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筱磊:您看到的这个著名的建筑,就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从它建成的那天开始,它就成为了北京大学这个百年名校的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建筑。但凡是有些大型的活动,人们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2006年的一天,人们自发地来到这里,把它装扮成了一个灵堂,那么在这儿,人们表达对事实逝者的思念和对他的崇敬之情。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能引起如此众多关注的目光呢。 解说:他的一项发明让中国的一个行业,一步就从落后的状况跨越到世界先进的行列。2000年,他刚刚63岁,在他被查出癌症后的第三天,就毅然立下遗嘱,而这份遗嘱在他去世后的一年多,都没有全文公布过。人总有一死,这次患肺癌,即使有扩散,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不得用公款为我设基金,除非我和陈堃銶自己的捐款,才可考虑设基金,基金也不一定用我的名字。 解说:2006年2月13日,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在百年讲堂为他布置了灵堂。来到灵堂悼念他的人,许多都是他生前不认识的。这些人都得益于他的一项伟大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项发明结束了中国人使用了近一千年的一项古老技术,也正是因为这项发明,才让今天的中文手机短信和电文电子邮件变成了现实。他的发明人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之父王选。 解说:王选,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解说: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前来悼念王选的人群当中,有一位是王选遗像的作者,八年前,他为王选拍完照片之后,王选在他手的笔记本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全国政协风范摄影工作室张建设:我再把这段话念一下,他讲得非常好。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再也没权利向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八年了,我找到这个笔记本,也重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依然是带着当年对他的那份感动。因为有了他这样的人,或者有了更多的这样的人,我们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 解说: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这项发明,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为了这项发明,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更放弃了许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但是王选也得到了常人享受不到的快乐。因为他的发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缩短了将近半个世纪。到了今天,在全球华文报业出版印刷领域,有80%以上都在使用他发明的这项技术。他的发明被称作是中国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他甚至被人们称作当代必胜民(音)04:21,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大学时代的一次重要选择,究竟是什么成就了王选一生的辉煌呢。 解说: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在家中排行老五。从这张小学毕业时给同学的留言可以看出,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但是,在这幅14岁时的画作里,也透出了几分好学生背后的顽皮。1954年,17岁的王选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选所在的班级开始分专业,这时候他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非常热门的数学专业。而当时学习成绩优异的王选,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非常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意味着以后要和计算机打交道。可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很多中国人甚至连计算机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说过,但富有戏剧性的是,正是王选的这一次重要的选择,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1958年,21岁王选,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那时,北大已呼吁战的形式,恩正研制一台名为红旗机的中型计算机。年轻的王选狂热地加入到了研制队伍当中。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王选参与研制的这台计算机,在工艺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王选把寻找问题过程,风趣地称为捉鬼。 王选:就是拿了一个小锤子,在后头插件上来敲打,敲打它很轻,因为它有虚焊点,或者元件不好,这一敲打它马上就停。 记者:这就发现了一个鬼? 王选:对对。 解说:这是当时由北大的同学们用胶片自己拍摄配音的红旗机短片。王选的身影就在其中。由于工作量巨大,很多人都严重地体力透支。 