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_第1页
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_第2页
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_第3页
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_第4页
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ICC相关并发症及处理,2,何为PICC?,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从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通常长度为45-55cm。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3,穿刺时并发症,渗血、血肿 心律失常 刺激神经 空气栓塞 导管异位 送管困难 拔导丝困难 穿刺入动脉,4,渗血、血肿,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 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斯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5,渗血、血肿,处理: 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安装完毕后于穿刺点加压止血; 有出血倾向病人术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加压敷裹,敷料湿了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给予止血剂。,6,心律失常,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退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递管动作轻柔,7,刺激神经,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 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8,空气栓塞,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 ,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注入。 表现:胸痛,气急,低血压,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处理包括体位、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9,导管异位,原因: 病人体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异常静脉解剖位置;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改变体位;导管进入颈静脉可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可以走楼梯数次,或者等24h由于重力影响,血液的流动,90导管会自己下来。,10,送管困难,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头静脉穿刺;病人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分叉;病人情绪紧张。 处理:等待,放松。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输液一边送管。重新穿刺。 预防: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11,拔导丝困难,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 处理:不得强行送管;如遇阻力,调整穿刺时的体位,暂停1-2分钟后轻力拔出导丝 穿刺入动脉 处理: 拔管,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静脉炎:机械性、血栓性、药物性 感染 血栓 堵管 导管断裂或破损 局部皮疹 肉芽组织增生,静脉炎分类(按发生分类) :,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拔针后静脉炎,静脉炎分级,级别 临床标准 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所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所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静脉炎,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发红、肿胀、疼痛 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 -严重时触及条索状静脉,定义:机体对于外来物质的反应产生的静脉无菌性炎症。最初常见后于穿刺后第一周(3-7天) 原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导管尖端位置;病人状况;头静脉置入。,机械性静脉炎-1,机械性静脉炎-2,处理: 在局部给以隔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 连续2-3天。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缓解症状 抗炎消肿药物:芬必得,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铁箍散,喜疗妥,静脉炎软膏等 一些理疗仪器的使用(注意要恒温) 当出现局部触痛时让病人经常观察局部变化 若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机械性静脉炎-3,预防: 穿刺前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 穿刺中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 穿刺中避免手套接触导管 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 穿刺后常做握拳动作,化学性静脉炎,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滤器使用 处理:通知医生;拔管,血栓性静脉炎 -1 原因:穿刺时血管的内膜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导管外周形成血栓);封管技术(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手臂、肩膀、颈、面部肿胀,疼痛。手臂,颈部静脉扩张。皮肤颜色改变。肢端麻木,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血栓性静脉炎-2,处理: 通知医生,静脉造影 尿激酶溶栓 拨管(医嘱),细菌性静脉炎,原因: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循无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 通知医生,根据成因处理;培养;抗生素;拔除导管,拔针后静脉炎,原因: 1.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 2.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 预防: 1.选择导管柔软的留置产品 2.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3.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覆盖无菌物品,提醒病人要防水 4.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穿刺护士是否接受过专门培训? 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否恰当? 是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 是否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进行穿刺? 穿刺时有无损伤血管的内膜和外膜? 是否严格无菌操作? 是否应用透气性较好的无菌透明敷料固定? 是否正压封管? 保留时间是否过长? 是否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 是否合理用药? 拔针后是否做好穿刺点的护理?,导管断裂或破损 -1 原因: 体外部分:未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泵 体内部分: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导管断裂或破损-2,处理: (体外部分断裂予以修复。) 