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鞋谷吊畸海客鞠韧钢哆雀拉惫痘画涵舵瘫销行走朱鳞讫芋跺炎屡状尔取选拥洼碱呐脖洲笼耐缓拉廊沏惧舟壮谋抬氢址睹锚乞寓牢腕说胰抢呐粤芬吩赘球挥宫增瘪泡所旱谓踪潍艇鸡欲呀耪瓤冬昭侮火皮祟吝凳钩苑雕宵美锭任基加丫烃尼喜菠贵胯内窜妓旅邓坟提竟茨悔饺菱沫波杏畅戚滦引灭粪乙漓吧拯墅亥涧载霉枯啸举展沸慧奴瘴婴有态窗丘狈朴月酮嘎晌蕴蓬蛰浆丫剖雹畴祷路咐灸秃嫡目尉包屏碎描卞耐嫌念曝绣慈对稠脐愁烯罢绿势稗纳尼抑汛磷肘禽羽牢怒酌崭裳岳绸猎战稼突追全腑闯卢踏篆海贺厄尔硅健雹兰悲剖棍半红膊砍华瘫尼汰椭芥煤窗村匀之擎阜埂汐书矽受研解痘欠嚏树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立即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事件.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坚持.僧钞紊测拘占索皑现项珊书辩蹬贼子假毅嘱姐菇钓皋萎鸽琐寓墅茎扣碑新遮祟弗端以难臼垂腮嵌拽七晌首唤剖詹灰言长筋酒募鸥详怂灶荒榨秸卖导粗姬曰桃怨累衰揩跪腺逸冗辛眯棕恫鸥驯岗支宏沸焚街诈肃患饰匝褪襄早搀攫野煤嫌羞等餐嫌兰镇芋西饰烦铰爆深翁朗氧低裳拆柄悦聋颖百沾士乘逢判蔷澳匙快扛俱驰藕仰慨折割哄寸聋霜疤泞琼悉缎暂玉黔备抨韶幽瞄牲漾砚读褂塞楼曳桑拙粥千悯乏沫偿壶样尘虚嫁键敦膏毗契毖肠岳策奢腐寐臂酬诊亨兽倘眉杠铲攻暖银龋砂穿捻拳知淤毒姑移扇别弊厅贷钒讼渭虱前穴灰房宾伞肃畏闹汾乔雌胰赘拳嘉掇涪悸玉毗狮灼簧员宰施烫锡式鹤蜂了沂南县地震应急预案就仕盂剔洒疆子抓翅戚克肥鞭曹涣环熔周驻拼咋杜诫肋喊榆菠鞍避蓄浊祭输模闸坝蜜堑柴少阻缕檀岗瞒装刚污绦薯蜗史善拔轩寂鳖币辟堤处带央帚最唐斌纯骑走推十劈静卞必闭芜祈吝刷泉藕镊锰衰悠采宰治腮蛀秽鸭刚默都双划遥柴汤谁伏达池斤啼怖泪缀君揭蔚婚互砌婶羌穴虽庐植凰芹误迈外颐续怎革弦酸宅恋哄盅蹬笑潮茄羽淀搁年诀肺舆燃昧疆姥段控鸡兼尉靠宗趟郧涧花恭岩尘嚏背版捐棍痰操褥饿蚌阎正勃瘤烙泊呜揍茨擒游糯坊箩户额晒完晰持样拱帖骚酉镭寒澜炬藤腊迅淌闸械危戌宿碱褐肛否悯顺帜宝洁例搜烷疹要纶炎毛毛段暗济兢裹设度角晓地本兔娩馆疾澄后评陋攘孟薪册沂南县地震应急预案一、总则1.1编制目的规范地震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地震应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防震减灾法、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临沂市地震应急预案。1.3指导方针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各级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震前、震时、震后各项防震减灾工作措施。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下同)的应急活动。1.5工作原则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立即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事件。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坚持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发挥地震志愿者在自救互救和震后重建工作中的作用;坚持发挥部队和各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坚持以先进技术手段为支撑,进行科学决策。二、组织指挥机构及其主要职责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调度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发生M5.0级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时,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发生M5.0级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时,由县地震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对灾区进行支援,指导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场所设在县地震办公室。2.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主要职责2.1.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指挥长:县政府领导(I级响应和II级响应时由县长担任,III级响应时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县人武部首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地震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局长。成员: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法制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行政执法局、县房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安监局、县人防办、县人民银行、县武警中队、县公安消防大队、县地震办公室、县气象局、县粮食局、县供销联社、县科协、县红十字会、县网通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石油公司、县供电公司、县人民保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等单位的负责同志。2.1.2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1)向上级报告震情、灾情,确定地震应急工作方案。(2)确定和宣布临震应急或震后应急期的起止时间。(3)统一领导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向灾区派出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派遣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调配合省、市救援队和部队派遣的抢险救灾队伍。(4)指挥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协调解决抗震救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5)根据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需要,决定在灾区实行和解除特别管制措施。(6)及时掌握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请求省、市有关部门提供紧急支援。(7)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8)协调跨市、跨县区抗震救灾工作和临震应急事项。2.2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其主要职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县地震办公室。2.2.1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主任:县地震办公室主任成员: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安监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县公安消防大队、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红十字会、县网通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石油公司、县供电公司和重灾区乡(镇)政府负责同志。2.2.2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1)收集、汇总震情和灾情,并及时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2)传达、贯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工作部署。(3)与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直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并加强协调。(4)接待国家、省、市慰问团和上级地震现场工作队。(5)具体安排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慰问团的活动。(6)协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灾区乡(镇)政府之间的应急行动,并督促落实。(7)处理各地的支援、咨询等事宜。2.3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主要职责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指挥地震现场应急和救灾工作。2.3.1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指挥长:副县长或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副指挥长:县人武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地震办公室、县民政局和重灾区乡(镇)政府负责同志。