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学概论专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110单选,11-15多选,每小题2分,共3O分)1、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是:( C )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内容3、我国的国体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自由平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下列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 A ) A、劳动 B、休息 C、批评 D、建议5、某甲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甲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的时效期限为:( A ) A、一年 B、二年 C、二十年 D、六个月6、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 C ) A、智力相适应的活动 B、年龄相适应的活动 C、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D、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活动7、当几种继承方式发生冲突时,按其效力(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D ) A、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B、 遗赠抚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C、 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遗赠、遗嘱继承 D、 继承和遗赠、法定继承、遗赠抚养协8、某甲犯盗窃罪被判1 5年徒刑,服刑6年后又犯新罪,判4年徒刑,依据数罪并罚原则,该犯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幅度内确定。( A ) A、9-1 3-年 B、1 5-2 0年 c、1 5-1 9年 D、4-1 5年9、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 A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10、15岁的王某将邻居的邢某打伤致死,此案依法应当( B ) A、公开审理 B、不公开审理 C、一般情况下不公开审理D、既可以公开审理。也可以不公开审理l1、法的规范作用有:( ABCD )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12、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C ) A、男女平等 B、互谅互让 C、公平、诚实13、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亲属中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ABCD )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1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CD ) A、罪行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15、假释不适用于:( CD ) A、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管制 D、拘役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l、法的渊源:作为法理学的专门术语,“法律渊源”通常指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2、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3、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4、诉讼证据:分为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七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空情况的一切事实。主要有七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法是人类社会开始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法人是拟制的民事主体,所以没有人身权。 ()3、小李的姑母是小叶父亲的岳母,根据婚姻法之规定,小李与小叶可以结婚。 ()4、凡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5、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物。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l、试述法与道德间的关系。答:道德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互相参透、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区别在1、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2、表现的形式不同。3、调整的范围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5、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2、试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答: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3、试述公民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答:民事权利能力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组织成立至法人组织解散或被撤销、宣告破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出生至公民死亡2、法人的能力范围法人的权利能力要受法律、行政命令的限制和法人的经营范围的限制,并且不享有公民以人身为前提的某些权利能力,公民的能力范围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履行广泛的民事义务,并且公民这些权利能力是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同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不能超出它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般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来实现,必须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年龄、健康状况影响,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人,因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从事民事行为的范围也有区别,通过公民个人的自身活动来实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试述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答: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有:时间条件不同,犯罪中止既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前的预备阶段,也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后的实行阶段。犯罪未遂则只能存在于行为人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后的犯罪实行阶段。原因条件不同。犯罪未遂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希望发生危害结果的意志并没有改变和放弃;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停止犯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处罚不同。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犯罪未遂,是采取“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得减原则;对于中止犯,则采取“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的必减原则。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IO分,共20分)l、甲某丧偶,父母双亡,有四子均已经成家并各有子女。一日,甲某同长子乙某乘车外出,坠入山崖双亡,甲某遗有存款三万元。请问:(1)应如何继承?分析:甲某遗有存款三万元由四个儿子继承。其中,乙继承的份额由乙的继承人继承。(2)若有可证明乙某先于甲某死亡。乙的妻子和儿子又应各得多少?分析:乙的妻子不应当继承甲的存款份额儿子又应得7500元2、齐某与陈某均系B中学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某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某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在统考中成绩为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后来A商校发出了录取齐某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陈某从B中学领取了该通知书后即以齐某的名义入A商校就读。 目前,陈某在其工作单位某银行支行人事档案中的姓名为“齐某”,工资单位仍为“齐某”,“陈某”为其户籍中使用的姓名。齐某经过复读,后就读于某劳动技校。自1998年7月,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后齐某知道事实后,以其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B学校和陈某赔偿损失。 请问:齐某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根据本案事实,陈某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某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本案中,齐某被陈某等被告侵犯的权利包括姓名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但实质上齐某主要受到侵犯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权,侵犯姓名权只是侵犯受教育权的手段,对劳动就业权的侵犯也只是侵犯教育权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受教育权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受教育权受侵犯如何处理,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在涉讼侵权行为发生期间,也没有可适用的其他法律规范法学概论综合练习二一、选择题(1-10单选,11-15多选,每小题2分,共30分)l. 