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解指导筛选并整合信息.doc_第1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解指导筛选并整合信息.doc_第2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解指导筛选并整合信息.doc_第3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解指导筛选并整合信息.doc_第4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解指导筛选并整合信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学习目标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掌握该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应试策略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C重在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此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辨别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二、明确要旨:(一)知识结构1.哪些是重要信息2.如何辨别、筛选重要信息(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中是个重点。(三)明晰出题陷阱高考论述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考生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高考题中干扰项的“造假”形式可以概括为“八变”:1 无变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如:2005年上海卷第2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2006安徽卷)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D丰富了天人合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原文:“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说明: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也就自然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多变少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如2004年全国卷(三)第9题C项:“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对应的原文是:“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相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答案C项少了“这些”这两个修饰语,而“这些”是指上文所说的“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而并非全部的化学药品。 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题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3变对象。有时表现为偷换概念。这种选项混淆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如1997年全国卷第22题A项:应激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说:“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产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选项偷换了基本概念。有时表现为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如:(2006年重庆卷)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原文:“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就是说,一种深刻的丈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说明:“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表述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犯了将“此”(文化危机)表述成“彼”(文化转型)的错误。 4变位置。 即倒置错位。改变原来的逻辑位置(关系)或推理过程。包含因果倒置、主次倒置、前后倒置、整体与局部倒置、条件与结果倒置、方法与目的倒置等等。 因果倒置。如:(2006年湖南卷)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原文:“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说明:是“有些基因改变”,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B项却表述为“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这就犯了因果颠倒的错误。 5变范围。混淆局部、整体,混淆概念外延的大小,把事物的局部说成是事物的整体,或者把整体说成是局部。把部分说成全部,或者把全部说成部分。如:(2006四川卷)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原文:“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说明: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A项却将其表述为“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 6变性质。 随意改变原文表述内容的性质,把原文中的或然可能说成必然一定,或者反之;或随意肯定或者否定事物的性质等。如 (2006福建卷)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原文说:“固定的咸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说明:B项把原文的“并”和“常常”略去,它把原文或然的口吻变成定然口吻,太绝对化了。 7变时间改变时间,造成时间与对象的前后错位;或者混淆已然、未然: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如:(2006湖南卷)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确的项是 (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原文说:“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说明:原文是“已经排出”,C项却将其表述为“将排出”。8、 变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要求选出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D项“因雷击和虫害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难已是“束手无策”,答案D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四)筛选的要诀筛选能力,指能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出重要信息的能力。平常阅读,往往择要筛选材料所传输的信息。高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则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的依据。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筛选的目的和阅读的文本。 筛选的目的。筛选的目的主要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18题的题干为“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这就规定了筛选的目的。为了准确地把握筛选的目的,对于题干,要注意推敲,切不可马虎从事。此题干中有三个要点:“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尤其是“原理”;“按照传统的看法”;“符合文意”。 阅读的文本。a) 依据题意,框定文本。筛选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例如,从导言中筛选出“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题目规定:A是“两点认识”;B认识“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那么,相关的阅读语区为文章倒数第二段。 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这是筛选的关键。有时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要仔细分析比较。b) 对照文本,确定选项。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所谓“伪”,或无中生有,或故意疏漏,或歪曲事实,或张冠李戴。试题可能会有意设置一些“伪”项,即干扰项。这就要求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对比、辨异等方法,把信息辨别、区分开来,即去伪存真,提炼出所需信息。三、课堂练习阅读创新与想象(07高考广东卷)(文章见解读江苏新高考P15。)完成下面题目。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答案:A、C(B“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错误;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应为“逻辑思维”;E“职业痴呆”并非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F(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判断错误。)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答案:D(答非所问。)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意对即可。)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15、(5分)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高现象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和创造能力。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意对即可,应分别作答。)四、巩固练习(一)木版年画(2006年江苏卷)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资缺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和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5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解析】C文章第二段说“在物资缺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第五段说“清末民初木版年画一反传统,十分写实”,故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易错点】考生往往忽略“在物资缺乏的农业社会”等词语的限制。【备考指导】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答案】D【解析】文章说“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其中“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仅仅指部分而已。【考点】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易错点】部分与整体搞不清楚。【备考指导】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二)瓦斯的开发和利用(07四川卷)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摸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清洁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命杀手”成为战略资源。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