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读后感_第1页
孔子世家读后感_第2页
孔子世家读后感_第3页
孔子世家读后感_第4页
孔子世家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4 孔子世家读后感 第一篇 :孔子世家 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说起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读史记孔子世家。但毕竟是大学生了,此时读书少了以前的学习看故事的情节,多了些边读边想的境界,但因为文学天赋不高吧,我就浅谈 一下我个人的小想法。孔子(公元前 55179)到今天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仍有很神圣的地位。但世界上有没有圣人,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人无完人。但是人类需要神圣,需要一种信仰去引领我们的人生,所以,圣人大都是造出来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人类自我感觉渺小,但本身人类思维已经足够灵活发达,需要而且有能力制造强大的伪装来自我安慰。起初是一种心理安慰,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信仰,在人们的心里与血液里流淌。在我看来,孔子就是这样一个神圣的存在,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里,熠熠生辉,指导者我们的人生方向。但是在司马迁笔下的孔 子,还没有被完全的神圣化。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写通史的开山鼻祖,关键是其2 / 34 自成一家,而为后代一直效仿。众所周知,史记的体例分类是按照本纪、世家、列传、年表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矩将人物分到各个项目里,也表示了作者对某某些历史人物的褒贬。最耐人寻味的要数载诸侯王“世家”类,司马迁列入了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两篇,陈胜作为农民起义领袖成王,这无可厚非,但是司马迁却把连列传 都勉强的孔子排入世家之列,我们便看出了孔子在当时以及今后的两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读孔子世家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出色历史眼光和明锐,同时很庆幸看到他写的这篇孔子传记,完全是从对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描写,和以后上千年的鼓噪和神化的连篇累牍相比,司马迁笔下是一个最接近真实的孔子。司马迁和孔子年代并不久远,大约三百年,而且他亲自去孔子故里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没受后来孔 子神圣化的污染,这文章中,司马迁连论语都没提及,他最后的评语说“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丌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司马迁的平和心态不后人提起孔子非圣既尊,非贼既犬的复杂心态相距何远。司马迁之后,为一偶像化孔子,和耶稣相近,司马迁笔下为真实孔子,我们丌妨当久远的朋友相识。从孔子本身出发,丌考虑他的伟大的儒家学说,从他的个人行为来说,来谈谈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3 / 34 孔子的音乐才能常因为推崇其思想而被忽视,他年轻就会多种乐器,吹笛子,吹笙,击磬,弹琴,他不但懂得声乐韵律,还会作词谱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觉得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自已认真的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史载“子无一日不歌”,“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甚至在游学中,“孔子游于匡,匡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在陈国路上,“陈蔡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可见其喜爱音乐的程度了。孔子世家所说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礼乐不分家,真实的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音乐家。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和对音乐的透彻理解让我们敬佩。孔子世家里记载了一段孔子学弹琴的生动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 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世家记载的第二个孔子学音乐的故事家喻户4 / 34 晓: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这里有个误解,人们常理解第一层,孔子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殊不知 ,韶乐是个大型歌舞,作为礼仪,用于祭典,还用于迎宾、宴乐等等。屈原离骚里也提到“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乐”。而孔子不知肉味,还包括了第二层的三个月刻苦“学之”。 孔子音乐造诣非常之高,他削诗三千余篇为三百五篇,并且为每一篇谱曲使之能 歌唱,而且曲调都非常之高雅,符孔子世家读后感 合周朝的朝庙之音。而且他还能总结创作演奏音乐的主要规律是:开始的时候往往很平和,接着演奏下去就越发的圆润纯美、历历清晰。络绎不绝,这样一直到完。用孔子总结的音乐规律来欣赏现在诸多流行音乐,乃至民歌,很多也还符合这个规律,可以说此规律即使百世而不能易矣。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赋人人不同,但我们能从孔子身上学到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孔子的不知肉味、三个月的刻苦“学之”才是我们要认真去学习的。在任何历史时期,不努力都是得不到成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新一代的学生更要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肯钻研的干劲,才能在我们的人生画板上留下绚丽5 / 34 光辉的一笔。 当然,人无完人,从孔子世家里我也看到了孔子失败的一面,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孔子,而是在那个历史环境下,谁都无法避免。在实践恢复周礼的行动中,孔子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孔子世家记述的很详细。他希图利用周朝的礼仪制度,解决春秋的乱世,只能是一种空洞的理想,和各怀野心和私利的诸侯,说礼谈教,当然对牛弹琴。如果是太平世界,礼教或尚可一补盛世,这也正是后朝帝王尊孔的原因。孔子生不逢时,只能到处碰壁。世家载,孔子去齐国说教,当时著名的大臣晏婴就评论说:“周室既衰,礼 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齐王遂不理睬孔子。孔子去卫国,世家载:“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孔子带着弟子长期周游列国,终未获用,可见他的礼仪救亡路线不合时宜。