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Examination of blood,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概述,血液,全身组织、器官,检验血液,可判断或确定血液系 统和其他组织器官疾病,血液组成,细胞成分 非细胞成分,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 血小板(Platelet,Plt),55%,45%,血液一般检测(血液常规检测) 红细胞计数 (RBC) 血红蛋白测定 (Hb) 白细胞计数 (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DC),红细胞及血红蛋白(Hb)检测,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测正常值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最多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起源,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白细胞介素3(IL-3),EPO:Erythropoietin IL-3:Interleukin,参考值 RBC Hb 成人男 (4.0-5.5)1012/L 120-160g/L 女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临床意义 RBC及Hb增多 定义 成人男 RBC 6.0 1012/L, Hb170g/L 女 RBC 5.5 1012/L, Hb160g/L 相对性增多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尿崩症、甲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绝对增多(RBC增多症) (1)继发性RBC增多,非造血系统疾病,EPO EPO代偿性 组织缺氧 EPO 生理性 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 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气肿、肺源性 心脏病、紫绀型先心、异常Hb病 EPO非代偿性 无组织缺氧,而EPO 肿瘤:肾癌、肝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 其他:肾盂积水,(2)原发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emia vera,PV) 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点 RBC 同时WBC、Plt 总血容量 可转化为白血病,RBC、Hb减少(贫血,Anemia) 定义 RBC、Hb、Hct 参考值低限 Hb男120g/L,女110g/L 分级 轻度 Hb参考值低限-90g/L 中度 Hb90-60g/L 重度 Hb60-30g/L 极度 Hb30g/L 生理性减少 婴儿(出生后3月-15岁)、 妊娠中、后期、某些老年人,病理性减少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再障 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RBC生成调节异常: 低氧亲和性Hb病 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疾病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再障:Aplastic anemia,AA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2 红细胞破坏增多(hemolytic anemia) 红细胞内在异常 遗传性 膜缺陷 ereditary spherocytosis 酶缺陷 G6PD deficiency 珠蛋白合成异常 Siklanemia 获得性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 (PNH)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机械性、化学与物理、感染和 生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3 红细胞丢失过多(hemorrhagic anemia) 急性失血性贫血(acute blood loss) 慢性失血性贫血(chronic blood loss),红细胞形态改变 RBC大小改变 RBC形态改变 RBC胞质着色改变 RBC结构变化改变,有核红细胞 正常成年人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均为病理性 临床意义 (1)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 (2) 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 (3) 骨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Mylofibrosis) (4) 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白细胞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WBC 5种白细胞总数 DC 100个有核细胞中各类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 各类白细胞绝对值=WBCDC 参考值 WBC 成人 ( 4-10)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6月-2岁 (11-12) 109/L,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0-5% 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50-70% Eosinophil:0.5-5% Basophil:0-1% Lymphocyte:20-40% Monocyte:3-8%,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多能干细胞 粒一单核细胞系祖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 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原粒 分叶核粒细胞,需10-12天,干细胞池 生长成熟池 功能池,BM,分裂池 成熟池 贮备池,循 环 池,边 缘 池,中性粒细胞增多 机制 a.生成增加 b.释放加速 c.边缘池移 至循环池 d.释放入组织减少 e.共同 作用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 分娩时、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高温严寒 特点 短暂、一过性、无质的变化,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 最常见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溶血) 急性大出血 早期诊断意义 急性中毒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WBC 10 109/L 粒减(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 1.5 109/L 粒缺(Agranulocytosis) 中性粒细胞 0.5 109/L 机制 生成减少或无效生成 利用增加 循环池移至边缘池 共同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感染 G阴性杆菌、病毒、原虫 特点 虽WBC 但DC 核左移 血液系统病 AA、严重IDA、PNH、非 白血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恶组 特点 WBC减少伴RBC、Plt减少 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药物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定义 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 的成熟程度,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 的病情和预后 核左移(shift to left):不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 状、晚幼、中幼、早幼)的百分率增高 大于5 核右移(shift to right):5叶核或更多分叶的中性 粒细胞 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 