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doc_第1页
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doc_第2页
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doc_第3页
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doc_第4页
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接卸及使用酸、碱类药品操作3.1卸酸、卸碱操作规程3.1.1卸酸、卸碱前的准备工作3.1.1.1对冲洗或检修后的酸(碱)贮存槽,检查槽内应无杂物和存水,酸(碱)贮存槽排污门呈关闭状态;对在用的酸(碱)贮存槽,检查其液位(保证卸酸碱后槽内还留有20厘米左右高度的空间,确保不溢流)。3.1.1.2 卸酸(碱)泵处于良好备用状态。3.1.1.3检查系统应严密不泄漏、无破损。3.1.1.4酸雾吸收器工业水供给正常。3.1.1.5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做好一切防止酸碱伤害的措施(包括穿防酸服、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准备冲洗水、毛巾以及及对酸碱系统有可能泄漏的地方进行临时遮拦等)。3.1.1.6卸硫酸酸碱前准备两1只敞口塑料桶以防有漏点。3.1.1.7杜绝无关人员在卸酸、碱区域停留。3.1.1.8卸酸、碱车的车前车后均需挂上“接卸酸碱、防止伤害当心腐蚀”警示牌。3.1.2卸酸、卸碱操作3.1.2.1打开酸(碱)贮存槽的入口门,确认卸酸、卸碱泵入口管管口无异物,将卸酸、卸碱车的皮管接入卸酸、卸碱泵入口管上,绑扎牢固、严密可靠。3.1.2.2打开卸酸、卸碱泵的进口门。3.1.2.3打开卸酸、卸碱车出酸、碱阀门。3.1.2.4缓慢开启卸酸、卸碱泵排气门,排尽入口管内空气(若是卸硫酸请用塑料桶小心接着排出的硫酸,然后将其缓慢倒入循环水池)后将其关闭,要求所有在场人员都远离卸酸、碱区域(由当班员工、临时工负责清理现场人员)。3.1.2.5打开卸酸、卸碱泵出口门,启动卸酸、卸碱泵,向酸、碱贮存槽内输送酸、碱。3.1.2.6酸、碱输送完毕后,停卸酸、卸碱泵,并关卸酸、卸碱泵的进、出口门。3.1.2.7拆掉卸酸、卸碱车的皮管,然后将地面冲洗干净。卸完浓硫酸后禁止将管道内的余酸直接排在地面,应用塑料桶接住管道内余酸,小心、缓慢倒入循环水池。3.1.2.8卸酸、碱浓硫酸过程中若有漏点应用桶接住漏出的酸、碱硫酸, 然后按酸、碱性质进行处理,盐酸、液碱小心缓慢倒入废液池,将其浓硫酸小心缓慢地倒入循环水池。3.1.2.9整个卸酸、碱过程均应小心操作,确保万无一失。3.2硫酸系统操作安全工作规定3.2.1浓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对皮肤有强烈的侵蚀作用,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3.2.2一、二期循环水#1、#2硫酸储存罐进口门保持常开,卸酸时同时进酸,以减小管道沿程阻力。卸硫酸时杜绝无关人员在卸酸现场逗留。3.2.3要求在卸酸区域的现场工作人员(包括本厂员工、临时工、检修人员及送酸人员)必须穿防酸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及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同时对卸酸泵体及出口法兰做好临时遮拦,防止出现漏酸伤人。3.2.4启泵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远离卸酸区域,站在上风口或室内等安全地点,待泵启动后远看卸酸系统没有明显漏点,工作人员再缓慢靠近卸酸泵附近观察其运行情况,否则若有漏点应立即停运卸酸泵,做好防护措施后再进行漏点处理。3.2.5操作现场冲洗水必须充足,必须备有毛巾、急救药品如0.5%的NaHCO3溶液等。当浓硫酸溅在身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然后用0.5%的NaHCO3溶液进行中和。严重时,经上述处理后,立即联系值班车送往医院救治。3.2.6卸酸当班运行班长员工(包括当班代班班长)负责按本规定对现场进行清理、检查,具备条件后方可卸酸。3.2.7硫酸一旦泄漏在地面,立即用碱中和或用泥土吸收,再用工业水缓慢对漏泄处的浓硫酸进行冲洗(冲洗水压不能太大,以防溅起硫酸伤到人),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3.2.8当高空有漏点时,操作人员不能靠近漏泄点,并在附近挂警示牌,防止他人靠近。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3.2.9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前,应先隔离系统,用清水对漏点进行冲洗,然后再进行处理。3.2.10所有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都必须配有防酸手套、防酸服、防护眼镜、防酸水鞋等防护用品。3.2.11应避免在酸储存槽、计量箱液位计旁操作或通行,以防碰到液位计而导致酸液漏出伤人。