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恒温槽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新规程恒温槽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新规程恒温槽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新规程恒温槽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新规程恒温槽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 别版 次第一版受控号 山东省国防工业计量站质量体系作业指导书 编号LGFJ热06C2009校准恒温槽技术性能作业指导书编写: 2009年 12 月 15日 审核: 2009年 12月 16 日审定: 2009年 12月 20日批准: 2009年 12月 24日2009 12 24 发布 2010 01 05 实施 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目 录共 1 页 第 1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序号 主题01 校准恒温槽技术性能操作规范 02 校准恒温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03 校准恒温槽期间核查方法04 附录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校准恒温槽技术性能操作规范共 2 页 第 1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 校准方法及依据 本指导书依据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用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对在范围在-80 300的恒温槽的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分布均匀度开展校准工作。2 温度波动度的测试2.1 恒温槽波动性的测试,一般选择在恒温槽实际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点的波动性。2.2 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插入工作区域内1/2深度位置,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稳定时间,才可以读数 。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与测试点温度偏离应不超过0.2。以每分钟至少6次的均匀间隔读取示值,持续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值,即为恒温槽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相应时间间隔内的波动性。3 温场均匀度的测试3.1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作为固定温度计插入工作区域1/2深度,固定在参考位置O,另一支温度计作为移动温度计插入工作区域中的上水平面位置A,如图2所示。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才可以读数。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器为准)与测试点温度偏离不应超过0.2。按固定温度计 移动温度计 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 移动温度计 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计算固定温度计示值平均值:计算移动温度计示值平均值:则此时A点相对于O点的温度示值差为3.2依据此方法,测量A点下方下水平面位置E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 3.3 依次类推,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分别得到工作区域内B、C、D、F、G、H 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3.4 数值计算:在、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上的最大温差。依此类推,通过、可以得到工作区域下 水平面上的最大温差。在、中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 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校准恒温槽技术性能操作规范共 2 页 第 2 页编号第一版 3.4 操作结束后,抽出标准铂电阻,关闭恒温槽,拔掉电源插座,抽出标准铂电阻。4 原始记录表格的填写 原始记录表格见附录A 在整个校准过程中,按记录表格式的要求,及时、完整的填写原始数据。当原始记录需要更改时应遵守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5 校准结果的处理 校准结果的处理按本规范2.2和3.4的规定进行,校准证书格式见规程的附录B。6 支持性文件 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7 附录 7.1 附录A 恒温槽校准原始记录 7.2 附录B 恒温槽校准证书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恒温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共 3 页 第 1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恒温槽温度均匀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 测量方法 依据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依据校准规范的方法对恒温槽技术性能进行测试,以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为标准,在90点进行测试,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2 数学模型=式中: 恒温槽的工作区域内A、B两点的温度差,A点相对于O点的电阻差值,B点相对于O点的电阻差值,标准铂电阻在测试温度点的电阻变化率3 标准不确定度的分析3.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在90,按本规范的测试方法对A和B两点的温差测试10次,得到=3。3.2 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a)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之间短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短时间内(一般为10min)互相之间产生的变化估计为1,按均匀分布处理,则 ()b)数字多用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字多用表分辨力为0.01(使用Pt25铂电阻相当于0.1),读数区间的半宽度为分辨力的一半,按均匀分布处理()c) 两测量孔内温度变化不一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两支铂电阻温度及分别插在两个孔内,两个孔内温度变化存在不一致的可能,估计不超过1,取半宽度0.5,按均匀分布,则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恒温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共 3 页 第 2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则0.643.3 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a)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之间短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短时间内(一般为10min)互相之间产生的变化估计为1,按均匀分布处理,则 ()b)数字多用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字多用表分辨力为0.01(使用Pt25铂电阻相当于0.1),读数区间的半宽度为分辨力的一半,按均匀分布处理()c) 两测量孔内温度变化不一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两支铂电阻温度及分别插在两个孔内,两个孔内温度变化存在不一致的可能,估计不超过1,取半宽度0.5,按均匀分布,则则 0.6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上分析的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互不相关的,所以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136 扩展不确定度按置信水平0.95,0.006 (90)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恒温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共 3 页 第 3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恒温槽温度波动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 测量方法 将恒温槽稳定在90,把一支铂电阻温度及插入恒温槽工作区域1/2深度处,配接吉时利2010数表,进行测量。每分钟至少测量6次,共持续10min,将测量结果的最高值减去最低值的差值,换算为温度,即为恒温槽温度变化的范围。2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2.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标准铂电阻示值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用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将恒温槽温度升至90稳定后,读取10次标准铂电阻的读数:34.1896,34.1889,34. 1884, 34.1880, 34.1876,34.1870,34.1870,34.1868,34.1865,34.1864。换算成温度为90.029, 90.021,90.016, 90.012,90.006,90.002, 90.002,90.000,89.997,89.996则 2.2 电测仪表短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字多用表在50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810-4,取均匀分布,则 换算成温度则1.12.3 电测仪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字多用表分辨力为0.01(使用Pt25铂电阻相当于0.1),读数区间的半宽度为分辨力的一半,按均匀分布处理()2.4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短期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短期稳定性估计不超过1,取半宽区间为0.5,按均匀分布处理,则 =0.29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4.164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9山 东 省 国 防 工 业 计 量 站 作 业 指 导 书主题校准恒温槽期间核查方法共 1 页 第 1 页编号LGFJ热06C2009第一版1 方法 依据GJB/2749 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制定本方法。 两次校准/校准周期之间,选一稳定的被检测量器具,在短时间内用测量标准重复观测几次,得到几个观测值xi ,推荐观测次数去6,按下式计算测量标准重复性:测量标准重复性小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二时,视为核查合格。 2 操作步骤 2.1 选用恒温油槽作为核查标准。 2.2 以两支二等标准铂电阻为标准器,在90点进行测量,调节控温仪,待温度升至所需检名义值稳定后,对恒温槽实施测量,择定测量次数为8次,得出测量结果。 、3 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