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制氧站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氧气的性质1.1氧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已是生物赖于生存的物质。它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按容积计算,空气中含氧20.93。 氧还以化合状态存在于水、矿物以及一切动物、植物体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略重。在大气压力下,冷却至-182.96时,氧气凝结成天蓝色、透明的易流动的液体;当温度降到-218.4时,则凝聚成蓝色固体结晶;1.2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强烈的氧化剂和助燃剂,它除了与金、银及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合外,与其它物质都能化合生成氧化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和金属都能直接与氧化合,所以现场绝大部分物品在高浓度氧气中都将是易燃物。氧化反应的激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浓度及压力,如果氧化反应在纯氧中进行,则过程非常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如金属在氧气中反应,如果增加氧的纯度和压力会使氧化反应显著加剧,金属的燃点随着氧气压力增高而降低),氧与可燃气体(乙炔、氢、甲烷等)以一定比例混合时,遇火会发生爆炸;1.3当空气中氧浓度增到25%时,也能激起活泼的燃烧反应;氧浓度到达27%时,只要有个火星就能发展到活泼的火焰。与氢气混合后燃烧火焰温度达到2100-2500,微溶于水。2 氧气的危险特性2.1氧经压缩后,在输送的过程中,如有油脂、氧化铁屑或小粒燃烧物(煤粉、炭粒或有机纤维)存在,随着气流运动与管壁或机体发生磨擦、撞击,会产生大量磨擦热,导致管道、机器燃烧;2.2氧气管道中的铁锈、焊渣及其它杂质与管道内壁摩擦,或与阀板、弯管冲撞以及这些物质间的相互冲撞,产生高温而燃烧。其危险性与杂质的种类、粒度和氧气流速有直接关系,如:管道中混有氧化铁皮或焊渣,而氧气在弯管中的流速为44米每秒时,产生的高温能使管壁烧红。如杂质为焦炭粒而氧气流速为30米每秒;或杂质为无烟煤而氧气流速为13米每秒时,也能使管壁烧红;2.3在氧气管道的气流出口或调节阀处会产生静电。当氧气完全干燥又带有金属微粒或尘埃时能使静电放电,电位差可达60007000伏。由于液氧的电阻率比较大(1.10X10的14次方),所以液氧系统的设备管道如不接地,也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静电电位,并有放电危险;2.4由于管道中阀门急骤打开,阀后气体产生接近于绝热压缩的温度,使管道或阀门燃烧;2.5被氧气饱和的衣服及其它有机纺织品与火种接触,会立即着火;2.6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与油脂接触则反应生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则可自燃;2.7氧气和乙炔等可燃气体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液态氧和易燃物共储时,特别在高压下,有爆炸危险;2.8被液态氧浸渍的多孔有机物,当引火或给以一定力量的撞击时,则会发生爆炸事故;2.9液态氧经过长期弱的放电,变成深蓝色的液态臭氧,臭氧容易爆炸;2.10液态氧易被衣物、木材、纸张等吸收,见火即燃;2.11氧气无腐蚀性,但有水份存在时会促进金属的腐蚀。3 氧气对人体的危害3.1气体本身无毒,健康人吸入纯氧3小时,一般认为无任何影响,但吸入更长的时间或在202.65-303.98kpa(2-3atm)以上,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则可出现“氧中毒症”;3.2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3.3在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惩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烈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3.4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导致组织损伤。4 氧气生产过程的危险性4.1氧气生产过程的危险性(1)氧气有强烈的助燃作用,遇火源可迅速助燃。如输送氧气的管道中,铁锈、焊渣、粉末等杂质与管道内壁或配件摩擦冲撞,均易产生火花、高温而导致燃烧。其危险性与杂质的种类、粒度和氧气流速有直接关系;(2)氧气生产操作、检修时带入油污,在与高压高含量的氧气接触时极易起火燃烧,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若机械设备防护设施不全或检修时工人违规操作,搬运钢瓶时,瓶倒易发生伤害事故;(4)充装时气瓶温度过高、充气压力过大或遇到高热会导致气瓶爆炸危险。