下列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C )。 A物 B行为 C人 D与人生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2我国的国体是指( D )。 A人民民主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自由、平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下列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 A )。 A 劳动 B 休息 C 批评 D 建议 4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未作否认表示的。对该行为应由( B )承担责任。 A他人 B本人 C相对第三人 D本人与他人 5.余明系现役军人,其妻子因与其感情不和提出离婚,余明表示不同意,对此应如何处理?( D )。 A可以判决: B不可以判决 C诉讼外调解 D调解后可判决 6.几个辈份不同,相互有继承关系的人在同一车祸中丧生,不能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 A )。 A同时死亡 B女的先死亡 C长辈先死亡 D继承人先死亡7下列人员中( C )适用法定回避制度。 A证人 B辩护人 C鉴定人 D代理人 8醉酒的人犯罪( A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处罚 ci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重处罚 9张某潜入某厂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离去,他的行为是( B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的预备 10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 C )。 A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或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1、下列属于法学概论课的内容有( ABCD )。 A法律的一般理论 B宪法法律制度 C经济法律制度 D刑事法律制度 E地方法律制度 12、根据我国宪法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国家在( B )实行特别行政区。、 A香港 B香港、澳门 C香港、澳门和台湾 D必要时 E可能时 13、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 AB )。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公证形式 D默示形式 14、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加重处罚的情节有( ABCDE )。 A劳改犯刑满释放后又犯罪的 B劳教人员逃跑后又犯罪的 C主犯 D累犯 E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罪的 15、累犯构成条件是( ABC )。 A前后都是故意犯罪 B前后罪都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C后罪的发生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5年内 D后罪是故意犯罪 E前后罪是故意或过失犯罪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1、年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案件,一般可以公开审理。()2、选举的普遍性原则表明:年满18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公民甲失踪5年,配偶乙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甲的父母坚决反对,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4、缓刑是指不立即执行,过一段时间再执行。()5、被继承人死亡时,尚未出生的胎儿应依法保留其继承的份额,若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由其他法定继承人继承。三、名词解题(每小题s分,共20分)法律关系: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共同犯罪: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我国 刑法不承认过失犯罪,所以规定:“2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具有独特的特征,而且它比单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因为它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实行犯罪,可以采取更复杂、更狡猾的犯罪方法,可以完成单人犯罪所难以完成的重大犯罪,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且犯罪以后可以采取更巧妙的方法掩盖罪行、逃避侦查等等。因此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行政法制监督:是现代国家关于组织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依法实行的监督制度,是行政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保障环节。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答: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关系到祖国的尊严,每个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健,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原,每一个公民都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税收法规,对偷税漏税的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2、婚姻法规定,哪些情形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仍然准许离婚?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3、简述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答: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有:(1)时间条件不同,犯罪中止既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前的预备阶段,也能存在于着手实行之后的实行阶段。犯罪未遂则只能存在于行为人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后的犯罪实行阶段。(2)原因条件不同。犯罪未遂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希望发生危害结果的意志并没有改变和放弃;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停止犯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3)处罚不同。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犯罪未遂,是采取“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得减原则;对于中止犯,则采取“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的必减原则。五、案例分析题(第题11分,共22分) 1、20周岁的李某,为还赌债,于2002年12月某日晚持刀劫路人王某,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试用违法构成知识,分析李某抢劫行为构成违法的四个因素。分析:李某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故意伤害罪和侵犯财产罪中的抢劫罪,他是故意犯罪。 2、甲某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先于甲某去世,大儿子配偶乙在2002年8月2日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改嫁了;二儿子长期瘫痪在家,生活由配偶丙照顾;三儿子和配偶丁生活条件好,甲某生前一直由他们照料。2002年8月1日甲某突然去世,留有遗产l万元,问: 2002年8月lO日分割甲某遗产时,哪些人可以获得甲菜的遗产?各分得多少?分析:甲某的三儿子、二儿子可获得遗产。法学概论专综合练习三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2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3追诉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4诉讼证据:分为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七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空情况的一切事实。主要有七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IO分)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一定要通过法律表现出来。( )2我国司法奉行的公开审判制度,所以任何案件应公开审判,允许旁听。( )3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4某甲为杀害某乙,放火烧乙在田间护庄稼睡觉的茅棚,致乙被烧死,则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后数罪并罚。( )5甲将一块旧手表交给信托商店请其代为出售,这属委托代理。( )6法律编纂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而法律汇编不是创制法的活动。( )7小李的姑母是小叶父亲的岳母,根据婚姻法之规定,小李与小叶可以结婚。()8违法即犯罪,犯罪即违法。( )9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包括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10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单方面性、强制性、法定性和统一性特点( )三、选择题(110单项选择题,1115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C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2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是( C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内容3我国公民从( D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0周岁 D出生时起4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则某甲应继续服刑( C )。A12年以上,25年以下 B13年以上,25年以下 C12年以上,20年以下D11年以上,20年以下5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是( D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抽象行为 D行政具体行为6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C )。