体内断裂设法固定导管,用手指压迫导管远处的血管,或用止血带绑住腋下,病人制动,通知医生,必要时静脉切开/血管介入取出断裂之导管。,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局部感染 隧道感染 全身感染,感染,28,提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有如下特点:,1. 没有其它明确的感染灶。 2.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3.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4. 细菌培养为葛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肠球菌,假丝酵母等。 5.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战。 6. 常规抗菌素较难控制感染。 7.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局部感染,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硬结 -局部触痛 -局部皮温升高 -局部脓性分泌物(针眼2CM内),隧道感染,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 局部触痛 隧道式导管周围2cm的组织硬结,全身感染,临床表现: -寒战 -发热 -头痛,背痛 -低血压 -恶心,呕吐等,感染的原因,长期住院 无菌操作,洗手 病人的状况(如免疫力低下病人) 护理措施(敷料更换频率?皮肤消毒?),无菌屏障中央静脉插管 细菌定植 菌血症 手套、口罩 小铺巾(OR) 23% 4% 无菌手术衣、 手套、口罩 11% 1% 大铺巾(SICU),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处理,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局部及隧道感染的处理: 加强换药,穿刺点涂百多邦,酌情口服抗生素。 2、全身感染的处理: 停止从该管道输液 通知医生,血和管尖培养。 拔除导管,静脉用抗生素。,CR-BSI的检验与诊断1,血液培养注意事项:需抽取两次血。一次由静脉导管抽取或尖端培养, 一次由对侧外周静脉抽取血液进行培养,抽取血液至少10ML。,导管移位 -1 原因:病人过度活动;严重呕吐;胸腔压力改变;不恰当的导管固定,导管意外外移 临床表现: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刻度增加;输液时疼痛、呼吸困难、听觉异常,导管移位-2,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 处理:通知医生,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能更换导管,堵管,原因: 药物性、血栓性、导管尖端贴到静脉壁 处理:溶栓(药物沉积引起除外)或拔管 表现:液体不滴,不畅或输液泵报警;回抽血液困难或无法见回血;冲管时阻力大或无法冲管,血栓性堵管怎样溶栓?,堵塞程度: 不完全堵塞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脉冲冲管无法缓解 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 留20分钟,回抽,然后立即用20ml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堵塞 负压方式再通:利用三通管将尿激酶吸进导管,保留5分钟后回吸可见回血,如果不成功可于30分钟内按每5分钟回吸一次,第二个30分钟内按同样方法操作一次。保留至少4小时,推荐24-48小时。,溶栓剂的配制,万单位的尿激酶加ml 生理盐水,药物性堵管怎样溶栓?,脂肪乳剂引起堵塞选择70%乙醇。(国内暂无) 药物配伍禁忌引起堵塞可根据药物的PH值选择弱盐酸或碳酸氢钾,改变沉淀物的溶解能力。,局部皮疹,原因:皮肤过敏、天气炎热使局部出汗。 处理:暂时用纱布及弹力绷带固定,严重时,皮肤科会诊。,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原因:穿刺口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处理:通常不需处理,拔管后酌情切除。,拔管困难 处理:稍等片刻,热敷,包起来,下 午或明天再拔,敷料保留24小时,稍加压。,PICC维护,PICC穿刺记录,穿刺导管的名称,型号 所穿静脉 固定方法 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胸片结果 穿刺过程中患者情况,留置导管24小时内观察,1、前臂有无水肿或青紫。 2、穿刺点有无出血。 3、穿刺点部位有无红肿或血肿。 4、穿刺点上方发红、硬、或出现条索状线或疼痛。 5、病人有无不适感,如头痛,PICC置管后三天内的注意事项,热敷 目的:减少机械性静脉炎 方法:热敷范围为贴膜上方1厘米处开始到肩膀,用半湿的热毛巾包裹整个手臂,或者用热水袋隔着湿的毛巾压在静脉走向热敷,以不烫伤为宜,穿刺后当晚开始热敷30分钟,后三天连续热敷,每天四次,每次30分钟,热敷时适当按压穿刺点。静脉条件较差时,热敷后可用喜疗妥沿静脉走向涂抹,以促进热敷效果。,PICC置管后一周内的注意事项,活动 目的:让静脉适应导管,减少不适应感 方法:生活自理,可多做握拳运动,但活动幅度应控制,不易做肩关节大幅度甩手运动,避免置管手臂重体力活,以不超过一个热水瓶的重量为准。,PICC置管后一周内的注意事项,平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有不适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置管后24小时来医院更换透明膜,并且1-2周内穿刺点都有可能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更换。置管后如做其他辅助治疗时(如CT、磁共振,肾盂造影等注射造影剂),不能使用此通道,防止压力过高将PICC管爆破。,PICC换药技术,PICC换药 1、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及腕带信息。 2、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暴露导管穿刺部位,自上而下去除敷贴,观察导管刻度及穿刺点有无红、肿或渗出物。 3、洗手,打开换药包,备酒精棉球4个、碘伏棉球5个,放无菌敷贴及正压接头于换药包内,10ml注射器抽NS10ml。 4、戴无菌手套。,5、垫无菌治疗巾于臂下,放玩盘于治疗巾上。 6、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外露部分轻轻将导管拉直提起,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上线各10cm,左右至臂缘,具体方法如下: (1)酒精消毒:距穿刺点1cm消毒皮肤3遍,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 (2)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3遍(方法同上)、导管及连接器2遍(碘伏消毒穿刺点时均要在穿刺点按压片刻),待干。 7、取下正压接头,酒精棉球包绕消毒厄氏接头15秒以上,冲洗并更换正压接头,NS冲管。,8、待干,透明敷贴固定导管。 9、脱去无菌手套,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器。 10、在透明敷贴上注明日期、时间。 11、无菌纱布包裹正压接头。 12、妥善处置病人,整理用物。 13、洗手,在PICC维护手册上记录。,维 护 要 点,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 确保导管的通畅,PICC术后护理-冲管,四禁三不 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禁止直接将胶布贴于导管上 禁止将体外导管部分人为地移入体内 禁止连接器重复使用 不能用于某些造影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不能用于含有血液和药物混合的盐水冲洗导管 不能将导管蓝色部分放在贴膜外,避免导管损伤后细菌进入体内,维护注意事项,PICC置管后的日常生活指导,1.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潮湿 或污染时应告知护士及时更换。 2.PICC留置期间,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但需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做过度伸拉,提举重物、拄拐等活动,不用这一侧手臂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3.注意置管侧衣服袖口不可过紧。穿衣时,先穿置管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再脱置管侧衣袖,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及拔出。 4.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