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目 录第一章 井下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第二章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4第三章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26第四章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39第五章 瓦斯、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52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61第七章 掘进及巷道顶板事故应急预案67第八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80第九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88第十章 机电事故应急预案98第十一章 地面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10第十二章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18第十三章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29第十四章 灾害性天气井下撤人应急处置预案143第十五章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52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 井下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后安煤矿井下火灾危险源主要集中在采掘工作面、老巷、老空区、井下运输系统、变电硐室等地点。由外来火源引起的火灾,如明火、放炮、机械摩擦、电焊,电流短路等发生的明火引起的火灾叫外因火灾。由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叫内因火灾。外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畅通地点,如发现不及时或灭火方法不当,后果严重。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不畅通地点,征兆不明显,不易及时发现,灭火困难,处理时间较长,造成损失较大。矿井火灾事故,危害主要表现在不仅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产生火风压,使通风系统紊乱,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表危险源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季节危害程度危害性等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轻微伤亡重大伤亡特大伤亡一级重大特大特别重大矿井火灾外因火灾内因火灾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工作。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1.3组织机构及职责1.3.1 应急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平鲁平鲁区救护大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一、为加强组织领导,矿成立井下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总 指 挥:赵 宏副总指挥:陶应刚 李树平 年 斌 李拉庆 陈 明 刘茂军 成 员:赵 海 何维忠 朱茂林 徐 敏 张海城 武 恒 王燚山 周 成 曹银明 曹 慧 杨 勇 白 华 徐生荣 张旗伟 马明宇 常志强 赵 文 王建军 李 功 侯 艳 赵 成 马晓路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赵海担任办公室主任。生产调度室电话:内线8000/8001/8111/8112,外质科值班电话:8209救护大队值班电话0349-606219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8个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人为陶应刚。设在井下救护基地,由矿领导、救护大队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抢险救灾组:负责人为刘茂军。由救护大队、兼职救护队和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一旦事故影响较大,负责组织煤矿救护人员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开展救援工作。3. 抢险技术组:负责人为李树平。由矿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发生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针对现场制定有效措施,指导救援。4.物资供应组:负责人为赵文。由物资供应科负责人和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急需物资的供应。5.警戒保卫组:负责人为李功。由保卫科和派出所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秩序稳定。6.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为马晓路。由矿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 职责任务:组织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制订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治疗。协调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7.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为张旗伟。由综合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保证井上下通讯通畅,保证事故处理车辆及时供应。8.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徐生荣。由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 职责任务:妥善处理有关内外界关系问题。1.3.3预防与预警1.3.3.1危险源监控1.调度室值班人员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井下相关地点一氧化碳涌出情况,变电所、采区主要进回风巷温度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风科。由通风科查明原因。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防止外因火灾发生。3.通风科落实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防火检查。每周安排专人对矿井边远巷道及防火密闭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防火隐患点应及时组织进行处理。1.3.3.2预防措施1.加强矿井的防灭火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防灭火检查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足防灭火监测仪器及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矿山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3.采区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治自燃发火的需要,布置合理稳定的通风系统及合理的巷道开拓布置形式。4.针对各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制定的防止自燃发火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5.根据采掘变化及时完善注浆防灭火系统,保证管路畅通、完好,对可能发生自燃或自燃发火危险地点进行预防性灌浆。6.加强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工作,针对不同地点制定不同的防火措施、不同的防火材料和注浆工艺,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防灭火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以上综合防灭火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和预防措施,使矿井具备了火灾早期预测预报和决策分析功能及皮带运输机全线火灾监测报警功能;根据早期预测预报和决策分析结果,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消除隐患,预防火灾事故发生。1.4预警行动1.4.1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1.井下作业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2.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3.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自燃发火征兆。1.4.2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1.网络监测监控系统报警。2.安全监测中心束管监测系统检测分析后电话报警。3.通风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4.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1.5信息报告程序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火灾事故预兆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1.6应急处置1.6.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级)、重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和一般事故(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1.6.2应急响应程序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6.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新闻媒体公布。1.6.3处置程序矿调度室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可能受一氧化碳气体威胁的危险区域人员撤离。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同时通知矿有关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平鲁区救护大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并及时报告调度室。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尽可能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再及时报告调度室。