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小论文.doc_第1页
音乐鉴赏小论文.doc_第2页
音乐鉴赏小论文.doc_第3页
音乐鉴赏小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 乐 鉴 赏 (课程小论文)题目:从波兰舞曲鉴赏肖邦的爱国情怀学生姓名: 李大雷学 号:2011442121授课教师:周霞班 级:应化1101重庆科技学院2011年11月 中国 重庆从波兰舞曲鉴赏肖邦的爱国热情一肖邦简介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年少成名,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0年被迫前往巴黎,离开故国前夕,老师送他一把波兰泥土,肖邦至死存放身边。波兰于1795年亡国,成为帝俄的版图,1830年发生独立运动,由于革命失败,肖邦就打消返回祖国的念头,计划在巴黎开拓自己的天地,并帮助革命运动。1835年,肖邦曾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与孟德尔颂和舒曼结识。1836年和女文学家乔治桑(George Sand),双双坠入情网,不久肺病恶化,于1838年与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静养,後来两人又在巴黎和里昂同居。1847年双方因意见不合而劳燕纷飞,结束了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恋情。1848年抱病到英国旅行演奏,次年回到巴黎後不久,因肺结核不治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二主要音乐作品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肖邦的主要代表作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三创作背景及特色英雄波兰舞曲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作于1842年。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从惊心动魄的英雄舞曲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悲情的肖邦。当时的波兰正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国内政局动荡,波兰人民的正常生活毫无保障;毗邻的俄国又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举压境。虽然,此时的肖邦远在法国,但他的亲人朋友仍在波兰。对于爱国并且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他来说,只能通过将作曲的钱寄回国内,支持国内的革命力量。当然,这样做远远不够,他还通过他的最爱钢琴,来表达他的愤懑。于是,许多传世之作横空出世。我觉得,肖邦在激情中还表达了他的悲情。是的,肖邦是悲情的,即便是在激动人心的英雄波兰舞曲中。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体欠佳,众所周知,肖邦长期受病痛折磨。还因为,他无法回到祖国,与大家一起战斗。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他姐姐说:“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四评价及感受通过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后,我回到宿舍仔细上网络搜索了关于肖邦的资料和他的钢琴曲,其中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最好的波兰舞曲之一,戴上耳机,那种在跌宕起伏,高亢激昂中,你看到的,不是浪漫优雅的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男人。诚然,这个男人是爱国的,是有魅力的。肖邦的祖国波兰和我们中华民族有类似的经历,因此,我听他的音乐,会有一种共鸣。能够感受到那种国破家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危难关头,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站出来,为自己的祖国作贡献。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肖邦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对肖邦一往情深,她曾经写道:肖邦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痛苦和悲伤。没有谁比乔治桑更了解他。对肖邦知之甚深的李斯特更是觉得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将他视若一位王子。鲁宾斯坦曾如此细致入微又颇带定论性质地评论肖邦:“肖邦用钢琴吟诵诗篇,用钢琴畅舒情怀,钢琴就是他的精神、他的灵魂。悲剧的、浪漫的、抒情的、英雄的、生动的、奇幻的、深情的、甜美的、梦幻的、辉煌的、简朴的你可以在他的曲子中发现所有可能的表达。”而也有人这样说过,“肖邦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和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那就是肖邦演奏的音乐,这轻柔缥缈的音乐充满诗意和激情。肖邦把他身边的一切都变成了音乐。在他的眼里,除了音乐,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人间美景乃至亲朋好友都比不过音乐的意义。五个人总结我个人认为,在大学里应该把音乐鉴赏这门课作为必修课。一个不懂得欣赏音乐的民族绝不会是一个文明的民族。这是因为音乐能够陶冶人性,使人们的心灵变得美好;能够缓解社会的矛盾,减轻人们的压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很多人不责手段,一心追逐名利时,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心灵的寄托,能够让一颗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对于这门课,我的感触很深。我常常在想像中聆听一个来自远方的声音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音乐饱含着对祖国波兰深切的怀念之情,这种情绪在他的玛祖卡舞曲和波洛乃兹舞曲中表现得尤为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