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1-5单元练习.doc_第1页
高二历史期中1-5单元练习.doc_第2页
高二历史期中1-5单元练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期中练习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独尊儒术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2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A. B. C. D.3.汉武帝创建太学,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某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给汉武帝创建的太学命名,下列名称比较准确的是( )A汉朝中央政治学院 B汉朝郡国联合大学C国际孔子学院D儒家师范大学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6.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7.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9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10.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11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 B C D12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时代因素是A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B孟子“性善论”的影响C法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 B佛教道教开始取代儒学的地位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以虚构内容为主1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根据材料,文中的“程朱讲学之效”应该理解为A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普及 B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C程朱理学压抑人的个性发展D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16、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选项中关于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相同之处表述错误的有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A B C D17、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哪种思想类似A.道家思想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董仲舒“天人合一18、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包括 “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朕即天下”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A B C D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能证明这个观点的史实是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B资本主义萌芽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20、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文学形式先后产生了志怪小说、传奇、话本、散曲,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民族矛盾的尖锐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D.资本主义萌芽21、古语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石氏星表B近代经典力学体系C量子力学 D狭义相对论22、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的是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A)应用研究年限(B)生产推广年限(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1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2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3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4激光195819601961213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A B C D23、物种起源问世不久,牛津大主教说道:“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美国的盖洛普公司在1982年、1993年、1997年、1999年进行了四次民意调查,其结果均显示,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人的比例,不低于受访者的44%,只有12%的人相信人类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B.科学和非科学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英国、美国政府不主张普及科学知识 D.神创论还对当今人们有普遍的深刻的影响24、互联网诞生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积极影响包括 它传播新闻迅速快捷且准确无误 方便了人们生活,使人类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提高了管理水平 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既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无穷的乐趣,也可能带来无尽烦恼A B C D 2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照此观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6(17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材料三 图文材料: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分)(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3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27(17分)(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答到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