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笔下的巴黎.doc_第1页
雨果笔下的巴黎.doc_第2页
雨果笔下的巴黎.doc_第3页
雨果笔下的巴黎.doc_第4页
雨果笔下的巴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雨果笔下的城市巴黎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学院:文史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姓名:史 婷 学号:20103010129目录一、引言- 3 -二、雨果与巴黎- 3 -三、雨果笔下的巴黎- 5 -(一)、雄伟高大的建筑物意象- 5 -(二)、城市空间的转变- 7 -(三)、巴黎人民生活意象- 8 -浅析雨果笔下的城市巴黎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摘要: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创作了许多以巴黎这座城市为背景的鸿篇巨作,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在巴黎的那座城市里的种种人和事物。其表达了雨果的城市观,他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关注,以及他作为人道主义战士的精神。关键词:雨果 巴黎 巴黎圣母院Hugos City, according to the Paris-to Notre Dame DE Paris for Example Abstracts: Hugo as French romantic writer created many to Paris this city in the background about peacemakers, show us the age, in the city of Paris in all sorts of people and things. This expressed Hugos view of the city,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s attention, and his spirit as a humanitarian warrior. Keywords: Hugo Paris Notre Dame DE Paris 一、引言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大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从而带来的城市的巨变和动态触动了许多文人的心。都市中的欲望,财富,以及财富边上的普遍贫穷,都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许多文学家。作为世界之都的巴黎,它同样吸引着法国和世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19、20世纪“巴黎文学”空前繁荣时期,许多作家如左拉,巴尔扎克,狄更斯以巴黎这座城市为背景写下了许多作品。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也深受它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以巴黎生活为中心的鸿篇巨作。二、雨果与巴黎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他的母亲是一位忠实的教徒。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赛”得第一名,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学理论等都在整个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小说是雨果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凝聚着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最具影响力的两部小说,而这两部小说都是以巴黎这座城市为背景,以巴黎生活为中心。雨果作为一个诗人,拥有着一颗驰骋四野的心灵,探索着人世万物,寻觅着人性奥秘,犹如暴风雨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呼唤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导着人们热爱生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雨果也是一位战士,他在许多诗篇中写到下层人民,以及监狱等建筑物,他把监狱比作黑暗的深渊。1850年被捕入狱,雨果化名兰文逃离巴黎。在此期间,雨果写了许多诗篇以及小说。1870年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1885年5月22日,病逝巴黎。6月1日,雨果灵榇置于凯旋门下,供万民瞻仰,旋葬于巴黎伟人墓园。这个充满智慧的将军之子,牵着母亲笃信宗教的温暖之手,一步步地走近巴黎,走向19世纪法国文坛的峰顶。就是在这阴冷幽深的长廊里,富足的雨果看见了皇室的丑恶,更看见了下层劳工的苦难。正吻合着雨果当年无尽的忧患和愤激。三、雨果笔下的巴黎(一)、雄伟高大的建筑物意象十九世纪,浓艳的巴黎城业已成为众多文人笔下的背景城市。其中高大的建筑物也常被作家们写进他们的作品。如教堂,钟楼,监狱,等许多的建筑物。那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但同时也潜藏这许多为人不知的冷漠和荒诞。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有对教堂的详尽的描写,写出了对这座石头之城的景仰与赞美。雨果说“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如今依旧是庄严宏伟的建筑。他虽日渐老去,却依旧是非常美丽”这样看来巴黎无疑是美丽的,而且浪漫的。尤其在这样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巴黎的圣母院似乎更加的富有特色。作者在第三卷中对教堂的描写很细腻,可以说从内而外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观的教堂建筑物。教堂是宗教的体现,巴黎圣母院的这一雄伟的建筑物意象的出现体现了巴黎人民对他的敬仰。也体现古老的巴黎这座城市的宗教的重要地位,“从古希腊以来,宗教生活的确是西方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现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便是神庙和宗教所占据的突出的甚至是中心的地位。”表面看雨果把这一建筑物塑造的高大雄伟。