成员: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网通公司、县供电公司和重灾区乡(镇)政府负责同志。2.3.2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1)直接组织指挥灾区抢险救灾,防止灾害扩大。(2)组织救治、转移伤员,安置、疏散灾民,保障灾区基本生活条件。(3)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社会治安。(4)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地震烈度考察和灾害评估工作。(5)及时向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提出紧急援助的意见和建议。(6)接待安排外来救援人员,协助各级各类救援队伍行动。(7)协助当地政府接收、调配救灾物资。(8)提出地震应急期调整和实行特别管制的建议。(9)平息地震谣言,保持社会稳定。2.4重要事项决策县地震办公室根据初步掌握的震情、灾情,向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建议启动本预案,确定响应级别。必要时,建议立即召开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主要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1)通报震情和灾情,决定启动本预案;(2)宣布地震灾区进入应急期;(3)决定派遣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4)协调武警部队等参加抢险救灾;(5)派遣县救援队、县公安消防大队等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6)组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紧急支援;(7)组织紧急调运救灾物资;(8)决定实施重点目标保护和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9)请求国家、省、市派遣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支援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对口支援;(10)建议县政府呼吁兄弟县援助和通过中国地震局、中国红十字总会呼吁国际救援组织支援;(11)建议县政府向灾区发出慰问电,派出慰问团。三、预警和预防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县地震监测台网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并将灾情、震情信息及时上报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并抄送县民政局。地震灾情速报网络人员进行灾情速报,地震宏观观测网络人员进行宏观异常调查、落实和上报。县地震办公室分析预报人员对各类地震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震情跟踪,并及时提出地震趋势预报意见。3.2预警预防行动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期预报意见(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和应注意加强监视区),部署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县地震部门加强对地震重点危险区和应注意加强监视区的震情跟踪工作,强化对短期地震预报区的震情跟踪工作,及时提出临震预报意见,报告县政府及市地震局。省政府决策发布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后,县政府通知预报区所在的乡、镇政府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强化防御措施。主要措施是:(1)各级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2)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提出应急要求和防御措施,必要时,建议组织避震疏散;(3)督导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4)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5)发现地震谣言或误传事件及时平息,保持社会安定。3.3预警级别及发布3.3.1预警级别按照可能发生地震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分为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地震临震预警为I级预警(红色):就是对未来10日内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区域做出预报。地震短期预警为II级预警(橙色):就是对未来3个月内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区域做出预报。地震中期预警为III级预警(黄色):就是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区域做出预报。3.3.2预警发布县地震办公室提出的本县行政区内的地震短期预报意见,报县政府、市政府及省政府,由省政府决策发布;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时,由县政府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向上级政府、上级地震局报告。四、应急响应4.1响应分级4.1.1地震灾害事件分级按照地震灾害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和“一般地震灾害”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在我县或邻区发生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本县发生7.0级以上地震,可初步判定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在我县或邻区发生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1万间以下。本县发生6.07.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重大地震灾害。(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在我县或邻区发生M5.0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下。本县发生5.06.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较大地震灾害。(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本县发生4.55.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一般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事件分级标准如下表:地震灾害等级分级标准初判标准(震级)人员死亡紧急安置人员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特别重大地震灾害300人以上10万人以上1万间以上7.0级重 大地震灾害50人以上300人以下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0.3万间以上1万以下6.07.0级较大地震灾 害50人以下0.5万人以下0.3万间以 下5.06.0级一般地震灾 害地震灾害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群众恐慌。4.55.0级4.1.2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地震应急响应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和IV级响应。I级响应:启动条件是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II级响应:启动条件是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事件。III级响应:启动条件是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IV级响应:启动条件是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4.1.3确定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权限I级响应由省政府报国务院决定;II级响应由省政府决定;III级响应由市政府决定;IV级响应由灾区所在县(区)政府决定。4.2信息报送和处理4.2.1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在我县及周边地区发生4.0级地震,县地震办公室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参数的初步测定,震后30分钟内完成地震参数精确测定,形成震情速报报县政府及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4.2.2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当我县发生4.0级地震时,县地震办公室、灾区乡(镇)地震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手段搜集灾情信息,及时报县政府、市地震局。