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快乐来自“乐道”.doc_第1页
颜回的快乐来自“乐道”.doc_第2页
颜回的快乐来自“乐道”.doc_第3页
颜回的快乐来自“乐道”.doc_第4页
颜回的快乐来自“乐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 5 净土释疑网净空法师:孔子的学生没有比颜回更幸福的!颜回的快乐是“乐道”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75集 2011年7月3日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火喻智慧”。“薪”表烦恼。“薪”是柴火,就是智慧火能够化解烦恼,表这个意思。“菩萨智慧猛利,炽盛如火,断除烦恼,如火烧薪。”这是解释这句。所以人生,智慧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地球上出了问题,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根本的问题,就是智慧跟知识,现在人所求的全是知识。知识是外来的。古代中国与印度他们所求的是智慧,智慧是从内心发出来的,这两个不一样。慧从哪来的?慧从定来的。定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心要是能真正清净、平等,智慧就生了,所以它不是外来的。向外所学的这些知识,全都变成智慧,叫后得智。如果没有没有定,你学得再多,全是知识,与智慧不相干。知识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所有问题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在东方,亚洲这个地区,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都遵循这个方法,特别是中国,没有出过大的动乱,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外国人学中国历史,对中国,他不能不佩服!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这样长的历史,国家统一而没有解体,这是第一个奇迹;第二个奇迹,几千年来长治久安。所以有些外国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得到?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他们做不到,中国人做到了,这是他们没想到的,这就是智慧跟知识不一样。西方人搞知识,二十一世纪的知识,这知识爆炸,知识爆炸是因,地球爆炸是果。智慧不会爆炸,知识会爆炸,带来的麻烦可大了!所以我们觉悟了之后,回过头来我们搞智慧,问题真能化解。我们在这段经解里面,我们会讨论到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提示好。菩萨修行,他主要就是求智慧。“戒”是手段 帮助你得“定”。“定”是枢纽,从“定”开智慧,智慧才是目的,所以东方人讲开悟、讲悟性。我们小时候念小学,老师对同学的观察,还很重视悟性,这个小朋友有没有悟性?有悟性,要特别照顾,帮助他成为人才;悟性差一点,那就要教他技术,他将来有谋生的能力,有一技之长。有悟性的 那就是从学术上,从圣贤典籍、佛菩萨经典里面出类拔萃,真正悟入圣贤的境界。所以菩萨智慧猛利,用“炽盛如火”来做比喻,好像是火烧得非常猛烈,烦恼,这就是柴火,丢到火里面去一下就被烧掉了,智慧能够化解烦恼,能把烦恼转变为智慧,这就是我们用现代一句话:把知识转变成智慧。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能够解决问题。佛在三千年前没用科学仪器,没有显微镜,他全知道,他凭什么?我们前面学过,“天眼、法眼、慧眼、法眼”,看到事实真相。慧眼,看到事实的真理。成佛的时候,还加个佛眼,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圆明。这五眼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释迦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讲的是德相,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没有,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欲望,欲望把佛菩萨害了,把佛菩萨变成凡夫,贪、瞋、痴、慢都从欲望起来。所以我们学佛、学圣、学贤第一个条件:要把欲望降低。不能说你没有欲望,没有欲望 你就不要学了,你就成佛了,你就成圣了。知道你有欲望,要把欲望降低。降到什么?生活能维持就好,就快乐。孔子,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小康之家,不富有,身分是平民,做官只做了几个月,就被人赶下台了。平民身分,小康之家,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他的弟子颜回,那物质生活条件就更差,住个破破烂烂的房子,遮蔽风雨。吃饭喝水,吃饭,饭碗没有;喝水,水杯没有,用葫芦瓢、用竹篓盛饭,这是学生当中生活条件最差的。但是学生当中没有比颜回更幸福的,那幸福是什么?快乐是幸福,快乐没有人能比得上颜回。颜回快乐在哪里?乐道。老师所说的东西他全明白,不但明白,他受用到了,把老师所教的能够应用在生活上,能够应用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我们今天讲活学活用,这一点,夫子所有的学生比不上颜回。为什么他能够活学活用?他真懂了,他就用上了。如果他学的是没有透彻理解,他有怀疑,他就用不上;用上,那个乐是圣人之乐。学佛把佛法真的搞透彻了,真用在生活上,那是谁的乐?佛菩萨的乐,比颜回还要殊胜。颜回的生活要跟佛萨比,他还好多了,他还有个小茅棚可以遮风避雨,佛没有,佛住在树底下,天天要搬家,佛只有三衣一钵。佛的快乐,颜回比不上,这是什么?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彻底了解了,确确实实他在世间,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起心动念都是智慧光明,他怎么不乐?!一切众生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所造的前因后果,我们常讲业因果报,他全都明了。这个“明了”不是想象的,不是从理论数学上推断,不是的!而是怎么?亲眼看见的。五眼圆明,他能看到一切众生的过去,能看到一切众生的未来,只要这个众生能相信,能听得懂,他都教。这两个条件:能信,能听得懂,叫有缘。如果你不相信,你听不懂,那佛就合掌对你祝福,他没法子教你,希望你平安,希望你幸福,为他祝福。佛的心行,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怨亲平等,没有分别,所以不着,就是于一切万法不要执着,像风一样,一切无住,亦无执着,住是什么?住是放在心上 那你心有住。现在世间人心住在哪里?