撤离期间注意事项: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出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通风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分管副总、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平鲁区救护大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风科、救护队组织落实。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4.救护大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救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简单了解火灾发生地点、范围、火势情况。下井实施救护工作。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根据现场火势采取合理灭火及防止火势扩大的措施。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应积极组织直接灭火。如火势太大无法扑灭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防止灾情扩大的应急措施。必要时应将排水管、风管改为临时消防管路。直接灭火失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发生火灾的巷道或工作面。封闭时火区必须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封闭火区的安全技术措施封闭火区要执行“小、少、快”的原则,封闭的范围要尽可能小,建立最少的防火墙就能将火区封闭,防火墙施工要快,不得拖延。封闭火区由救护队员负责进行。封闭期间救护队员必须严格按救护规程的规定佩带装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封闭地点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并负责监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人员撤离。火区的封闭只有在确认火区里无人时方可进行。封闭火区的救护队员应定时轮换,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造成伤害。防止火区发生瓦斯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瓦斯涌出量较少的工作地点发生火灾时,可以在保持火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先封闭入风侧防火墙或同时封闭入风侧及回风侧防火墙。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地点或可能有瓦斯异常涌出的地点发生火灾时,应在隔绝火区供风的情况下首先封闭火区回风侧或同时封闭火区入风侧及回风侧。火区封闭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回风侧风流中气体情况,发现瓦斯、一氧化碳或其它可能参与爆炸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立即撤到进风侧新鲜风流中并汇报现场指挥员及指挥中心,等候处理。封闭火区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流逆转。封闭火区时,可以同时向火区注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以降低火区氧气及瓦斯等爆炸性气体浓度,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火区封闭后,必须抹面,封严,防止漏风。封闭后要经常通过观察孔检查密闭内气体情况。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不能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不能造成风流逆转。不能危及人员安全。要创造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救灾工作应由救护队员进行,其它人员只能在CO浓度不超过24ppm ,CH4浓度2%,T35条件下参与救灾,并有防止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1.7后期处置1.7.1善后处理1.安质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2.后勤部门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1.7.2善后处理组(见组织机构及职责)。1.7.3火区管理对因无法扑灭而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1.封闭后,立即进行注浆、注水或注氮处理,消除火灾隐患。2.必须每周对密闭内外温度、空气压差、空气成份,如CH4、CO、CO2等检查一次,并进行分析。如发现密闭内温度升高,一氧化碳浓度增加,防火墙漏风等异状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检查、处理结果应汇报矿长、总工程师。3.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原则上不再启封。若因生产需要必须启封时,必须在确认火区内火点已熄灭的情况下,由通风科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启封工作应由救护队负责进行,启封后必须由救护队员负责认真检测温度、气体情况,确认无异常且稳定8小时后方可恢复其它工作。恢复其它工作后,通风科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蹲点,蹲点过程中不间断检查已启封火区的气体、温度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风科,由通风科组织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通风科负责井下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红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火灾发生后,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2.物资供应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3.辅运队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4.物资供应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5.调度室要搞好束管及一氧化碳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使用;保障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机电科要保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第二章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预案2.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煤矿生产中,瓦斯爆炸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造成的政治、经济以及资源上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表危险源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季节危害程度危害性等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轻微伤亡重大伤亡特大伤亡一级重大特大特别重大瓦斯积聚瓦斯爆炸2.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在启动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灾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2.3组织机构及职责2.3.1 应急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平鲁区救护大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2.3.2应急组织机构成立矿井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一、为加强组织领导,矿成立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总 指 挥:赵 宏副总指挥:陶应刚 李树平 年 斌 李拉庆 陈 明 刘茂军 成 员:赵 海 何维忠 朱茂林 徐 敏 张海城 武 恒 王燚山 周 成 曹银明 曹 慧 杨 勇 白 华 徐生荣 张旗伟 马明宇 常志强 赵 文 王建军 李 功 侯 艳 赵 成 马晓路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赵海担任办公室主任。生产调度室电话:内线8000/8001/8111/8112,外质科值班电话:8209救护大队值班电话0349-606219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8个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人为陶应刚。设在井下救护基地,由矿领导、救护大队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抢险救灾组:负责人为刘茂军。由救护大队、兼职救护队和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一旦事故影响较大,负责组织煤矿救护人员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开展救援工作。3. 抢险技术组:负责人为李树平。由矿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发生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针对现场制定有效措施,指导救援。4.物资供应组:负责人为赵文。由物资供应科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急需物资的供应。5.警戒保卫组:负责人为李功。由保卫科和派出所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秩序稳定。6.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为马晓路。由矿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 职责任务:组织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制订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治疗。协调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7.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为张旗伟。由综合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保证井上下通讯通畅,保证事故处理车辆及时供应。8.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徐生荣。由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妥善处理有关内外界关系问题。2.4预防与预警2.4.1危险源监测监控1.调度室值班人员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检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瓦斯涌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风科。