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邯郸市一中 校刊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卷一评析摘要:2008年6月9日.(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12日燕赵都市报)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 生物教师 高雪梅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关键词:高考,2008类别:其它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23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卷一评析 语文教师 李清霞一、作文关注焦点,贴近现实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08年5月12日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送灾区。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位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今年的作文是直接以“汶川大地震”为材料来命题的。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我们都知道,2008年是奥运年,然而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遭遇了太多的天灾人祸雪灾、藏独、列车相撞、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手足口病、四川地震等,这样的现实,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但又是必须面对的。参加2008年高考的考生也不例外,他们在紧张地备考之时,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看到试题,每个人都不难看出,全国卷在汶川地震后至少作文是作了调整的,这一调整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 “关注现实,感时忧国”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了我国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着较为普遍的共同倾向:人文精神的贫乏。而这种精神的贫乏使我们的教育变成了“有科学而无灵魂”的教育。此次全国卷一的作文调整可以说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它必将引导老师和学生进一步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我们祖国的命运,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出误区,引导我们的学生不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今年的作文材料中的事件是考生熟悉的,这一事件本身表现出了坚韧、凝聚、奉献、牺牲、责任、民族魂、众志成城、生命的礼赞、大爱无疆、人性的升华等多个主题,只要考生紧紧围绕地震这一事件去思考,就不会出现审题的偏差。 同时,这一事件会使考生有话可说。但是,今年的作文想得高分也不太容易。因为考生受媒体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失误:1、把作文作为宣泄个人感情的载体,一味的宣泄,缺少理性的思考,文章会比较空洞。2、只是泛泛的叙写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缺少真情实感,甚至只是材料的扩写。3、堆砌材料,变成汶川大地震纪实。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主要是考生自己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有限,但我认为试题的设置也太过直接也是造成考生失误的一个原因。相反有些省份用暗扣汶川大地震的形式设题,就比较容易避免以上失误了。二、语基中规中矩,紧扣考纲语基部分涉及各知识点,全不在考纲范围内。考查了文字部分的字音,词语部分的成语,语句部分的病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考纲在文字部分去掉了“常用”二字,果然,在字音的考查中就考了常见的多音字,如“圈”“虻”,但更多的是不常见的字。如“愀”“刍”“龃龉”等,而这些不常见的字多数出自课本,所以今后我们应该重视课本的复习。词语部分的成语题是“选出使用有误的一项”,难度不大,也都是常见成语,这提示我们在成语备考要注意常用的。语句部分设题占了语基部分的一大块。分别出现在选择题(语病、语言连贯)和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述题(修改求职信不得体的词语、主题班会的开场白中间部分)中。这些题目都很平易,又紧扣考纲设题,所以,考生在这些题目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三、阅读青睐宋代,试题平易古诗文阅读考查了宋诗、宋史。宋诗是江间作四首(其三),考查了炼字和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试题没有刻意为难考生,显得平易。古文阅读的材料选自宋史 廖刚传,材料是传统的史传文字,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试题也很平易。小阅读考查的是科技文,题材是关于中国古代两个天文学流派盖天论、浑天论的,三道试题分别考查学生的筛选知识、文意的全面把握、推断能力,与平常的备考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考生做这类题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大阅读的阅读材料是寅公的散文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依然是对人类过去和未来的关注和思考,体现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试题分别考查了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往年不同的是考查了三句)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的把握,考查了表达技巧结尾段的作用等。阅读考查了宋诗和宋史,似乎太过集中于宋代。我们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又不止一个朝代,所以应力求选材上的丰富,体现我们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总之,整套试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如奥运、冰灾、海啸、地震、粮食安全、大学生当村支书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不可否认,2008年一些特殊的事件影响到了高考的命题,但我更愿意把它作为一个暗示、一个指向来看待。最后,让我用白居易的两句话作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9日燕赵都市报)(接11页)是对考生能力素质的最高考查要求,是区分较高水平考生的典型设问方式,增加了整套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三、对今后的高考备考建议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稳定是主要的,改革是渐进的、局部的,因此,建议2009年高考备考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夯实基础。