可达到 3.63 亿立方米、2.33 亿立方米、 2.95 亿立方米。 3、结论: 全县水资源从总量来讲是比较丰富的,现状年(2004 年) 、2010 年、2020 年 50%、75%、95%三种保证率,可供水水资源总量分别可达到 3.63 亿立方米、2.33 亿立方 米、2.95 亿立方米。均远高于 50%、75%、95%三种保证率下全县用水量,平衡计算均有余 水,水资源容量能满足城镇发展要求。 (二)人口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分析 蒲江县地貌可分丘陵、山地、平坝 3 个类型,土地分布结构大体为:“四山、一水、五 分田” 。 1、确定自然生态环境容量考虑的因素、确定自然生态环境容量考虑的因素 不影响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区,保证动植物迁徙生态廊道,留出水生态保护带,划定水源 保护区,塑造多样化生态景观区,设置环境防护绿地。 2、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基础 生态廊道理论:罗尔令(Rohling)在研究廊道宽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中指出,廊 道的宽度定在 40152 米较为合适。综合多位生态学专家研究,河流植被的宽度在 30 米以 上时,能有效起到降低气温、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 河床沉积和有效过滤污物的作用。60 米宽可满足动植物迁徙、传播以及多样性保护。绿带 廊道宽 6001200 米时能创造自然化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根据我们的经验,廊道间距取 5 倍宽度较为适宜。 3、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区、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区 四山位于县域西南部,山体基本不能进行开发,环境容量考虑 94 人/平方公里,可容纳 常住人口 211.594=19885 人。 4、动植物迁徙生态廊道、动植物迁徙生态廊道 在密集发展的城镇之间应留出一定宽度的生态绿色空间供动植物迁徙,其宽度不应小于 1.2 公里,其间距取 5 倍较适宜。县域内此类大型生态廊道为二条占用面积约为 50 平方公里。 生态廊道内不宜有任何人文构筑物,不容纳常住人口。 5、水生态保护带、水生态保护带 蒲江县水系发达,河流密布,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灌溉,也形成了平衡的水生态系统,规 划应保持这一系统的平衡,水岸两侧城区地带 30 米范围内应为软质绿色空间。100300 米 范围内都应作为建设控制带,严禁高密度的人文构筑物建设。非城区留出不低于 200 米宽自 然绿色空间和保护林地,此类用地面积约 45 平方公里(含水域) 。 6、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 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极其重要。水源两侧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地,最大限度防止江源 污染。此类用地含入水生态保护带和自然保护区。 7、平坝农业生态区、平坝农业生态区 10 平坝广大地区由农田、林地、园林、苗圃场组成,是部分动物赖以生存的地区,形成了 相对固定的平坝生态平衡系统。这类用地内部仅能作极少量的建筑建设,部分用地可进行城 镇开发建设,总用地约 291.43 平方公里。 8、环境防护林地、环境防护林地 高速路、过境国道、省道两侧、水厂、污水厂、殡仪馆、垃圾处理场、危险品仓库、污 染工业企业、高压变电设施等四周必须设置符合宽度的防护林地。这类用地约 5 平方公里。 结论:根据对各类生态用地在空间上的落实及详细计算,得出可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 (含现状)为约 35 平方公里,按人均 120 平方米/人计算可容纳 28 万人常住人口。蒲江平 坝农业生态区面积 291.43 平方公里,按农民人均占地 102 平方米/人计算,可容纳定居农民 10 万人。加上山地保护区人口 2 万人,合计蒲江县生态环境容量为 40 万人,城镇常住人口 约 32 万人。 二、远期人口规模预测二、远期人口规模预测 (一)县域总人口预测 县域总人口预测分为三部分: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和常住流动人口预测。 人口自然增长预测人口自然增长预测 县域 19962006 年人口平均年自然增长率为 3.06。根据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结合县域人口年龄结构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在规 划期间人口年自然增长将控制在 34以内,按 3.5的年增长率计: 20062010 年,P2010=26.3 万人; 20112020 年,P2020=27.6 万人。 人口机械增长预测人口机械增长预测 根据 2006 年成都市统计资料:县域 20052006 年人口机械增长率 0.28。结合县域经 济发展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县域人口机械增长在 20062020 年期间发展水平将高于“十五” 时期。预测: 2010 年,人口机械增长量达到 2.0 万人; 2020 年,人口机械增长量达到 3.0 万人。 常住流动人口预测常住流动人口预测 根据 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县常住流动人口为 4519 人,其中省外 621 人。因此,预 测: 2010 年,流动人口达到 1.2 万人; 2020 年,流动人口达到 2.0 万人。 总人口预测总人口预测 县域总人口: P2010=26.3+2.0+1.2=29.5 万人,控制在 30 万人; P2020=27.61+3.0+2.0=32.6 万人,控制在 32 万人。 (二)城市人口预测 1、历史回归法、历史回归法 19922006 年鹤山镇城市人口的增长率4.5%,按5%考虑今后的城市人口增长,则: P2010 年=7.5 万人 P2020 年=11 万人 2、区位关系法、区位关系法 2006 年蒲江县域城市人口占全市市域城市人口的比重为 70%左右,规划 2010 年、 2020 年县城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下降至 55%和 50%。则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6.6 万人和 10.4 万人。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蒲江县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 2010 年:8.0 万人 2020 年:11.0 万人 3、结论:城市规模、结论:城市规模 近期 2010 年(人口 8.0 万人)用地规模 8.02 平方公里。 远期 2020 年(人口 11.0 万人)用地规模 11.0 平方公里。 远景 2050 年(人口 15.020.0 万人)用地规模 15.020.0 平方公里。 三、指标缺口三、指标缺口 据预测,蒲江县到 2020 年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城镇建设用地 983 公顷,圈外单独 选址用地 10 公顷,交通用地 80 公顷,旅游用地 150 公顷,机动建设用地 60 公顷。