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语言学习关键期」.doc_第1页
是否有「语言学习关键期」.doc_第2页
是否有「语言学习关键期」.doc_第3页
是否有「语言学习关键期」.doc_第4页
是否有「语言学习关键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兒英語學習之 O A是否有語言學習關鍵期?什麼時候是學習第二語言或學習外語的最佳開始年齡,即所謂的的語言學習關鍵期(Critical Age Hypothesis)一直是語言學家爭議的問題。一般人都有這樣的迷思,認為年輕的學習,在學習外語時,比年紀大的語言學習者學的更快、更好。年輕的語言學習者可以輕鬆自然地學習外語,不需要像成人一樣經歷一個痛苦的學習過程。同時學習外語後不會對他們的第一語言或母語造成任何影響。腦功能側化有些神經語言學者提出左右腦功能側化發展 (Lenneberg, 1967; Brown, H.D, 1994)的理論,認為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其語言習得的過程是最快且最容易,而此關鍵期只持續到青春期為止。也就是過了青春期之後當語言學習就會變得很困難。Best(1988)的實驗還證明了四天大嬰兒的腦部已出現大腦側化的現象,其右耳會對語音比較敏感,左耳對樂音的辨識比較強。不過很多學者批評神經語言學的側化論大都根據腦部受傷的個案所做的實驗,不足以用來解釋正常人的語言學習現象。在Geness (1987)針對美國學生學習法語的研究結果,發現六年級的學生比幼稚園學生學習效果好,因為年紀較大的孩子在認知和心智發展上比較成熟,使用比較好的學習策略。Werker 和Tee(1983)也提出同樣研究發現。他們指出,八歲和十二歲的孩子會採用特定的認知策略,但是四歲的孩子卻只會死板地學習(Werker & Teens, 1983, 285頁)。換言之,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孩子因有較好的學習策略,所以可以較有效率地學好第二語言。所以,他們認為愈早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不見得學習效果會比較好。神經語言學研究發現反對愈早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效果會愈好的聲浪一直持續到核磁共振的腦造影圖發明出來之後,才對何時是最好語言學習年齡有了新的詮釋。例如,Kim, Relkin, Lee & Hirsch在1997年做的實驗(利用核磁共振的腦造影圖來偵測到正常人小區域的腦部活動,同時探討這些腦部活動與各種不同認知活動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人們在青春期過後之後,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其第二語言的學習區距離母語的學習區大約有九毫米的距離;但是很小就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則第二語言的學習區與母語的學習區幾乎是沒有距離的。事實上,不同母語者學習英語時,其語言學習區的距離不一致;相同母語者學習不同第二語言時,其語言學習區的距離也不一致。也就是說在幼年即習得兩種或多種語言的雙語或多語的學童是利用大腦中的同一個區域來學習兩種或多種語言;較晚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童必須運用額外的大腦區堿來處理非母語的學習,因而其語言的學習效果也比不上第一語言的學習。 圖一圖一是土耳其裔的美國學童從小就在美國長大,土耳其語和英語都是其母語,兩者(圖上的兩個黑點)在Broca的語言學習區幾乎重疊,沒有距離。這說明很小就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則使用學習第一語言的腦神經機制來學習第二語言。圖二是六個成長後才學習第二語言個案的腦部掃描圖。紅色代表母語學習區,紅色代表第二語言學習區,黑點代表兩個學習區的中心點。 圖二圖A是英語母語者學習法語的腦部掃描圖;圖B是韓語母語者學習英語的腦部掃描圖;圖C是英語母語者學習韓語的腦部掃描圖;圖D是日語母語者學習英語的腦部掃描圖;圖E是西班牙母語者學習英語的腦部掃描圖;圖F是英語母語者學習德語的腦部掃描圖。從上述六個成長後才學習第二語與的個案看來,不同母語者其學習第二語時,其語言學習區的距離不一致(兩個黑點間的距離)。比較圖C、B,我們可發現英語母語者(圖C)學習韓語的學習區距離遠大於韓語母語者學習英語的學習區距離。學習區距離大是否代表學習困難度比較高,仍待實驗證明,但可明確知曉的是,成長後才學習第二語言所使用的機制不同於其母語的學習。也就是說從幼兒期就開始的雙語或多語學習是利用大腦中同一個部位來學習兩種或多種語言,但成長後才學習第二語言乃使用不同大腦的部位來學習。至於何時是母語學習區與第二語言學習者距離開始分開的時間點,根據Hirsch利用PET的研究進行大量的第二語言學習區的探討,發現母語學習區與第二語言學習區分開的時間點大約是7.3 歲,也就是學習者在7.3歲之前接觸第二語言可視為同於母語之語言學習,7.3歲之前學習所學的多種語言多可能達到類似母語的聽說能力。造成不同語言學習區的理由在人類最基本的腦部生理現象過量樹狀突增長與消失。意謂著出生嬰兒的腦神經是隨時準備好接受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以及各種不同的聲音),而外在的環境刺激決定哪些神經元的連結越緊密,哪些會逐漸萎縮,甚至完全消失。