由通风科安排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杜绝瓦斯积聚、瓦斯超限及煤尘堆积现象发生。3.通风科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瓦斯异常、煤尘堆积等现象,立即汇报并督促生产单位进行处理。2.4.2预防措施1.通风系统管理: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消灭不合理串联通风。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保证两巷通风断面,确保工作面风量达到要求。采区主要回风巷断面变化时,要及早安排返修。2.局部通风管理:所有掘进工作面及撤面地点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各掘进工作面运转、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装置及风机开停传感器并确保其灵敏可靠及正常运行。3.瓦斯检查要建全通风瓦斯管理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配足专职瓦斯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与管理制度,强化对现场的瓦斯检查,防止局部瓦斯积聚,杜绝超限作业。4.完善监测系统,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回风流、皮带巷的瓦斯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监控。加强监测系统管理,保证系统的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行。通过采取以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跟踪检查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2.4.3 预警行动2.4.3.1 事故预警的条件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2.4.3.2 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1.网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报警。2.束管监测系统检测分析后电话报警。3.通风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4.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2.4.3.3 信息的发布程序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事故预兆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2.5 信息报告程序具体见事故汇报程序图。2.6应急响应2.6.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级)、重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和一般事故(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2.6.2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可能受威胁的危险区域人员全部撤离出井。同时汇报矿值班领导,矿有关领导。并立即按顺序通知必须召集的人员和单位,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研究、部署和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救援力量增援。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他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6.根据事故情况和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媒体公布。2.6.3处置程序:1.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1)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3)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5)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6)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40分钟)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硐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7)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8)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亮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若人员被堵在独头斜巷时,不可走向顶部,以防顶部积聚的瓦斯造成窒息。2.矿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按以下顺序执行:立即通知可能受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威胁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撤离,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受灾影响区域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迅速通知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通风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分管副总、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救灾指挥中心、各救灾小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处理方案,同时通知救护大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迅速清点井下人数,根据侦察情况及撤出人员反映判明是否还有被掩埋人员、需要救护人员位置、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矿长、矿总工程师应尽快召集指挥部人员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恢复矿井通风、排放局部积存瓦斯方案,并由通风科、救护队组织落实。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4.救护大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简单了解瓦斯爆炸发生地点、范围及其它异常情况。下井实施救护工作。到达瓦斯爆炸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清理、疏通堵塞巷道,排放局部积存的瓦斯,逐步恢复矿井正常通风。救灾期间注意事项抢救处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测CH4、CO等气体情况,防止发生人员中毒和二次爆炸事故。如果爆炸事故再次引起了瓦斯爆炸,则按灭火的要求进行处理。直接参加抢救人员,应带有氧气呼吸器,否则不得进入危险区和接近爆炸地点。救灾完毕后,应立即着手清理现场,要注意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2.7后期处置1.安质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2.后勤部门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要时可请求派出所协助维持秩序。2.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通风科负责井下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红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2.物资供应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3.辅运队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4.物资供应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5.调度室要搞好束管及一氧化碳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使用;保障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机电科保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第三章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3.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煤矿生产中,煤尘爆炸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一旦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造成的政治、经济以及资源上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表危险源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季节危害程度危害性等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轻微伤亡重大伤亡特大伤亡一级重大特大特别重大煤尘堆积煤尘爆炸3.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井下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在启动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灾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尘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3.3组织机构及职责3.3.1 应急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平鲁平鲁区救护大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3.3.2 指挥机构及职责一、为加强组织领导,矿成立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总 指 挥:赵 宏副总指挥:陶应刚 李树平 年 斌 李拉庆 陈 明 刘茂军 成 员:赵 海 何维忠 朱茂林 徐 敏 张海城 武 恒 王燚山 周 成 曹银明 曹 慧 杨 勇 白 华 徐生荣 张旗伟 马明宇 常志强 赵 文 王建军 李 功 侯 艳 赵 成 马晓路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赵海担任办公室主任。生产调度室电话:内线8000/8001/8111/8112,外质科值班电话:8209救护大队值班电话0349-606219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8个组。1.现场指挥组:现场指挥组:负责人为陶应刚。设在井下救护基地,由矿领导、救护大队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抢险救灾组:负责人为刘茂军。