王选:当时累到什么地步呢,一个通宵回到家里以后,因为已经累得也困得,也没有精力脱衣服。所以就坐在床上,就睡着了。等到这口水流下来,就醒来然后再脱衣服。 解说:长时间地体力透支,让王选的身体垮了下来。1961年夏天,他患上了一种不知名的疾病,万般无奈之下,王选只好回到上海老家养病。 王筱磊:在王选的遗嘱里,他写到,这一生所做的所有选择里,他认为最正确的一次,就是选择和他的太太陈堃銶结婚。1967年,王选和陈堃銶在北大一间类似这样的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结婚了。消息传来,很多人表示震惊和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北大的才女会嫁给一个重病缠身的小助教呢。 王选生前好友盛森芝:那个时候陈堃銶刚宣布要跟王选结婚的时候,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我讲,就是说我觉得怎么跟谁结婚,她说跟王选结婚。我当时就很奇怪,我说你怎么找一个半死不活的人结婚。 解说:嫁给王选之后,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的陈堃銶,不仅在生活上照顾王选,在工作上也成为王选忠实的伙伴和搭档。几十年的时间,陈堃銶一直心甘情愿地生活在王选的光环之下,从九十年代以后,陈堃銶拒绝了所有的媒体。这是十多年以来,她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在陈堃銶的眼里,王选不像大家说的那样。 陈堃銶:一个是对科学特别痴迷,他要是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如果有一个问题在他心里老是解决不了的话,那真是吃不好,睡不好。跟他说话也听不见,就特别痴迷的一个人。但是,性格也是温和的一个人。 解说:在家养病长达十年之久的王选,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即将改变中国出版业的梦想,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人的置疑呢。 解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球进入到信息报刊的时代,各种平面出版物数量激增,活字印刷术已经无法变成出版的需要。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一方面这手把这个书稿,咱们现在的书稿搁在这儿,然后这个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您说这一走天多少公里。就在中国的印刷业期待一场变革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北京大学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助教提出,中国的印刷出版,要走数字存储时的激光照排道路,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已经在家养病十年之久的王选。 王选:是这个项目的难度,和它的价值,大大吸引了我。我一经过分析以后,觉得是一个数学的问题,加软硬件结合的问题,恰恰是我的长处。所以,看起来十分困难的问题,有可能出奇兵,用与众不同的办法,得到完善的解决。 解说:王选所说的激光照排,就是把每一个汉字编成特定的编码,存储到计算机,输出时,用激光术直接扫描成字。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汉字进入电脑的问题。但是,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王选的方案是他自己的数学畅想曲,甚至是骗人的数学游戏。 王选:学会在骂声成长,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就坚信自己的方案,有极好地性能价格比。而且觉得要晚几年,可能就没有机会。 解说:1979年,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第四台激光照排机的英国蒙纳公司看中了中国巨大的主板市场,决定把他们的系统改换成中文排版软件,占领中国市场。 王选:压力非常大,尤其是1979年英国蒙纳公司全力进军中国市场,后来王安公司也全力进军中国市场。那么这种势头对我们来讲当时压力非常大。 解说:从1975年到1989年的14年间,围绕王选和激光照排的各种嘲讽和怀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他的发明也就很少有人问起。一些与王选合作的单位,也对这项技术失去了信心,撤走了协作人员。没有协作单位,没有报社采用,王选研制的系统就无法走向市场。在王选感到最没有希望的时候,一家报社主动找到了他。1987年,经济日报社才是采用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当时的经济日报社在王府井闹市区,传统的铅字排版已经无法跟上大量的出版需要,由于使用国外的出版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万般无奈之下,经济日报社找到了王选。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王选的这套系统每天都会出现错误,经济日报社几乎每天都会刊登向读者的抱歉信。尽管这样,许多读者还是职责经济日报。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我排是中央电视台,给我来个中央电视合,那字老错。 原经济日报印刷厂厂长夏天俊:出了问题,首先是拿值夜班的总编问责,那么他们最后联名给一把手写了一个报告,说现在等于是这个系统拿着经济日报做实验,太危险了,我们担负这个最大的政治风险,要求下马。 解说:王选知道,激光照排系统一旦在经济日报下马,就意味着自己的研究将会变成一堆废铁,永无出头之日。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最后王选跟夏天俊立军令状,我忘了是十天二十天,大概是二十天,我给你解决问题。那二十天简直就是连轴转,不睡觉那么干。 解说:这段日子,是王选压力最大的日子。 陈堃銶:这个投诉得非常厉害,我们看了简直都没脸了。那怎么办,改吧。硬件,软件,大概花了一个多月吧,把整套字模这些字模都改出来。