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测验,1、抗原的概念? 2、完全抗原可以理解是半抗原与载体的结合。 3、简要叙述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佐剂? 5、什么叫抗原决定簇? 6、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Forssman抗原。,第三章 非特异性免疫(3学时),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在进化过程所形成的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及杀灭、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是先天性的,可以遗传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生具来,任何动物皆有的,不需预先的特异刺激,也不是专对某种微生物起作用,是种天然抵抗力。它由机体的防御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炎症反应、体液中的补体利于扰素等因素共问作用体现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发挥作用快,作用范围广,初次与外来异物接触时,即可发生反应,起着第一线的防御功能。以后随着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形成,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又可与之起协同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 吞噬细胞组成),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一、防御屏障 1、皮肤和黏膜屏障 2、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二、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的种类 2、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三、炎症反应 四、补体和干扰素,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体表屏障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少数病原微生物如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而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同时,它们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自然抗体,对一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2、淋巴结的内部屏障第二道防线 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机体后,它们将随着组织液及淋巴液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可将其捕获固定,继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阻止它们向组织深部扩散蔓延。,3 血脑、血胎的深部屏障第三道防线 (1)血脑屏障:由脑内的毛细血管壁及包于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有阻止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等侵入脑组织的作用。 新生动物因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易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如小儿麻痹症、禽的脑脊髓炎等.,血脑屏障,(2)血胎屏障:是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正常情况下,它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可阻止某些药物、病原微生物、毒素等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证了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二)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 1 吞噬细胞的种类 (1)大吞噬细胞:包括游走及固定类型的巨噬细胞和血液及淋巴管中的单核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小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2 吞噬过程 当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进入体内时,吞噬细胞受趋化因子作用,向抗原处聚集,并通过吞噬或吞饮方式将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摄入细胞内(对细菌等较大异物,直接伸出伪足将其吞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对病毒等较小的异物,则胞膜内陷,闭合形成吞饮小体)。,2 吞噬过程 吞噬体或吞饮小体向胞浆内的溶酶体靠近,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等能直接杀死细菌,而水解蛋白酶等将其进一步消化分解,最后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细胞外。,3 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被完全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2)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虽可被吞噬,但却不能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这种吞噬对微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吞噬后果,(三)正常体液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在健康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多种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杀灭或裂解病原体,其作用无选择性。当它们与特异性抗体、吞噬细胞等其他防护因子配合时,能发挥较大的免疫防护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一、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 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 三、自然杀伤细及其作用 四、T细胞及其作用 五、B-1B细胞及其作用 六、抗原提呈细胞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一、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物理屏障作用:皮肤黏膜 化学屏障作用:温度、低pH、化学介质 微生物屏障作用:正常菌群 M细胞(membranous cell/microfold cell):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中性粒细胞,MPS的分布,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一)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识别抗原: 岩藻糖、甘露糖或磷脂受体 粘附分子CR3(CD11b/cd18)和CR4(cd11c/cd18) CD14 C3b受体(CR1) FcR,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1)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2)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NIs),酸性pH、溶菌酶、乳铁蛋白、阳离子蛋白、弹性蛋白酶等,(二)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四)抗肿瘤作用,膜融合,胞内溶酶体作用,蛋白水解酶、溶细胞素、TNF-,ADCC,形态体积较大 、胞浆丰富 、含有较大的颗粒,表面标志CD56、CD16 、CD2、CD11a/CD18(LFA-1),三、自然杀伤细及其作用 (Nature Killer Cell,NK),NK:CD3-CD56+CD16+,功能,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发挥ADCC效应,在IL-2诱导下,NKLA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的受体与配体,ADCC 效 应,ADCC效应,NK,四、T细胞及其作用,分布:粘膜和上皮组织中,表面标志和特征: (1)表面标志:CD2、CD3、CD11a(LFA-1)、CD16、CD25、CD45等 (2)CD4-CD8-T细胞 (3)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窄,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1)HSP(2)异常表达的脂类抗原-CD1分子复合物(3)某些病毒蛋白(4)分枝杆菌产生的小磷酸化非肽分子。