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doc_第1页
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doc_第2页
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doc_第3页
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doc_第4页
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丽水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及责任分解表序号工作任务目标主要工作内容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间一、水环境整治1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瓯江水系及主要支流、水库水体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建立跨县级行政区主要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20042007参与编制瓯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200420072饮用水源保护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制定城乡一体化给排水计划。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水利局2004一2005所有中心镇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卫生局、水利局20042007二、工业污染整治3水污染防治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0。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淘汰列入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项目。各县(市、区)政府市计委、经贸委、工商局20042007对超标排污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督促企业在2005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责令其停业、关闭。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计委、经贸委、工商局20042005污水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建设污水预处理装置,排放废水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各县(市、区) 政府市环保局、建设局、经贸委、开发区管委会 20042005规范工业企业排污口设置,完善清污分流。各县(市、区) 政府市环保局、经贸委、开发区管委会200420074大气污染防治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0。 加快大中型火电厂脱硫进度,新建和在建的燃煤、燃油电厂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大中型火电厂脱硫机组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2005年达到25以上,2007年达到50以上。 市计发委市经贸委、环保局 20042007对35吨以上(含)燃煤锅炉实施脱硫工程,其脱硫率应在50以上,其中75吨以上(含)燃煤锅炉脱硫率在70以上。各县(市、区) 政府市计委、经贸委、环保局20042007开展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经贸委20042007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 有关县政府市经贸委 200420075重点污染区域企业的污染治理 整治达到省政府要求 青田县黄垟钼矿(省级重点环境污染整治企业)制定整治工作计划,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青田县政府市国土局、安监局、环保局、 20056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 治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不低于80,无危险废物排放。所有产生的危险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处置。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计委、经贸委20042007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各县(市、区)政府市计委、经贸委、环保局200420077 推行清洁生产 50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超总量排放、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各县(市、区) 政府市经贸委、环保局 20042007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各县(市、区) 政府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 200420078 加强工业园区、小区污染防治 县级各类工业园区、小区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 加快县级工业园区、小区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市计委、环保局 20042007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市经贸委、环保局 200420079切实整改省人大环保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加强督查,确保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中发现的2个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青田县政府市交通局、国土局、安监局、水利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20042007三、城镇环境污染整治10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龙泉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各县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以上,确保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0%。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庆元县、云和县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各县(市)政府市建设局、计委、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20042007各县(市)制定分年度截污纳管计划,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各县(市)政府市建设局、计委 2004200711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 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率达到80。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联合监督监测制度。市环保局各市、县(市)政府 20042007各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必须稳定达到GB189182002标准要求。各县(市)政府市建设局、计委、环保局20042007加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控制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控制工业废水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比例,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各县(市)政府市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计委、环保局2004200712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得到安全处置。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县(市)政府市建设局、计委、环保局 20042007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攻关并推广。市科技局各县(市)政府20042005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2,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环境敏感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0。制定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处置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计委、环保局 20042005现有的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无害化改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垃圾滤沥水做到达标排放。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20042007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逐步推广使用密闭式的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20042007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70以上。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投运,健全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市计发委市卫生局、建设局、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各县(市、区)政府200420071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巩固扩大城市(镇)烟控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确保城市大气、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要求分别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和建筑物料运输管理,有效控制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环保局20042007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工商局、建设局、执法局20042007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各县(市、区) 政府市公安局、环保局 20042007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公安局、建设局、执法局20042007巩固和提高“双禁”成果各县(市、区)政府市公安局20042007四、农业农村污染整治1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通过生态化养殖,大力开展畜禽污染整治 ,使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关停转迁。各县(市、区) 政府市农业局2004-2007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并积极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和达标率达到90以上;推行适度规模生态养殖,限养区内散养畜禽存栏量削减30%以上。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环保局 20042007推行生态型水产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 20042007通过减量、增效,基本控制化肥、农药污染。 大力扶持和推广使用有机肥、平衡施肥和农作物专用肥,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2004200715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力度 生态乡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村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调整乡镇工业布局。 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国土局 20042007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各县(市、区) 政府市农办 20042007根据省生态办20049号文件目标要求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和县级以上生态村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市生态办20042007实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和“百个生态村”工程。 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生态办20042007五、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建设16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水平 建成全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成跨县级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与省、市级联网。各县(市、区) 政府市环保局、国土局、财政局20042007所有县及县以上城市建成空气质量力自动监测设施并与省、市级联网。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财政局20042007 建成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省级重点污染源(包括废水和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废水还应安装等比例采样器)并与省、市级联网。 各县(市、区)政府市经贸委、环保局、财政局20042007各污水处理厂总排放口按要求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级联网。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环保局、财政局20042007加强环境网络监测按监测规范做好辖区内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等监测,并按要求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2004200717提高环境污染应急反应能力健全辐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