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doc_第1页
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doc_第2页
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doc_第3页
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doc_第4页
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能量之“气”的物理学含义 摘自从树木到森林-经络实质研究述一书 作者唐甦“营卫之气”在经络通道内流动,“气”是物质的,“气”是运动的。因此,“气”本身就具有功能的含义,但与我们本文所要表述的物理能量的内含还不一致。中医学中有关“气”的表述,用现代科技理论来诠释,还有别的物理学意义。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黄帝内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气至而有效”。显然这里的“气至”不是指营卫之气在经脉里流动,结合经络敏感人及循经感传大量临床现象的明示:“气至”的“气”应指某种特定的物理因子,更直接地说就是“生物电”。“调阴阳”调的是人体各部位的新陈代谢,调的是人体内五脏六腑的生理变化。而这种调节过程,除了化学因子(营卫之气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对各脏腑的调整理顺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体内产生的各种物理因子的量值变化,对人体五脏六腑的调整理顺。这是经络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这些物理因子就是古人所言的“气至”的“气”,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综上所述,营卫之“气”(指组织液)在经络通道的流动速度为 1mm/秒,而针刺的感传速度(气至速度)为2-5cm/秒。众所周知引起循经感传的是“生物电”,而生物电概念的推出则会引导出与生物电相关联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学中常见的其它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这些物理因子在经络通道内充溢流动,也同样是古人所要说明的一种“气”的概念。本章节尝试着从生物物理学角度来论述中医学中“气”的概念,从而证实“气”是物质的,用现代科学可以检测,是可以量化的。“气”到底是何种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在经络中运行并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调控作用呢?在展开中医学中“气”的实质分析之前,我们要做一些理论上的铺垫,首先要明确的是机体生化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相互关系。细胞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英国物理学家Hooke于1665年首先发现,从而开创了与人体健康及现代医学密切相关的细胞学。细胞大小及形状有所不同,但在结构组成上却有共同性,一般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膜为三层结构,是由双层脂类与夹在脂类之间的球形或纤维形的蛋白质呈液状镶嵌结构,蛋白质延伸至膜的表面,在膜表面含有特殊的反应基团,如羟基、氨基及受体等。细胞质又称细胞浆,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物质形成中心,包括基质、细胞器、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体、微丝、包涵物等。细胞核又分核膜、核网、核仁,内有DNA、RNA、组蛋白、蛋白质、各种生化酶、染色体及尚未认知特性的纳米级生命小体。小小的细胞有着如此繁杂的结构,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化反应、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维持着细胞本身以至人体整个生命的延续。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证明,细胞以至机体在其新陈代谢的全过程中,同时对应产生“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西方医学对细胞与机体的能量转换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化方面,而对细胞与机体的物理变化及能量转换缺乏定性、定量的研究和论述。目前,现代生物物理学对机体的生物物理研究仍处在单一的或某一方面的领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理论。这是医学和人体科学方面尚待填补的一个理论空白,当然这有待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成熟和完善。生物物理学的发展是西方医学认识经络和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融合点、一个突破口。机体的生化反应和物理变化,还不能简单看成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发生,相互对应。机体的任何生理上的新陈代谢活动,都有物理方面的量值变化和形态转换。要彻底搞清机体的生化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相互对应关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对机体在生化反应的同时产生的一些物理变化作一简述:(1) 电:电是生物体生化反应中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物理量,电产生于一切生化反应过程。从微观上分析,新陈代谢总是伴随着一连串的氧化还原反应,伴随着电子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的转换1。细胞膜两侧Na+、K+ 离子流动时产生生物电,脑电、心电、肌电均是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物电现象。现在,美国等国家新兴的能量医学,就是基于测定生物电量来诊断人体是否患病,同时利用健康人的标准电量输入病患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2 ) 磁:从物理学分析,磁电不分家,有电场,就有磁场,有电流通过时就有磁场产生。