感染(化脓性)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反应 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的临床意义 巨幼贫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用抗代谢药物后 感染恢复期(正常) 疾病进展期(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长期化脓性炎症 或慢性炎症 中毒颗粒 严重化脓性感染 NAP活性增高 空泡形成 败血症 、 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核变性 固缩、溶解、碎裂,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巨幼贫或使用 、 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棒状小体(Auer bodies) 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可鉴别急性白血病的 类型 (急粒、急单 有,急淋则无) 其他 Pelger-Huet畸形,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 0.5-5% ,绝对值0.05-0.5109/L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肺癌 某些传染病: 感染期 ,恢复期 猩红热 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 减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伤寒 皮质激素应用 应激状态,嗜碱性粒细胞 参考值 0-1,绝对值0-0.1 109/L 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疾病 结肠炎 血液病 C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恶性肿瘤 转移癌 其他 糖尿病( Diabetes millitus )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意义不大,淋巴细胞 参考值 20-40,绝对值0.8-4 109/L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的生理性增多 出生后4-6天及4-6岁的儿童,淋巴细胞的病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 病毒(麻疹、传单) 细菌(结核、布氏杆菌) 肿瘤性疾病 ALL、CLL、NHL、HD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GVHD 其他 AA、粒减和粒缺,L比例相对高 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药物:皮质激素、烷化剂、ATG及ALG治疗 感染:HIV感染 其他:放射线的作用,A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NHL:non-Hodgkins lymphoma HD: Hodgkins disease GVH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异形淋巴细胞 形态特点 正常值 2%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 病毒(最常见)、细菌、螺旋体 药物过敏 输血、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其他 免疫性疾病、粒缺、放疗后,单核细胞 参考值 3-8,绝对值0.12-0.8109/L 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 婴幼儿及儿童 病理性 某些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结核病 某些血液病 急单、粒缺(恢复期)、MM 单核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网织红细胞( Ret )检测 定义与原理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为晚幼红到 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 胞质内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经煌焦油 蓝或新亚甲蓝染色, 胞质中呈网状结构。,参考值 百分数 0.005 -0.015 (0.5% -1.5%,平均1%) 绝对值 (24 - 84) 109/L,临床意义 Ret增多的临床意义(表示BM造血功能旺盛) 溶血性贫血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IDA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 某些贫血治疗后 如IDA补铁后 巨幼贫补VitB12及叶酸后 Ret减少的临床意义(表示BM造血功能减低) AA 骨髓病性贫血如Acute Leukemia等,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检测,定义 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影响ESR因素 血浆蛋白成分 RBC的数量和形状 促进ESR因素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免疫复合物、胆固醇(带正电荷) 抑制ESR因素 白蛋白(清蛋白)、卵磷脂,参考值 成人 男 0 15mm/1小时末 女 0 - 20mm/1小时末 临床意义 ESR增快的临床意义 ESR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儿童 妇女月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 老年人,ESR 病理性增快 炎症性疾病 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高 其他 Anemia,Diabetes millitus, nephrotic syndrome,动脉硬 化,高胆固醇血症 ESR减慢的临床意义 意义较小 ESR无特异性,仅供临床参考,做辅助诊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测定 定义与原理: 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PCV)是指血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 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参考值,微量法:男 0.4670.039 L/L 女 0.4210.054 L/L 温氏法:男 0.40-0.50 L/L(平均 0.45L/L) (40-50容积%) 女 0.37- 0.48L/L(平均 0.40L/L) (3748容积%),临床意义 HCT增高 相对增高:血液浓缩,HCT达0.5以上, 临床上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绝对增高:真红,达0.6以上甚至0.8 HCT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MCV= f l 参考值 手工法:82-92 fl 血细胞分析仪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性能中级维修电工及技能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考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 宁化护理笔试题及答案
- 老年俱乐部管理办法
- 舆论引导员管理办法
- 计时工退出管理办法
- 贷款利息优惠管理办法
- 人防在建工程管理办法
- 中央加强教师管理办法
-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分数与分数相乘及分数乘法练习
- 2025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
- 疗养协议合同
- 保险行业组织发展
- 人工智能在财务预测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解读
-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 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课件
- 针灸理疗院感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水库巡查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