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原中国印刷博物馆副馆长魏志刚:这二十天过去以后,计算机内部的好多故障解决了,所以这本书里讲的,说当时很多人都谈到,搞科研就要搞最后这一点坚持。这一点太重要了,而这个就是经济日报用铅排的方法,印的最后一张版。就是第二天不用它了,就是这张版。 解说:这就是经济日报最后的一张铅版,随着这张版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印刷业也告别了铅与火,走进了光与电的时代。而在经济日报社采用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所有国外的印刷出版公司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 解说: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60岁的王选还能继续引领科技潮流吗? 王筱磊:这里是方正集团的王选办公室,这里的一切还保留着王选工作时的原始场景。1992年12月,王选从一个大学的教授转变成了一个集团的董事长。王选的这次转型,对于日后的中国印刷业市场影响巨大。网线的转型带来的是一个四万亿价值的市场空间,是方正集团的激光照排技术占据全国印刷业90%以上的市场,并且正在向全球市场进军。那个年代,方正集团的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在这时候,王选却选择了离开一线。 解说:1993年春节前,激光照排系统的文字处理系统上,一片芯片出现了技术难题。经过半个月的攻关,这个难题还是无法攻克。 王选的学生刘志红:因为春节,我就回家过春节去了。等我过完春节,大概是三个礼拜以后,我回来,王老师就当天,我刚上班的第一天,王老师就拿给我一摞资料,就是他春节期间,手写的这么一套方案,大概有好几十页。 解说:刘志红是当时攻关小组的成员,当他拿到王选的手稿后,却提出了和自己的老师完全不同的意见。 刘志红:当时我也没想,王老师设计了好几十页的文稿,这么辛苦,我没想那么多。我就直接跟王老师说了,我说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不用那么复杂,效果比你这个还好。王老师当时特别高兴,就立刻就把那个方案等于就取消掉了。 解说:从第四代彩色照排系统开始,王选就完全放手,让自己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一篇文章里,王选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于计算机这种新兴学科领域,不掌握或不熟悉重要的技术细节,是容易犯瞎指挥错误的。看来从事电脑研究开发的最佳年龄是二十岁到四十岁,我的创造高峰已过,今后衡量自己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青年才俊。 解说:清晨,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打太极拳,是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銶坚持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但是,在2000年夏天的一个清晨,陈堃銶按照惯例叫王选和她一起去打太极拳。可是这一天,王选却一反常态,没有出去。陈堃銶回来之后,无意中发现,王选居然是在写自己的遗嘱,这一天,是王选被确诊为癌症后的第三天。 王选遗嘱: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我对方正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 解说:2006年2月13日,北京协和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王选在这里做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决定,停止输血。把血液留给更需要输血的人。王选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一生都在奉行着一个原则,做一个好人。王选曾经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个好人。而事实上,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每当陈堃銶谈起这段往事,都会泣不成声。 陈堃銶:去年(2005年)11月,他的病情恶化,完全不能进食,我陪着他,眼看他停止呼吸和心跳,我看见他流出了眼泪,这是他生病以后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流泪。我知道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舍不得离开他的事业和亲人。但是他还是走了,以前他每次出差,他总盼着早点回家,但这次他永远回不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9110-3-2:2018/AMD1:2025 EN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Lifecycle profiles for Very Small Entities (VSEs) - Part 3-2: 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scheme - Amendm
- 课件模板人物高清
- 综合材料手工培训大纲
- 高考成语教学课件
- 保险新人培训会
- 沃尔玛防损培训
- 广东会计制度自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国贸自考试题及答案
- 兰州法院考试题及答案
- 课二考试题及答案
- 药肥登记管理办法
- 商混公司生产部管理制度
- 水果供应链协议
- 美容师(皮肤管理师)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考古学复习资料与题库
- 铝粉代加工铝锭合同范本
- 餐前礼仪教学课件
- 手术室工人的工作职责
- 拥军活动策划方案
- 社区治理志愿服务课件
- 养老服务机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及流程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