然而作者用隐匿、犀利的笔调完成了对石头之城的冰冷和残酷的控诉,“是谁用一些冷冰冰的白色玻璃窗代替了大门道顶上的圆花窗和半圆形后殿之间那些曾令我们父辈目眩神迷的色彩浓艳的玻璃窗?”雨果在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令人惊颤的巴黎的雄伟的建筑物的变化。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的描写以及他对圣母院的建筑的改变持有的态度是否定的。“假如我们有工夫陪读者一一观察这座古代教堂身上的创伤我们可以看出时间的创伤还不如人尤其那些搞艺术的人带给它的创伤多有些家伙号称建筑艺术家呢。我说搞艺术的人这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有些家伙号称建筑艺术家。”“中世纪的卓越艺术就这样在各国被处置尤其在法国。我们从它们的遗迹上可以看到他们遭受的三种伤害以及受害的三种不同程度首先是时间其次是政治和宗教的改革最后那越来越笨拙荒诞的时新样式,他们文艺复兴以来的杂乱而华丽的场面在建筑艺术的必然衰败过程中代代相因。”这里雨果向我们展示了由于许多原因这个高大建筑物在历史变迁中的种种变化,作者认为这是一个衰败的过程。在岁月里变得衰败、颓然的巴黎圣母院正是作者对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否认。而且是对古老的美好东西的改造的一种伤感的体现。而且作者在文中也塑造了一个在圣母院里培养出来的阴险毒辣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正是对那个时代的巴黎的人心的一种冷漠的反应。这些从作者用犀利的笔法描写的那些高大建筑物的字里行间中可以体会出来。从描写这些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到它的被所谓的笨拙荒诞艺术的新样式改造后他就失去了原有的那种庄严和雄伟,而带给我们的有被抽象了的虚伪和冷漠。这种建筑物的描写,让我们对巴黎这座雨果笔下的城市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二)、城市空间的转变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也随之而变化,城市数目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的空间形态被彻底改变。而且这一时期城市文学在文学中的功用越来越强大,他不只是一个背景,而是承载着作家复杂的个人体验,雨果虽没有像左拉一样对巴黎的“罪恶之城”描写的那么露骨,但是他却以自己的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在那个时代,这座作为法国之都的巴黎当然也不例外。它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巴黎的不断扩展体现在新城区的发展,以及城墙的不断毁坏,又重建。巴黎城区被不断扩展在分成几块的土地上更加沧桑。雨果深深感觉到了这种被毁坏的无奈,“环绕巴黎的城墙使巴黎悄声埋怨”,当然作者也很受伤。这里所说的受伤是雨果看到这种被毁坏的历史的美感。对于当时许多亲眼目睹城市面貌被改变的浪漫主义作家而言,城市空间和坏境的变形,“损害了浪漫主义者的美感。”而且作者对它原貌的深深呼唤。“三百年前的巴黎,十五世纪的巴黎已经是一座大城市了,我们这些现代的巴黎人通常把它向来所占的面积估计错了。从路易十一王朝以来巴黎顶多不过扩充的三分之一,事实上它失去的美好成分比它增加的面积还要多。”很明显,作者认为在巴黎城市扩张的时候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一期间,都市陌生化的空间,文化的多元,以及人与人之间孤独感、戒备感给人造成的心里创伤和焦虑感都使人们对现已有城市感到一种美好的失去。人们生存空间的变化潜在的有人们思想和意识的变化,人们的城市意识就日益强烈,人们会强烈的感觉到城市对自己命运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雨果巴黎圣母院里写到的房屋和街道的变化都是人们生存空间的不断狭小的体现。房子一座高过周围的许多房子才能得到一点空气,街道越来越狭窄,整个广场都得被占据而消失了。从这些描写里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城市空间的转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生活坏境。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们在一种更有压力和不和谐的空间中存在。(三)、巴黎人民生活意象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人。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坏境里,人们都努力的适应着。巴黎作为法国的都会城市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市民的生活。市民生活同样受到法国作家们的重视,因为市民永远是一个城市的主体,他们的生活往往反映着那个城市潜在的一些问题。“在整个19世纪都市化中无望的无限膨胀,财富边上的普遍贫穷,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正是雨果,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等作家关注的焦点和想象的来源。”例如在作者左拉的笔下,巴黎被描写成一座“罪恶之城”,是充满欲望和非理性的城市。比起左拉雨果的笔法则显得很隐匿,雨果当然没有直接体现出巴黎是多么罪恶,多么野蛮的城市。但是他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巴黎城市的生活状况,他曾经亲眼目睹过巴黎下水道而且这曾成为雨果创作的灵感。他曾“深入基层”亲临下水道绘制管道图,并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里写下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体现了他对城市人民生活的关心。他是用冷峻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巴黎人们的生活。他写到成群的洗衣服在河边从早到晚沿岸叫嚷,写到街道上乱七八糟的坑洼,但是他并没有从正面进行批判的去描写,他却从反面着手。写到的东西并不是肮脏和丑恶的,反而看起来那么好,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好的,但终究却是体现的另一个层面。作者把这些东西描写的好却正是雨果对那个时代城市人民生活的一种扭曲反映,是作者受伤害的一种变形的反应。“小市民的那些民房像蜂房的小孔一般挤在一起,倒也有他们的好看处。首都的房顶就像大海中的波浪显得十分壮观。”这正是作者笔法巧妙之所在。他用冷峻而且讽刺的笔调向我们呈现了巴黎的市民生活。也显示了下层人民居住条件的空苦,他们生活空间的狭小和阻塞。雨果通过他笔下的巴黎向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