,功能:(1)抗感染(2)抗肿瘤(3)分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五、B-1B细胞及其作用,B细胞,B-2B细胞: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B-1B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表面标志:CD5+、CD11+、CD23-、mIgM+,抗原识别谱: 窄(1)TI-2型多糖抗原(2) TI-1型多糖抗原(3)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抗体应答特点:(1)可通过BCR,直接与相应多糖抗原配体交联而被激活(2)IgM型抗体为主(3)不发生类别转换(4)无免疫记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 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B细胞、APC NK细胞、NK1.1+T细胞、 T细胞、B-1B细胞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广,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 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 别专一经克隆扩增 免疫效应 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作用时间 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炎症反应,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被侵害的部位往往汇集多量的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其他细胞还释放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抗感染物质。同时,炎症局部的糖酵解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机酸。这些反应均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补体,(一)补体系统:是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补体的生物学特性 2、补体的功能 溶细胞作用 抗病毒作用 调理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二)溶菌酶: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1 补体系统 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发现,返回,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56 30 min 阻止其活性;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1)组成和性质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白质组成。性质不稳定,对温度敏感,56 30min丧失活性。含量相对稳定。,补体的组成,补体按发现先后顺序 分别命名为C1C9 (C1=C1q,C1r,C1s) ,主要有11种成分,补体的激活,传统途径 旁路途径,激活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传统途径,抗体结合抗原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从而结合补体C1,使补体成为具有活性的C1。,C567结合于抗原表面,并自动吸附C8,形成C5678,C5678吸附C9,形成C56789,形成跨膜通道,旁路途径,激活因子为脂多糖等 激活顺序为: C3 C5 C6 C7 C8 C9 旁路途径的优势:在机体内产生抗体之前即可发挥作用,在感染早期的抗菌意义重大。,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溶菌、溶细胞作用 促吞噬作用 免疫调理作用 免疫黏附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抗病毒作用,补体的溶菌作用,返回,GO,补体的促吞噬作用,返回,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产生溶解灭活作用。,2 溶菌酶 广泛存在于分泌液、组织液及白细胞中,尤其是在乳汁、唾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是一种低分子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能水解G+细胞壁中黏肽的糖苷键,破坏细胞壁,水分进入,最后细菌崩解。G-细胞壁黏肽外面还有一层脂多糖和脂蛋白,因而不受溶菌酶影响。目前已从新鲜鸡蛋清中提取此酶,在医药上作为抗菌剂。,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粘肽 单独可裂解G+菌,在补体参与时可破坏G-菌,溶 菌 酶 作 用,干扰素,干扰素系生物细胞受干扰素诱生剂(如某些病毒、细菌、polyI:C、polyA:U、LPS、PHA及双股RNA等)作用后,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这类诱生蛋白质释放出来以后,除可使其他同种生物细胞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能力外,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还具有调节作用。,干扰素具有相对的细胞种属特异性,即由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其他细胞,使其获得“免疫力”。干扰素的作用范围广泛,就目前所知,它具有以下灼独特作用。,3 干扰素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天然干扰素是分子量为2万的糖蛋白,其作用无特异性,但产生干扰素的动物和被保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专生疫情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新电信诈骗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建筑场地平整方案
- 初中勾股定理试卷及答案
- 建筑工地应急救援方案
- 园林景观防洪防涝设计
-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
- 2025年扬州教师美术真题及答案
- 2025湖南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技术管理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施工项目物料采购与库存管理方案
- 曹植的故事课件小学生
- 4.3禁止生物武器
- 【课件】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专项培训课件丨
- 中医理疗课件
- 2025年中国铸钢件铸铁件铸合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树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固体化学导论全套课件
- 《高等数学基础》课件-第六章 定积分(含课程思政元素)
-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7-2020
- 川崎病儿童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2
- 2024-2030全球铝制遮阳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