住在名利上,就是名闻利养,他起心动念想着这个错误的,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无常的,这些东西是短暂的,它不是永恒的,就同我们旅行住在旅馆里面,旅馆里面所有一切设施,我两天就离开了,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干什么?你错了!可以运用它,可以受用它,别执着它。我们能够换一个心情,把这个地球当作旅馆,我到这来度假的,来观光旅游的,这一切与我毫不相关,就不执着了。真是如此,这不是假的,古人有所谓“人生如戏”,像一曲戏一样,人生如一局棋一样的,凡是无常的,佛都教我们放下。包括身体,这身体是无常的,它有生老病死。所以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人才懂得自爱。自爱,自在哪里?身不是自己,性是自己,灵性是自己。灵性要迷了,俗话叫灵魂。实际上它不灵,它迷了是迷魂,迷魂才到处投胎,到处搞这些把戏。如果它真灵,他就出了六道轮回。什么人灵了?阿罗汉以上,阿罗汉就超越轮回。超越轮回之后一下就明白,佛经上讲的净土、秽土,回头一看六道轮回,秽土!严重染污,他一觉醒来的时候,他到四圣法界是净土,那个地方清净,一点染污都没有。这是十法界里头上面的四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净土。六道是染土,染污。六道里面有善恶,善是三善道,恶是三恶道,净土里头没有善恶,换句话,净土里面的众生不造业,都醒悟过来了,不再造业;而且净土里面的人接受佛菩萨教诲,为什么?佛菩萨帮助他再向上提升,他才提升到第一个阶级,好像读书,学士学位拿到了,再往上,硕士学位;再向上,博士学位。佛菩萨能帮助他拿到最高的学位。迷惑颠倒只有六道众生,这是学佛第一步,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这叫看破,无住、无执着,这就是放下。无住、无执着,你自在了,你才真正享受到什么叫幸福。你只要有住、有执着,你不自在,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他起这个念头,如果把这个东西放下,欲望放下,起心动念是生智慧。我们用最简单一句话来说,起心动念是仁、义、礼、智、信,他动这个念头,言语行为不离开这个准则,这是性德。“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就是我们此地所讲的慈心平等。用清净、平等心释放出慈悲、敬爱,对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完全平等。对父母是这样的敬爱,对于怨亲债主,也是这样的敬爱,没有差别。为什么没有差别?因为整个宇宙这才发现跟自己是一体。我牙齿咬到舌头了,把舌头咬破了,舌头能怨恨牙齿?能找它算账?为什么它不找?一体!要知道,今天我们在世间,毁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甚至于杀害我身命的这个人,都不能怨恨!为什么?他跟我是一体。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迷、他不觉,他没有读过圣贤书,他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今天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一点怨恨都没有?不但没有怨恨,我还很尊重他,我还很感谢他,感谢什么?他对我这些伤害是消我的业障,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造多少恶业?,他能用这种手段来消我的业障,我要感恩,我得感恩,我每天修行给他回向,为什么?因果逃不掉。他这种行为对我,他不是善意,他是恶意,恶意就有恶报。我们用善意,用真诚回向给他,他纵然堕在恶道,他少受苦,让他在恶道里头痛苦减轻,这是我们能做得到的。所以只有一个,纯净纯善待人接物,你绝不吃亏,你自己会天天欢欢喜喜,法喜充满。这世界上有没有个怨恨人?没有!有没有个“怨”字?都没有!他跟我结怨,我跟他绝不结怨,这是什么?我明白了,我觉悟了,这个恩德,这是佛菩萨、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如果没有老祖宗,没有佛菩萨这样世世代代的来教导,我们怎么会晓得!而这门学问,你修学成败关键就在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没有诚敬心,什么利益得不到。惠能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五祖半夜三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不到三分之一,他就成佛了,就大彻大悟了,什么原因?他对于经、对于佛、对于老师,万分恭敬,所以他就得万分利益,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跟一个老师学能学多少东西,看你对老师、对课程你有多少恭敬心,这个道理很明显。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他是开班教学的,我参加他的班,同学二十个多个人,老师一样上课,没有特别教我,每个人得的不一样,什么原因?恭敬心不一样,真诚恭敬!我是从外地到台中,跟台中没有任何渊源,在台中作客,所以我们的时间很宝贵,随时会离开,真干!住在台中的人,台中就他老家,今年学不会不要紧,老师明年还在讲,明年学不会,还有后年,所以他的心是松懈的,不像我那么专、那么认真。我的时间有限,他们的时间太多了,结果他们没学会,我学会了,就这么个道理。我到台北出家了,我听说,同学告诉我,老师在讲经的时候公开的说,他说他在台中教学十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都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他说。大概老师就是指的是我,所以就来找我,你学了些什么东西,老师怎么教我的。我说我学的跟你们一样,老师没有特别给我上课,上课,大家都在一起。那老师说这个话,我就给他们分析,我说有可能,为什么?我的心比你专,我的时间很短,我会离开台中,我要抓紧时间学。你们住在台中,不要紧,时间有的是,今年不会还有明年,明年不会还有后年,所以等到老师走了,你们还没有学会,这是懈怠、懒散!我说,应该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他们听得懂。我说除了这个道理之外没有别的道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为什么要诚敬,诚敬不是恭敬人,不是对人,诚敬是对自己。你用真诚心来学习,开发你自己自性的智慧德相,;你用怀疑的心,用傲慢的心,用自私自利的心与你的性德完全相违背。纵然你很聪明,能够广学多闻,能够强记,全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只能解经教里面的局部,不是全体;而且解的是经教的表面,没有深入。大乘经教字字句句其深无底,所以你百读千读都不厌,为什么?遍遍有新的悟处,这就产生法喜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