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doc_第1页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doc_第2页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doc_第3页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doc_第4页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系列: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d):“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蜾蠃(gulu)(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蠃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因而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因此后来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因此后世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k)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因此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lu),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逐鹿】 汉书蒯(kui)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谢家】所指意义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谢家”指居家的幽美。【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也可指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国人赞四君子由来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普天共识。【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泰山,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北斗,即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恒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一种长柄的勺),且终年见于北天极,故称为北斗。新唐书韩愈传中,用“泰山北斗”称颂韩愈:“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九方皋】指善于识才之人。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高阳酒徒】喻指狂放而好饮酒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非儒人也。”唐高适田家春望:“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唐罗隐曲江春感:“高阳酒徒半雕落,终南山色空崔鬼。”【云间陆士龙】指有才华者。晋书陆云传:“(陆)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日: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抚手日: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将辞邺下刘公斡,却见云间陆士龙。”【冯妇】喻勇猛之人,或喻打虎之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峭(同隅),莫之敢樱。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宋黄庭坚忆未移舟出:“刘郎弓石八,猛气压冯妇。”【掣肘】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时而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之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后因以“掣肘”谓从旁牵制。元萨都剌登歌风台诗:“ 萧何下狱子房归,左右功臣皆掣肘。”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内里掣肘。”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至于道家因根本否认秩序而逃掉,这对于儒家,倒因为减少了一个掣肘的而更觉方便。” 【茂陵书生】指司马相如,或指文人,多指落泊文人。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既疾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因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唐卢纶晚秋山中别业:“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多用作谦词。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明管时敏 墨窗为越人赵撝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孽海花第十四回:“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城府】1.犹官府。后汉书庞公传:“居峴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唐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櫬归咸秦 。” 宋王安石 觉海方丈诗:“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2.城池和府库。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 晋干宝晋纪总论:“昔高祖宣皇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宋史傅尧俞传:“ 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明史张居正传:“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 沙汀淘金记第二章:“本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见过的局面也不少了,他是能够沉住气的。” 【借光】1.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接受发光物体射来的光芒。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月影辨引 明 撖大经 月影辨:“盖先儒谓月借光於日,信矣。”2.比喻凭借别人的名声、地位或荣誉而得到好处。明 阮大铖 燕子笺辨奸:“贤契高才,自当首选,老夫借光不浅。” 