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doc_第1页
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doc_第2页
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doc_第3页
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doc_第4页
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老子朴实的义利观姓名:谢灯 学号:20085147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三班. 义利从来都是被世人所看重的,有的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去追求,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看来,那只不过轻如鸿毛矣。他以其辩证统一的思想阐述了他追求自然的不争之态,他光辉深邃的思想照耀着古今,影响着历代,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大成者。 老子的哲学以其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将人的璞真淋漓地折射出来,道出了一个自然的自我,人生于自然又要归于自然,所以也就要遵循自然,老子的哲学正是一部遵循自然的法典,依它才能活出率真的自我。而如今的世代早已将大多数人的率真天性给打磨掉了留下的是追名逐利的朽思。人们不再在乎山水之乐了,而是被浮华的生活迷失了心性,迷失了方向,所以人们才又捧起老子来寻找真正的自己。 对于老子,我很崇敬他,崇敬他对义利的轻视,崇敬他率真的天性,同时也崇敬他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事物。他朴实自然的义利观在当今的世道依然灿烂耀眼。不争观 老子以其不争的无为思想而达到“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老子的角度,自然利万物而不害,有道之人施为而不争。不争贯穿着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之中,处处可见其对世人的告诫,告诫人们不要去为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不争可以说是老子做人的一项准则,他不追名逐利,不求闻达,只求追随天性,追随自然,故而有他辞掉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却骑着水牛去归隐。归隐之人都有很高的天性,能看破红尘,看破世俗,不被世俗所迷失心性,而以追求自然生活为乐。这不是俗人能做到的,所以老子是圣人。 老子不争思想其实只是叫人们不要去刻意追求,而不是说不可得,反而他主张以不争而得。所以他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当人们不去苛求利禄,不去争功,他反而会得到它,这就上升为一种境界,一种超脱,老子正是主张这种不争,他也正以这种不争之态而永垂青史。为世人所景仰与追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老子的这种不争也大有益处。就像如今的官场,有些人为了求得更高的官位和厚禄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用不正当的方式拉关系,用重金去贿赂,争得你死我活,到后一纸被捅破,一大堆人都牵连进去,终成人民的公敌。这些人不但没有得到利,反而失去了更多。然而也不乏清廉之士不为名利而斗,只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努力而收获颇多。这是老子不争观在现代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人们为何要在迷失方向的时候不去拜访我们的老子,不以他的智慧来引导自己呢?总是在落网之后才后悔,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然而不争之人恰恰应证了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水可以说是老子不争观的最直接体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品格可以象征“圣人”的品格。水柔和的性格,以及它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争,始终如一地付出。水也善于顺应自然,依自然而动,依自然而变。正如武术家李小龙先生的名言一样:“如果你将水倒入杯中,它便成为杯子的形状;如果你将它倒入茶壶中,它便成为茶壶的形状,水可以静静地流淌,也可以迅猛地冲击,成为水,我的朋友。”着正是对老子哲学的发展。水不与万物相争,却能升华成为水汽而高于万物,自由流动于自然之中,这正是“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体现。 最后老子又告诉我们“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自然的规律是不战而胜,不多讲话而有应,不召唤而天下自顺,从容而善谋。他主张不战而胜,顺应自然,善谋而不硬拼,从辩证法观点来看这是很合理的。顺应自然,自然之道自有定数,包罗万象而不可逃避,逃避的结果只会自己遭殃,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自然之道而不去苛求得失。正如他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境界于无形之中,真正的得到于不争之中。弃虚义 对于离道远矣的虚义,老子主张摒弃而求真正自然之道。 