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例谈 阉掉牛后(百度文库下载用户名)诗歌鉴赏是高考中一项重要的考点,也是我们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我国是一个诗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涌现出许多名家名篇,这无疑增加了我们复习备考的难度,如何迅速有效的理解诗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 1、注意古诗题目。题目是一首诗的眼睛,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信息,把握了题目就能够迅速的把握、理解诗意。 1)有些题目交代诗的内容题材。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交代诗是送别诗,送别的对象及朋友到达的地点。春夜别友人交代送别友人及送别季节。塞下曲说明是边塞诗。闺怨写思妇。宫怨写宫女怨情。 2)有些题目交代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感情。 如田家乐,从题目中的“乐”可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及田园生活的欢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点出“闲居”之情。书愤抒写内心的悲愤。悯农表达对农民的怜悯。春夜喜雨写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例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通过分析题目悯农我们可以知道诗抒发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的无限怜悯之情。一二句“一粒黍”化为“万颗子”具体形象的描绘了一幅丰收景象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四海无闲田”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的情景。前三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第四句“农夫犹饿死”,把诗意点出,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表现了悯农的主题。 3)有些题目交代诗歌的时间、地点、事件或情境等。 如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从题目“除夜”可知作者在除夕之夜,孤居旅馆,思念故乡亲人。其中第三句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除夕之夜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其实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又如春夜洛城闻笛点出季节“春天”,时间“夜晚”,地点“洛城”,事件“闻笛”。 4)有的题目交代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赠此诗给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举荐,表示自己出仕的愿望,这心意可通过题目“赠张丞相”看出来。前四句写景,写出洞庭湖的波涛浩荡,声势动人。后四句借景抒情。“欲济无舟楫”,是写眼前景,诗人面对浩瀚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却无人接引。“端居耻圣明”,说在这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这一联是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最后一联,说面对当朝执政“垂钓者”,只有徒然表示羡慕之情,含蓄的表达了希望张丞相引荐。 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借闺意呈献张水部。诗把自己比做新娘,把张籍比做新郎,把主考官比做舅姑。反映作者参加科举考试前,内心忐忑不安特意向张籍呈献此诗,委婉探询。这可以通过诗歌题目“近试上张水部”看出来。 2、鉴赏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诗歌里面有一些能够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和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鉴赏时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深入理解诗歌。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长凤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寂沧海”,塞下曲中“只为斩楼兰”;王昌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句子都直接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又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中“寥落”写了古行宫的封闭与世隔绝;“寂寞”写宫花寂寞的开放,无人欣赏,实写宫女的寂寞。白头宫女写人物,一群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女子选入宫中,如今已变成年老色衰的白头宫女。“闲坐”“说”是人物动作,白头宫女无聊寂寞、无所事事,只靠回忆玄宗事打发时日。通过这些关键字词,我们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悲惨图画,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想:宫女们年轻时都花容月貌,却成天被幽禁在这寥落的古行宫中,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然而,他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只能靠回顾天宝时代遗事打发时日,此情此景,令人凄绝。 3、抓住诗歌线索、诗眼 字惟其少,意惟其多是诗词简约而丰富的概括,把诗中众多的意(物象、言辞、情感)贯穿起来,就是诗词的线索。诗主要是以事、情、物为线索,在整首诗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只要把握了线索就算抓住了全诗的纲。 如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此诗一、二 句开门见山表达自己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用爱字统领全诗,“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中间两联描绘了一个隐逸山水、醉月迷花的隐士形象,写出了其高风亮节,在形象的描写中蕴涵敬爱之情。尾联则直抒胸臆,感情进一步升华,把孟浩然比做巍蛾的高山,但这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自己只能对他的清香芬芳的品格作揖。 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好为诗眼,紧密围绕着好来写。写雨好在知时节,在春季急需的时候乃发生;好在润物细无声无声无息的滋润世间万物;并且想象雨后的效果花重锦官城。从这几方面突出雨的好,表现了作者由衷的喜悦。 4、注意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诗歌,尤其中国古典诗歌,篇幅不长,诗中的意象呈跳跃式组合;一首诗又是一个整体,古代就有“起承转合”的说法,这意味着诗歌结构有章可循。 1)注意诗歌的开头。诗歌常见的开头大致有如下形式:以自然景物起句。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夜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其句用“沙似雪”“月如霜”的景物,写自己登城所见:远望沙子在月光的映照下,象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气。近看,城外地下满是皎洁、凄凉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描绘了边地环境的荒凉、条件的艰苦。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加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起句概括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感,下联儿童的淡淡的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注意诗歌的结尾。