要扎扎实实搞好系统复习,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掌握好通性通法,要努力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这同样适于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学工作。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典型问题、典型思路和解法要专题研究,系统归纳和提炼。3加大对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通过分析、对比,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4数学多做练习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练习的“质”,尤其是在综合模拟阶段。5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要适度练习些稍难题、创新题和不同类型的题。6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考前的总结、梳理工作。(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10日邯郸晚报)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数学教师 薛向东 田云江一、总体印象今年高考的数学试题,立足基础,紧扣考试大纲,突出主干知识,题目灵活,立意新颖,保持稳定,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坚持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坚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要稍大些,原因是题目难度并非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有跌宕起伏不太平稳,题目灵活不易入手,运算量大。二、试题特点1、试题能够紧扣大纲,试卷并没有刻意去追求知识点的覆盖率,而是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全卷主要是围绕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导数等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来考查的,重视基础知识、体现考察能力。特别加强了对函数这一热点的考察,如理科的第(1)、(2)、(6)、(7)、(8)、(9)、(17)、(19)、(22)题均考察了函数知识。有些内容如集合、简易逻辑、充要条件、抽样等,文理科基本都没有涉及,理科试题还没有涉及二项式定理、极限等内容。2、继续保持了文理科试题适度的差异,以体现文理科在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文科的试题中,选择题有3道与理科完全相同,有7道是相近题但难度降低,与理科完全不同的题只有2道难度都不大。填空题有2道与理科完全相同,有2道是相近题但难度降低。解答题的第17题为相近题,但难度降低。第18题的第一问与理科相同,第二问为相近题,但难度降低。第19题为数列题,与理科22题对应,难度较低。第20题即理科第20题的第一问。第21题即理科的第19题。第22题即理科的第21题。3、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对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与化归思想等的考查力度较大。可以说每一道题都不能仅靠记忆、仅靠模仿去解答,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如理科第(2)、(15)、(17)、(22)题体现了函数方程思想;理科的第(2)、(9)、(10)、(11)、(13)、(14)、(15)、(16)题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理科的第(9)、(12)、(19)题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4、立体几何题目难度较大。理科第(11)题中涉及的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不易做出来的,其正弦值可通过点A1到平面ABC的距离与线段AA1的长的比值来求;第(16)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易作出,但解三角形时长度求起来很麻烦,运算量大,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求所需的长度;第(18)题第()问中,很多同学不会把已知条件“CE与平面ABE成450角”转化成“AB=2”使用,而所求的二面角C-AD-E的平面角也不易做出来,这要用到第()问的结论“ADCE”或者用空间向量来解。特别是第(18)题位置比较靠前,又比较难,给整套试卷增加了难度。5、概率题设问不尽合理。第(20)题(概率题)第()问来得太突然,学生不易读懂题意,如果把第()问与第()问调换一下,学生做题时入手就会容易一些。6、题目设置灵活新颖,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1)题就设置了一个学生爱出错误的题目,很容易把x=0丢掉;第(6)题是学生容易糊涂的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结合的题目;填空题的第(13)题给出y的系数为负值,容易把最小值当成最大值;第(14)题要完成抛物线由二次函数向标准方程转化的过程;第(17)题一改以往的三角函数题或解三角形题,而把解三角形、三角公式和函数最值结合起来;而立体几何中角的求法、解析几何第(21)题第()问的几何求法,都体现了题目解法的灵活性,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转10页)立足平稳 突出语篇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2008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英语教师 张焕发2008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英语试卷与前两年的高考相比,题型没有变化,整个试卷特别强调基础。总体感觉这次英语试卷的难度和去年的持平。命题紧扣考纲,难、中、易比例合理,长度适宜,仍然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无偏题,怪题,突出了“立足平稳、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 试卷的的单项选择的考查项目分布如下:考查项目题号数量冠词81介词151副词191定语从句161连词71动词时态11142句型13202动词辨析181情景对话6102情态动词171短语辨析91非谓语动词121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起伏。单选题部分,整体强调基础,难易适中,考察覆盖面广。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篇幅都不长。完形填空看似生活细节,其实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围绕一个中心“母爱”,让人感触很深。阅读理解材料原汁原味,难度中等偏易,题材较为广泛,涉及的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设问的角度与往年相比没有新花样,比较稳。有考查细节、推理、判断、归纳的。难度不大,也无生词和较难的句式,答案也很容易从文中获得。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得分差别不会太明显。总的来说,语篇材料情景真实,明确,题材多样,信息量大,话题覆盖面广,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单词辨音题,补全对话题,非常容易,是同学们的拿分题。二卷的单词拼写题,紧扣考纲,同学们只要细心,注意拼写正确,比较容易得分。