而从历史发展看,春秋乱战过后变成战国七雄争霸的烽烟,最后由秦始皇到达暴力统一的巅峰,孔子的克己复礼何其可笑。世家记录了孔子对自己的理念在当时的失败的感慨,当时孔子一众被困郊野,“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 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6 / 34 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丌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丌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丌能为容。” 孔子一生困顿不遇,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建设一个理想中的人间天堂,是跟但是的社会背景以及孔子个人的性格都有原因的。一、孔子是有惊天的才华的,但是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无法降志辱身迎合统治者而获得施展自己 抱负的权力。说实在话,孔子不是搞政治的材料。搞政治的人,要脸厚心黑,可以忍受暂时的侮辱而获取权力,这一点,孔子做不到。在鲁国,孔子因为桓子接受了齐国女乐,又不致膰俎于大夫,遂出周游列国。受不了委屈和侮辱。二、孔子似乎颇为胆小,在齐国,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就回鲁国了;卫国,卫灵公听谮,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威胁孔子,孔夫子就溜了,适陈曹郑等小国之间,在陈国三年,陈国遭晋楚相续侵犯,孔子就说:“归于归于!”由此看来,孔子胆子似乎不大,搞政治的人,为了权力,不怕天打雷劈不怕祸及三族,顾惜此身,如何成事?三、还是孔子出 身问题。孔子出身寒微,没有半寸封地,无凭无籍。如果孔子有个好出身,有一块祖上封地,说不定他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封地上实践,竟能建设出一片人间乐土呢。四、或许如流行的看法,在春秋战国那种相互征伐相互吞并的年代,根本不需要孔子的思想。 7 / 34 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也许是成功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他是个失败者,从历史发展看,春秋的诸侯无论从自身利益和野心都没有服膺孔子的思想,而后出现战国七雄争霸,秦 始皇一统天下,孔子的克己复礼成为笑柄。但是在相对比较太平的朝代,孔子的儒教逐渐被尊崇,他推行的仁义道德,在后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但是从文字到实践也是一把双刃剑。鲁迅曾在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正是对中华文明阴暗一面的批判。即使孔子本人的经历里,也曾流露出从“仁义”到“吃人”的转变。统治者需要孔子,需要他的仁义道德儒教,不过是在孔子名下的综合文明, 孔子只是成为一个宗教的代名词,和孔子真人谬之千里,今天更不需要把论语当经读,应当本书看,也不要把孔子当圣,当个人。 司马迁笔下的孔子是个可爱的人,他在孔子死后三百年亲临他的故里,在曲阜,看到了孔子的宗庙厅堂、用过的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仍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他流连忘返8 / 34 以至不愿离去。司马迁感叹: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这么多人尊崇。当然司马迁没有想到,二千年后,孔庙前更加热闹。孔子自己更不会想到,他在临死前悲哀地唱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 萎乎!边唱边哭。他告诉来看他的弟子“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孔子做着回到祖先的梦凄凉离去,让孔子安息吧,其道远矣。孔子世家读后感 子 35 岁在齐国的时候,听到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跟襄子学琴,竟然能于琴音当中准确地捕捉到此曲的作者是周文王,而且竟然在音乐里面看到了周文王的模样是“黯然而黑,几然 而长,眼如汪洋,如王四国”。无怪乎师襄子佩服得避席再拜了。 第二篇 :读孔子世家有感 孔圣人 读孔子世家有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 / 34 孔子以一个凡人之躯,化为圣人。 春秋。 一个生食人肉茹毛饮血的时间段 ,野禽四奔,人畜无分,他们都有自己既定的命运,畜生幸福些,他们的敌人基本上从不包括同类,但对人来说,命定的阶级、贫乏与弱小,竟容不下一个人的挣扎,被同类拖向屠宰场,不管如何悲号求饶明明能被听懂却不能被放过,是多么悲哀的事。 祭神,殉葬,奠祀,那时贵族坚信用同类的血最容易得到神的悲悯,毕竟被牺牲的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五禽之后是人血,再然后是什么? 我们无法揣度怜悯世人的万神如何看待这满是鲜血的献祭,只是同族那黑白分明绝望的眼,真真切切写下属于那个年代的悲伤,然后被冲散在死亡的缝隙。等级与愚昧的金字塔垒得太高,沟壑太大,以至于底层死再多的人上面也没有人怜惜,人命之贱,天底下的女人九月怀胎而诞下的婴孩,还比不上白皮的狸猫珍贵。 10 / 34 我完 全没有有资格评论春秋世界观的正误。 若把自己加在那个时代的贵族身上,也只是见天子而不见万民,言传身教是自诩的王道天下,远古蓍草占卜 ,天地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生万物,信着国相的星相论凶 兆观信着牺牲一两百个人就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亦会纵容手下向小孩老人下手。 这大概是为什么纵使君子也远离厨房的原因,时代没有给人太多考虑的机会,天灾人祸食不饱腹,诸侯像疯子一样囤积粮食兵力等着某一天你死我亡割据一方,天文地理动量守恒宇宙第一定律牛顿哥托马斯天马流星拳神马的全都做梦去吧, 人家的权威是周公不是弗洛伊德,自然面前人类太卑微太渺小,雷公电母的一个喷嚏都能让无数人家毁人亡,没有办法,吴承恩还没出生猴哥连神话都不是,找不到龙王菩萨,被自然逼到尽头的人只能拜神祈求安宁,后羿伏羲女娲蚩尤共工西王母,先古神话的移民们还端庄的被描在烫金的丝绢上,松香白烟飘渺了他们的神迹,莫名的就安抚了动荡的人心: 11 / 34 我祭活人与你,你方得保我安宁。 相较于视礼法比粪土还粪土的诸侯,那时世道真正的文人极重礼仪,文人士者们见面均是拱手问安,见诸侯以手贴额躬身伏地,穿着大同繁复的古衣,深蓝的麻布衣服有宇宙的深沉和寂寞,他们齐刷刷跪下的样子让我动容,有些涩涩的感觉。在贵族脚下他们除了风骨一无所有,孔子见鲁昭公执的是旧日周礼,直身而拜虔诚庄重。他拜的是诸侯,也是天下的权者,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们的气节,只是许多年后在流浪的路上有人见了他说他额像尧舜、肩似子产、狼狈得像丧家之犬,我们才看见他们选择的的道路竟是这般蹉跎,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孔子 51 岁才当上鲁国的中都宰, 53 岁才得到鲁昭公重用。 正式见鲁昭公谈江山时孔子还不太老,才 54 岁,他涉猎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等领域,还未曾染尽岁月的雨雪铅华,眉发间须臾神风写满抱负。孔子世家读后感 他施仁政削三桓,阳虎自负拥兵自重,吃里爬外昧礼忘恩,鲁昭公与与齐国公会与夹谷需兵护驾,阳虎不给兵,齐国公兵变,孔子以十乘兵车恍装五百,一计树上开花不费一兵一12 / 34 卒退了黎组的大队人马,若干年后怒吼长坂坡的张飞听了这段恐怕都要 为他叫好称一声师傅,他救君危难,力挽狂澜。 