义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已经很高了,就如“舍生取义”、“讲义气”等,能得道义对于常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然而义对于老子来说却不那么被看重,在他眼中“义”只不过是离道远矣。在其德经中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义已经离道很远了,不足以推崇。老子推崇的是道,是自然,而不是有道之名而无道之实的虚义,义失去了道的本真,只是假道之名,所以人们推崇的义不值得老子看重。老子的境界太高,平常人一般是达不到他那种境界的,所以义对于常人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老子眼中,“义”是一种有为了,是为了取义的义,带有了功利的色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相悖,故老子弃之。老子的朴实决定他只会追求真正无为的道,用无为去取义,这才是率真的老子。然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子,人们刻意地去追求义只会給义倒添虚名。古代帝王总是先以道来统一领土,而待定国安居后就轻道了这就好像义只是人们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一样,当目的已经达到之后就放任了,百姓的生活又水深火热了,这种义就是老子所看不起的虚义。的确,义不能虚其名,虚义的摒除。真正的义是很纯洁的,以百姓心为心,善利万物都可以体现出真正的大义。 如今的社会也不乏深明大义之人,像感动中国之人任长霞、丛飞;今年才发生的湖北几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等,这些都是有大义之人,为他人着想,用自己的生命去奉献别人,这种真正的义才可以和老子的道相比,这是高尚的。 依老子的思想,义终归于道。取义应无为而为之,顺应自然便得大义,不去苛求,不以义谋得,顺道而驰,弃虚义则自然矣。不可求利 对于利,我们不可苛求,要顺应万物而得,才会不失自我而真正得到。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不厚,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思想,他以辩证的思想阐述了“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唤醒了世人要贵身重己,不可太求名利而丧身,要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然而人们对于利益是心向往之,分毫必争,这样必会失掉自己率真的天性,故而身心不得一,而又如其三十九章中言,天得不到统一将要崩溃,地不得一将要震动,神不得一将要失灵而消失,河谷不得一就会枯竭,万物不得一将要灭绝。所以身心不得一他将要迷失方向。 老子告诫人们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是一种负担,因为人人都以此为贵,则盗贼生矣。不重利则自身得到解脱,不必为利而烦恼,少去了许多心事儿。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要让私欲填满了你的心性,欲望是永远也满足不完的,正如所说欲壑难填,当你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新的欲望又会缠住你,你会陷入一个永远也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所以,要知足,知足者常乐矣。不知足者不仅会被欲望所困,还会招来许多不必要的祸端,如道德经中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会驱使你永远地想得到,而当你难以得到时,祸便会产生。何苦让欲望招来灾祸呢?何不停止欲望的脚步,听听自然的声音。丢掉欲望,你会发现原来你是那样的清静自然。 老子所讲也并不是让你毫无利欲,只是让你不可苛求,要顺应自然而得,以自然的心态去面对利弊得失。如果毫无利欲,时代将不会进步,社会将不会有今天信息时代的文明。我们只有去遵循自然,让得失顺应它,则会有进步。同时也正是今天的发达致使一些人失去了心性,只求利益,所以在当今利益纵横的时代,我们不可少了老子的告诫,不可少了他的清静与率真。我们唯有顺应自然,不计得失,不苛求利益,这样大利才致矣。求自然 老子所求之道即为自然之道,它玄妙而又深远,是不可以用言辞来表达的,它是自然地,是率真的。老子说万物生而不宰,不要去主宰万物的生长,让它随自然而生,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其天性。如果像现代花室中的花卉,需人们给予充足的养料虽看上去很美,但一旦被移入自然中让其自己生长却很难成活,这是因为温室消掉了它的天性,它本属于自然,不属于温室,而一旦依赖上了温室它就没了再自然界中经历风吹雨打的斗志,再美也只是一种残缺的美了。所以不要去主宰万物生灵的发展,唯其让它在自然中经历各种考验才会让它变得顽强地适应自然。人也一样,人来自自然,也本应该用一颗在自然的心在自然中生活,才会更加自在,因为自然本来就赋予了我们灵性。老子正把这种灵性找到了,所以他要归隐,要去寻找自然,去寻找万物之道。 而我们却常常与自然地天性背道而驰,沉迷于浮华的现代生活而忘了去体验那一份自然,常常将自己的心交给了欲望,让欲望主宰自己的心灵,所以人们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大。我们应该学学老子,放下束缚自己的包袱,将自己投入到自然之中,去体会自然之乐。 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说:“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着正是老子的自然之道的体现,是对老子道的发展。其又说“夫菜根,弃物也,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我就常常去品味这句话的境地,可能菜根之香叶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