清 郑燮 十六通家书小引:“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訕,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3.今常用作请人给予方便或向人询问时的套语。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汉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让一让,从人丛中挤进皇宫去了。” 老舍赵子曰第七:“借光!这是六十号吗?” 【物色】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 老子 西游, 喜 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 老子 。” 宋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令臣搜访诗人,臣已物色得数人。”明史韩林儿传:“ 福通 物色 林儿 ,得诸 碭山 夹河 ,迎至 亳 ,僭称皇帝。” 张重光 坐写字间的人一:“他叫 章湘 ,和我一样是半年前从基层物色到局宣传处的。”引申指搜捕。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经北舰十餘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然隆準之子孙,千人亦见,其能免于逆胡之物色乎?”【温八叉】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七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清朱彝尊龚尚书挽诗:“檀板柳三变,金荃温八叉。” 【方寸】1.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秦 璽方寸耳。”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捉刀】1. 曹操 将接见 匈奴 来使,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使人问 匈奴 使:“ 魏王 何如?”使答:“ 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 晋裴启 语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唐 刘知几 辨其非事实。见史通暗惑。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许三多 于归后,为其壻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颇少。”参见“ 捉刀人 ”。2.借指卫士。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执刀以卫左右者也。”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就钓去了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还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辛弃疾谒金门: “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刘克庄“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 “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 “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咏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攻城索人】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等书,非常欣赏,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当他的亲信、韩非的同学李斯告诉他这是韩非的著作以后,秦始皇就调兵急攻韩国索求韩非。在秦军兵临城下之际,韩王没有办法,拱手把韩非送给了秦王。【卖赋千金】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载,孝武皇帝陈皇后因为嫉妒,多方离间汉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被汉武帝废弃,独居长门宫,不再受宠幸。陈皇后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听说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就“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赋呈献武帝。汉武帝看了司马相如写的长门赋以后,大为感动,终于又亲近陈皇后了。【洛阳纸贵】晋书左思传载,左思小时候就发奋读书,勤于写作。为了写好三都赋,他构思了十年,书房里、院子里,到处都有纸和笔,想起一个好句子,他就写下来。写作中,他还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三都赋。由于名家皇甫谧的推荐,这篇赋很快轰动了整个洛阳。诗人、作家争相传阅,不少“豪贵之家”也“竞相传写”,因为纸用得太多,以致“洛阳为之纸贵”。【居亦易矣】唐代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16岁时作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从江南入京,拜谒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就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然是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到读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不禁大为赞赏,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投鞭渡江】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孙何驻守钱塘,词人柳永写望海潮(东南形胜)赠他。这首词随后广为传播,金主完颜亮见后,非常羡慕“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受一首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虽不足信,但也可说明柳永的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宋玉悲秋】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据传就为宋玉所写,宋玉是为美男子,与“掷果盈车”的潘安齐名,著有九辩一书,上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这就是宋玉悲秋的由来。【阿娇与檀郎】 汉武帝的陈皇后名阿娇,美丽妖娆,后世以“阿娇”为少女美称;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潘岳,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沈腰潘鬓】 沈约尝与友人书,谓以多病腰围日渐减瘦。潘指潘岳,他中年鬓发斑白,两人故事见南史沈约传与潘岳秋声赋,后以此借喻男子老瘦。