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得一份智慧精彩一个人生17.doc_第1页
赏得一份智慧精彩一个人生17.doc_第2页
赏得一份智慧精彩一个人生17.doc_第3页
赏得一份智慧精彩一个人生17.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赏识:一种爱的智慧索引号: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12日 点击: 544 次责任编辑/s/blog_6286d75d010136zq.html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赏识”是一种充满关爱,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我们以“赏识”的真谛为源头,从多视角,多层面,以不偏不倚“关爱”践行赏识教育,用一种信任,尊重,包容的心态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这种充满关爱的智慧在教育实践中百花齐放。关键字:赏识;关爱;智慧;陶行知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而“生活即教育”又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善于从生活的变化中找到教育的意义,以肯定与鼓励的态度赏识教育对象。对学生的赏识,是陶行知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充满人情味的爱的表现。生活教育中的“赏识”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种诠释、继承与弘扬。一、生活教育中“赏识”的真谛陶行知一贯主张“活”教育。他认为一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教师不应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不应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1而这种“活”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以“活”的方法,“活”的智慧启迪学生。赏识学生,则是这种“活”教育的完美体现。人生来就有渴望赏识、尊重、理解和爱的需求。而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欣赏,得到关注,得到重视的需要,都希望自己成为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希望在教师的“关注”中成长。课堂上我们总会发现有那么几位学生喜欢与教师“作对”,教师说什么,他们偏不做什么,直到教师对他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他们的行为才慢慢的有所改变。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2在教育过程中,倘若教师以动态的眼光,以赏识的心态,用充满关爱,富有人情味的言行对待教鞭下的“瓦特”,“牛顿”,“爱迪生”,那么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将在教师的关爱中重燃人生的希望,在教师的赏识中觉醒、自立、自强。赏识教育,是一种是生命的教育,一种爱的教育,一种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3在赏识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将看到人格熏陶人格,品性感染品性,情感点燃情感的生命意义。这种赏识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对学生的给予,更是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相互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欣赏的对象,学生也是教师赏识的对象。正如陶行知所言:教师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的人,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如何能让小孩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教师怀着一颗赏识之心对待学生,于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于己更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二、生活教育中“赏识”的践行1.转换视角赏识学生。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概说的是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教育的方式有多种,批评是一种方式,表扬也是一种方式。而这其中最不能缺乏的就是赏识。批评中的赏识,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荒漠中的一片绿洲,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和机会。孩子在教师批评的赏识中,能够意识自己的不足,更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能在教师带有赏识的话语中不断寻找目标和希望。陶行知以肯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赏识的眼光指导学生,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更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个人闪光点,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多视角,多方面,以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让学生的优点在教师眼中积少成多,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中更有一番作为。2.充满关爱的赏识学生。“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4?,“爱满天下”,陶行知的这些充满关爱的宣言,在赏识教育中能够不断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人之间的关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教师对学生充满赏识的关爱,则是教师将学生融入个人生活与内心世界,充满人情味的博爱。充满关爱,才是教师最美的言行。“爱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指导教育学生时,如果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期待的眼神与学生交流,那这种充满关爱的教育将促使这些稚嫩的种子长成一棵棵苍天大树,将把这块块璞玉雕琢成无瑕的美玉,将把无味的批评与指责变成激励与赏识,生活教育中也将充满了生机、真诚与关爱。曾今有一次旁听一位教授的课程,是有关“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话题。一位学生的发言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内心。当时那位同学拿着他最喜欢的教师自画像走上台,图片上只有一双眼睛,他解释,“图片中的这双眼睛就是正在给我们上课的这位老师的眼睛。我感觉到他平日关注我们的眼神中总是充满着善意,充满着关爱,充满着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激励与欣赏,正是在老师这双眼睛的关注下,我逐渐融入课堂,主动参与,积极表达,也促使我今天有勇气站在台上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我的观点,我感谢这双眼睛给予我的关爱,今后将一直激励我前行。”这位同学话一说完,台下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那刻教师的心里可能比灌了蜜还要甜。