诗歌好的结尾,可以使全诗形象完整,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回味。诗歌结尾大致有:以情作结,这在古典诗歌中相当普遍。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四句再一二句写景的基础上议论抒情,在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和美好祝福以情作结。以景作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后两句写景,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可谁又能说这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就寓于这客观景物之中。诗歌以景结尾,景中含情。 5、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鉴赏(即背景联系法) 言为心声,每一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把诗词和作者作词时的背景、作者的性格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就不能确切的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所以应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分析作品。 如陆游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尝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被梁启超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但这只是诗人的一面,他还有另一面,即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与唐琬的爱情悲剧。陆游做了许多诗词,其中有对“东风恶”(钗头凤)的愤懑,也有“泉路凭谁说断肠”(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的悲哀。这些诗歌和陆游慷慨激昂的风格迥异。因此不了解陆游的性格,不了解当时的背景,便不能准确的把握陆游的这些诗歌。 又如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写于李清照的晚年,当时金兵南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上收复失地。作者赞赏项羽生做人杰,死为鬼雄,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是为嘲讽南宋统治君臣苟且偷安。全诗写的雄放豪迈慷慨,一脱婉约之气。所以要准确深入的理解就必须结合作者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 又如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是孟郊四十六岁高中进士后所写,先前作者两次落第,这次高中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下这首诗。诗前两句用昔日龌龊今朝放荡对比,后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写出了作者中第后策马奔驰心满意得的情景。 6、注意联系风格分析诗词。 1)要善于积累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文如其人,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陶渊明的淡远娴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王安石的雄健高峻,刘禹锡的寄意深远。鉴赏时要善于借助作者的风格。 2)要善于积累不同类型诗的不同风格。山水田园诗的恬淡宁谧、清新优美。边塞诗的悲凉慷慨。讽喻诗的沉痛悲愤。咏史怀古诗的雄浑壮阔、激越慷慨。送别诗的依恋难舍。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牧的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这两首诗都抒写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但两人的风格不同,李白豪放飘逸,感情外露,善于驰骋瑰奇的想象,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牧沉痛深沉、委婉含蓄,属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正是由于两人身世风格不同,所以他们的诗歌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李白此诗直抒胸臆,一二句通过鸟飞尽云去闲渲染了一幅静的氛围,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三四两句 驰骋想象,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赋予山人的感情。鸟去云飞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山有情,衬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杜牧诗首句用典,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被流放淮阳,后死于此地。首句就暗示出自己耿直被排挤出京,又多病,所以“偶求欢”,“欢”代酒,表明作者愁思郁积只能借酒浇愁。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含蓄。第二句“客”“霜”等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三四句写诗人独斟独饮不能排解愁绪,于是凭栏而立,但见暮雪纷纷象堆砌着的洁白的犁花,茫茫夜雪更加深了诗人身世茫茫之感,不仅想到明年身在何处。最后一问,含蓄深沉,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7、善于从分析景物特点入手,理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这一句话非常精辟的阐述了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 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缘情造景,景由情生。景语情语,情景交融。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作者登高所见“风”“天”“猿”,“渚”“沙”“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景物萧索悲凉,凄清冷落。写眼前景实写心中情,景中含情。“艰难苦恨”是作者感情的总结,也是作者一生遭遇的总结。诗中作者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把握景物特点,也就更准确的理解诗歌。 又如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型制作工劳动纪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声学计量员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分割协议书怎么写
- 锻压模具工轮岗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冷空调设备装配工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工岗位责任履行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泥生产中控员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2025蚌埠市劳动合同范本
- 益生菌知识讲座课件
- 林芝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XX园项目销售手册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消化内科护理进修汇报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
- 青年上香行为的社会文化动机与影响研究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多相催化反应原理》课件
- 灌注桩施工的合同范本
- 当代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