3.2.12加酸区域严禁烟火。3.2.13非工作人员不得触及加酸系统。3.2.14所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3.3卸酸、碱、药品车辆管理规定3.3.1卸酸、碱车的车前、车后均需挂上“当心腐蚀”警示牌。3.3.2当班班长主值对车辆行驶路线负责,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允许车辆通过。若车辆撞坏或压坏任何物品,均需立即汇报,不得等肇事车辆离开厂区后才汇报。3.3.3规定中车辆包括和化学专业发生直接关系的所有车辆。3.3.4车辆进入厂区后不应在人多、交通要道处停留,当班班长主值据公司规定合理安排车辆停放位置。3.3.5车辆司机应服从当班人员安排,不得擅自改变行车路线、违规停车、随意挪车等,若司机不服从安排,请立即汇报。卸完酸、碱、药品后当班人员应和车辆司机共同确认是否卸完。3.3.6送酸碱人员必须穿好防酸服、戴防护眼镜及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后,运行人员方可开始接卸。3.4接卸药品注意事项3.4.1药品应按照规定摆放在合适位置,要求摆放整齐。3.4.2药品摆放位置应设置警示围栏,据药品特性悬挂相应警示标语。药品搬完后应及时撤除警示围栏和标语,现场清理干净。3.4.3及时点清药品具体数量、返回空桶具体数量,发现数量不符请及时汇报。3.4.4药品和包装应完好,发现有问题的请及时汇报。3.4.5接卸药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在接卸药品过程中损坏药品和包装。3.4.6要求在接卸药品区域的现场工作人员(包括本厂员工、临时工、检修人员及送药品人员)必须穿防酸服、戴防护眼镜及安全帽等防护用品,禁止无关人员靠近。3.4.7氨水桶应尽量摆放在阴凉处且应尽快搬运至室内,防止太阳暴晒发生爆炸。3.4.8氨水属可燃、易燃、有毒物质,装运液氨必须使用符合危险货物运输规定的车辆,储存处应通风阴凉、禁烟火,避免光线直射。3.4.9氨水溅入到眼睛或皮肤上时,应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3.5酸碱伤害急救药品管理规定3.5.1各岗位酸碱伤害急救药品已配置齐全,补给水处理的存放在分析间分析桌上、一期精处理的存放在在线硅表柜子上方、一期炉内的存放在分析间排水槽处、二期精处理及炉内的存放在分析间分析桌上、一期循环水的存放在原分析间分析台上、二期循环水的存放在堆空桶间的小电话桌上,存放位置均贴有“酸碱伤害急救药品”标签。3.5.2酸碱伤害急救药品的有效期是12个月,请负责该责任区的班组负责定期更换,不得让其过期。标签必须面对人。3.5.3各岗位接卸酸碱药品时将酸碱伤害急救药品拿到现场醒目、安全的位置放置,以备急用,接卸完酸碱药品后放回原位置。3.5.4化学运行所有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熟悉各岗位酸碱伤害急救药品摆放的具体位置,确保酸碱伤害时能准确、及时找到酸碱伤害急救药品。3.5.5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务所急救。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后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3.6一、二期循环水处理硫酸系统伴热带使用规定3.6.1持续冷天且环境温度低于5时投运伴热带、高于5时停运伴热带。白天天气晴朗,气温相对较高,夜间气温低于0是时投运伴热带,早上取样时停运伴热带,夜间气温高于0时不用投运伴热带。3.6.2一期循环水硫酸槽出口母管装有伴热带,其电源在硫酸计量间门左侧墙上。二期循环水硫酸系统伴热带电源开关在加药间检修电源箱内,有个总电源开关,3个小空气开关从左到右分别控制#4塔、#3塔,加酸泵入口伴热带电源。二期循环水硫酸槽出口母管伴热带电源在阻垢剂加药间检修电源箱内,#3塔加酸口伴热带电源在二期循环水泵房内检修电源箱,、#4塔加酸口伴热带电源在二期循环水泵房内检修电源箱内,对应开关有标签。二期循环水泵房投运硫酸伴热带电源时,合上硫酸伴热带电源开关后应马上离开,禁止触动循泵房内任何东西。3.6.3硫酸系统加伴热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伴热带投运期间,各运行班组应加强巡查次数,检查伴热带运行情况是否正常,防止出现伴热带不热、过热和发生火灾事件。若发生火灾需立即断开伴热带电源、关闭硫酸槽出口阀、进行灭火或据实际情况联系值长组织人员灭火,同时汇报相关领导。3.6.4保温上的铝皮严禁踩踏,有损坏的及时联系修复。3.7复合式紧急冲淋洗眼器、紧急冲淋洗眼器的使用和维护3.7.1复合式紧急冲淋洗眼器、紧急冲淋洗眼器各班把它当设备并照辖区划分进行管理。3.7.2使用方法按顺时针方向推动推板开关为开启(开启角度90度),喷头即出水;按逆时针方向拉回推板为关闭,喷头停止出水。3.7.3维护与保养3.7.3.1只允许事故发生时紧急使用,平时严禁做洗浴使用。3.7.3.2每轮班进行一次以上的综合测试,以检验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以保证事故发生时应急有效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