再然后,琼花谢尽只需一夜,三月不长,却可让人心衰无望,鲁昭公终究负了他,孔子治理鲁国仅仅三月便让鲁国强大起来,连齐国也震惊于孔子的能力。 可鲁昭公目光太浅太卑微,装不下孔子的剑芒。 鲁定公 13 年,齐国送 80 名 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红衣妖娆,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季氏不需要天道为公蔚然成风的世道抱负了,这一年,孔子 55 岁,终于开始了十四年的列国漂泊。 十四年中,孔子颠沛流离,往返卫、宋、郑、陈、蔡、叶、楚诸国,经历了无数次饥饿、风霜、病痛的生死考验,见了诸多国君,宣扬着自己的仁 道,却得不到重用,他长叹,只要君王肯用,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可为什么,就不能实现呢? 为什么不能实现呢? 13 / 34 匡地被囚, 几遭杀身之祸 ; 蒲城被扣,冒险破誓逃脱;卫国见南子,目睹腐败荒淫的卫国政治而无法干预;宋国被司马恒魋追杀而落荒逃跑;郑地被瘟疫折磨的奄奄一息几近送命;陈、蔡之间被困山岭绝粮数日,无奈中质问苍天,自己非兕非虎,为何要被逐放于荒野之中最后,终于有励精图治的楚昭王愿意重金聘用孔子,但等他赶到,见到的却是一具楚王的灵柩 颜回死的那天,漫天冰雪,颜回抱着书卷竹简沉睡在万年的深蓝,孔 子哭着说,回,回来颜回听不到了,孔丘最喜欢的大徒弟也无奈的消失在漫漫的流亡路上,他一定很伤心,因为他后来单单为颜回祭奠了那么多次。 不止颜回,他好多弟子都没能陪他走过那十四年,子路为救幼主而死时,目毗尽裂,严厉向敌人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孔子的弟子和他一样有骨气, 于是被乱世所不容,杀于野。 曾今有那么一个开满小野花的日子,卫国夫人南子无比崇敬地对孔子说:世人或许知道先生的痛苦,却未必理解先生在14 / 34 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南子是少有几个看见孔子惊世才华的人,聪慧貌美,可谓当时一位人物,只是女子总归是不容于权道的,一箭穿胸,也算死得畅快。 理想不能实现,乱世太乱教化不平,道不同不相为谋,天下与他背道而驰,七十二弟子三千徒弟又能如何,还不是背井离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孔子世家读后感 哉!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名满天下,却不能被诸侯可用。曹操焉知礼贤下士,当世诸国,竟没有一位国君愿意以礼收之,明明是那么有骨气有能力的人! 错过了这么一个圣人,所以春秋乱,乱得荒诞,乱得可笑可悲可叹。 屈原曾悲痛地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然后15 / 34 毅然迈进汨罗。然而孔子比他更悲哀,因为孔子活着,活在渺小的希望与绝望里。老子曾劝他上善若水任方圆,可他选择了积极入世救民水火,最后被世道伤得体无完肤,退而自守。 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寂然心死。那是清淡。 多年以后,孔子终于被请回了鲁国,他却看清了这个世道,不是选择入世而是著书立说,编写了春秋和论语。 孔子用了一生去教化人民和诸侯,民风未化,他却已身死成仁。 我一直觉得诧异,七国混乱,民风剽悍,肉食者鄙,碌碌无为的君主们忙着剥削打仗或者屯粮等死,这样的世道怎 么能养出那么一个至真至慧的圣人?若是乱世造就英雄,那么英雄应该多么寂寞? 颜回最了解他: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说出了孔子的心声,孔子周游列国觐见各国君主,每一次他都有礼而 第三篇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16 / 34 史记孔子世 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 、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17 / 34 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拨( :大盾。 堕:毁坏;拆毁。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 C. 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 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 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B 齐有司趋而进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C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 田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 / 34 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 B. C. D. 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孔子任宰 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高三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B. 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 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 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19 / 34 10 分) ( 1)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3 分) ( 2)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3 分) ( 3)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4 分) 具:配备 A 项, 本文来自 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中都宰”是指中都的地方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宰相”。 13. ( 1)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 盟的地点定在夹谷。(得分点:乃,好,句意) ( 2)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得分点:作,麾,句意。) ( 3)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得分点:质、文、悼,句意) 【参考译文】 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20 / 34 很有绩效,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 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 孔子世家读后感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 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21 / 34 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 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 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来个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仅拿夷22 / 34 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 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鲁定公十三年(前 497)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臣,打算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这时,叔孙氏首先把郈邑的城墙拆了。