建设用 地需求总量为 1283 公顷。而成都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总量只有 790 公顷,有 493 公顷的 11 建设用地需要通过蒲江县以内涵挖潜,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等方 式,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来逐步解决。据统计,蒲江全县现状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高达 217.14 平方米,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通过加强规划,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让农村居民逐步 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减少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仅此一项就可以挖掘、整合大量的土地资 源。按照土地利用规划: 1、蒲江县详查总面积 57916.60 公顷,县域内有朝阳湖自然保护,主要位于朝阳湖镇、 成佳镇、白云乡,保护面积达 1500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25.90%。项目区设置在基本农 田保护区内,整理规模达 36045.49 公顷。项目区通过农地整治,降低田坎占系数,开发未 利用地,可新增耕地 3519.94 公顷,新增耕地率达 9.77%,新增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 的 14.56%。 2、蒲江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符合成都市川西农居风貌(林盘)保护性建设规划 ,严 格按照规划对相关院落、林盘进行保护,已纳入林盘保护点的农村居民点 614.69 公顷不进 行建设用地整理。 根据成都市川西农居风貌(林盘)保护性建设规划 ,结合蒲江县农村建设用地现状 和农民意愿,本次建设用地整理规模达 2689.03 公顷,搬迁总人口为 118625 人,占蒲江县 总农业人口的 54.72%,搬迁率为 54.72%。考虑到复垦率和田土地坎系数的影响,再扣除农 民新居占用耕地后,可节约建设用地 2024.36 公顷。 因此,蒲江县通过土地整理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能够提供满足城镇及各类产业发展 需要的土地指标。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功能定位一、功能定位 县域:成都西南生态县、主要的休闲旅游产业基地。 县城:以发展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和休闲 宜居城市。 二、规模二、规模 远期 2020 年:中心城人口 11.0 万人、用地规模 11.0 平方公里。县域远期建设用地 36.72 平方公里,县域远景发展用地 5.31 平方公里,总计县域建设用地为 42.03 平方公里。 三、发展战略三、发展战略 结合“全域成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大成都的发展之中,与周边县市形成 错位合作发展,充分利用蒲江县的资源优势,以建设成都生态高地为目标,打造一流的生态 旅游及休闲度假基地。依托风景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相邻的城镇(鹤山、朝阳湖等) ,构 建旅游度假经济圈,形成成都西南的主要休闲度假基地。 (一)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基地 在成都市“18366”城乡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蒲江县属于“8”中的第三圈层,是大都市 周边的外围中心城市。产业上以农业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职能和旅游度假接待职 能为主。随着“实验区”的确立,蒲江县将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中心目标,因为蒲江中心 城(鹤山镇)与全县其它乡镇都地处丘陵河谷地区,河流水系沟通了各个城镇之间的脉络。 “山水一体、城镇群落” ,构筑了蒲江独特的城市环境和生态基础。 蒲江将以建设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生态区为生态建设目标、以打造田史茗释,人居最佳 世纪源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充分优化人文环境,建设蒲江休闲度假宜居品牌,以“田”为 蒲江县世外田园宜居氛围的背景场所,以西来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旅游为蒲江的发展增加历史 人文积淀,以蒲江的茶文化产业为蒲江“人居世外源”增加清雅恬静的氛围,以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等系列文化内涵,增加度假休闲的怡然自乐。 (二) “点线面”重构蒲江 在新一轮规划中,蒲江县确定了 “一环、二轨、三纵四横”的骨架路网格局,“一环” 是指龙门山旅游环线;“二轨”是指成新蒲“轻轨”、成雅高速铁路; “三纵” 是指成 大蒲快速通道、S106 线蒲丹路段快速通道、龙门山旅游环线;“四横” 是指成雅高速路、 成新蒲和蒲名快速通道、新蒲路、318 国道。此外,蒲江县还确定了以县域网络拓展影响腹 地的建设规划,通过“一心、四线、一环”全面重构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威尼斯的小艇 课件
- 灵宝城市总规评估
- 园艺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幼教师德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座银行笔试题目及答案
- 大班数学动物分类
- 患者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模版
- 银行临柜工作实习心得体会模版
- 社会企业文化艺术投资协议
- DLT5196-2016 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学情调查地理试题(原卷版)
- DL∕ T 802.3-2007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 穿越时空的音乐鉴赏之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CJT 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活动执行实施合同范本
- 24春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训报告
- DZ∕T 020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正式版)
- 医院培训课件:《分级护理制度》
- 外国建筑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清华大学
- 《杀鸡儆猴》儿童绘本演讲故事课件(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