并使运输和使用过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5)氧气瓶充装前未经检验或对钢印、颜色标记不符合要求,瓶内介质不确定;附件不合格;超过检验期;有外观缺陷;粘有油污;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气瓶进行充装,可能使应报废或维修的钢瓶投入使用,导致在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泄漏、爆炸等危险。4.2氧气储存过程的危险性(1)氧气储罐、氧气气瓶压力过高可产生泄漏、爆炸危险;(2)氧气储罐、氧气气瓶氧气泄漏时有火源,氧气可迅速助燃,可发生火灾;(3)由于保管不善,瓶体受到严重腐蚀,或受阳光曝晒,明火热辐射等作用,致使气瓶承压下降,瓶温过高,瓶内压力剧增,有爆炸危险。(4)发生瓶倒,可产生钢瓶损坏,气体泄漏,对人员会造成伤害;4.3气瓶装卸运输过程的危险性(1)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倾倒或滚动,发生剧烈碰撞冲击和倒置现象,可引起燃烧、爆炸,对人员会造成伤害;(2)由于瓶帽受振动或无瓶帽,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造成密封不严、泄漏甚至瓶阀损坏,高压气体冲出,可引起燃烧、爆炸;(3)氧气瓶瓶阀或减压器等粘附油脂,可引起燃爆;(4)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瓶体发生剧烈碰撞,气瓶发生泄漏、破裂,引起火灾、爆炸;(5)运输过程中受阳光曝晒,致使气瓶温度升高,压力剧增,有爆炸危险。(6)气瓶装车时不卧放、头部不朝向一方和无防止滚动,装载高度高于车箱板,瓶体发生剧烈碰撞、掉落,气瓶发生泄漏、破裂,引起火灾、爆炸;(7)运输气瓶时,瓶帽、胶圈不齐全,瓶体发生剧烈碰撞,气瓶发生泄漏、破裂,引起火灾、爆炸; (8)用起重机搬运气瓶,发生坠落,气瓶发生泄漏、破裂,引起火灾、爆炸。4.4与氧气罐、氧气瓶相连接管道的危险性(1)压力过高可产生泄漏、爆炸危险;(2)有火源,氧气可迅速助燃。5 预防措施5.1 焊接氧气储罐、管道时,必须将管内氧气排尽,并用氮气置换,当排出的气体中含氧量低于21时方可动火,不要使焊瘤在管道内部突出,并不得将焊渣留在管道时,以免摩擦发生事故。5.2 阀前、阀后、弯管、变径管和三通等部位应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5.3 弯头不要采用折皱弯管;管接头不得采用有机物填料,填料及法兰密封垫应采用不易燃烧的石棉、聚四氟乙烯、退火铜片、退火铝片等。5.4 氧气机器进气管须有过滤器,开闭阀门动作要缓慢。5.5 液氧管路面在配置时,不要有过多的弯曲 ,尤其是在下弯处,否则宜造成死角,有使乙炔在此处浓缩和积聚的可能。5.6生产车间要保持整洁。油纱头、油抹布等应定时清除,润滑油应贮存在隔离处所,废油要及时收集处理,接触氧气的工人手上或衣服上沾染油脂应随时洗净或将衣服换掉,以免发生危险。5.7氧气阀门的开启必须缓慢进行,操作时人员应站在阀门的侧面,采用带旁通阀的阀门时应先开启旁通阀。使下游侧先充压,当主阀两侧压差小于等于0.3MPa时再开启主阀,且开关氧气阀门的人员不得戴沾有油污的手套。5.8 阀门在未经专业人员许可时,不得乱动。阀门按规定开启后,禁止非调节阀门作调节使用。5.9 氧气管道着火时,应立即切断上侧气源。5.10 碳钢氧气管道应每5年进行一次吹扫,每5年进行一次管壁测试;主要测定弯头及调节阀后的管道;(我公司现氧气管道全部更换为不锈钢管)。5.11 对氧气储罐、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须先制定动火方案;其内容包含负责人,作业流程图 操作方案 安全措施 人员分工 监护人 化验人等,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氧气含量必须控制在21以下;)。5.12 对氧气储罐、管道或阀门等进行维修作业时应将氧气进行排空,确认压力降为零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前必须将工具及备件等进行严格的脱脂处理,以免发生燃烧爆炸。5.13 对氧气阀门及管道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不得戴沾有油污的手套;维修工具必须是专用,且进行严格的脱脂。5.14 在氧气维修点周围10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作业,且维修人员及监护人员的通信工具必须处于关闭状态;闲杂人员必须请出警界范围之外。5.15 如果对氧气软管或单向阀的更换应用氮气对软管及单向阀进行吹扫,以免软管内的杂质堵塞管路,发生安全事故。5.16 维修氧气阀门及管道的备件严禁使用橡胶垫。 5.17用于氧气系统的阀门、管路、压力表、工具、手套等必须脱油脱脂。5.18氧气储罐、管道在安装、检修后或长期停用后再投入使用前,应将管内残留的水分、铁屑、杂物等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直至无铁锈、尘埃及其他杂物为止,吹扫速度应不小于20mS,严禁用氧气吹扫管道。