季孙氏也准备拆费邑的城墙,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就带领费邑的人袭击鲁城。鲁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三人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宅,登上了季孙武子的高坛。公山不狃率领的费邑人进攻他们,没有能打进去,孔子命令申句 须、乐颀下台来攻打他们,费邑人失败逃走,鲁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击溃。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逃到了齐国,费邑的城墙终于被拆毁了。接着准备拆成城,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告诉孟孙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且成城又是你们孟氏的屏障,没有成城也就等于没有孟氏。我不打算拆毁”。十二月,鲁定公率兵包围了成城,没有攻下来。 第四篇 :孔子迁于蔡三岁 |史记 ?孔子世家阅读答案翻译23 / 34 译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 |史记 ?孔子世家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 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24 / 34 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 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宗之 宗:尊奉。 解 析 B 项,殆:危险。 答案 B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A夫子之道至大 夫道之不修也 B吾何为于此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使知者而必行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25 / 34 解析 A 项,之:的 /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 项,何:疑问代词,什么 /代词,为什么; D 项,则,连词,表连接 /副词,就。 C 项,者:均为代词,的人。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 高尚人格的一组是 (3 分 )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A B 解析显示孔子的能力;是对孔子人格全部的评价。、两句通过行动和语言展现了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 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26 / 34 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 B 项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答案 B 9断句和翻译。 (10 分 ) (1)用 本文来自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 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 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 之 君 卒 王 天 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3 分 )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3 分 ) 答案 (1)楚之祖封于周 /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 述三五之法 /明周召之业 /王若用之 /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 /27 / 34 夫文王在丰 /武王在镐 /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2)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行动 (或:动身 ),粮食也断绝了。跟从 (或:随行 )的弟子饿坏 (或:饿病 )了,人都站不起来 (或:许多人爬不起来 /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有这样的道理啊 (或:是这样啊 ),颜家的小伙子 (或:好小子 )!假使你有很多财产 (要是你成了大富翁 ),我就当你的管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 |史记 ?孔子世家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 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 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 (被饿死 )?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28 / 34 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 (被剖心 )?”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 啊,颜家的小伙子 (好小子 )!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当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29 / 34 他说话。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他。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 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第五篇 : 史记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 孔子世家赞 史记 有之太史公曰: 诗 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 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 低回:徘徊,流连。 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课文链接】 30 / 3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 1)高山仰止( ) ( 2) 不能去云 ( ) ( 3)没则已焉( ) 本文来自)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