教师平时对学生一言一行的赏识,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而且激励了学生成长,这是对教师莫大的认可。“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这位教师“双眼的关爱”,“双眼的激励”,“双眼充满人情味的关注”,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主动性被调动,对待人生更加积极向上,乐观主动,人生也将更加的精彩辉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是以“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的态度关爱自己的学生,通过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增进师生的情感,触动师生的真情,用“赏识与关爱”的桥梁拉进师生的距离,那么教师对学生将少一份批评与责骂,多一份理解与观照,学生对教师将少一份不敬与抱怨,多一份尊重与信任,对自己的未来也将少一份失望与放弃,多了一份希望与梦想。3.不偏不倚的赏识学生。陶行知说: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种欣赏,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爱,是一种包含着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不仅欣赏学生的优点,更是赏识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对此进行引导和教育。没有人十全十美,更何况学生,还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青春时期,需要老师更多的引领与赏识。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频繁的予以赞赏,而对学困生,几乎都很难做到以同样的宽容和理解对待他们。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只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赏识,那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我读研之前,是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这期间自然与学生接触较多。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学生在校情况我必须第一时间知道并进行指导。当时我所带班级有位学生进校时纪律散漫,我行我素,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严重与班级步调不一致,违反学校德育要求。初任班主任的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不让班级任何一位学生掉队的美好梦想,开始不断的与这位学生交流,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和求知热情。我希望他能茁壮成长,即使有不良的行为,能在自己的引导和教育下,他能够逐渐成熟起来。这种信念一直激励着我不放弃对这位学生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阶段,这位学生慢慢的有些改变。他基本能够跟上班级步伐,无论是晨跑,早晚自修,还是上课,?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可是事情终归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位学生在某一周屡次不来上课,也没有向我请假。在那周一次晨跑的时间,我发现这位学生没有来,其他同学告知他在宿舍睡觉。然后我赶到他的宿舍,看到他懒洋洋的躺在床上睡觉,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平时那种“我行我素”的作风又开始滋长起来了,谈话的语气立即与以往有了360的转变。由于我带着情绪与他交流,大脑里先入为主的认为他的行为是故意的,事情最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在毕业时也没能被我彻底的雕琢成一块美玉。这终究与自己的偏爱有关,从教育层面上来说自己始终没有以平和的心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困生”,没有以欣赏的眼光持之以恒的赏识这位“学困生”的优点,更没有以积极的心态引领他的发展。如果说赏识学生的同时,存在对一部分学生的赞赏,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抵触,那这种教育也只是一种毫不负责的偏爱,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终究无法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教师,我想无论面对多么棘手的“学困生”,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尊重学生,不偏不倚的欣赏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与奋斗。三、生活教育中“赏识”的启示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教师发自内心的赏识学生,指导学生,将他们融入教师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做真人,做真事”,学生才会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才更有机会成为真正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赏识,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以尊重、对话、宽容为宗旨的教育思想。5赏识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个性。赏识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催化剂。我们要善于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赏识学生,通过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案例感悟赏识带给我们的启示:1.赏识的前提:用心关爱所有学生。作为教师,既要耐心的指导学习成绩好、听话的优等生,更要用心的赏识那些成绩差、不听话的学困生,不能对他们横加指责。当教师平等的将“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时,它就会在学生心中种下希望、信赖与感激。2.赏识的纽带:信任、尊重和包容学生。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尊重是保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包容是教师对学生智慧的体现。当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对学生依然予以信任的眼神,尊重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学生将在教师的信任、尊重和包容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3.赏识的原则:讲究分寸的表扬。赏识学生不是一味表扬、毫无原则的赞赏学生。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应该发自内心,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的行为是值得表扬与肯定。赏识中的表扬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实事求是的带给学生内心的感应,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需要批评时恰当运用批评艺术,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欣赏,又意识到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