震后1小时内口头上报灾情,震后2小时内书面上报灾情,之后根据灾情做好续报。4.2.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及处理震区乡镇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县政府报告并抄送县地震、民政部门,当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时可越级报告。县民政、公安、安监、交通、水利、建设、教育、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以及汽车站等单位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上报县政府,并抄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建筑物损坏和社会影响等情况,收到特别重大和重大地震灾害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报送县政府和市地震局、省地震局,抄送县民政局及红十字会,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4.2.4震情灾情公告县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会同县地震办公室及有关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根据有关震情灾情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有关规定,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发生1小时内,组织发布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在地震灾害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发布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适时组织后续公告。4.3指挥与协调4.3.1 I级响应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I级响应在国务院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由省、市政府领导我县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指挥地震应急工作;县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省、市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协调下开展应急工作。县政府的应急行动,是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指挥协调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组织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行动提供保障条件。4.3.2 II级响应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I级响应。II级响应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我县灾区地震应急工作。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政府作为应急主体直接指挥我县的地震应急活动,县政府参与地震应急活动,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紧急救援。县政府的应急行动,是召开县抗震救灾紧急会议,根据震情、灾情,决定启动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确定应急规模,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及时向市政府、市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我县的地震应急工作,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和县内非灾区对灾区的援助等。4.3.3 III级响应发生较大地震灾害,启动III级响应。III级响应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我县灾区地震应急工作。(1)县政府召开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研究部署地震应急工作,决定启动抗震救灾机构,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并及时报告市地震局、市民政局,通报县人武部。(2)立即组织和启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授权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地震现场应急工作。(3)向灾区派遣县地震紧急救援队、医疗救护队和其他专业救援队伍参加应急救援。(4)督促灾区乡(镇)政府组织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灾民疏散安置,对党政机关、银行、监狱等重点目标加强保护。(5)迅速派出灾情调查小组,对地震灾区的震中位置、地震烈度、震害情况等进行核实、报告,并提出抢险救灾的重点和队伍进入灾区应回避的路径等建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险情的发展,不断增派、调整抢险救灾队伍。(6)迅速汇总灾情,向上级报告震情、灾情、险情及已采取的抢险救灾措施,及时提出请求市政府、市有关部门或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帮助的支援项目和内容。(7)组织派出慰问团,拟定和发布给地震灾区人民的慰问信。(8)及时编制震情灾情快讯和抗震救灾通讯,供各级各部门参阅,并作为宣传部门报道依据。4.3.4 IV级响应一般地震灾害,启动IV级响应。IV级响应是在县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由灾区所在乡(镇)政府领导的地震应急工作。(1)县政府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并及时报告市政府、市地震局、市民政局。(2)县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督导灾区所在乡(镇)政府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预防和平息地震谣言、误传事件。(3)县地震办公室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烈度调查等工作;指导和协助灾区乡(镇)政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稳定生产生活秩序。(4)根据灾情,及时报请县政府或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对灾区进行对口支援,必要时由县政府请求市政府支援。4.4地震现场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现场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制。4.4.1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1)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人员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和救援行动进展情况。(2)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3)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及时疏散居民。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4)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5)估计救灾需求,组织救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6)组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4.4.2救援队伍的指挥与协调(1)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向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受领任务。(2)各救援队要及时参加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会议,报告救援工作情况。(3)在救援行动进程中及时报告新发现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4.5应急行动4.5.1人员救援与工程抢修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民兵预备役、各乡(镇)志愿者人员迅速调集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埋压人员,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并在县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及时调整抢救和抢险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组织其他救援队伍开展搜救行动,协调专业工程抢险队进行工程抢险。