由救护大队、兼职救护队和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一旦事故影响较大,负责组织煤矿救护人员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开展救援工作。3. 抢险技术组:负责人为李树平。由矿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发生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职责任务:针对现场制定有效措施,指导救援。4.物资供应组:负责人为赵文。由物资供应科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急需物资的供应。5.警戒保卫组:负责人为李功。由保卫科和派出所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确保现场秩序稳定。6.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为马晓路。由矿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 职责任务:组织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制订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治疗。协调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7.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为张旗伟。由综合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保证井上下通讯通畅,保证事故处理车辆及时供应。8.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徐生荣。由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职责任务:妥善处理有关内外界关系问题。3.4预防与预警3.4.1危险源监测监控1.调度室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检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粉尘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风科。由通风科查明原因,进行处理。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杜绝煤尘堆积现象发生。3.通风科落实专职煤尘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检查,对发现有煤尘堆积的现象,立即汇报并督促生产单位进行处理。3.4.2预防措施1.通风系统管理: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消灭不合理串联通风。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保证两巷通风断面,确保工作面风量达到要求。采区主要回风巷断面变化时,要及早安排返修。2.局部通风管理:所有掘进工作面及撤面地点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各掘进工作面运转、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装置及风机开停传感器并确保其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转。3.完善监测系统,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回风流、皮带巷的瓦斯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监控。加强监测系统管理,保证系统的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行。4.加大矿井尘害综合防治力度,强化综合防尘措施,减少煤尘产生量,防治煤尘沉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跟踪采掘工作面粉尘治理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发生。3.4.3 预警行动3.4.3.1 事故预警的条件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煤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3.4.3.2 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1.网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报警。2.监测系统检测分析后电话报警。3.通风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后电话报警。4.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3.4.3.3 信息的发布程序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事故预兆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3.5 信息报告程序具体见事故汇报程序图3.6应急响应3.6.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级)、重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和一般事故(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3.6.2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可能受威胁的危险区域人员全部撤离出井。同时汇报矿值班领导, 矿有关领导。并立即按顺序通知必须召集的人员和单位,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研究、部署和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救援力量增援。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他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6.根据事故情况和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媒体公布。3.6.3处置程序:1.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1)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3)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5)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6)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40分钟)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硐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7)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8)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若人员被堵在独头斜巷时,不可走向顶部,以防顶部积聚的瓦斯造成窒息。2.矿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按以下顺序执行:立即通知可能受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威胁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撤离,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受灾影响区域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迅速通知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通风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分管副总、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救灾指挥中心、各救灾小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处理方案,同时通知救护大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迅速清点井下人数,根据侦察情况及撤出人员反映判明是否还有被掩埋人员、需要救护人员位置、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矿长、矿总工程师应尽快召集指挥部人员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恢复矿井通风、清理煤尘方案,并由通风科、救护队组织落实。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4.救护大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简单了解煤尘爆炸发生地点、范围及其它异常情况。下井实施救护工作。到达煤尘爆炸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清理、疏通堵塞巷道,排放局部积存的有毒有害气体,逐步恢复矿井正常通风。救灾期间注意事项抢救处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测CH4、CO等气体情况,防止发生人员中毒和二次爆炸事故。如果爆炸事故再次引起了煤尘爆炸,则按灭火的要求进行处理。直接参加抢救人员,应带有氧气呼吸器,否则不得进入危险区和接近爆炸地点。救灾完毕后,应立即着手清理现场,要注意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1)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后,事故现场工作人员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待冲击波过后,尽快判明发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人员在新鲜风流侧时),立即设法汇报矿调度室并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2)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处于火灾回风侧受火灾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的人员撤离期间必须先佩带好自救器。(3)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其它原因不能撤到安全地带时,可利用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4)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3.7后期处置1.安质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2.后勤部门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要时可请求派出所协助维持秩序。3.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通风科负责井下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红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