A智力相适应的活动 B年龄相适应的活动 C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D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7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予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 A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82004年1月1日晚张某被王某打成重伤,这时,张某以后在( )前向法院提出要求赔偿的请求。A2006年1月1日 B2004年6月30日C2005年6月30日 D2005年1月1日 9当几种继承方式发生冲突时,按其效力(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D )A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B遗赠抚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C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遗赠、遗嘱继承 D继承和遗赠、法定继承、遗赠抚养协议10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是( A )A自诉案件 B非法拘留案件 C渎职案件11缓刑适用于( A )的犯罪分子A拘役 B死刑 c无期徒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2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 ACD )A恢复原状 B罚款 C赔礼道歉 D修理、重作、更换13正当防卫的条件有( AD ) A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中 B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C是损害较小利益保护较大利益 D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14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CD )。 A假定 B制裁 C法律事件 D法律行为 E处理15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中法庭审判的程序有:( ABCDE ) A开庭B.法庭调查C法庭辩论D被告人最后陈述E评议和宣判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试述两大法系的区别?答:法律渊源不同。法的分类不同。立法技术不同。诉讼程序和判决形式不同。2试述公民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答: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组织成立至法人组织解散或被撤销、宣告破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出生至公民死亡法人的能力范围法人的权利能力要受法律、行政命令的限制和法人的经营范围的限制,并且不享有公民以人身为前提的某些权利能力,公民的能力范围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履行广泛的民事义务,并且公民这些权利能力是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同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不能超出它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般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来实现,必须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年龄、健康状况影响,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人,因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从事民事行为的范围也有区别,通过公民个人的自身活动来实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3试述累犯的构成条件是什么?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年之内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是前罪和后罪必须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后罪可以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任何时倏,不受两罪相隔时间长五.案例分析题(第小题IO分,共20分)1甲乙丙丁四个被告都已是成年的男子,一天他们在一起喝酒,甲提出到江边的货船上盗窃货物,乙丙丁表示同意,甲遂分派乙去准备匕首和自行车,甲去窥视作案地形。入夜后甲乙丁三被告从货船上窃得6000余元的衣料,第二天,甲要乙去找丙想办法销脏,乙找到丙后,丙一再表示不干,乙说:上船容易下船难,不去小心你的狗命,丙出于无奈,遂把赃物卖掉,所得赃款。四被告平分。问:在案中,甲乙丙丁所处的地位如何?为什么?分析:甲属于主犯。乙丁共同犯罪人员。丙属于胁从犯。2黄某(男)其妻已故,有一儿黄甲,6 4年黄某携儿黄甲与陆某(女)携带女儿陆乙结婚。遇政治运动,6 5年黄某被捕,7 4年死于狱中,当时黄甲正成年,7 6年陆某改嫁他人,此时陆乙还未成年,70年,历史问题被解决,8 6年政府将18万元的补助金全部给黄甲,然后陆某提出疑意,请问这18万元该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析:黄甲、陆某、陆乙共同继承。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四 一、选择题(1-10单选,1115多选,每小题2分,共3O分)11982年的宪法是我国的第( C )宪法。 A二 B三 C四 D,五2我国对公民国籍取得主要坚持的原则是:( A ) A出生地原则 B血统原则 C归划原则 D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混合原则3法人的权利能力取决于( BD ) A主管机关的决定 B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C财产数量的多少 D成立的宗旨和经营的范围4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谁主管。( BC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其他5某男的父亲与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某男与某女( A ) A.不能结婚 B能够结婚 c视情况而定6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由谁来继承( A ) A生母 B继承人 D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D其他7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如果不犯新罪,那么( A ) A原判罪刑不再执行 B视为原判罪刑已经执行 C就视为没有犯过罪 D判决无效8下列属于刑罚主刑的有( B ) A罚金 B拘役 c拘留9被告A因强奸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0年,盗窃罪判6年,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具体执行的刑期应为( D ) A22年 B5年以上,21年以下 C100年以上,21年以下D10年以上,20年以下10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是(D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抽象行为 D行政具体行为11下列人员中( C )适用法律回避制度 A、证人 B、辩护人 C、鉴定人 D勘验人员12法律的基本特征是( A ) A、执法上的国家强制性 B、产生上的国家意志性 C、调整方法的特殊性 D、适用上的普遍性13民事权利中的人身权是指( AB ) A、人格权 B、身份权 C、人身自由 D、其他14下列属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的有( ACD ) A、配偶、父母、子女 B、(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C、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D、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15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CD )A、罪行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正当防卫: 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2.书证:3.法律适用: 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4.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进行继承的继承方式。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选举的普遍性原则表明: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债的发生原因有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3、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有效。 ( )4、现行刑法确定了绝对正当防卫,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没有防卫限度的限制,只要实行防卫行为卸正当防卫。 ( )5、刑事诉讼管辖包括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 )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地。”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任何公民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械工程师职业技术水准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化妆品营销经理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能力模拟题农业农村含答案解析
- 哎呀呀拍桌子教学课件
- 2025年广告策划师创意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乡村旅游服务人员面试题库
- 2025年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测试题库与解析
- 培训教学课程课件
- 教学课件公众号
- 2025年安全生产应急处理题集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
- 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理培训
- 4S店员工职业卫生培训
- 体检机构礼仪培训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院前急救质控标准
- 【公开课】乙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捡土豆装车合同协议书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