改错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今年的改错题内容涉及北京奥运,贴近生活,切中时事,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真可谓一举两得。错误的设置都为常见类型,整体得分应该比去年略高。书面表达题不仅要看考生的词汇量,还考查其逻辑思维能力等。今年的书面表达题为你的英国朋友来信向你咨询如何学好中文的事。要点包括:参加中文学习班;看中文书刊、电视;学唱中文歌曲;交中国朋友等4个基本信息。要求100字左右,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形式为大家所熟悉的书信,格式已给出,内容简单,没有难点,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平时只要注意积累,多背诵,关注词的用法,用词的准确度,表达的清晰度,行文的连贯度,卷面的整洁度等,得分应该不会太低。总之,相对于其他科目,英语今年这套题可以说挺简单的。在题型、题量、难度上均与往年保持基本一致,大部分试题能针对学生的能力设置,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做到了结构稳定,难度稳定,考查重点稳定,并获得大多数考生的认可与社会的好评,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物理教师 杨冰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基本符合2008年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设计稳中求新,注意联系实际,难度适中,但计算量较大,加重了对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试卷作一些分析。一、试卷结构与内容: 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共8题48分(从14题-21题),第二卷共4题72分(从22题-25题),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第一卷8题为不定项选择题(但只有2题多选);第二卷4题,第一道(22题)为实验题,计18分,其余3道为计算题,计54分。试卷考核的内容附下表:选项题验题计算题总分值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1523、20万有引力和曲线运动14、1712动量和能量22(1)2424机械振动机械波166热学196电场25(2)8恒定电流22(2)12磁场25(1)(3)14电磁感应206光学216原子物理186二、难度分析和难度分布: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整体来看难度适中,只是计算量较大,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题目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能否快速准确的“看透”题意成为关键(例如17题和19题)。据我分析及了解部分学生答题情况,难度分布大体如下:题号141516171819202122(1)22(1)232425难度易易中较难中较难易难中中较难中难由表格可见:简单题较少,中等题较多,难题的比例合适。三、试题特点: 纵观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重视“双基”,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试卷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全面,知识面分布较广。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各考查了一道选择题;压轴题仍然为最后一道计算题(25题复合场问题);仍以考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偏难怪题。2、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17、19两题上,但两题所占分值不大(共12分)。17题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月球围绕太阳近似成地球围绕太阳,考查了关于万有引力的基本公式;19题考查了关于大气压强的第二种求解方法,用大气的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积。这些都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断、综合运用能力。另外,结合实际的问题往往已知数据较多,如何分类提取,搞清各量之间关系,使已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乱”,确实体现了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并且这两道题都要求学生要先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才能利用课本上所学到的概念、规律进行分析、求解。这样的试题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物理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实验题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今年的实验题力学部分考的是验证机械能守恒,来源于书上原有的一个学生实验,但把一个重物换成了通过轻绳相连的两个重物,属于常规实验;电学实验考察了学生设计电路能力,实验依据原理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书本中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例题相比可以说太相象了,只需把电压表当作小量程的电流表来用即可。总体讲,实验难度不大(远小于前两年),并没有如考前部分模拟题那样刻意求新求奇,但充分考察了多方面实验基本技能及数据处理能力。四、试题评价: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是一份整体水平很高的试卷。但在某些题目的设计上仍值得研究,如客观题、主观题计算量均偏大,造成考生用于分析思考的时间减少,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展现;没有考查物理学前沿“高科技”问题,有创意的题量不足。(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10日燕赵都市报)(接16页)30题第一部分考查矿质代谢,是2007年上海高考试题39题的变形题,说明在高考中不回避成题,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以后的备考中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扎实有效地备考。第二部分实际上是对神经调节的考查,学生猛地一看容易发晕,因为在中学课本中并没有体现肌肉细胞对兴奋传导的特点,属于新情境,学生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审题,同时积极思考与课本上内容进行联系,运用课本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命题的特点“情境在课本之外,知识在课本之内”。因此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备考中要充分重视课本,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务必回归课本,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情境以不变应万变。31题是对遗传变异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属于能力立意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对于所学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上述两个大题学生都容易切入主题,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很难得高分。