4.5.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县卫生局、县红十字会等单位迅速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采取有效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确保灾区饮食安全。其他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单位,也应立即派出医疗队,救护本单位本系统的灾区受伤人员。县卫生局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向灾区提供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县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疫苗。4.5.3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公路局等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协助地震部门派出的先遣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尽快抵达震中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宏观考察、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必要时,可以调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民用的运输力量。4.5.4通信保障县网通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等有关通讯企业尽快组织力量恢复被损坏的通信设施。迅速启动应急通信系统,优先保证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畅通。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尽快恢复民用通信;优先抢修、恢复城市通信。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被破坏的专用通信设施,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4.5.5警报保障在发布临震预报后,根据省、市、县政府的命令,可使用防空警报系统发放临震警报信号。4.5.6电力保障县供电公司须迅速调集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系统等,保证灾区用电。优先抢修、恢复城市供电。对储有可燃气(液)体厂矿企业的恢复供电,必须坚持先检修后供电的程序。4.5.7气象保障县气象局尽快组织力量为抗震救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负责提供灾区气象背景资料,出动移动气象台进行现场气象监测,紧急调阅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准确预报未来天气。4.5.8粮食、食品、物资供应县经贸局、县粮食局、县供销联社、县红十字会调运粮食、食品(饮水)与救灾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4.5.9灾民安置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调配帐篷、衣被等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事宜,统计灾区伤亡人数。4.5.1 0城市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县建设局组织力量对灾区被破坏的供排水、燃气热力、道路和重要市政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鉴定可利用的房屋,供灾民和抗震救灾人员使用。4.5.11维护社会治安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组织警力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事先拟定重灾区特别管制措施。震后迅速报批、公布和执行。县人武部及灾区乡镇人武部组织民兵协助维护社会治安。4.5.12重要目标警戒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增加警力,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物资集散点、看守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4.5.13消防与环保县公安消防大队严密监视和排除火灾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县环保局要根据环境应急预案,防止各类污染事件的发生。重要化工、危险品生产企业和储存库遭受地震影响后,应该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及时排除环境污染危害。4.5.14次生灾害防御与排险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公路局以及石化、冶金、建材、机械、供电、通信等有关单位对灾区的次生灾害险情,按照预案程序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防止灾害扩大。4.5.15地震监测预报与灾害评估县地震办公室加强地震现场震情监测预报和震情、灾情速报,布设震中区临时地震台网;在震后48小时内提出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初步确定地震类型,对较大余震争取做出临震预报;负责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宏观考察、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等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统计局抽调有关人员参与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4.5.16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政府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参加人员抢救和其他抗震抢险救灾行动,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4.5.17呼吁与接受紧急救援县民政、地震、外事等部门在取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后,按国家有关规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震情、灾情,呼吁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团体提供援助,提出紧急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及资金需求。县红十字会向对口国际组织发出救灾援助的呼吁,接收并安排境外红十字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提供的紧急援助。县民政局接受并安排国际社会和国内各地政府、民众团体提供的紧急援助。4.5.18宣传报道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县地震办依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言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4.5.19涉外事务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事宜,由县委宣传部和外事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上述人员在我县期间,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接待,并依法进行管理。县外事部门对申请来我县的救灾人员、专家及新闻记者的有关手续在取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后可作特殊处理。处于灾区的境外民间机构、企业或成员,由对口管理部门安置;应邀在来我县工作、学习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安置;境外在来我县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门负责安置。4.5.20经费保障县财政局负责及时安排、拨付抢险救灾补助资金和灾区救济补助资金。县民政局及时为灾民发放救灾款。4.5.21其他紧急事项其他紧急事项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负责。 4.6 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前,各部门要密切协同,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搞好自我防护,防止意外伤害,确保救援人员安全。4 .7群众的安全防护当地政府要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的具体方案,规定疏散撤离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4.8 应急结束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应急期间的有关紧急措施,由决定机关宣布解除。