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养第一章笔记hhb.doc_第1页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养第一章笔记hhb.doc_第2页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养第一章笔记hhb.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之一 了 解 心 理 健 康天宝九义校 黄虎彪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生活状态像是自然界绽放的花朵,每一个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花瓣。无所谓完美,但自然、和谐,生机盎然。一、教师职业与心理健康(一)完满人生的要素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往往源于对理想人生状态的追求。在一般意义上,完满的人生至少具备三个要素,用一组数字表示即:100。第一个“0”表示工作;第二个“0”表示家庭;前面的 “1”表示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0”将失去意义。心理健康应是理想人生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心态是幸福生活之源。(二)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在缔造自己的理想人生的同时,也直接参与或引导着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来自各地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群体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探讨教师心理保健的策略,不仅仅是关注和提升每位教师的生活质量,而且是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的首要条件,也是推进整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三)来自于教师职业和生活的心理压力1、职责重大2、期望值过高3、角色冲突4、身心透支5、职业倦怠二、健康心理的特征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一)心理健康的界定从生物学的角度:(麦灵格)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意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从心理学的角度:(英格里士)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从社会学的角度:(波孟)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心理的十项标准充分的适应力;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展;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2、适合于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积极的自我观念;对现实有正确的感知能力并能做出有效适应;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适当调控情绪。3、健康心理的四个必要条件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丰富的主观经验。学习与自己相处,修炼内在和谐;学习与他人相处,修炼人际和谐;学习适应和有效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修练内外和谐,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协调身心;关注主观感受,修炼自我调控的能力,提升生活幸福感。三、正常心理与异常心一的界限(一)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从白色到黑色之间由浅到深的渐变的过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处于过度带的不同位置。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二)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的目标第一级目标也是最高级目标为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第二级目标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第三级目标是预防心理问题的严重化;第四级目标是症状缓解或康复。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情绪与身体健康 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它不仅是人的主观体验,还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不同的情绪生理反应模式不同,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严重时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量缩小。焦虑、郁闷时可能出现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等。(二)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影响自身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长寿的人都是乐观、豁达、随遇而安,怀有“接纳自然心”的共同特征。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从生物医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遗传因素孕期及分娩生理疾病和外伤、毒品等因素内分泌异常(二)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心一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心理压力与应激心理矛盾与冲突挫折反应与自我防御机制启示一:遇到挫折、感觉痛苦时我们不要急于怨天尤人,反观自己的内心,检视自我或许能找到减轻压力的方法。启示二:外界困扰、压力和冲突,是丰富精神世界、历练人生、催化成长的良药,但也不可以小视它对心理健康的破坏力。应对它们的最可靠的力量源于我们的内心。启示三:自己的心理与身体一样需要精心关照、呵护。(三)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心理健康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减少隔代抚养的负面作用的最好做法当然是父母亲自己带孩子。我国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影响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启示一:在影响我们们成长的所有环境因素中,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自身的某些问题,孩子或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在学生家庭中可以找到它的雏形。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我们更清楚了解彼此的责任。启示二:准备做父母的和已经为人父母的都要慎重对待孩子早期抚养方式,安全依恋型的亲子关系就像母亲的初乳一样,可以使孩子获得最初的心理免疫功能。启示三:教师在一个的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微妙,既可以无限夸大也可以无限缩小,因为我们对学生施加的心理影响是隐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