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4页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2014.2.28)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一、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搪塞/塞车惊蛰真挚 渐变/熏陶渐染 给予/自给自足B禅院/禅让 喟叹称谓 菲薄/日薄西山 蹊跷/独辟蹊径C似乎/似的 着陆着急 拾遗/拾级而上 奔赴/投奔革命D悱恻/斐然 诧异/叱咤 呼吁/长吁短叹 血泊/漂泊异乡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详和 端祥 大器晚成 人不可貌相 B服帖 伏帖 惹是生非 蚍蜉憾大树 C泄密 渲泄 标新立异 花岗岩脑袋D曝光 暴露 棉里藏针 一锤子买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 ,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下来,有利于睡眠。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 化为灰烬。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C艰涩 松懈 马上 D艰深 松懈 顿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方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B.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 敢苟同。D. 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说“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似”之本义即想象、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衍变。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似之似”。(节选自文史知识)5、下面对“不似之似”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似”是绘画的恒常追求,指所绘人物、花鸟等与客观实际相像。B“不似”是指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统一。C“不似之似”是指绘画作品有像又不像,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D“不似之似”是既“形似”又“神似”,是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绘画强调具象与写意,而西洋绘画则追求科学与写实。B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界定和阐发,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例如:人物画强调神似,而花鸟画、山水画则只求形似。D“不似之似”,是对“似”的最为恰当的解释,是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具象写意”的绘画传统指的是:既不离物象,又不拘泥于物象;既不写实,也不纯粹表现心灵感受。B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存在三种情形:一曰“似”,二曰“不似”,三曰“不似之似”。C对于画家来说,用心灵感受与用眼睛观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D“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说的是北宋画家文同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这说明绘画并不一定要师法自然,而完全可以想象创造。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注】衰:cu,(穿着)丧服。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诣:到去、拜访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虞:预料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 持:捉拿D翻伏地阳醉,不持 阳:假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分)答: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4分)答: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4分)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5分)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 八 月 亮 卒 渭 滨 征 西 大 将 军 魏 延与 丞 相 长 史 杨 仪 争 权 不 和 举兵 相 攻 延 败 走 斩 延 首 仪 率 诸 军 还 成 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志后主传)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菩萨蛮 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1) 该词上片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答: (2)有人说词人“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合词义说明理由。(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 (6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诗经氓)(2)“肉食者谋之,_?”刿曰:“肉食者鄙,_。” (左传曹刿论战)(3)又前而为歌曰:“ , 。” (荆轲刺秦王)(4)_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6)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7)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8)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生活是美好的 (埃及)艾哈迈德哈桑齐亚特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类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或许兽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撕咬,但那种残杀和撕咬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而人类与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浑浊,生活之中的灰尘。他有记忆力,所以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为自己制造布满恐惧的未来。他的现在是永无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厮杀,他要么为记忆中昨天的旧恨复仇;要么为预见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要么为想象中明天的恐惧而小心防范。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灵,是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这种美好并以其点缀自身的万物生灵。鸟儿关于花园,因为它懂得怎样将花园中的五颜六色装点到自己的羽毛上,将花园中的乐曲集于自己的啭鸣;狮子美于森林,因为它能够使森林的威严活生生地体现在它的成严之中,将森林的雍容和庄重体现在它的雍容和庄重之中;骆驼美于沙漠,因为它将自己存于大漠之间,使大漠中的山丘化为它的形体,将大漠的黄沙描绘在它的肤色之中;鲸鱼美于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静的海水、汹涌的波涛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构成它这部分生命的内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民族而不惠予另一个民族,亦不局限于某个阶层而不惠予另一个阶层。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追寻,尽情地去享受吧!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都会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对生活之美熟视无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们身上已然枯萎,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你会看到:哪儿笼罩着暮气与忧伤,哪儿的生活便是被疲惫所困扰,被丑恶所蚀化,被邪恶所败坏。那里生灵的悟性便会死亡,或者美丑被倒置,善恶被颠倒。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生活的清纯须由心灵的清纯与之对应。对于那些感觉阴暗、暮气沉沉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品尝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为心灵美的人,方能视万物皆美,包括原本丑的东西。何时你意识中充满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世界便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便会在你口中变成玉液琼浆,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去尼罗河、花园岛和乡村一游,同鸟儿一道鸣唱一道飞舞,同鱼儿一道戏水。你可同富翁们比富有,同他们赛欢乐。你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美好产生出来的幸福远远超过金钱产生出来的幸福,金钱属于你们,你们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则属于主,可把它施与众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之子啊,你是这美好的继承者,你为何将头扭向别处,对它视而不见,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他们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君不见,开罗市区和郊外,有着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向生灵撒播着无限的享受,这些美景和享受足以遏止你对富有的嫉恨,足以平缓你对生活的愤怒。这美丽的尼罗河在它神奇的两岸之间奔涌向前,为两岸平添了许多娇媚。有谁能阻止平民百姓在尼罗河中泛舟荡桨,又有谁能阻止他们乘舟劈浪戏水,又有谁能阻止在尼罗河两岸举行各种比赛盛会和娱乐集会?你可以任意在早晚哪个时分在尼罗河岸边徜徉,都会感到在笼罩着岸边和水中的无边静谧之中,尼罗河仿佛在人烟罕至的旷野上奔流。