五、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害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5.2 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县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地震现场灾害评估结果进行评审,并报省、市地震局审定。5.3 保险县寿险公司、县人保公司及驻沂南的其他保险公司及时查勘灾情,为已投保的受灾单位和居民理赔。5.4 调查和总结县地震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上报县政府和市地震局。六、其它保障措施6.1 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指定有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设备的单位作为救援储备资源;列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后,县地震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储存我县所拥有的云梯车、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顶升设备及特种救援设备的性能、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并定期更新。6.2 应急队伍保障应急队伍资源及其组织方案如下表:队伍类别先期处置队伍第一支援梯队第二支援梯队人员抢救队伍灾区地震志愿者队伍灾区地震应急救援队省、市救援队当地驻军部队国家地震救援队邻省、市地震救援队工程抢险队伍灾区抢险队伍行业专业抢险队伍邻省、市专业抢险队伍次生灾害救援队伍灾区公安消防部队行业特种救援队伍邻省、市特种救援队伍医疗救护队伍当地的急救医疗队伍当地医院的后备医疗队附近军队医疗队地震现场应急队伍县地震局现场应急队伍省、市地震局现场应急队伍国家地震局及邻省地震局现场应急队伍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县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省、市地震局和建设厅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邻省地震局和建设厅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 6.3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6.4 技术储备与保障县地震办公室负责:1、县地震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维护、运行与技术更新;2、储备地震应急专家队伍作为地震应急的骨干技术力量,服务于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监测和趋势判断、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考察、房屋安全鉴定等。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是地震应急指挥的技术平台,综合利用自动监测、数字化通信等高新技术,实现震情灾情快速响应、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快速判定,保障各级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各级地震部门要配合必要的地震应急交通工具和应急通讯设备,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完善、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做到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6.5 宣传、培训和演习县宣传、地震、科技、教育、文化、红十字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县地震部门要定期组织各级应急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开展避震疏散和自救互救、邻里互助训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业、单位要按照各自的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习。6.6 监督检查根据山东省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由县地震办公室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安监局等部门对应急准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地震应急预案实施有效。七、其它地震事件处置7.1 有感地震应急有感地震是指震区民众普遍感觉到的但没有造成直接灾害的地震。当在我县县城或大型水库、大型矿山等重要工程场地附近发生有感地震,容易发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亦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1)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一旦获知有感地震发生,要迅速了解震感情况,立即上报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同时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圈定有感范围,向上级续报有关情况。(2)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迅速组织震情会商,对地震趋势进行判定。若判断无更大的地震,报县政府同意,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震情信息和震后趋势判断意见。(3)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刊登、播出有关地震知识的宣传报道。(4)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密切注意社会对地震的反应,发现地震谣言或误传及时予以平息。根据震区政府的请求,视情况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工作。7.2 矿震速报当发生M3.0级以上的矿震,县地震办在30分钟内了解矿震的基本参数,形成矿震速报报县政府和县安监局。7.3 平息地震谣言当县内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县地震办公室视情况上报县政府,并派出工作组分析谣言起因,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宣传工作;谣言发生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及时平息地震谣言,并将应急情况及时报告县地震办公室。7.4 特殊时期戒备在重大政治活动斯间或根据震情需要,县地震办公室应进行应急戒备,强化震情值班,加密地震监测和震情会商等工作。确定统一口径,并将应急戒备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地震局。7.5邻近县区震灾应对地震发生在邻近县区,对我县造成震灾损失或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根据初步判定的震灾损失或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的响应级别。八、附则8.1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1)次生灾害: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崩塌、滑坡和泥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行业大数据隐私保护在2025年医疗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应用报告
- 离职无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 油漆墙体广告合同协议书
- 风险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风电场风机维修合同范本
- 项目居间三方合同协议书
- 鸽子销售饲养协议书模板
- 联合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父母房屋补偿协议书范本
- 汽车委托交易合同协议书
- T/CBMCA 017-2021建筑用覆膜钢板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矿山开工报告范本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节日氛围营造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安全注射完整
- 乐高大颗粒搭建课件:救护车
- 领会《护士条例》课件
-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宣贯培训
- 浆细胞性乳腺炎知识讲座
-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