考生认真仔细审题是前提,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书写的规范性、思维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是得分的关键。这也警示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规范答题并能准确表达。总体来说,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突出体现了这样的特点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句话,高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将是高考不变的主题。(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11日燕赵都市报)基础与能力并重 创新与经典相承简析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化学试题 化学教师 宋光杰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化学学科试题从试题数量、试卷结构、试题类型与2006年、2007年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试题保持了对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难度适中,既能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又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一、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模块涉及题目分值在总分中的比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6、7、8、9、10、11、12、13、26(1)(2)(4)5752.7元素及化合物知识271513.9%有机化学291614.8%化学计算26(3)(5)76.5%化学实验281312.0%二、试题特点:1立足基础,紧扣考纲,平实、基本、常规在2008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中的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是中学化学基础的知识,旨在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体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命题精神。 第I卷8道选择题全部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分别涉及离子共存、晶体知识、同分异构、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电离、水解、 电解以及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平实、基本、常规,着重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2体现高考特点,注重能力测试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要检测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必须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基于此,在化学试题中出现了一些陌生度较高、能力要求较高、能充分展示高水平学生能力的试题。如26题要求根据信息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27题中的化合物V(CaC2)与O2的反应;28题中MZ与碳粉的反应,是教材中没有出现,学生较为陌生的反应。此时,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能力,准确的知识迁移息能力,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3经典召示重点,指导中学教学能力源于知识,对重点知识的重点学习有助于能力的发展。试题没有避讳考查方法与涉及知识内容的经典、传统,如29题着重考查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酯化、水解,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最基本的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等)的性质;再如27题中涉及CaC2水解、乙炔燃烧等,试题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对中学教与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4体现高考创新精神,展示素质教育成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28题一改近几年以课本实验为背景的命题方法,以一个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知识新颖的实验为题,诱导学生通过分析观察现象思考产生现象探究化学过程得出合理结论等步骤,进一步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并考查学生推理、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刊登在2008年6月12日燕赵都市报)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 生物教师 高雪梅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试题的风格与去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一、2008年理综生物试卷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题号题型及赋分考查知识点考查能力要求1选择题(6分)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设计能力2选择题(6分)种间关系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及分析能力3选择题(6分)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理解能力4选择题(6分)基因工程综合运用能力5选择题(6分)细胞与细胞工程理解、分析能力30填空与简答题(24分)植物的矿质代谢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及分析能力神经调节31填空与简答题(18分)遗传与变异综合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2008年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的主要特点1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今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给学生的感觉是难度不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题目,但是要想得高分或者满分也非常不容易。2紧扣大纲教材、考查主干知识 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以及各种生物工程,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的确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学生普遍感觉做得很顺手,平时的备考没有任何遗漏。