外在的刺激愈多,神經元的樹狀突會越濃密,細胞間的銜接就愈緊密,資訊的傳遞就愈快速。例如Mann & Liberman對十二個月大的日本嬰兒作研究,發現日本嬰兒可以區別英文中/r/和/l/,但日本語言中沒有這兩個音素,此接收這兩個因素的神經元就萎縮,因此大部份的日本成人無法辨別這兩個音素。但是從小就接觸的語音,即使多年不曾接觸,仍能維持其對這些母語中沒有的語音的辨識能力。例如,Tees和Werkeru研究一位出生後一直住在印度直到兩歲才回到英國的二十二歲年青人。他最先學會的語言是印度話。離開印度後就都沒有再說過印度話,但是他對印度語音的音能力遠比英國人好,且和印度人一樣好 。可知,單一語言環境長大的孩子,其腦部的語言機制只感受到單一的語言,對其母語沒有或不常出現的語音,就逐漸失去區別語音的能力。至於年紀較大才學習外語的人仍可能成功,但大都只能精熟某種較晚成熟的語言能力,如文法、閱讀、寫作(分析認知能力大約在25歲才達到高峰期),但聽音、辨音能力過了語音的發展顛峰期就比較難達到母語學習者的程度。 所以有些研究發現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孩子比年幼的孩子學習效果好,因為他們有較好的學習策略。事實上他們研究的學習成就經常以筆試的方式評量學習成就,偏重在文法、閱讀、寫作能力。這些都不是早期雙與者發展出來的語言能力。雙語學習有助認知的發展?其實,遠在Vygotsky(1978)年代,愈早學習母語之外的另一個語言愈好的論點一直是被支持的,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年齡愈小的雙語學習者可以讓其心智和認知程度同時發展。學習者除了把語言視為一個特別系統去學習之外,還同時對語言運作允語言文化有較深的認識。Garcia也支持Vygotsky的觀點,在他的書中(1997)曾提到:雙語學生們在認知發展上的站了優勢,他們會有比較新奇和具創造性的想法,有更佳的後設認知(自我評鑑語言表現),語言使用過程中的認知控制,以及溝通時的敏感度等除了這些認知上的優勢,雙語學習者讓不同文化團體作更多的瞭解,替彼此帶來更多資訊。事實上,雙語和多語教育才是真的多文化教育。(409頁)可知,提早接觸雙語的好處是多過於壞處。也回答有些學者懷疑第二語言會影響學習者認知能力的運作或者第二語言在與第一語言轉換的過程中會有不良影響而導致認知、社會和情緒上的傷害(McLaughlin,1984)。英語學習是否干擾母語(中文)的學習?學者HaKuTa(1990)曾對68個西班牙小一學童進行研究,他們在小一時便同時接受西班牙語和英語的雙語教育。發現西班牙文能力很好的學生英語學習上也有著不錯的表現(語言轉換通則)(global transfer),顯示出在。此外,在Dufva和Voeten (1999) 的研究亦指出,母語技巧的能力對外語學習也是很重要的,即使芬蘭語和英語的拼寫規則差異很大。在研究七歲的國小一年級學童的時候,他們發現兩種母語的讀寫能力(認字和理解技巧)及音韻 知識對英語學習有正面的影響。這些研究告訴我們藉由第一語言所發展出來的學習知識基礎有助學習者更有效地去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而且第二語言讀寫能力是受到第一語言讀寫能力的影響,例如認字、理解技巧和音韻知識。國內也曾經進行一些相關的研究,探討第一語言及第二語言之間相互影響。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學習英語者其國語或母語能力並沒有被干擾的現象,如在楊毅麗(1987)的研究中,其研究對象是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但結果發現一個星期一堂並且持續了一學期的英文課對孩子的中文能力沒有負面的影響。此外,在曾建肇(2001)的研究中,他曾訪問一些認為學英文會影響他們中文能力的學生,而他的結論是英文的干擾只是暫時的現象,例如學生在英文課講中文的時候會有著英文腔調,然而,在英文課結束以後,情況就會消失了。此外,另一個長達六年的研究,由三位教授(曹逢甫,吳又熙,謝燕隆,1996)在新竹科學區實驗中學國小部所做的雙語教育實驗,由他們對研究對象所做的問卷中,他們也獲得相同的結論,71.8%的研究對象都說英文對他們的中文能力沒有影響。最近,台北市政府委託台北教育大學陳錦芬(2004)研究國小學童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英文對其中文能力(國語的發音與全面性的讀寫能力)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一週上四堂英語課的小一學生其國語文能力與未上過英語課的小一學生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國音四聲的辨識能力有影響。但會隨年級增加而增加其準確能力。總之,根據國內有關探討英語學習對國語學習影響的研究都發現提早英語學習並未對國語能力的發展有任何顯著的干擾作用。建議目前很多父母擔心小孩太早接觸第二語言會妨害其母語/國語的學習,事實上是不會造成干擾。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單一語言,如全中文、或全美語的學習都會造成部份語言神經元的萎縮與消失,犧牲了幼兒對不同語音的辨識能力。因此建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