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有删改)1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作者认为,与人类相比,兽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撕咬,都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B鸟儿美于花园,狮子美于森林,骆驼美于沙漠,鲸鱼美于大海,作者认为,只有来自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万物生灵才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生活的美好。C在作者看来,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感受到美,人们对生活之美之所以熟视无睹,是因为他们的感官麻木,不善思维。D如果一个人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就会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就看不到那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E文章以排比的方式进行架构,层层递进,“生活是美好的”成为每个层次的引领性语句;以议论、抒情为主,也有概要的叙事,全文蕴含着浓厚的哲理意味。16、导致生活不美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6分)答: 17、文章最后一段概述了开罗市区和郊外的美景、尼罗河的美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 18、文章围绕“生活是美好的”这一中心,从认识生活之美、发掘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等不同方面来谈。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 六、(10分)19、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答: 20、仿照示例,从所列名著中任选两部进行一句话点评。要求句式相近,不超过30字。(6分)孔子论语 巴金家 雨果巴黎圣母院 曹雪芹红楼梦 海明威老人与海 示例:沈从文边城水墨山水,东方神韵,演绎了“爱”与“美”的经典文本。答: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的高贵,是懂得把光明与月亮分享;月亮的睿智,是懂得把余辉与星星分享。华堂丽舍,未必拥有温暖;家藏万贯,未必拥有幸福。 请以“分享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绵阳201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2013.10.4)语文参考答案1、C(C.s/sh,zhu/zho,sh/sh,bn/bn;A.s/si,zh/zh,jin/jin,j;B.chn/shn,ku/wi,b,q/x;D.fi,ch/zh,y/x,p/b)2、A ( A祥和 端详 B 蚍蜉撼大树 C宣泄 D。绵里藏针)3、A (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松弛-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立刻。)4、D (A项“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句式杂糅,一种表达为“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一种表达为“但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B 项前面有两层意思,因此“这种观点”指代什么不够明了。C项“赢得的”与“胜负”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胜负”改为“胜利”。)5、D (A、B所说的是通常意义的“似”与“不似”;C“是造形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错。)6、C (“花鸟画、山水画只求形似”错。)7、B (A“不写实”的说法错,原文强调的是“非严格写实”。C“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错。D文同成功的例子是“不似之似”的典范。)8、C (持:把持,掌控)9、B (A连词,于是;副词,才。B介词,通过。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10、(1)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评分标准:第一个分句,译出被动句式1分;辟,征召1分;就,就任,赴任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1分)(2)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评分标准: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或直接译为“获罪”;每译对一处得1分,句子大意准确给1分)11、虞翻劝告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听取虞翻的建议迎战孙策,遭到惨败。吕蒙伐蜀夺取南郡后,虞翻告诫吕蒙必须迅速控制南郡城,从而粉碎了城内部分降军意图伏击吕蒙的阴谋。孙策去世时,县内各官员想前去奔丧,虞翻担心临县山民或许会作乱,故而穿着孝服留守城中,其他各县也跟着效仿,确保了地方平安。(评分标准: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12、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 (评分标准:从前往后数6处,每对1处得1分,全对得5分。)译文:建兴十二年(234)春二月,诸葛亮从斜谷出兵,开始启用流马运粮草。秋八月,诸葛亮在渭滨病逝。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因争夺权力不和,领兵互相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13、(1)参考答案:前一句是静景,后一句是动景。以动衬静,自然浑成。(2分)上句置静意于动中,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下句置动意于静中,“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鸳鸯起”写出对对鸳鸯溪中嬉水的情景。动静相衬,整个画而就充满了盎然生趣。(2分)(2)参考答案:从“楼台影动鸳鸯起”中的“鸳鸯”可以看出她在思念她的另一半。从“三见柳绵飞”中的“柳”也可看出她盼夫,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结尾两句说她在溪边已徘徊了多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绵纷飞,从柳绵纷飞想到当年折柳送别的丈夫,这是很自然的事。从“离人犹未归”一句也可看出她盼夫,柳絮年年满天飞,可是外出的丈夫却未归。(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近即可)14、(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又何间焉 未能远谋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云无心以出岫 (5)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6)环佩空归夜月魂(7)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8)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评分标准:按考生答题顺序,从前往后依次改六句,每句全对得1分,满分6分)15、AE A理解恰当。B基本准确,但“又高于自然”不符合作者意思。C“不善思维”这一分析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D理解错误。“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的是那些生活奢侈的人的做法。E对散文的写作手法分析恰当。16、人类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随意制定生活法则,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人类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为了复仇而相互厮杀;人类常常因眼下的利益和未来的恐惧而不择手段或小心防范。(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近即可)17、作者意在指出人世间不是没有美好的景致,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对它视而不见;这些美景人人都可以欣赏,它不会像个人的财富那样为某个人所有;欣赏这些美景可以平缓一个人对生活的愤怒,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近即可)18、(示例一)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认识。对于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心灵去认识;人类应该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之美;对于生活的美好要打破民族、阶层、贫富的界限去认识。(示例二)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发掘。要认识到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要认识到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要认识到生活之美属于每个人,它不受金钱地位的影响。(示例三)生活之美需要人类去感受。应该感受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之美;只有用心灵之美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只有抛开嫉妒、仇视等各种杂念去感受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评分标准:观点2分,理由阐释合理、有层次4分。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19、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 积少成多 利他性 寓善于乐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满分4分)20、海明威老人与海困境里的支柱,极限中的旗帜,张扬了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纠葛,善与恶的转化,考问着浪漫离奇的真实人性。(评分标准:符合示例句子的形式得2分,符合作品内容风格得2分)21、(参见作文阅卷报告)附:文言译文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时,虞翻正逢父亲的丧期,穿着丧服来到郡府门前,王朗想出来迎接他,(虞翻)于是脱下丧服进去拜见,劝王朗避开孙策。王朗没有采用他的建议,迎战孙策而遭到失败,漂海逃跑。虞翻追随保护王朗,逃到东部候官县,候官县县长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去,虞翻前去劝说,才被接纳。王朗对虞翻说:“您家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