3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3.1选择题的考查各围绕着一个专题考查,只要学生审清题目,得满分比较容易。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学生平时练习的实验设计题的变形题,学生上手容易,为整个理综试卷开了一个平稳的开端。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同时需要学生具有对图表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学生首先可以根据坐标图得出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即藻类),乙是捕食者(即浮游动物)。接下来学生根据题干可以知道,丙和乙也是捕食关系,但是由于丙只以乙喂食,而当没有了乙的时候,丙也不能生存,因而最后剩余的必然是甲。至于乙与丙之间由于生活在相同的空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相关知识,题目非常简单。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只要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在生物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理科生来说只要读懂题目就非常容易得分。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不要过于求快。考查细胞工程的内容,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搞清楚体细胞杂交与生物品种杂交概念的不同。若两物种均为二倍体生物的话,前者得到的是四倍体而后者得到的则是二倍体,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必然不同。因此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相近概念的区分。3.2非选择题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得满分较难。(转14页)历史教师 王海华稳中求变注重能力贴近生活200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面纱。今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在命题的原则上“稳中有变;坚持能力立意,适度反映新课程理念;试题内容把握时代性。”本文从试卷的特点和导向、对教学与备考的启示、对命题的几点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试卷的特点和导向1、从分值分布来看,中国近现代史所占分值变小。2008年试卷选择题共12题,48分,非选择题共2题,52分。其中中国古代史40分,中国近现代史24分,世界近现代史36分。与2007年相比(试卷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其中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38分,世界近现代史30分),今年的试题分值分布轻微有变,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所占分值变化较大。2、从试卷结构来看,选择题完全采取了非主题的考查方式,拓宽了知识覆盖范围。自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历史试题部分选择题的命制一直是采取主题式命制方式,即以主题叙述语为引导,命制一组相关内容的选择题对考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这种主题式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对高考复习专题教学发挥了很强的指导作用。由于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选择题为12道,一般设计三组主题,因此,这种单一的主题考查方式,限制了对教材知识抽样考查的范围,限制了能力考查需要对知识的自由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07年选择题1417题以军队主题方式呈现外,其他题都没有给一个大的主题。而2008年则完全是非主题选择题考查方式的出现,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选择题主题式考查形式,增加了根据考查能力需要进行抽样考查知识的自由性,拓宽了对知识考查的覆盖率。3、从试卷呈现方式看,注重创设“新材料、新情境”,体现了新课标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设置,更符合新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促进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要求,更能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的能力。如今年全国卷除了12题和23题外,其他试题的题干分别运用了图片、图表、著作、报刊评论、名人评述、社会场景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所以这对提高考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有效区分他们的学习能力,作用明显。4、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对识记能力的考查逐步下降,注重对能力多层次考查,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前几年的文科综合测试对历史试题的考查,100分的试题中,涉及到直接运用教材知识的占50以上,今年的试题发生了根本改观, “考核能力要求”层次性强,通卷考查学生纯记忆的基础知识在历年试卷中是最少的。很多问题不能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而要通过内化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5、从关注热点来看,试题联系现实贴近实际,反映社会热点。其中22、23、39题反映了民族、分裂和统一问题,尤其是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与当今“藏独”形成鲜明对照,只有祖国强大,各族人民才能有幸福的生活。17、18、39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当下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也同样在展示这种坚强的民族精神。二、对高中教学的启示1、培养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历史是一门资料性的学科,解读材料、获取信息是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试题信息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提示、暗示和渠道。获取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富于理性的思维过程和行为,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2、培养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是综合的基础。