5.19氧气管道上应有醒目的标示色环(氧气为中间一圈黄色、一圈黑色,两边各一圈蓝色),以便区分,不得随意涂改。5.20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6预防与预警6.1 危险源管理6.1.1应急指挥中心办成员的手机实行24小时开机,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手机传达、接收有关应急命令。6.1.2厂、车间级执行人员值班制。6.1.3执行责任制管理,强化车间、班组现场管理和现场检查,加强对危险源、危险部位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1.4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6.1.5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工作,除安全生产部日常检查外,厂、车间、班组设立兼职监督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6.1.6落实巡回检查、定期检修制度,确保设备安全,杜绝不安全生产因素。6.2 预警行动6.2.1公司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总结分析公司安全工作情况,提出今后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并通报近期收集的相关信息,检查重大隐患、落实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讨论重大事件的处理办法。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定期对汇报情况及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事故苗头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应急中心办公室及公司各部门。7 氧气泄露、着火处理措施7.1氧压机、氧气管道、氧气瓶发生泄露或可能氧气泄露,并着火后,最先发现者紧急停机氧压机,立即切断氧气泄露来源,关闭氧气瓶阀,及时通知分厂领导,做临时现场防护,分厂领导及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7.2制氧站关闭主管线供气阀门(首先关闭启动阀,然后关闭手阀),开启主管线放散阀门,排放管道内的氧气;如果泄露发生在支管线上,关闭进入分厂的总阀门,然后开启分厂放散阀,排放支管内剩余氧气;再根据危险程度、实际情况与维修人员制定处理方法。7.3将管道内气体放散后,当管道内压力低于0.1Mpa情况下,可以进行非动火类操。7.4非动火类操作要求必须使用铜制禁油工具,操作人员要求穿戴防静电工作服装,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稳重缓慢,并处理现场有防护站人员检测周围氧气浓度(19.5%-22.5%)。7.5动火类操作,必须关闭泄露管道的氧气供应阀门,并用氮气吹扫后,测定氧气浓度合格后方可动火操作,动火过程中实时检测氧气浓度。 7.6对泄露部分安装时,对新使用的阀门、法兰、垫片必须经过脱脂后方可安装(脱脂严格按照脱脂要求进行)。7.7处理完毕后的管道,必须经过吹扫后方可通入氧气,对进行过动火操作的管道要求氮气吹扫至少10次,方可通入氧气,通入氧气过程要求缓慢。7.8低压氧气管道通入氧气后,在0.5Mpa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安徽省粮食和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评试题(详解)
- 国考题库综合及参考答案详解(新)
- 计算机国考题库1套附答案详解
- 英语 第四版(第一册)课件 Unit 2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 航天常识国考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焊工国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焊工国考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计算机国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中国唐装课件教学
- 体育总会管理制度
- 2025安装服务合同范本:航空航天设备安装与测试协议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回顾性评估报告
- 资本论课件 3-11第21章学习资料
- 养老院老人进出院制度
- 临床试验中安慰剂使用的国际法规与解读
-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广东工业大学
- ktv公主劳动合同范例
- 《调酒与咖啡制作》课件-滴漏式冰咖啡壶
- 会议型酒店的营销策略与实践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