铁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元素,由铁组成带磁性的生物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等及各种顺磁性的过渡金属元素,由静脉经心脏流向动脉,再经微循环系统流入静脉,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按地球物理学所述,地球之所以产生地球磁场,分出南北两极,就是因为地球内部高温融化的带磁性的铁化合物不停地流动所致。人体近百个器官共有800多种组织,就有因带磁性的铁化合物及顺磁物质在其间流动而产生的800多个小磁场。这些小磁场重叠组合形成人体一个大的生物磁场,生物磁场的存在对各种物理能量在人体内部的流动有重要意义。(3) 声波、振动:声波与振动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物质的振动产生声音,而声波在传导过程中碰到结构相同的物质,又可引起共振。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电子对电子云周边某一特定点,按一定时间间隔的碰撞就是振动频率。蛋白质、核酸分子的构象变化,会产生电偶极矩振荡,其振动频率为1011赫兹。细胞膜自身就是一个良好的“谐振腔”,细胞膜内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出胞与入胞,即产生振动和声波。另外,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体液在细胞间隙中流动,心脏的搏动,胃、肠的蠕动,肌肉的伸缩均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和声波。振动和声波也是人体生命过程中两个基本的物理量。(4) 热:众所周知,物体的温度与构成物体的内部粒子(如原子、分子)的运动状况,是密切相关联的。粒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以上时,就要向周围物体辐射能量,同时也会不断地吸收其它物体发散的能量,并把吸收的能量转化成热再辐射出去。整个自然界包括人体就是处在这种不断地辐射和不断地吸收能量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都是能量的转换过程,生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又通过人体复杂的热平衡系统使它散发出去,使人的体温达到36.5左右。因此,热能也是人体代谢的一个基本物理量。(5)电磁波:在生命活动中,细胞可出现膜电位的改变,产生生物电,如脑电、肌电、心电等。细胞核、核膜、胞原浆、细胞器、细胞膜等均能产生10101012Hz的电磁波。当疾病发生后,这些电磁波活动亦有所变异,人体电磁现象的研究对人体科学,包括经络传导有重大的意义。(6) 光:无论是可见光或不可见的紫外光、红外光、微波都是属于电磁波。生物光子学研究发现人体的发光现象,是由细胞溶酶体引起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的。细胞新陈代谢的全过程也可以与其超微弱发光的强弱对应起来。严志强等人发现的人体冷光,非经穴上较弱,发光波长为38004200A(埃),针刺“得气”可增加发光强度。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人体在生化反应的同时,对应产生“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物理量及其量值的变化。测定这些物理量的量值变化,就可以了解掌握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全过程。这些变化的物理量能透过细胞膜注入到细胞间液(组织液)中去,形成物理量能信息流,这就是对中医学中“气”的含义的另一种解释。用人体代谢过程中对应产生的物理量能信息流来解释中医学中的“气”的概念,对于习惯用中医学固有理论进行思维的人来说可能还不易接受。中医要现代化,要使现代医学能够接受中医理论,要使那些在现代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接受中医,就必须要用现代科学的成果及相关理论来解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继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认可的一门科学所必须进行的尝试。我们将物理量能信息流解释为中医学的“气”,绝不是牵强附会的理论再造,而是基于古人“气至”的理论,以及根据现代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大量科研成果而推导出的一种结论,它的基点是要解释经络体系如何调理人体“阴阳”(人体各部位的新陈代谢)的机理。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对应产生的“声、光、电、磁、热、振动、电磁波”等物理量,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耗散结构,不断与外界进行着化学能和物理能的交换来维持生命的延续。人体内物理量能信息流是“内气”,自然界的物理量能是“外气”。当人体健康时,在经络系统中充盈流动的物理量能信息流是“正气”,当外界存在的物理量能的某些量值发生变化,超越了人体的耐受程度而导致人体生病时,就是“邪气”。健康的脏器所发射的物理量能信息流是“正气”,而病患部位所发射的物理量能信息流是“邪气”。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将一定年龄段健康人群的物理量能数值定为健康标准值,高于此值则为亢盛,低于此值则为亏虚。人体有大约30万亿个细胞,均将其物理量能信息注入到体液中,从而形成人体整个区域的一种量能信息体系。这种体系反应制约调控了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变化和全过程,这是人体的一种平衡调控体系。单体细胞通过将量能信息注入细胞间液,使人体掌控和了解每个细胞的生理代谢全过程。同时单体细胞又从人体的量能信息平衡体系,了解了平衡调控信息,从而规范制约自身的生理代谢过程。薛定谔指出:“生命的基本问题是信息问题。”单体细胞通过量能信息的交换,以细胞群的生理活动作为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参照系;细胞群通过量能信息的交换,以脏器系统的生理活动来作为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参照系;机体内的某个脏器,通过量能信息的交换,以周围脏器系统(即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