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考试的区分度,则在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3、培养考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而言,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个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不仅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命题追求“学以致用”,不仅是对学习结果和思维过程的检测,也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总之要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内涵上提高考生的素质和能力。三、对命题的看法高考命题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今年的历史命题仍有遗憾和不足。1、脱离教材。如第12题考查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此问题本身属于地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边缘知识,超出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范围,脱离了中学教学实际,给人以知识考查避重就轻的感觉。“边缘知识考查的偏差,必然会造成高三复习备考的茫然,进一步加重师生的负担。2、针对主干知识进行抽点考查的代表性知识平衡不够,学科内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内容知识的考查结构分布极其不合理。关于经济内容的考查选择题部分仅第14、20、21题,共12分。关于文化内容的考查全卷基本没有涉及。这种试题内容考查结构突出政治史,减弱经济史,忽视文化史的做法,没有能够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共同演进,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区分度不高。(接22页)以问题为中心,复习中应将热点问题、方针政策和考点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复习热点问题应该以时政材料为背景,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一模之后,我们就要把热点问题微观化。要知道国家的举措都是属于我们学科的哪方面的知识,研究完这些之后,大家心里才有数。在一模之后,大家把同一类的题集中在一起。可能做了无数个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因为出的材料不同,角度不同,拿过来看一下。找一下规律,一模之后必须做这个工作。这样就会知道,如果高考再出这种题,哪怕和这些题都不一样,也知道该怎么办。4、训练小切口入题,历史角度切入最后大题模拟考试的时政化强,命题范围大,使学生漫天回答都能得分,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实有水平。近年来,特别06、07、08三年高考题从小切口引入,如结合材料说明,或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等。这是我们在二轮复习要注意训练的。由于近年来高考的最后一道非选择题都是从历史角度引入的。这有些不好准备,所以我们在三轮复习练习时也要锻炼这种样式的题目训练。总之,高考复习一定要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考点,打牢基础;训练能力,与近三年高考接轨;落实好复习计划,要在抓出实效上做文章。 地理教师 王贺渠主干不丢特色依旧08年地理高考试卷分析08年的文综地理试题以基本的学科知识为命题素材,突出了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总的印象是:难度与去年持平,没有偏难怪题,在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加大知识考察的灵活性,提高切入点的新颖性,做到了稳中有新意。一、文综试卷地理部分的基本情况1、稳定性试卷题型、赋分、难度均较稳定,虽然试卷结构有所变化,即36、37两道题合并为36题一道题,但因07年以前均是这种结构,没有大起大落的感觉。2、规范性延续多年形成的命题规律:考查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规范出题。3、基础性基础不等于死记硬背,高质量的试题不等于难度大,高质量试题追求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如第57题、39题。4、学科性展示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考查学科能力,如读图、获取信息、语言表达能力等。二、试卷特点1不回避重点,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地理主干知识是指具有地理特点、对学生地理思维发展有影响的知识。08年地理试题虽然受限于卷面不能在内容上求全,但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读图用图(表)、地理逻辑思维、记忆、想象等各项基本能力要求均有体现,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12题的农业结构调整,34题的人口数量变化,57题的我国产业布局变化,811题的地球运动及其意义,36题的河流,39题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等均体现了这一点。2学科内综合,强调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考查中学地理的课程内容高中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初中以区域地理为主,高考命题要求考生应用高中的系统地理原理分析初中区域地理问题,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必然涉及初中区域地理内容。从08年地理试题结构看,同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一样,仍然延续学科内综合的特点,既注重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问题的结合,又注重高中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的综合。总体上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而区域地理考查中,世界地理比重大于中国地理。具体分值安排为:自然地理811题16分,36题36分,39题20分,共72分;人文地理为17题,共28分;而区域地理则融合于除811题的各题中,如12题的太湖平原,34题的深圳,57题的中国,36题的非洲刚果盆地以及39题的中亚。3读图分析仍是地理试卷的重大特色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图表分析是地理高考永恒的主题.2004年5幅图,2005年6幅图, 2006年8幅地理图表,2007年有8幅图表,而今年地理试题也有6幅图表,有区域图、扇形统计图、等值线图、曲线图和统计表格等多种图表形式,基本上一幅图表引出几道题目。无图不成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4地理计算是仍是高考的一大重点由于地理计算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对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多年来一直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重点。