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州市前黄区前黄初级中学:温飞设计思想: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愿望,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认识规律的物理环境,它不仅能提供感性材料,还能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概念。但由于客观条件(例如实验器材)的影响,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形象生动,给实验教学造成困难。视觉媒体能将实实在在的事情用抽象的方法转移到可见度较高的银幕、屏幕、黑板上,帮助学生排除直接经验中的干扰因素。声音在我们生活中主要以听觉感受为主,视觉经验较少,形象的动画则能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重要地方,加强视觉感受,从而得到重要的替代经验。但是学生可能认为这些动画是人为编制的,仅仅起到替代、模拟的作用,不具备说服力。将物理实验和视觉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优势可以相互促进,弱势可以互补。依靠视觉媒体的辅助和示范,有助于克服实验教学中的困难,弥补直接经验的获得受各种条件限制的不足,进一步开发物理实验的功能,促使实验教学更加高效。依靠物理实验的辅助,既说明了动画的真实性,又可以使动画更为形象、生动,为学生由直接经验上升为抽象概念架起一道便捷而坚实的阶梯。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5、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声音靠介质传播教具:抽气机、钟罩、电铃和电源各一,导线若干;橡皮筋(学生自备一根)、音叉、乒乓球、铁架台各一;电脑、电视机及鹏博士教学课件各一。教学手段:视觉媒体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媒体创设了生动的声音情景,唤醒了学生对情景的需求。一、 引入新课1、 播放动画:流水声、机器声、音乐声2、 引言:刚才大家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嘈杂的机器声、激昂雄壮的交响乐,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声音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温馨、更加热闹,人们在感受声音的同时,也越来越体会到声音为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今天,声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如: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设计思想利用媒体将物理现象放大,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利用媒体创设生动的场景,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形变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来探伤等等。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何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声现象,首先我们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 导学新课(一) 声音的产生1、 演示实验:敲响音叉,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分析):发声音叉靠近时小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发声时振动,不断与小球相碰的缘故。2、 学生实验:(1):把1根橡皮筋张紧在文具盒上,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听到声音。(2):讲话时用手触摸喉头。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播放动画:(1):蟋蟀振动发声:蟋蟀的叫声是由于双翅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双翅一旦停止振动,叫声也就停止了。(2):拨动琴弦: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拨动钢锯条:发声的锯条在振动,锯条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4、演示实验:敲击音叉,用手握住,声音消失。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5、 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举例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所有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就称之为声源。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其中“风在吼”是空气振动发声,“马在叫”是固体声带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水振动发声。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及自然界中有没看过发声体在振动的事例。(二) 声音的传播1、 固体传声(1) 学生实验:将耳朵贴紧桌面,一手捂住另一只耳朵,用手轻敲桌子,可以清晰地听到敲桌声。(2) 动画:两人隔着墙壁用电话交谈;工人把金属棒的一端放在发动机的各个部件上,另一端靠近耳朵,倾听机器内部机件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3) 实例: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为了继续进行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媒体清晰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弥补实验之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重要的替代经验。 声音的传播过程难以用实验展示出来,而且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有限。利用媒体的表现性展示此过程,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合理接受新知识。创作和指挥工作,让指挥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来“听”钢琴的弹奏。2、 液体传声(1) 实例: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池底时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2) 动画:渔民捕鱼时利用电子发生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3、气体传声(1) 实验:接通电源,电铃振动发声,用抽气机抽气,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没有。(2)动画:空气能够传声,而真空是不能传声。4、声音如何传播:播放动画:大家看到,当在水中投入石子时,以石子为中心形成水波向四周传播。敲击音叉,当它向左运动时,压缩了左侧的空气,这部分空气变密,那么右侧的空气就变疏;当它向右运动时,右侧的空气就变密,而左侧的空气却变疏了,这样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由远及近地传播出去。这种传递声音的波动叫做声波,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6、 教师总结:所有的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介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三)声音传播的快慢1、 引言: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光的传播速度小得多,那么声音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2、 学生阅读思考:(1)什么叫声速?(2)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为多少?(3)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4)声速与温度有何关系?3、 归纳总结:(1)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米,这一点要求大家记住,记住声速是很有用的,例如野外工作人员常常利用声速来估测距离。(2) 声速的大小与传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