李煜破阵子词云:“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所以沈腰潘鬓并不是用来称赞人,需要慎用。关于沈约的资料,南朝梁文学家,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文学伤品区别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积极影响。【绿衣】绿衣不比翠袖红裙,她是指妾士,源出卫庄公夫人,怨庄公恋妾、自伤自怜的诗。首两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诗集传解义:黄为中央正土色,绿是间于黄蓝之间的色彩,属于贱色,但是,绿衣的衣裳穿在外,代表贵正的黄色却穿在内,比喻以妾为正,嫡反为偏。【绿绮】“号钟”、“绕梁”、“绿绮”、“焦尾”,皆传为琴之名器,分别是齐桓公、楚庄、司马相如和蔡邕所有。有些写司马相如会文君的琴说成是“焦尾”是不妥的。【题桥】薛觉先在陌路萧郎一曲中唱道:“若不题桥绿马,誓不返杭州”,这个“题桥”是由“题柱”而来,司马相如初入长安,在市门题下:“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来司马相如果然富贵。唐诗人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名落孙山】过庭录记吴人孙山,是一个生性滑稽的人,他到其他郡参加举人考试,同乡人委托他带子同往考试;乡人之子失意,孙山名列最后一个榜尾,他先归乡。同乡人问他儿子考得怎样,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以后都称考试落弟为“名落孙山”,但是孙山本人其实还是通过考试的。【阮囊羞涩与阮籍、阮咸】韵府群玉阳韵述:“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阮孚,晋时人,后人因自称匮乏为“阮囊羞涩”。在薛觉先的名曲陌路萧郎有一句木鱼:“秋思绎路,阮籍囊羞,更怕孙山名落,恨悠悠”,这里曲作者可能把阮孚与阮籍弄错了,真正负有囊羞之名的是阮孚。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只得常用醉酒办法在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阮籍与阮咸并有盛名,世有“大小阮”之称,后用作阮的作称,如贤阮。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省),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旷放不拘礼法。阮咸,简称“阮”,四弦有柱,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变有三弦的阮,并有小、中、大、低阮四种。【长铗归来】想起了“长铗归来”的成语,粤曲雷鸣金鼓战笳声有如下曲词:“记否一曲长铗归来,执戟侍郎嫌卑贱,封作都骑尉,平步上云霄;二曲长铗归来,都骑尉尚觉寒微,参偏将再加封,官位原不少;三曲长铗归来,参偏将未酬素愿,三封为上将,一品立当朝。”“长铗归来”也称“弹铗归来”,铗指剑,是说及战国时冯骥(谖)的故事。齐国的冯骥,家中贫困,托人向孟尝君田文请求,愿做他的门下官,孟尝君问:“先生远道而来,有何指教?”冯对曰:“听说你爱招纳人士,因而前来投靠吧了。”“那末,你有甚么才能呢?”孟尝君再问,冯骥答:“没有。”孟尝君笑了笑,他就不说甚么,但下属知道主人轻视对方,于是给以冯骥粗劣饮食。有日,冯骥倚柱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这话传到孟尝君耳中,遂命下属待他和其他门客一样,给以鱼吃;过了一段时间,冯骥再弹剑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车!”这话复为孟尝君知悉,于是给他车马,以为如此,对方不会再有所要求。怎知稍后,冯骥更唱出“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听后不悦,询之:“冯公有亲乎?”对曰:“有母在堂”,孟尝君使人为他母亲提供食用,冯骥从此便不再唱歌。以上故事,载于战国策和王记,而“长铗归来”这句成语留传至今,有“怀才不遇”之意,雷鸣的曲词亦然。【椿】父母的代称很多,“严慈”、“庭闱”、“怙恃”和“考妣”之外,最为人熟知的是“椿萱”这个名词。粤曲孔雀东南飞,有“椿萱与亲兄,冷淡如寒冰”这两句;而早期由靳梦萍先生撰曲,李少芳小姐独唱的一阙泣椿花,则属游子于客途所唱,忆念父亲的哀歌了。“椿”(音春)是椿树,即香椿,庄子有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载为春,八千岁为秋”,大椿长寿,故“椿”字作为父亲代称,“椿庭”则指父居处。谈到“椿花”,爱看日本电影的朋友,对此当存有深刻印象,因为终年七十七岁的三船敏郎,一生酷爱“椿花”,五十年代拍摄黑泽明导演穿心剑,时龄三十,所以他所演的浪人剑客,名字就叫“椿三十郎”。从“椿花”而到椿芽,种植有两万歃香椿的山东省阳信县,有华北平原上最大“香椿园”称号。每年“谷雨”时节,泛青抽绿,那红如玛瑙,绿似翡翠的嫩芽,幽香四溢。阳信县栽培香椿,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已广泛种椿。香椿是名贵的木本蔬菜,在植物分类系统上,属楝科香椿属,阳信县所种植的香椿,有“红芽香椿”和“褐芽香椿”两个品种,肉质肥厚,香味浓郁,年产达五百万公斤。春雨江南,江南人饮宴场合,许多时都会有一碟碟不同制作方法的“椿芽”上桌,粤人得尝,每每感到新奇,事实上,绵软可口的“椿芽”,食法众多,除了炒蛋,可生吃,油炸和腌制,也可脱水冻干研末做天然味料,有保肝、健脾、补血和舒筋之效。【萱】“萱”(编者按,音圈)是萱草,公认为“母亲之花”,广东人叫做金针,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古时则有疗愁花、忘忧草和宜男草的名堂。博物志有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妇人有孕,佩其花主男,亦曰宜男草,故称母萱堂。”春秋时,卫宣公攻伐郑国,出征将士的家人,思夫情切,遂作出了伯兮的诗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囗(外疒内每)。”译成白话文就有以下解释:“那里找到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痛到心头化不开。”“谖”与“萱”通,古人以此可以忘忧,遂名之为忘忧草;“背”是北堂,“伯”指出战的丈夫,“疒每”(音每)是痛的意思。以上诗句,见诸诗经、卫凤。古时出门远行的人,为免母亲掂念,总要在北堂阶下种上一些萱草,作为孝念,如唐代诗人聂夷中有首著名的诗句“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人们之所以把“萱”作为母亲的代称,而“萱堂”既是母亲,也指母亲居处。以上所述,是就“椿”与“萱”两者分开而言,倘若将两者并列起来,成为“椿萱”一词,那就相等于父母了。萱草乃百合科萱草属,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全世界有十四个原生种,中国占十一种,而“黄花萱草”原产于中国,黄柠檬色花朵,茎长脆嫩,肉厚味香,花蕾可采收晒干食用,就是广东人所说的金针菜。萱草花色繁艳,抗寒力强,可观赏,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但花期颇短,有“朝开暮谢”、“暮开翌晨凋谢”及“暮开翌日午后凋谢”三种类型,正因如此,外国人对它,遂有一日花和日百合的称谓。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璧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