2004年第9题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和第11题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005年第7题水平距离的计算,第39题第(1)小题相对高度高度的计算;2006年的第10,11题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2007年的第6题时间的计算,第7题纬度的计算;今年高考题的8、9、10三道题均为计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 40 B45 55C5 15 D60 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本组题通过局部图来考查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相互关系,并依据这种关系进一步考查时间和空间判断。第8题通过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结合Q点为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可知Q点所在纬线的日出地方时为5时30分,则该纬线的昼长为13小时,昼长大于夜长,为所在半球的夏半年,因此答案为C.第9题的Q地昼长长达19小时,为高纬地区,选D.第10题利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低纬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结合题中信息可得出A答案。由此可以看出,地理计算无论是精确的计算还是估算,在高考中都是一个重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5渗透新课程理念,注重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随着全国课改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文综地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文综地理试题中已逐步得到渗透。太湖平原的农业结构调整,深圳在改革开放后的人口变化,中国产业重心的调整都能体现这一点。结合08年以及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今后我们应狠抓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内涵上提高素质和能力,做到精准的审题能力,正确的判定能力,原理的运用能力,准确的表述能力,图像的判读能力,时空的转换能力,科学的计算能力,灵活的思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 政治教师 袁 杰解读08年政治高考试卷做好09年复习备考工作200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测试政治卷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原则。既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又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政治试题100分中经济常识部分占34分,哲学常识部分占36分,政治常识部分占30分。与去年全国卷相比可以看出,政治试题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所占分值都保持相对稳定。选择题部分经济常识增加了一题,政治常识减少一题。整卷难度适中并具有适当的区分度。一、试题的特点和方向1、重视基础,重点考查了政治学科主干知识本卷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很多试题围绕着现实问题,利用教材主干知识加以分析。如:重点考查了唯物论中意识能动作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资料生产的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观点;商品价值量和宏观调控手段、不正当竞争的有关知识以及政体知识、政府职能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等内容,这些无一不是教学中的重点。题目很新颖,不是为了考基础知识而考,重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深挖。如24题给一些具体经济行为去理解“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27题列举具体的企业行为考查对“不正当竞争”的理解;38题对政府职能的理解中明确提出要举例说明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启示我们复习时,对这些概念、原理要深入、反复复习,做到真正弄懂。尤其在一轮复习时,要夯实基础。知道这个概念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外延以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对重点概念加深理解。2、关注角度,侧重考查高考能力要求首先,重点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选择题中28、29、30、32、34题都在设问 “这表明”或“这说明”。考生必须对材料所给的“新情境”能够通过阅读把握问题的主旨、立意、层次,才能选择出正确的选项。其次,在四个考核目标中后两个目标“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所涉及的题目数量较多,几乎包括了所有非选择题;对每一考核目标的要求也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如38题第(1)、(2)问,带有很强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查。39题的第(6)问则考查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试题仍考查考生对于相似或易混知识的筛选、甄别。如33题对政体的比较,考查对我国政体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政体进行区别;又如35题通过中日关系的改善,有意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安全素养培训内容课件
- 建设银行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江苏地区
- 中国银行2025鞍山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交通银行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河北地区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题型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建筑工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爱做梦的猫咪课件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必刷100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交互式游戏设计趋势-深度研究
- 2025年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铷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餐饮行业培训合作协议书
- 核保考试非车险试题库完整
- 沪价费(2006)27号-关于调整本市部分绿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
- 【桂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上 第4课《平安伴我行·常见的安全事故》课件
-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洞察分析
- 5.2《圆的周长》(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
- 《专利池与公共利益》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